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 沈蓉
信息化教學是社會進步的趨勢,機器人教學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一種方式,對教育信息化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幼兒園于2020年成立TABO機器人實驗小組,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機器人課程,在通過虛擬與現(xiàn)實的操作幫助幼兒獲得相應信息化經驗的同時,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幼兒在操作不同的信息化App的過程中,空間思維能力與合作能力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課程主題更加系統(tǒng)性、情境化。在TABO課程探索時期,我園確定了多種主題,選取了不同活動,導致出現(xiàn)課程主題多、無關聯(lián)性、無系統(tǒng)性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從幼兒興趣和課程開展效果出發(fā),縮小了主題選擇范圍,確定了“我要上小學”“地球村”等主題,細化開展,增強活動的綜合性及每節(jié)活動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通過情境設置,幼兒操作機器人,尋找各個目的地,活動更加具有實際性和系統(tǒng)性。
課程內容愈發(fā)層次性、條理化。在實踐應用初期,課程缺少層次性,課題組進行反思改進,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難點與困惑,設計課程難度升級方式與層次。首先,幫助幼兒初步了解TABO機器人及編程語言,了解編程軟件的模塊分區(qū)與指令含義。其次,幫助幼兒解決以主體為中心過渡到以客體為中心判斷方位的問題,明確要以TABO機器人眼睛的方向來判斷左右。其間,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編程模塊指令易混淆的問題,依次開展練習型任務、興奮型任務、挑戰(zhàn)型任務3種難度遞進的關卡游戲練習,幫助幼兒理解指令模塊的實際含義,鞏固幼兒的認知經驗。
課程實施形式加強趣味性、多元化。為豐富TABO課程,增加課程趣味性,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分別在活動形式、玩法及材料上進行多元化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第一,形式多元。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如個別操作、團隊競賽等,提升幼兒空間方位能力的同時,還提升了團隊意識及合作水平。第二,玩法多元。首先,我們將TABO運行的維度從二維拓展至三維,從平面走向立體空間。其次,通過與研發(fā)團隊溝通與探討,我們了解了TABO機器人的新功能TABO-CUN,幼兒可以搭建實體場景、設計任務單、利用TABO-CUN操控機器人TABO到達指定地點,活動形式新穎、便于開展競賽游戲,幼兒更加愿意投入其中。第三,材料多元。課程初期,活動材料多為平板、TABO機器人、紙、筆。TABO-CUN功能加入后,實現(xiàn)了從平面走向立體的突破,泡沫板、創(chuàng)意泥、照片、模型道具等都成為幼兒可以操作的材料,更好地調動了幼兒操作探索的興趣。
幼兒操作由單獨走向合作性。在TABO機器人活動中,幼兒會承擔規(guī)劃師、操作師等角色。活動初期因為幼兒角色意識薄弱,分工不明確,合作意識不強,導致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幼兒發(fā)現(xiàn)此項問題后,采用商討的方式認定角色、選舉組長,小組成員們各司其職。幼兒小組之間互相競爭,組內幼兒具備共同目標之后,合作性有了明顯的提升。
持續(xù)追蹤觀察,驗證課程實施效果。連續(xù)全面的個案觀察是對課程實施結果的驗證。在TABO機器人實施的一年過程中,教師會對幼兒進行課堂實錄、分析與評價。在記錄的過程中,不斷總結,針對幼兒困惑,提供有效改進措施。在活動后及時進行教研,對問題進行商討,為下次活動提供經驗。從總體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空間方位發(fā)展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實驗對比中,在“客體為中心”的左右辨別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效果更加顯著,實驗組的幼兒能更好地區(qū)分鏡面的左右,描述也更加完整、有邏輯。
經過三年的課題研究以及問卷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TABO機器人課程對于幼兒空間方位的掌握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教師為家長提供專業(yè)指導,通過微課、線上小游戲等方式和家長分享有關TABO課程及空間方位的知識,家園共育促進幼兒成長。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術課題“TABO機器人課程促進幼兒空間方位發(fā)展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DJ20011)
責任編輯: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