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祥
【摘要】教育是國之根本、黨之大計。伴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它不僅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及立德樹人落實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我國高質量發(fā)展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至此,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yōu)化布局變得尤為重要。為此,文章立足“雙減”背景,通過結合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從“頂層、興趣、生活、作業(yè)”四個層面入手,來探究出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期真正達到“減負提質”目的,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雙減”政策? 高效課堂?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028-03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助力學生思想品德養(yǎng)成和發(fā)展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半p減”政策的出臺,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它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一方面,它促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在新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授課中,教師怎樣更好地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也成為值得深刻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
一、“雙減”政策內涵及其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影響
“雙減”政策中“減”的兩個大方向:一是聚焦在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上;二是放在了校外培訓的負擔上。從此政策所包含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是要著重對作業(yè)的時間、總量以及時長進行減負;另一方面,是從提高質量入手,不僅提出了禁止變相布置作業(yè)等,也對校外培訓有了相關的規(guī)定。
“雙減”政策的實施不僅僅在于為學生減負本身,它更是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一項革命性舉措。同時,其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影響也十分巨大。首先,“雙減”政策的落地,是作為國家教育改革的重大決策之一。反觀道德與法治課程,既是德育教育的重地,也是教學改革的前沿課程。在“雙減”政策影響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無論是教學模式、要求以及目標都有了全新的變化。它逐漸轉變成一個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其次,“雙減”政策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新起點,是助推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嘗試。依據(jù)“雙減”及“五項管理”要求,學生作業(yè)應注重作業(yè)質量,在控量的同時要求增效。為達到這一目標,道德與法治課作業(yè)設計也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進行深入改革[1]。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育人課程,它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等。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仍然處于邊緣學科地位,其重要性沒有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且在教學上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1)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不足。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并未深層次地從創(chuàng)新視角出發(f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講解相關道德、法律概念時,只是進行了機械性的講解,并沒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深入到學生熟知的生活中。在這種授課模式下,學生對于很多法律知識則難以理解,從根本上來說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2)作業(yè)負擔較重。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yè)設計中,教師還是主要以傳統(tǒng)的知識性作業(yè)為主,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到作業(yè)上,學習主體性不強,容易產生厭倦。同時,從育人層面來看,這樣的作業(yè)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的吸收有限。
三、“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四入手”策略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也迎來了全新的改變,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徹底顛覆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與時俱進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進一步推動教學有效性的發(fā)生。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雙減”視角,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回歸到課堂主體位置,讓學習變得更為科學靈活,讓作業(yè)變得更為貼合實際,進而達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能的目的。
(一)從頂層入手,制定科學教學計劃
“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進行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改變,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但是,從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教師也作出了改變,來進一步迎合國家政策,但無論如何改變,一些學生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進度總是有差異。而想要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就必須要從“頂層”入手,實現(xiàn)課上教學內容設計上減負優(yōu)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加大理解課文中重點內容,并基于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使其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例如,教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在集體中成長》時,教師應從整體單元的架構入手,遵循科學頂層設計的原則,在備課過程中,緊扣此單元所蘊含的“集體”這一核心思維,深入把控教材來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也要從具體學情出發(fā),把握初中階段學生對于“集體”歸屬感的需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具體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立足“雙減”背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真思考、熱表達,讓學生體會大局觀、集體觀的重要性。此外,為了進一步提質增效,教師也要注重課前預習的設計,引導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內容,先自主支配學習時間,從而讓學生在預習中能夠初步領會學習內容,并鼓勵學生通過預習收集一些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聽課過程中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從興趣入手,增強自主互動思考
