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汝秀
【摘要】心理健康是影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作為中小學生班主任要重視對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了解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表現及成因,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變化,這樣才能做好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就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廣大班主任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 中小學? 班主任? 心理健康? 教育能力培養(yǎng)?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007-03
隨著中小學生年級升高,學習任務加重、原生家庭矛盾、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引發(fā)其心理困擾與壓力,如果不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就會發(fā)展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常見的問題
(一)中小學班主任自身問題
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儲備不足、對該項工作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等,就會導致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出現諸多問題。比如,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網絡建設也日益完善,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多班主任沒有樹立正確的網絡應用理念,沒有將網絡作為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輔助工具。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不能借助網絡找到有啟發(fā)意義的資料,不能在相關網絡平臺上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等。再如,作為不同個體的班主任來說,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此外,因為理論水平不高、實踐經驗不足等,有些班主任采用了生搬硬套、不顧傷害學生自尊心等方式,使心理健康工作形同虛設,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班主任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沒有更好地了解學生
班主任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對學生的家庭、興趣愛好、交際、學習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準確了解學生心理情緒變化,并針對這些情況實施恰當的教育方法。但是,目前由于班級人數多、學生生源復雜等實際原因,班主任很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發(fā)現與干預。
(三)班主任思想認識存在誤區(qū)
有很多農村的教育工作者還沒有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在教學工作中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自主性得不到培養(yǎng),無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學生的思想、情感等等都無法得到釋放。班主任并沒有給予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缺乏關注。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迷,情感非常脆弱,無法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并且學生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個性的發(fā)展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存在著心理問題的學生較多。
(四)師資力量匱乏
農村中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專業(yè)班主任。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班主任并非專業(yè)出身,代課現象較為普遍。雖然這些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有所察覺并主動加以輔導,但缺少專業(yè)知識的幫助仍然難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表現
(一)自卑自負
農村有不少寄宿制學校,很多學生由于寄宿學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長時間與父母缺乏交流和溝通,再加上父母不懂得表達,很多學生缺少父母的關愛,逐漸形成了自卑、自閉的性格,他們不愿或者不敢與同齡人一起玩耍,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經常一個人,容易被別的孩子欺負,對很多事情都缺乏自信心。如果班主任關心他,學生認為教師在干涉他的生活,行為拘謹,不愿意與班主任多相處。自閉心理讓這些學生回到家更愿意一個人關在屋子里,也不愿出去交朋友。
(二)焦慮敏感
農村中小學生由于寄宿在學校,常常見不著父母,所以往往會導致他們產生焦慮敏感的性格,經常會放大不如意之事的消極面,比如他們擔心在課堂上被教師點名,過分擔心因為被提問而回答不出來教師對自己有意見。由于擔心成績不好被批評,考試時對于平時會解答的題目,因為緊張失分,碰到難題因為過分擔心而解答不出來,情緒上受到影響,更是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攻擊性強
農村中小學生由于缺乏安全感,出于自保的潛意識,一些學生會將很多沒有敵意的行為曲解為有心的舉動,比如自己叫別人時,別人因為沒有聽到沒有回應,自己覺得對方看不起自己,不愿意搭理自己,從而挑釁對方。
三、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以案例教學代替理論教學
作為一名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盡量做到以案例教學代替理論教學。選擇合適的案例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體教學當中,班主任選擇的案例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針對性,比如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選擇和其相關的適當案例;然后選擇的案例還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只有激發(fā)學生對案例的探究興趣,才能夠使案例的教育價值被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提升心理教育的實效性。例如,性格敏感是留守兒童存在的普遍心理問題,班主任為了使學生的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并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性格內向且敏感的女孩蘭蘭總是“對號入座”,聽到班主任批評某些不良行為,就認為班主任是在批評自己;聽到同學小聲嘀咕,就認為是在議論自己。因此,蘭蘭十分孤僻,做任何事情總是獨來獨往,不愿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在微視頻的結尾,可以將“真相”揭露出來,即班主任批評的對象與同學嘀咕的話題,并非像蘭蘭想的那樣是自己。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只是蘭蘭自己過于敏感了。相較于理論教學來說,這些實際的案例更加具體、真實且有說服力,微視頻的形式也有趣味性,對留守兒童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課程教學有效滲透,實現學科融合滲透
作為中小學班主任除了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還要兼顧課程教學的重要工作?;诖?,班主任在自己的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有效融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對于班主任來說是一條有效途徑,也是對學生開展無痕的、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便利手段。班主任在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的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心理特點,更要融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拓展,滲透心理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使學科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實現了有效融合。同時值得班主任關注的是,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需要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疏導和不斷優(yōu)化。
