劉亞洋 李鶴 朱源生
卵圓孔未閉(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成年人中發(fā)病率為20%~25%,其可以引起隱源性腦卒中、反常栓塞、偏頭痛等相關疾?。?-2]。經(jīng)皮PFO封堵術是一種預防PFO相關性腦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3]。
多數(shù)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PFO病例可在X線引導下完成手術,且手術操作簡單。國內有中心在門診使用超聲心動圖引導下行PFO封堵治療,手術前后通過右心聲學造影或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觀察殘余分流和手術效果[4],但這僅適用于部分PFO患者。還有部分病例因為卵圓孔部位結構異常,存在導絲通過困難,常規(guī)手段無法正常完成手術,則需要 心腔內超聲(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引導,建立軌道,從而達到PFO封堵的目的。ICE優(yōu)于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提供高質量的圖像[5]。盡管國外很多中心使用ICE引導PFO封堵術,但在國內使用ICE行PFO封堵術仍偏少。因其在國內是一項較新的技術,對其在PFO封堵術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及技術細節(jié)認識不足,且ICE導管的價格偏貴,限制了其使用,普及率較低。
本研究觀察ICE在PFO封堵術中使用的優(yōu)點、技術特點、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同時,通過使用ICE發(fā)現(xiàn)PFO的分布部位有其特點,進而提出相應的指導封堵的工作位切面。
回顧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科確診為隱源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偏頭痛合并PFO,經(jīng)顱多普勒發(fā)泡試驗(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及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右心聲學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提示RLS并使用ICE導管引導行封堵治療的患者41例,年齡25~63歲。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生化檢查、影像學資料等。本研究通過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jù)國內外相關指南并結合本研究目的設定入選標準:(1)cTCD陽性,且證實存在明顯RLS者;(2)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或TEE證實卵圓孔瓣與房間隔之間存在小的分流束,但不合并其他心臟畸形;(3)患者有腦卒中史、TIA史,或合并有偏頭痛癥狀者,且經(jīng)過神經(jīng)內科??漆t(yī)師明確診斷;(4)PFO相關的腦梗死或TIA史,經(jīng)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后仍有復發(fā)。排除標準:(1)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心腔內血栓形成;(2)頸部血管存在易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3)可以找到任何非PFO相關原因的腦卒中患者;(4)合并需要同期外科處理的其他心臟畸形。
1.2.1 cTCD檢査 cTCD檢査采用Sonata超聲儀,探頭頻率2~4 MHz,檢測單側大腦中動脈,操作者為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醫(yī)師。cTCD監(jiān)測分級標準:通過觀察靜息狀態(tài)下及Valsalva動作后顱腦循環(huán)出現(xiàn)氣泡的多少推測RLS分級。0級,沒有微泡信號,無RLS;Ⅰ級,1~20個微泡信號(單側為1~10個),為少量RLS;Ⅱ級,≥20個微泡信號(單側為≥10個),非簾狀,為中量RLS;Ⅲ級,微泡信號呈簾狀或淋浴型,為大量RLS。
