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國楨 付 謹 魏明燕
卵巢癌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卵巢癌的發(fā)生與婦科疾病、遺傳、生育因素、生活因素、環(huán)境等相關,近年臨床發(fā)病率呈明顯升高趨勢,且發(fā)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給廣大女性健康構成較大威脅[2-3]。針對卵巢癌,臨床主要采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可通過切除腫瘤病灶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提升患者生存率。然而仍有部分卵巢癌患者經規(guī)范治療后生存率仍較低。卵巢癌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尚未明晰其分子機制,探尋與卵巢癌疾病有關的分子標志物,對指導臨床施行個體化治療措施、改善預后尤為重要[4]。臨床相關研究表明,FAM83D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等過程[5]。但關于FAM83D表達在卵巢癌患者癌組織內的表達及與預后聯(lián)系的有關報道較為缺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诖?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58例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FAM83D的表達情況及與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確保此類患者可獲得優(yōu)良的預后。信息示下。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該院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證實為卵巢癌;②患者病歷有關資料齊全;③患者納入遵照自愿原則,依從性高;④術前患者均未接受放化療。(2)排除標準:①存在神經疾患者;②伴有血液系統(tǒng)病癥者;③存在嚴重的腦器質性病癥者;④存有其余惡性腫瘤者;⑤合并全身性感染者;⑥存有意識、認知、語言溝通障礙,難以進行研究者;⑦存在酒精、藥物依賴史者。所有患者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0.43±2.69)歲;體重指數(BMI)18.6~27.3 kg/m2,平均BMI(23.59±1.88)kg/m2。
標本采集:術中取患者的癌組織與癌旁正常組織,留存待檢。檢測方法:以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兩者的FAM83D表達情況,即:取石蠟標本,制作成4 μm厚切片,進行脫蠟、水化;以檸檬酸鈉緩沖液行抗原修復,滴加3%過氧化氫溶液,在室溫環(huán)境下孵育15 min,然后用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沖洗3次;以10%山羊血清在室溫下封閉0.5 h,滴加一抗,在4 ℃環(huán)境下過夜,次日用PBS沖洗3次,滴加二抗后同樣于室溫下孵育0.5 h;之后以蘇木精染色,脫水并封片,鏡檢。
(1)癌組織及癌旁組織FAM83D陽性表達率對比。陽性評估依據:①細胞質或細胞核染色強度計分:0分:未著色;1分:淺黃色;2分:棕黃色;3分:棕褐色。②陽性細胞數評分:隨機取10個存在代表性的視野計算陽性表達率,陽性表達率=陽性細胞數/腫瘤細胞總數×100%;1分:陽性表達率≤10%;2分:>10%~50%;3分:>50%。兩者乘積>3分為陽性表達,反之為陰性表達。(2)FAM83D表達與卵巢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齡(≥60歲、<60歲)、BMI(≥24 kg/m2、<24 kg/m2)、臨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病理分型(漿液性、黏液性、子宮內膜樣)、淋巴結轉移(有、無)、腫瘤直徑(≥7 cm、<7 cm)等病理特征,分析FAM83D表達與上述特征之間的關系。(3)FAM83D表達與卵巢癌患者預后的關系。隨訪1年,探究FAM83D表達與患者生存率之間的聯(lián)系。
癌組織FAM83D陽性表達率為85.00%(68/80),高于癌旁正常組織的25.00%(20/80),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58.182,P=0.000)。
FAM83D表達與患者的年齡、BMI、病理分型無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FAM83D表達與腫瘤的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直徑有關,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FAM83D表達與卵巢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例,%)
80例患者隨訪1年,共生存45例。Kaplan-Meier結果顯示:FAM83D陽性表達患者的1年生存率為51.47%(35/68),低于陰性表達患者的83.33%(10/12),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208,P=0.040)。見圖1。
圖1 FAM83D表達與卵巢癌患者預后關系的Kaplan-Meier圖
卵巢癌是發(fā)生在卵巢的惡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組織病理學較為多樣[6-7]。不同組織類型腫瘤的好發(fā)年齡不同,絕大多數發(fā)生在50歲以上女性,而生殖細胞腫瘤最常見于20歲以下女性,交界性腫瘤好發(fā)于30~40歲女性[8-9]。我國卵巢癌的患病率位于婦科惡性腫瘤第3位,且近年隨著各種致癌因素的增加,患病人數有持續(xù)增加趨勢。
卵巢癌在患病早期無明顯癥狀,約70%的患者被確診時病情已處于中晚期,因此錯過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預后較差,而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與典型的臨床癥狀是卵巢癌診斷延誤的重要原因[10-11]。盡管手術技術在不斷提升,新興的治療方法不斷涌現(xiàn),但患者的生存率無顯著提升[12-13]。近年伴隨臨床對于分子分型研究的持續(xù)深入,愈來愈多的分子基因已被判定成腫瘤診斷和預后的特殊生物學標志物,臨床若能探尋一與卵巢癌預后聯(lián)系緊密的分子標志物,則可為臨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有效指導,從而減少不良預后的發(fā)生。FAM83D是近年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原癌基因,位于癌癥的易感染色體20q,20q染色體擴增出現(xiàn)在較多的惡性腫瘤中,并與腫瘤進展與預后相關[14]。FAM83D編碼的FAM83蛋白為紡錘體蛋白,主要定位在有絲分裂的紡錘體內,是紡錘體定位、染色體重組對齊、細胞分裂所必須的蛋白。FAM83D蛋白可與FBXW7抑癌基因發(fā)揮相互作用,并作用于腫瘤發(fā)生的多個信號通路。臨床研究表明,FAM83D在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內均呈高表達[15]。本研究結果顯示,癌組織FAM83D陽性表達率85.00%(68/80)高于癌旁正常組織25.00%(20/80),表明FAM83D在卵巢癌內異常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FAM83D表達與患者的年齡、BMI、病理分型無關,FAM83D表達與患者的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腫瘤直徑有關,表明FAM83D參與卵巢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等過程。本研究Kaplan-Meier結果顯示:FAM83D陽性表達患者的1年生存率51.47%(35/68)低于陰性表達患者83.33%(10/12),表明FAM83D陽性表達患者生存率更低,預后更差。然而本次研究仍然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少等局限性,一定概率上會對本次研究結果的精確性構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因此,臨床之后仍需不斷完善試驗設計,繼續(xù)增加樣本量的納入,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更為深入地了解FAM83D表達與卵巢癌患者的表達及預后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依據,促使患者獲得更為良好的預后。
綜上所述,FAM83D在卵巢癌組織內呈高表達,其陽性表達與腫瘤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直徑相關,且陽性表達患者的生存率更低,預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