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琳
在英語各項語言技能中,寫作無疑是檢測學生語言水平最直觀的一種輸出形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載體?!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三級(九年級)語言表達性技能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夠進行適當?shù)淖晕倚拚?,用語得當,溝通與交流得體、有效;能夠恰當質疑語篇的內容、觀點,解釋不合理之處等(教育部2022)。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學齡人群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在作文遣詞造句上的進步十分明顯,但即便如此,書面表達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尷尬和生硬。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形成英語寫作思維。目前英語寫作教學側重語言教學,忽視思維訓練,導致學生的行文邏輯不清晰、語言不得體、語句銜接生硬;課堂上知識輸入多,技能產出少,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教師評價不及時,方式單一,導致學生缺乏自我反思;寫作練習與寫作講評間隔較長,導致學生無法從評價中獲得思維的提升。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ied Approach,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帶領的團隊構建的適合我國中高級外語學習者特點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其教學流程主要有驅動、促成、產出三步(見下圖)。該理論主張用產出任務驅動學習,在促成環(huán)節(jié)從“內容、語言形式、結構話語”三個方面進行材料輸入,非常符合英語話題寫作的教學模式。產出導向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以致用,而且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因此,廣大一線教師嘗試將產出導向法引入初中英語寫作課堂,發(fā)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
POA 的理論體系(文秋芳2015)
《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出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能夠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觀點,引導其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其思維體現(xiàn)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教育部2022)。下面,結合一堂以“參觀與介紹”為話題的九年級作文復習課,具體闡述如何基于產出導向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寫作思維。
產出導向法主張產出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也是語言學習的目標。產出比輸入性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文秋芳2015)。這種驅動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解決該任務的實用性,產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其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并產生學習的欲望。值得一提的是,產出導向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新單元前就明確地向學生呈現(xiàn)他們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際場景和討論話題(文秋芳2015)。話題場景的交際性和挑戰(zhàn)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思維的活躍性。
【教學片段1】
所在中學每年都有小學畢業(yè)生前來參觀體驗,為初中擇校作參考,通常安排本校學生擔任引導員,帶領他們參觀學校。因此,教師選擇這個話題展開寫作教學。在新課開始前,教師播放2022 年小學畢業(yè)生來校參觀的短視頻,引導學生回憶并提問:“If you are going to be the guide this year,which places will you take the little guests to 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lk about?”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道引導詞的開頭和結尾如何表達(寫作語言缺乏),不知道這段引導詞應起什么作用(寫作意圖不明確),沒有仔細考慮介紹的內容和順序(寫作結構邏輯混亂)。在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欠缺后,教師呈現(xiàn)教學目標,即能夠掌握參觀引導語的結構和常用語,寫出符合邏輯和語境的參觀引導語,發(fā)展高階思維;具體產出任務是設計參觀路線并寫一段引導詞向小學畢業(yè)生介紹學校。
【設計說明】《課程標準》提出要依托語境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應用中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教育部2022)。本課的寫作任務是發(fā)生在學生校園生活中的真實活動,在考驗語言能力的同時試圖引導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此外,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徑(陳則航、王薔、錢小芳2019)。在本堂寫作課中,學生既要設計參觀路線,又要注重接待人員語言的得體性,還要注意行文的邏輯性,這一過程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為了縮小產出與輸入之間的距離,教師分解產出任務,如在寫作課中把整個促成過程分解成主題內容促成、語言促成、結構促成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進行一定的輔助和評價,發(fā)揮“腳手架”作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1.主題意圖促成,激發(fā)思維深刻性
在寫作前首先要對作文進行構思,明確寫作主題和寫作意圖。教師可以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全方位思考寫作話題,讓其在思想交流中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片段2】
在明確任務和教學目標后,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要求其在組內討論以下兩個問題:“What are you going to write abou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概括寫作的主要內容和目的,然后進行組間交流。
學生認識到這篇文章應重點介紹兩到三個有特色的地點,在寫作內容上基本達成一致。但是,在寫作意圖上,學生的思考不夠深刻。為了幫助學生認清更深層次的寫作意圖,教師追問:“If you are the guide,what is your duty?Why do the pupils come to visit?”提醒他們思考小學畢業(yè)生參觀學校的目的及引導員的職責,最后總結出本次寫作目的是通過介紹校園、宣傳學校吸引小學畢業(yè)生選擇所在學校。因此,在內容上要選擇學校特色進行介紹;在形式上要使用禮貌用語讓來訪者感受到學校的熱情,要使用第一、二人稱拉近參觀者和引導員的距離;全文除了介紹之外,還應展示自己對學校的看法,使引導語更有說服力。
【設計說明】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由表及里,看清事物的本質,掌握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等。思維的深刻性指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主要表現(xiàn)有善于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陳則航、王薔、錢小芳2019)。在寫作時,準確把握寫作意圖有助于確定寫作結構、內容,運用得體、恰當?shù)恼Z言。而且,寫作立意的高低反映了作者的思維水平。發(fā)展思維深刻性能夠幫助學生把握寫作方向,是寫作訓練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2.語言形式促成,發(fā)展思維邏輯性
在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直接“灌輸”好詞好句,忽略了語言的情境教學。因此,語言教學必須圍繞語篇材料進行,輔以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語言,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建議對所選語篇進行改編,使之成為寫作模板。然后,教師對語篇進行選擇、替換、填空等練習設計,有目的地訓練上下文銜接、語言得體性和各類代詞的用法,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
【教學片段3】
教師提供一篇參觀高中校園的閱讀材料,在課前針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修改材料中的語言。
訓練一:選擇
以選擇題的形式要求學生補充挖空處的句子并說明理由。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邏輯,使其意識到作文要在邏輯上前后呼應。例如:
Now,we are in our school library.Here are thousands of books.And1.You can even find books on religion!2,you are allowed to borrow at most three books.You can also read books and study in the library.In my eyes,our library is the best place to study and relax.