1.2.2 偏頭痛癥狀評價 使用頭痛影響測驗-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評分對偏頭痛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評估[6],依據(jù)總得分可分為4級:1級,沒有或較小影響,≤50分;2級,中度影響,51~55 分(含55分);3 級,明顯影響,56~60 分(含60分);4 級,嚴重影響,>60分。
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后,穿刺右側股靜脈,送入導絲及右心導管至右心房。行右心導管檢查,肺動脈造影排除肺動靜脈瘺。X線透視模式選擇電生理低劑量模式。
行右心導管檢查后,再次穿刺右側股靜脈,置入10 F股動脈鞘管,通過血管鞘送入ICE超聲導管,ICE探頭為美國強生公司10 F Carto Sound導管,匹配超聲機器為ACUSON P500彩色超聲診斷儀。經(jīng)ICE超聲探頭,確定PFO的具體位置(圖1A);在ICE引導下尋找卵圓窩,可精確將導絲送入PFO,將導引鞘管和導絲送至左心房;將搭載封堵器的鞘管送至左心房,撤除導絲,將Amplatzer PFO封堵器經(jīng)輸送鞘管送入左心房,釋放封堵器左心房傘盤后回撤固定,釋放右心房傘盤,推拉試驗確定封堵器的位置穩(wěn)定。釋放前后ICE監(jiān)測確認封堵器位置,可以通過ICE觀察左心房側傘面的充分展開及回拉貼住房間隔,同時觀察右心房側傘面的展開,即時評估封堵效果及有無殘余RLS(圖1B),也可以通過長軸、短軸切面加以確認,并評估封堵傘對周圍組織如主動脈、三尖瓣、二尖瓣有無影響。牽拉試驗時也可再次確認封堵情況及封堵傘的穩(wěn)定性。確認無RLS及瓣膜影響,再完全釋放封堵器,同時撤出輸送系統(tǒng)。患者均在封堵器釋放前后行ICE下cTCD檢查,觀察靜息狀態(tài)下及Valsalva動作后左心房有無微泡信號。手術結束前 通過ICE導管觀察左心房后壁有無心包積液,然后ICE導管跨三尖瓣環(huán)進入右心室,通過旋轉導管觀察左心室后壁有無心包積液,排除心臟壓塞風險,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的手術并發(fā)癥,使手術更加安全。手術結束前經(jīng)X線透視、ICE等確認封堵器成形滿意,固定良好無脫位。術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和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3個月后,繼續(xù)單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連續(xù)3個月。
術后6個月隨訪復查TTE、cTTE、cTCD等。腦卒中患者術后6個月后復查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除了封堵器位置、有無封堵器血栓及心臟結構外,重點進行cTCD及cTTE檢查,判斷有無RLS。
注:PFO,卵圓孔未閉;RA,右心房;LA,左心房;PFO tunnel,PFO隧道;PFO occluder,PFO 封堵器。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41例患者,平均年齡(45±12)歲。男16例,女25例。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2.85±1.61)kg/m2。合并高血壓病7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高脂血癥3例,吸煙5例。反常性栓塞風險評分(6.9±1.5)分。ICE下測量PFO通道長度(12.53±3.56)mm,直徑(2.98±1.81)mm。術中發(fā)現(xiàn)PFO伴房間隔膨出瘤1例,長隧道型PFO 3例。TTE檢出6例PFO陽性(表1)。
表1 41 例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Table 1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41 patients
