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儀式在倫敦舉行。英國是歐洲唯一保留著君王加冕儀式的君主制國家。歷史上眾多的英王登基大典中,有的奢華無比,有的相對簡樸;有的繁文縟節(jié)頗多,卻難免出現(xiàn)錯漏……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加冕禮,首次全球直播
1953年6月2日,年輕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儀式在倫敦舉行。這場加冕儀式倍受世人關(guān)注,因為這是首次電視直播的加冕禮,也是有了電視以后世界上第一次對重大事件進行直播。
加冕儀式于6月2日11時15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準時開始。儀式包括了宣誓、涂油膏、加冕和行禮等,此外還有盛大的游行、加冕午宴等慶?;顒?。典禮持續(xù)了整整3個小時,程序上基本遵循了英國的古制。最創(chuàng)新的一點是在女王的堅持下,由英國廣播公司對整個典禮過程進行電視直播。據(jù)報道,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最初對電視直播加冕儀式持反對態(tài)度,但年輕的女王力排眾議,說服丘吉爾同意了直播。
此舉促進了英國電視行業(yè)的發(fā)展,也帶動了英國電視機熱銷。為了觀看加冕禮直播,許多買不起或者一時買不到電視機的家庭,甚至租賃了電視機。據(jù)統(tǒng)計,當年5000多萬人口的英國,有2700多萬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加冕儀式的現(xiàn)場直播。
為了讓其他英聯(lián)邦國家的人盡早觀看到女王加冕儀式的錄播,也創(chuàng)造出多項當時的世界紀錄。英國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時間將影像資料送往加拿大鵝灣基地,這是英國和加拿大之間首次實現(xiàn)直航。隨后,加拿大空軍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進行接力,將影像進一步送往蒙特利爾等地,交給加拿大廣播公司播出。
美國的幾家電視廣播公司,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為爭奪第一時間在美國電視播出加冕儀式展開了競賽。但他們只能雇民用螺旋槳飛機,速度遠落后于加拿大方面。反而是實力相對較弱的美國廣播公司通過與加拿大方面達成轉(zhuǎn)播的合作協(xié)議,成為美國第一個播放加冕儀式的媒體,比其他公司提前了90分鐘,提升了自己在美國電視廣播行業(yè)的地位。加冕影像資料也搭乘澳洲航空的客機運往澳大利亞。據(jù)估計,女王加冕典禮的全球電視觀眾達到了2.77億,占當時世界總?cè)丝诘?/10還多。
英國各方為加冕儀式進行了14個月的籌備,女王本人對加冕儀式的籌備也十分重視。為適應滿是鉆石和其他寶石的王冠的重量,女王不時戴上王冠處理日常事務,包括喝茶和看報紙時也戴著王冠。許多年后,女王在一次接受采訪的時候還抱怨王冠太重,稱“脖子都要被壓斷了”。
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儀式錯漏頻出
1838年6月28日,年僅19歲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儀式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自1066年以來,所有英國君王的加冕儀式都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辦。但這次加冕典禮有著非同尋常的背景。
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議會及國家事務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quán),封建貴族及王權(quán)的力量有所削弱。同時,這也導致議會中保守派和激進派的對立更加嚴重。維多利亞女王的內(nèi)閣,最初提出的加冕儀式規(guī)劃增強了民眾參與度,但遭到保守和激進兩派的一致反對。保守派認為,將大部分支出投入到漫長的公眾游行中,有損加冕儀式的傳統(tǒng)尊嚴;而激進派則認為,將如此大筆的金錢用于君王的加冕儀式,太過鋪張浪費。而實際上,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儀式7萬英鎊的預算,不到1821年喬治四世加冕慶典花銷的1/3。關(guān)于加冕儀式的舉行時間和程序細節(jié),兩派也是爭執(zhí)不休。
在這種處處爭執(zhí)、相互掣肘的環(huán)境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儀式的籌備步履維艱,反映到最后的加冕典禮上,就是整個儀式錯漏頻出。歷史學家評價此次加冕儀式時,用了“拙劣”一詞。據(jù)記載,整個典禮的進行過程中,可以看出參與的各方人員明顯缺乏排練,幾乎所有人都對下一步做什么顯出一種懷疑和猶豫的態(tài)度。因為程序不夠流暢,整個儀式持續(xù)了5個小時之久。
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自己加冕儀式當天的細節(jié)。在女王的記錄中,當天最有名的錯誤還有兩處:一是主教在給女王戴戒指的時候,把本該戴在尾指的戒指套在她的無名指上。女王寫道:“大主教笨拙地把戒指戴錯了手指,我猶豫再三,終于痛苦地下定決心摘下來重新戴好?!绷硗猓鶕?jù)儀式規(guī)程,安排了一位老勛爵作為代表向女王宣誓效忠。但這位82歲的老者在登上臺階時摔倒并跌落下來。女王趕緊走到臺階邊迎上他,以防老勛爵再跌倒。據(jù)記載,女王這一舉動雖有違規(guī)矩,但體現(xiàn)了她的仁慈善良,為她贏得不少人心。女王的這個舉動還被著名畫家約翰·馬丁在他為加冕儀式創(chuàng)作的油畫中繪制下來,成為世代流傳的經(jīng)典場景。
(摘自《環(huán)球時報》張繼文、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