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棲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肛腸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肛瘺是指患者直腸、肛管和肛門皮膚處形成的一個感染性通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肛腸病,其臨床表現為肛門持續(xù)或間斷流出膿性、血性等分泌物,可伴有瘙癢、疼痛等癥狀[1]。通常情況下,肛瘺形成后無法自愈,手術治療是目前常用且唯一治愈該病的手段。肛瘺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需重視其術后護理,避免護理不當造成傷口假性愈合,反復感染。但基礎護理無法有效緩解肛瘺患者術后的疼痛,預后較差。綜合護理會對患者術前和術后實施全面、細致的護理,預后較好[2]?;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懢C合護理干預對肛瘺患者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的影響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8例進行肛瘺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齡29~43 歲,平均年齡(34.65±3.00)歲;復雜性肛瘺18例,單純性肛瘺26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7 例;年齡29~45 歲,平均年齡(34.89±3.08)歲;復雜性肛瘺20 例,單純性肛瘺24 例。納入標準:(1)符合《肛瘺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 版)》中的診治標準,確診為肛瘺。(2)發(fā)病的瘺管位置均為低位。(3)無肛腸手術史。(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肛管括約肌外型者。(2)肛瘺癌變者。(3)護理依從性較差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1)囑咐患者忌食辛辣油膩之物,忌飲酒,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2)保持肛門清潔,及時更換傷口輔料。
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護理。護理人員應通過集中講座、健康宣傳手冊、宣傳視頻、一對一交流等方式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有疾病發(fā)病機制、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操作步驟、恢復注意事項,重點應強調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肛門疼痛、尿潴留等癥狀,使其做好心理準備,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避免當肛門疼痛、尿潴留發(fā)生時,患者因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導致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下降。同時也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手術相關知識,避免因未知產生的負性情緒。(2)心理護理。手術后患者可能因對手術的恐懼或者術后肛門疼痛比較劇烈而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出現明顯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能增強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使其自覺疼痛加重,進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觀察其心理狀態(tài),及時掌握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產生的原因,如果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則應進行心理安撫,或者使用成功病例現身說法的方法,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如果患者感覺對家屬造成負擔,則應爭取家屬的支持,叮囑其多給予其陪伴、關心、愛護,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減少躁動、緊張、恐懼。同時護理人員也要以醫(yī)護人員的身份進行充分的護患溝通,通過溫柔的語言、嫻熟的護理技能讓患者從護理專業(yè)等層面得到心理放松,降低應激反應的程度。(3)疼痛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并根據結果使用不同的干預措施。輕度疼痛的患者,可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看電視、看書、聽歌、玩游戲、下棋、聊天等。提升其疼痛閾值,也可以應用放松療法使患者放松身心,從而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如果疼痛程度比較明顯,則需遵醫(yī)囑配合使用止痛藥物,但使用時應嚴格把握適應癥、藥物使用劑量、使用禁忌,合理地分布藥物的使用頻率,避免無限制使用造成的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術前排空大便,保持肛門清潔,便后用溫水對肛門進行沖洗,忌用力擦拭患處;術后2 d 內進流食,降低排便的頻率;在對手術部位換藥時,護理人員的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過猛;手術完成2 d后,開始行肛門熏洗,在2 500 mL的熱水中混合50 g黃柏、30 g地槐、10 g茈草,浸泡10 min,患者將患處置于熱氣上方,熏蒸5~10 min,待水溫合適(約40 ℃)后進行坐?。ㄅ疟愫螅缤?次,15 min/次;如果術后3 d仍未排便,需要做灌腸或石蠟油干預。(4)尿潴留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提肛運動,患者深吸一口氣時,收縮并提起肛門,呼氣時緩慢放松肛門,收放為1 次,早晚各做20次;此外,還可配合中醫(yī)理療,即將毛巾用熱水浸濕后擰干,敷于患者下腹部,取患者關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氣海穴(腹正中線臍下1.5寸)、三陰交穴(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陰陵泉穴(小腿內測,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足三里穴相對)等穴位進行按摩,幫助患者排尿;還可以在局部用熱水袋熱敷,促進膀胱括約肌恢復收縮的功能,促進排尿。(5)飲食護理。患者術后初期即開始進行飲食干預,忌食辛辣油膩之物,忌飲酒,選擇營養(yǎng)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粟米粥、百合銀耳羹等。