4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經(jīng)皮PFO封堵術,手術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均在術中封堵器釋放前后行ICE下cTCD檢查。其中1例封堵器釋放前cTCD陰性,封堵器釋放后靜息狀態(tài)下陰性,做Valsalva動作時出現(xiàn)1個微泡信號,該例患者為伴房間隔膨出瘤患者。其余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及Valsalva動作后左心房均未出現(xiàn)微泡信號,提示術中即刻無明顯殘余RLS。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股動靜脈瘺、穿刺處血腫、心臟壓塞、腦梗死、惡性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無封堵器栓塞及移位發(fā)生。
在6個月的隨訪過程中,與術前頭顱MRI相比,術后復查頭顱MRI未見新發(fā)梗死灶。相關臨床癥狀、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cTCD RLS分級和cTTE RLS分級,術前及術后6個月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表2)。術后6個月15例偏頭痛患者的偏頭痛癥狀均明顯緩解或消失,HIT-6評分術前與術后6個月比較[(66.64±5.68)分比(38.14±5.04)分,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41 例患者手術前后各項檢查情況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before and after procedure in 41 patients
PFO與許多疾病有關,包括隱源性腦卒中、減壓病、偏頭痛[1-2,7-8]。PFO能使血栓直接從心臟右側進入動脈循環(huán),導致隱源性腦卒中,尤其是在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其他結構異常(如房間隔動脈瘤、Chiari網(wǎng))的患者中[9-11]。研究表明,大約40%的隱源性腦卒中伴有PFO,隱源性腦卒中患者比已知原因腦卒中患者更有可能出現(xiàn)PFO[12-13]。PFO封堵術是預防隱源性腦卒中的重要手段和治療PFO患者的金標準。該手術可使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率下降[14]。
ICE引導PFO封堵術有一定的優(yōu)勢。本研究通過ICE發(fā)現(xiàn)PFO的分布部位有其特點:(1)41例患者PFO位置均在ICE短軸切面的房間隔偏前、偏上的位置;(2)短軸切面的左心耳切面視圖中能充分顯示和尋找到PFO目標(圖1)。因此,在實施PFO封堵術時選擇該切面作為工作視圖,可以精準地測量隧道的長度和內徑以便快速尋找靶目標,是指導操作及縮短手術時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ICE引導PFO封堵術中,ICE導管的到位、PFO的定位和測量、封堵器的定位、釋放等環(huán)節(jié)均可在零射線下完成。(1)從ICE進入股靜脈鞘管開始到進入右心房、調整導管位置到理想的扇面及封堵器的釋放全程均可在無X線透視下完成。比如在進入血管后觀察ICE影像可提示探頭與血管壁是緊貼還是有充分間距,如緊貼可稍做ICE導管的頭端打彎和旋轉即可順利前送,到肝區(qū)域等關鍵部位有ICE影像提示,進入右心房區(qū)域可觀察到三尖瓣環(huán)影像切面,根據(jù)探頭與三尖瓣環(huán)的距離判斷探頭在右心房的位置,同時結合房間隔的影像在不用X線的情況下可調整到最佳位置和工作扇面。(2)引導導絲及導管送到上腔靜脈同樣不需要X線透視。超聲扇面在“兔耳征”切面(肺靜脈切面)時將ICE導管打P彎及R彎,充分展示上腔靜脈,送入導絲能實時顯示,沿導絲送入導管時導絲影像消失提示導管到位。導絲導管在下滑至卵圓窩區(qū)域時ICE導管逐漸松P彎實時跟蹤導絲位置。使用ICE引導行PFO封堵可以更加安全綠色,ICE定位下導絲通過更加精準。尤其在復雜型PFO封堵術中更能體現(xiàn)其優(yōu)勢。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房間隔膨出瘤、長隧道型PFO、導絲通過困難的患者可以在ICE引導下順利通過房間隔。導絲及導管調整到卵圓窩區(qū)域后,超聲切面置于工作切面,助手可以協(xié)助術者微調ICE導管,以充分展示導絲和PFO靶目標,精細調整通過房間隔,因ICE為2D切面,必要時可結合影像送入導絲。未來3D ICE導管的出現(xiàn)則更能發(fā)揮其直觀實時的優(yōu)勢。