(三)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疏導
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疏導,畢竟在中小學時期,學生的心理十分脆弱,甚至很多時候都會難以啟齒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這時就需要班主任主動接觸學生,循循善誘地與學生交談。中小學生管理情緒的能力較弱,很容易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當某個學生情緒出現反常時,班主任一定要去了解其中的原因,并給予及時心理梳理,讓學生得到及時的疏導,從而使心理品質得到健康發(fā)展。比如,班主任觀察到一位學生近日來一直郁郁寡歡,沉默不語。這與他平時活潑開朗的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此,班主任首先去了解這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在學生放學回家后,去學生家里進行家訪,并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了解了問題出現是因為這位同學學習成績一直進步很快,有幾位同學出于嫉妒心理,就聯合起來孤立、欺負這位同學。找到問題癥結之后,班主任及時找那幾位同學溝通,并通過生動的事例告訴他們,不要嫉妒,要學會為成功者鼓掌,祝福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同時,也不要喪失自信,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奇跡,都有自身獨特的價值,要成為最好的自己!班主任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展,做學生的保護者,讓學生擁有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四)運用多種方法,因材施教開展心理教育
1.掌握多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依靠單一的方式方法難以產生良好效果,需要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教育,因此,需要班主任掌握多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據班級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問題或個別性心理問題,班主任要靈活運用專題教育方式,針對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開展集體教育;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可采用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方式進行教育;還可采用班主任、學科教師協同教育方式,或環(huán)境滲透教育方式如板報設計等,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2.因材施教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學生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等不同,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各有不同,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因此,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班主任既要注重普遍教育,同時又要注重運用個別化的因材施教方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
(五)建立心理輔導室,實現心理輔導服務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個學校都應當盡可能設立心理輔導室,班主任參與其中,班主任通過學習或者培訓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技能,這樣便能夠讓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后在第一時間通過班主任的幫助迅速解決問題,使班主任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涉和輔導,幫助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困境。班主任開展工作時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問題,靈活采用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輔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更好地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心理素質。心理輔導室的成功建設會在學生的成長當中起到非常好的幫助作用。當學生了解了心理輔導室的作用,敢于走進心理輔導室與輔導教師進行直接溝通后,學生將會對自身的問題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調整,從而在心理上保持健康地成長。
(六)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班主任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問題必須解決,相關部門以及學校需要積極組織培訓工作,增加資金投入,讓非專業(yè)班主任能夠通過培訓提高自身專業(yè)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學校要積極收集心理教育相關學習資料幫助班主任學習,要積極地通過相關部門邀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班主任、專家來到學校進行講座、指導,最大限度地幫助在校班主任提高個人能力,讓班主任能夠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
(七)改革學校評價體系
領導者需要對班主任的工作績效評價開展改革,需要建立多個維度、多個層次的評價體系,綜合評判班主任能力的同時,使班主任的教學素養(yǎng)獲得提高,在教學中學科成果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師生間的情感互動體驗也要時刻關注。學生若獲得啟示后可以進一步開展相關的技能興趣培養(yǎng),進而深化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使班主任能多角度地對學生開展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八)重點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個班級中有一些特殊的學生,如,單親家庭的學生、留守兒童、困難家庭的學生等,他們也極易產生自卑心理、敏感心理、孤獨或孤僻的性格,逆反心理比較重、依戀心理與行為較重、缺乏進取精神、偏激、狹隘、敵對、暴躁、神經質等心理問題。這些學生同樣需要班主任重點關注,特別是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關心關愛,經常了解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給予及時幫助,就能減少他們心理問題的產生。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釋放天性,讓學生的個性得以成長。相關部門與學校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班主任培養(yǎng),讓更多的班主任能夠得到專業(yè)化培訓,能夠以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開展教學和輔導工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茍滿川,王秀山.淺談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難點與對策[J].新西部(下旬),2012(Z2):193+198.
[2]卿思齊.淺析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及對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160.
[3]劉學武.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5):12-16.
[4]王海燕.關于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特征的思考[J].中國班主任,2010(13):8-10.
[5]楊莉.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5(2):152-159.
[6]羅海寶,黃衛(wèi)明.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8(6):88-88.
[7]陳榮蕭.淺談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現狀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3):248-249.
[8]賴運成,余函靜,陳建霞.我國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J].宿州學院學報,2015,30(1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