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旗旗,王瑞*,王丹,趙澤青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1 藥學部,2 精神科,漯河 462000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精神衛(wèi)生問題已日益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藥物治療仍是精神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由于精神疾病需長期服藥,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升高,ADR 監(jiān)測是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及有效性的重要措施[1]。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上報至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142 例精神科ADR 的患者資料,以期為臨床用藥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用藥等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現(xiàn)介紹如下。
本研究對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間本院上報至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142 例精神科ADR 的有效報告進行數(shù)據收集與整理。
采用回顧性分析研究方法,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軟件,統(tǒng)計并分析報告中患者年齡、性別、給藥途徑、藥品種類與名稱、導致ADR發(fā)生排名前5 位的藥品、合并用藥情況、ADR 累及系統(tǒng)/器官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ADR 轉歸等。
142 例ADR 報告中,男性51 例(35.92%),女性91 例(64.08%)。ADR 發(fā)生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3 歲,最小年齡為10 歲,平均年齡(37.51±16.91)歲。ADR 發(fā)生較多的年齡段分布在20~39 歲(表1)。
表1 ADR 患者性別和年齡分布 n=142,n(%)
142 例ADR 報告中,口服給藥引起的ADR 為140 例,占98.59%;注射給藥2 例,占1.41%。
有些ADR 可涉及多種藥品,因此,懷疑藥品統(tǒng)計例次>ADR 報告例次。142 例ADR 報告中總共涉及懷疑藥品統(tǒng)計例次為145 例次,共37 種藥品,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情感穩(wěn)定劑等5 類。其中引發(fā)ADR 最多的為抗精神病藥,占62.07%,其次為抗抑郁藥,占16.55%(表2)。導致ADR發(fā)生排名前5 位的藥品分別為奧氮平片、喹硫平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阿立哌唑口崩片(表3)。
表2 ADR 涉及藥品種類與名稱
表3 致 ADR 排名前 5 位的藥品
142 例 ADR 報告中,發(fā)生 ADR 時合并用藥者為47 例,占33.10%;未合并用藥者為95 例,占66.90%。
同一ADR 涉及多個器官/系統(tǒng),因此,ADR累及器官/系統(tǒng)例次>ADR 報告例次。本研究發(fā)生ADR 共統(tǒng)計165 例次,累及系統(tǒng)/器官疾病例次最多的為消化系統(tǒng),占38.79%,其次為神經系統(tǒng),占24.24%(表4)。
表4 ADR 累及系統(tǒng)/器官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
142 例 ADR 報告中,一般ADR 126 例(88.73%),新的ADR 16 例(11.27%),未發(fā)生嚴重ADR。ADR 轉歸方面,34 例痊愈(23.94%),105 例好轉(73.94%),3 例轉歸不詳(2.11%),無后遺癥或死亡病例。
142 例ADR 報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齡多分布在20~39 歲;口服給藥引發(fā)的ADR 較為常見;抗精神病藥更易引發(fā)ADR;ADR 主要累及消化系統(tǒng),其次為神經系統(tǒng)。
142 例ADR 報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與文獻報道中的結果相符[2]?;颊甙l(fā)生ADR 較多的年齡段分布在20~39 歲,占43.66%,與文獻報道的精神病在青壯年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及對應的ADR 發(fā)生率高的結果相一致[3]。推測也可能與地區(qū)的局限性有關,如本地區(qū)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大多數(shù)為青壯年,就會造成這一年齡段的ADR 報告數(shù)量較多[3-4]。
142 例ADR 報告中,口服給藥引起的ADR占98.59%,注射給藥僅占1.41%。而2018年國家ADR 監(jiān)測年度報告指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給藥引發(fā)的ADR 發(fā)生率遠高于口服給藥[5]。推測可能是由于精神科大部分患者需長期用藥,因此,精神科常用藥物以口服給藥為主,劑型主要為片劑;也可能與本院臨床精神科藥品以口服劑型為主,注射劑使用量較少有關。
142 例ADR 報告中,引發(fā)ADR 最多的為抗精神病藥物(占62.07%),引發(fā)ADR 排名前 5 位 的藥品分別為奧氮平片、喹硫平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阿立哌唑口崩片,上述藥物均為最常見的抗精神病藥,這與臨床用藥密切相關。研究證明[6],典型抗精神病藥舒必利的ADR 較多,而奧氮平片、喹硫平片、氯氮平片、阿立哌唑口崩片均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作為臨床一線用藥,因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從而導致ADR 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7-9]。
142 例ADR 報告中,合并用藥者僅占33.10%,與合并用藥數(shù)量越多ADR 發(fā)生率越高的事實不相符。推測可能與臨床報告人員工作繁忙,且研究所收集的ADR 藥品均為懷疑藥品有關。當患者發(fā)生ADR 時,同時使用的與ADR 相關性不明顯的藥品未及時統(tǒng)計。也可能與本院精神科患者以單一用藥為主、合并用藥引發(fā)的ADR 相對較少有關。相關研究表明,2 種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使用較易引發(fā)錐體外系ADR,而使用單種抗精神病藥不會引起過多的ADR,因此臨床用藥應盡可能地單一用藥[10-12]。由于精神科患者需長期用藥,精神疾病易復發(fā)且伴有其他疾病,常需聯(lián)合用藥。確需合并用藥時,臨床應科學有效地調整各藥品劑量,盡可能減少或避免發(fā)生嚴重ADR。
ADR 累及系統(tǒng)/器官范圍較廣,涉及最多的為消化系統(tǒng)(38.79%),其次為神經系統(tǒng)(24.24%)。在消化系統(tǒng)中,便秘、惡心、口干等臨床表現(xiàn)較為常見,這與藥物的抗膽堿能作用有關。由于抗精神病藥阻滯5 羥色胺(5-HT)2A 受體導致多巴胺脫抑制性釋放增加,長期服藥會造成藥物在體內不斷蓄積而造成平滑肌肌張力降低,進一步產生胃腸不適,逐漸使胃腸功能受到損害[13]。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嚴密監(jiān)測臨床中出現(xiàn)的癥狀。在神經系統(tǒng)中,錐體外系ADR 最常見,主要與藥物有效治療劑量與其產生錐體外系反應的劑量較為接近有關。臨床醫(yī)生應注意降低藥物使用劑量,從小劑量逐步遞增,不僅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能有效降低ADR 的發(fā)生率[13]。
142 例ADR 報告中,一般ADR 126 例(88.73%),新的ADR 16 例(11.27%),未發(fā)生嚴重ADR。本院上報的ADR 多為一般類型,一方面說明本院的ADR 監(jiān)測工作整體不錯,另一方面說明醫(yī)生能及時處理ADR。從臨床轉歸來看,ADR 多為可逆性的,患者經停藥、減量、調整藥物種類及對癥治療后可好轉或痊愈,無致死病例。3 例轉歸不詳,推測是由于本院上報ADR 及時,未對后期結果進行整體評估。本研究中,本院新的與嚴重ADR 發(fā)生率較低,但臨床上仍應給予高度關注,ADR 是影響患者用藥安全最重要的信息,ADR 監(jiān)測對保障患者安全用藥具有重要意義[14]。
綜上所述,精神科藥品所致ADR 類型多、發(fā)生率高、累及系統(tǒng)/器官范圍廣,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用藥安全與臨床療效[15]。鑒于精神科患者需長期用藥,臨床醫(yī)師和藥師在患者用藥過程中,應充分了解精神科藥品ADR 的發(fā)生特征、藥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項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用藥前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及血藥濃度,關注患者體征變化,減少ADR 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