1.A.the library covers 500 meter square.
B.they cover all the subjects.
C.they are borrowed for free.
2.A.However
B.What’s more
C.As we all know
訓練二:替換
教師呈現(xiàn)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替換畫線部分詞語,讓他們學會使用代詞指代前文提到過的內容并在語篇中正確使用各類從句、條件句等結構表達思想,增強語篇的緊湊感和可讀性。例如:
On your right is our laboratory.In the laboratory,(改成 Here) you can find the most advanced experiments equipment.For example,you can use the latest microscopes.They(改成Which)can help you see everything through the iPad screen clearly.
訓練三:填空
教師呈現(xiàn)與主題相關度較高的形容詞、副詞及連接詞,進行簡單解釋,然后要求學生以填空的形式補全閱讀材料。通過這類訓練,使學生掌握目標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使用方法,增強修辭效果,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例如:
Our school isadv.one of the best junior schools in our city, which isadv.famous its perfect environment and advanced facilities.
No.1 High School is _______ a perfect place to study,______ a big family with love and peace.(不僅……而且……)
【設計說明】促成階段的第二個重點放在語言表達形式的學習上,其中包括能夠為產出任務服務的單詞、短語和句型(文秋芳2015)。學生在語篇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感知語言知識的表意功能,再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在無形中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在理解和操練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并逐步改正語言邏輯錯誤,適應英語思維方式。
3.話語結構促成,培養(yǎng)思維概括性
許多學生不了解英語語篇的結構和行文邏輯,受中文寫作思維的影響頗深,作文中經常出現(xiàn)中心思想不明確或者supporting details 和topic sentence不相關等邏輯漏洞。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促寫的方法,選擇結構嚴謹、用詞規(guī)范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分析文章內容和結構,并要求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在分析文本信息、理解語篇結構和概括各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教學片段4】
教師呈現(xiàn)語言促成環(huán)節(jié)完整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分析閱讀文本,指出語篇中各句話的含義及作用,理解各部分信息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其理解、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學生確定文章為“總—分—總”結構:開頭點出主題(introduction),中間部分圍繞總起句按照“事實(fact)—舉例支撐事實(example)—闡述個人觀點(opinion)”的邏輯順序展開,最后作出總結(conclusion)。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為仿寫提供框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知識輸入到運用輸出,發(fā)展了遷移思維能力。
【設計說明】謀篇布局決定文章寫作的成敗。在寫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建構概念圖梳理、分析文章的邏輯框架,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讓其表達更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戴軍熔2012)。在結構促成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類型文本的指導幫助學生逐漸了解中英文語篇布局的差異。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總結不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應使用何種類型語篇思維模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概括、總結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變得更嚴謹,更有邏輯性。
學生根據任務選擇性地使用輸入材料,再一次嘗試產出。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和檢查。寫作本身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寫作不僅要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考和研究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將思維的成果創(chuàng)造性地用語言記錄下來,最終實現(xiàn)寫作目的(陳瑤2019)。經過“驅動—促成—產出”,學生的寫作立意、語言形式和語篇結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加工輸入材料,結合實際任務整合輸出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產出導向法不僅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還考慮到教師評價的權威性和針對性,提出了師生合作評價。教師首先呈現(xiàn)評價目標、要求和步驟,學生按照“自我評價—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評價”的順序展開評價。通過評價對比,使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待同學的作品,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增強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能力,發(fā)展批判性思維。
【教學片段5】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主題意圖、語言形式、語篇結構、書寫等方面制訂評價細則,要求學生在完成產出任務后根據評價表(見下表)修改作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組內成員作品依次進行評價和修改,選出最優(yōu)作文,由組長發(fā)言對其進行點評并提出修改意見。在此之后,教師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作文進行點評與總結。
書面表達評價表Items(15’)self-ev 1.You can find proper beginning and ending in the writing.2’2.You can find a topic sentence in the writing.1’3.You can find reasonable points in the writing.3’4.You can find more details(example,reason,opinion,feeling...)to support these points.3’5.You can find proper linking words in the writing.1’6.You can find beautiful words or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writing.2’aluation mutual-evaluation teacher’s advice 7.There is no grammar or spelling mistakes.2’8.The writing is about 80 words.1’
【設計說明】產出導向法主張以評促學,倡導學生在教師的專業(yè)引領下邊評邊學,打破“學”與“評”的界限(文秋芳2017)。運用寫作評價表不僅能夠考查學生產出任務的完成度,還能夠發(fā)展其比較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評價表,學生從多角度出發(fā),對自己和他人的文章進行比較、評價和反思,提升高階思維能力(陳瑤2019)。教師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參與全班討論并對典型作文進行點評,這突出了教師在以評促學過程中的中介和引領作用。
產出導向法對英語教學有積極影響。首先,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其求知欲和挑戰(zhàn)困難的求勝心。經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完成產出任務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其次,產出導向法重新強調了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地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設計驅動任務、搭建“支架”完成促成活動,起到了中介作用。最后,產出導向法明顯提升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驅動環(huán)節(jié),通過任務調動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通過一系列促成活動培養(yǎng)了其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發(fā)展了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最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提升了比較思維和批判思維。學生作文的結構更清晰、語言更嚴謹、思想更有深度。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產出導向法要求更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促成時間過短會影響產出效果;促成時間過長會影響評價效果,這對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產出導向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教學理論,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用分離”的弊端,其主張的“學用一體”“以評促學”“輸出驅動”等概念對英語教學都有深遠影響。事實證明,產出導向法在發(fā)展學生思維方面效果明顯,相信通過進一步研究和實驗,這一理論還能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