“雙減”政策要求減去學生的課外負擔,從內涵上來看就是要注重在課堂上爭分奪秒創(chuàng)造效率。然而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與學生的參與度息息相關,而為了實現(xiàn)學生積極參與這一目標,課堂的互動性就變得尤為重要,只有讓學生深入參與其中,讓學生能夠一直跟隨老師的思路去進行思考,進而能夠真正地讓學生吸收和領悟課堂教學學習的知識[2]。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敢于打破傳統(tǒng)模式,杜絕“以教為主”的僵化形式,而要從學生出發(f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交流和討論,從而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男生女生》這一內容時,從學情來看,初中階段的男女學生正處于青春敏感期,他們在生理、心理、性別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他們也很容易會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因此,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男女生性格角色的差異,并正確地去看待這個事情,學會欣賞對方的優(yōu)勢,相互理解學習,進而完善自我個性,獲得更好的認知觀。與此同時,從側面來看,這樣的課程思維性較強,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容易讓他們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讓學生來進一步了解男生與女生的性別角色差異。教師出示三張圖片來直觀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思考:第一張圖,是聚焦在學生的生理特征上,通過對比男生和女生兒童期到青春期之間的生理差異,讓學生樹立男女有別是科學發(fā)展的結果。第二張圖,教師可以采取輕松愉悅的方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一個“猜猜看”游戲,結合學生的生活、成長經歷,來進一步分析青春期的男女生思維、性格、興趣等方面的差異。第三張圖片,讓學生從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總結男生、女生的青春期的性別差異。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課堂變得更為豐富有趣,學生也更為投入到對比探討中去,自然為下一步的學習打開一個直達途徑。
(三)從生活入手,創(chuàng)造認知實踐空間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從根本上來說,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具有顯著的生活性?;凇半p減”背景,去探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效能,就要從生活入手,強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力度,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產生更為強烈的情感共鳴,才能進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設出更為生動的實踐教學空間,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認知實踐空間,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更好、更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念,使其獲得更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合理利用網絡》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理論和實踐聯(lián)系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培養(yǎng)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首先,教師呈現(xiàn)教材第17頁“運用你的經驗”,學生分角色表演,感受家人或朋友對待網絡的不同態(tài)度。奶奶和爸爸對網絡有著不同的看法。奶奶認為孩子沉迷于網絡,疏遠了家人。奶奶強調了網絡的弊端。爸爸認為移動互聯(lián)網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獲取和交流信息,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爸爸強調了網絡的利。奶奶的話道出了沉迷于網絡的危害,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呈現(xiàn)教材第17頁“探究與分享”,學生結合自身經歷交流分享,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內容將學生使用網絡時遇到的問題分類整理,啟發(fā)學生共同討論,為解決這些問題出謀劃策。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自主探究后,大家得出:面對網癮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方法。一是建議主管部門加強對“黑網吧”的整治;二是加強社會保護,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利性網吧;三是加強家庭保護,父母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四是青少年應提高媒介素養(yǎng),磨礪堅強意志,抵制不良誘惑,避免過度使用網絡,多關注現(xiàn)實生活。最后,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學效能,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的“拓展空間”,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內合理分工,設計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有效問卷的調查數(shù)據(jù),了解本班同學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生活經驗被激活,他們的生活和課堂緊密相連,這也讓整體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從作業(yè)入手,鞏固提升能力素養(yǎng)
“雙減”政策的核心內容是要減去學生的課后負擔,從其內容要求來看,作業(yè)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基于此,如何從作業(yè)層面入手,既讓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減輕,又能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作業(yè)設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機械、重復性作業(yè)形式,設計出更為有趣有效,而且符合學科教學目標的拓展性作業(yè),讓作業(yè)既輕松又有效,從而保障課堂教學高效。例如,學習完《男生女生》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設計新學期開學布置班級任務的活動,讓學生根據(jù)任務要求:1.如果你是班長,會讓男女生各承擔什么任務?2.你這樣安排的理由是什么?來設計一個任務卡。通過這樣的拓展性作業(yè),不僅符合“雙減”政策所提出的高質量減負作業(yè)要求,通過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能更好地明晰男女生性別優(yōu)、劣勢,進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學會正確認知自我,不自傲、不自卑,男生女生應該更好地相互學習、幫助,共同學習,促進集體的和諧發(fā)展。
此外,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累積一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后,學生會具備一定道德與法治意識,并逐漸形成一套自我認知體系。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教師在這時還需設計實踐作業(yè)幫助其積攢經驗同時提高道德修養(yǎng)。例如,學習《關心國家發(fā)展》時,首先,教師可以圍繞教材第107頁“拓展空間”中“我眼中的祖國發(fā)展”這一話題,教師提前布置任務,請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國家發(fā)展的情況。其次,當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針對課堂上探究過的“食品安全”問題及解決方案,可以讓學生來完成一個實踐性作業(yè):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霧霾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土地荒漠化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糧食安全受到威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世界排名不高;有些地方人們的收入依然不高,收入差距較大等等。那么,你知道我們國家還存在哪些發(fā)展中的問題嗎?(提示:教師可以從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提示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制作一個簡易的思維導圖形式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實踐性作業(yè),學生可以將課堂學習的思維方式,實踐性地運用到社會中去,并通過自己的收集思考,來建構出更為客觀的認知。通過以上實踐活動,可自然而然地給學生帶來良好影響,進而使其注重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做違反道德與法治的行為。
四、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雙減”政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舉措,更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新時代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應順應“雙減”要求,并基于此背景來深化改革。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雙減”政策為指導方針,并從課堂效能出發(fā),緊扣“頂層、興趣、生活、作業(yè)”四大內容,來實現(xiàn)真正的減負增效,打造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薛二勇.“雙減”政策執(zhí)行的內涵、理念與路徑[J].人民論壇,2022(6):74-78.
[2]趙亮,倪娟,代建軍.動因·價值·遵循:“雙減”政策的三維審思[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2(4):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