ICE應用于PFO封堵術最重要的意義是可以在術中確定殘余RLS,并能檢測到額外或以前未識別的RLS。封堵器釋放前后可以觀察和精確判定封堵效果(封堵后即刻有無殘余RLS),可以通過術中cTCD即時驗證封堵效果。這無疑是ICE監(jiān)測PFO封堵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由于PFO閉合手術的最終目的不是置入器械,而是消除RLS,因此使用ICE的原因是為了確保最佳的手術結果。本研究中患者均在封堵器釋放前行cTCD檢查,觀察靜息狀態(tài)下及Valsalva動作后左心房有無微泡信號,確認無RLS后釋放。操作要點為:ICE放置于右心房中部,選擇左心耳切面視圖,微調扇面以充分顯示房間隔,部分探頭貼近房間隔,可鎖定手柄后微打P彎以利于充分展示卵圓窩靶區(qū)。Valsalva動作必須嚴格規(guī)范,以使cTCD結果更加可靠,這是檢查的關鍵。需要指出的是,TEE檢查因導管粗,探頭刺激咽喉部,患者很難做標準的Valsalva動作,因而結果不可靠,且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而ICE經(jīng)下肢靜脈路徑,不影響做Valsalva動作。這是ICE較TEE的明顯優(yōu)勢。且本研究中,cTCD和cTEE 41例均檢出PFO陽性,但TTE僅檢出6例,說明體表TTE對PFO的檢出價值有限。
2023年《卵圓孔未閉超聲診斷中國專家共識》[15]指出,ICE一般不用于PFO的術前診斷,但可以在術中通過實時成像來進行診斷和評估,同時減少X線曝光時間。本研究中因手術多個環(huán)節(jié)為零射線,故手術全程使用X線時間較少[(3.82±1.26)min],主要用于右心導管檢查、引導導管及導絲通過。ICE可在PFO封堵術的各個階段提供PFO及其周圍結構的信息,并能檢測到其他的解剖變異[16-17];也可以顯示TEE遺漏的解剖信息,包括心房黏液瘤、伴有血栓的Chiari網(wǎng)和額外的房間隔缺損[18];還可以從不同角度準確評估PFO的大小、位置和邊緣,并評估周圍的心臟結構[19];在PFO封堵術中可用于直接觀察PFO并持續(xù)指導手術[20]。釋放PFO封堵器后,ICE可以確定原發(fā)隔和繼發(fā)隔是否接觸。彩色多普勒可用于檢測殘余RLS。ICE有助于重新定位閉合裝置和檢測栓塞[21]。
本研究中,4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經(jīng)皮PFO封堵術,手術成功率100%?;颊呔谛g中封堵器釋放前后行ICE下cTCD檢查。其中1例封堵器釋放前cTCD陰性,封堵器釋放后靜息狀態(tài)下陰性,做Valsalva動作時出現(xiàn)1個微泡信號。該例患者為伴房間隔膨出瘤患者,分析原因為剛封堵后,膨出瘤膨出的房間隔與PFO封堵器貼合不緊密,微泡經(jīng)由間隙通過PFO,后期封堵器內皮化充分后可緩解。
盡管ICE有諸多優(yōu)勢,但其應用也有局限性。(1)目前ICE導管價格相對較高,增加了手術費用,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使用,但自2023年因政策調整ICE導管費用將明顯降低,因其可全程觀察心包、精確測量、確定殘余RLS等優(yōu)勢,必然會進一步推廣使用;(2)ICE指導PFO封堵需要有ICE使用的基礎訓練,但較其他復雜手術,其操作步驟相對容易掌握,通過模擬器的訓練及3~5臺的實際病例應用即能掌握。Hildick-Smith等[22]提出ICE作為一種備用方法,可以用于常規(guī)PFO封堵困難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外大多數(shù)指南[23-24]對PFO封堵術適應證要求RLS中大量(Ⅱ級及以上)以上才需手術,而臨床上Ⅰ級RLS的患者較多,其隱源性腦卒中、偏頭痛等發(fā)生率也較高,很多患者偏頭痛癥狀較重,有治療的需求,已有相關報道[25]。本研究6例Ⅰ級RLS患者均為嚴重偏頭痛患者,其HIT-6評分術前平均為(68.37±3.26)分,有積極手術的需求,所有6例患者術后偏頭痛癥狀明顯緩解,4例患者封堵器釋放即刻完全緩解。因考慮Ⅰ級RLS分流量小,手術難度增加,因此建議患者選用ICE指導手術。關于Ⅰ級RLS的患者PFO封堵問題需繼續(xù)加以研究探討,但不能忽視該類患者的治療需求。
總之,ICE引導下實施PFO封堵術是可行的,(1)明確 PFO類型,實現(xiàn)精確封堵;(2)精確測量靶手術區(qū)的相關數(shù)據(jù),指導精準治療;(3)確定殘余RLS,確保最佳的手術結果;(4)手術全程可實時觀察心包情況及器械位置,避免嚴重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得手術全程更加安全、綠色、高效?;谏鲜鰞?yōu)點,隨著ICE耗材價格的逐漸降低,該技術必將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