(1)疼痛程度。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14 d后肛門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檢測結果: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14 d后肛門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10分是最高分,以正向計分參與分析,即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2)首次排尿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首次排尿時間。(3)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包括尿潴留、尿路刺激征、導尿。(4)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測評工具采用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情況調查問卷》,評分范圍為0~100 分,得分≥85 分為非常滿意,得分70~84 分為比較滿意,得分≤69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14 d 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14 d后VAS評分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為(1.58±0.45)h,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9±0.48)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例(%)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肛瘺是臨床比較常見的肛腸科疾病,多繼發(fā)于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具有病情反復、難以自愈等特點,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臨床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為手術治療,可在短時間內獲得明顯的效果,但手術后可發(fā)生肛門疼痛、尿潴留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預后帶來不利的影響。臨床應配合科學的護理手段,以減少肛門疼痛、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促進患者恢復。以往,臨床護理時以癥狀為重點,雖然對改善患者的癥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因疼痛等不適產生煩躁、恐懼等情緒,護理配合度較低,患者恢復的效果不甚理想。綜合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護理理念,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對其心理、生理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其中生理護理根據其術后情況進行用藥、疼痛等護理,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心理護理則可調整患者的術后情緒,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以提升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14 d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減輕肛瘺患者術后患處的疼痛。肛瘺患者在接受手術前,綜合護理人員會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減輕其心理負擔,并提醒患者保持患處的潔凈,便后使用溫水對患處進行沖洗,避免細菌微生物污染患處,降低其手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概率[4-5]。術后,綜合護理人員會對患者采取坐浴護理,使用清瀉下焦?jié)駸岬闹兴幣c熱水浸泡,將其熱氣熏蒸于患者患處后再讓其進行坐浴,可加速患者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使藥物直達病灶,有助于修復受損組織,從而減輕患者肛門部位的疼痛[6]。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肛瘺患者術后發(fā)生尿潴留、尿路刺激征、導尿的概率。括約肌是指肛門周圍的肌肉,該肌肉與肛瘺和尿道括約肌等相連。肛瘺手術會對患者的括約肌造成一定刺激,加上術后患者患處的疼痛,可能會導致患者括約肌神經緊張、肌肉痙攣,影響尿道,造成排尿困難[7]。黃柏中含有黃柏堿、藥根堿等多種生物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可清熱燥濕,善除大腸濕熱;地槐可殺蟲止癢,配以黃柏,外洗患處可治濕熱帶下、陰癢陰痛;茈草可涼血活血、有解毒之功;以上3種藥材聯合使用,對肛瘺患者患處進行熏蒸、坐浴,術前可將患者瘺管中的膿液或異物沖洗干凈,保持其通暢[8]。同時,以上中藥藥液進入患者瘺管后,可清熱解毒,抑菌消炎,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有效防止患者術后出現并發(fā)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加快患者術后的排尿時間。肛瘺患者在進行手術后,可能會因肛門疼痛、患處存在敷料等原因導致排尿不暢,膀胱充盈,引發(fā)下腹脹痛[9]。綜合護理干預通過指導患者進行提肛運動,促進其肛周局部的靜脈血液回流,加強盆底肌肉群的力量,從而改善其泌尿系統(tǒng),幫助患者術后盡快排尿,減輕其痛苦;并且,綜合護理還會對肛瘺患者術后初期進行飲食干預,其服用的易消化的食物多數為流食,流食可有助于患者腸胃消化,促進其術后排尿,利尿效果明顯[10]。除此之外,綜合護理人員還會使用熱毛巾敷于患者下腹部,使患者下腹部肌肉放松,血液流動通暢,幫助患者排尿。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均有助于治療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疾患,綜合護理人員在熱敷肛瘺患者下腹部的基礎上,再對其穴位進行按摩,利尿效果更甚,患者術后排尿時間明顯縮短。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減少肛瘺患者術后患處的疼痛,加快患者術后的排尿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