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佳
在新時代家園共育工作中,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二幼兒園以兒童發(fā)展為本,多向拓展育人結構,讓家、園、社的教育半徑越來越大,形成彼此交互、共生共成的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
需求分析科學化,精準提供個性化服務。從細節(jié)中看見家庭需求,消解教育焦慮,滿足家長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各班教師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家長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不同需求,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同時,召開“家長滿意度調查質量分析研討會”,依托數(shù)據分析和各項指標,以問題為導向、以提升滿意度為契機,進一步滿足家庭多元需求和期待。
家教指導專業(yè)化,提高家長的教育共識。呼吁家長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沿,給孩子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和陪伴,用榜樣“身教”孩子,用耐心喚醒孩子。
第一,開展專題講座。我們設計并舉辦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專題講座,既有結合孩子年齡段需求的指導內容,又有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的理論指導。第二,開展家訪活動。家訪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進行全面的認識與理解。教師每學年深入開展家訪活動,根據家長的不同需求制定家訪內容,比如,中班家長關注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以及交往問題、大班家長希望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學習水平,以此增強家訪的有效性。第三,開展“教子有方”經驗交流活動。面對當今多元文化的沖擊,年輕父母常常感到迷茫,幼兒園每月開展一次家長沙龍活動,圍繞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相互分享經驗。
親子活動立體化,讓家長走近幼兒教育。第一,線上直播云探園,班級文化展風采。以“云互動、心同行——大班直播聚合力”活動為例,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家長直播互動,孩子們分組向家長介紹創(chuàng)編的班歌、有趣的扎染體驗等。第二,參與式親子活動,搭建共育共融新平臺。比如,在風箏節(jié)期間,開展有藝術特色的親子活動,既讓家長充分感受到幼兒園濃郁的藝術氛圍,又能感受到孩子靈動的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獨特方式。第三,傳承家風家訓,匯聚家庭教育正能量。我們將家風建設作為落實“家園共育”的關鍵一步,開展了“創(chuàng)和諧家庭”“曬最美家風”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陪孩子做的100件事”活動,家園攜手陪伴孩子成就幸福童年。
家園互動多元化,獲取家園共育新體驗。第一,用活家長教育資源,實施課程共建。比如在開展“各行各業(yè)”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園邀請航天專家杰杰爸爸現(xiàn)身,給孩子們帶來火箭模型、衛(wèi)星圖片等內容,還開展了用氣球制作“小火箭”的科學小實驗。通過活動,孩子們學到了不少航天知識,做到了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互補。第二,家長主題論證會,激發(fā)家長內動力。各班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會先召開一次“家長主題論證會”,讓家長提出意見和見解,不斷完善主題內容。比如,在開展“小腳丫走家鄉(xiāng)”主題活動中,牛牛爸爸提議融入APEC峰會的內容,讓幼兒感受到家鄉(xiāng)懷柔作為峰會舉辦地所做出的貢獻。通過一次次的主題論證活動,家長們逐漸成為幼兒園的得力助手。第三,評選功勛家長。我們鼓勵家長積極參與“月度家長評選”活動,引領家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進一步推進家園合作。
社區(qū)資源靈活化,引領家園社共育新趨勢。幼兒園充分開發(fā)、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一是與大自然對話。組織孩子參觀實踐、交流表達,讓每個孩子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比如,帶孩子到牡丹園觀賞競相開放的牡丹,到蔬菜大棚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萌發(fā)了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學會了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二是在生活中體驗。利用豐富的社區(qū)資源,帶孩子體味生活的本色,比如,帶孩子參觀理發(fā)店,了解理發(fā)師是如何為顧客服務的,以此豐富孩子的認知經驗,學會禮貌待人。三是建立教育實踐基地。積極引進周邊的教育資源,建立實踐基地,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擴展空間。我們組織孩子參觀消防隊,讓孩子了解消防車的用途,學習消防員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只有家、園、社做到良好的互動與合作,才能推動孩子健康發(fā)展、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