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落實新課標理念,嘗試將合作學習應用到生物課堂上,以期提高整體教學成效,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 "合作學習" "主體地位
“師為導,生為主”是現階段教育教學的新方向。而合作學習正好滿足這一點,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造機會,增強意識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切忌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機會,搭建合作平臺,讓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探究,在親身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價值,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為后續(xù)深入探索生物知識以及個體發(fā)展夯實基礎。[1]例如:在教學“基因的本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并未按照以往的方式授課,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DNA雙螺旋的基本模型結構展開學習、探究。在此基礎上,與組內成員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如此,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加深對DNA結構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整個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積極性更高,從而促進生物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布置任務,鼓勵探究
經過長期的學習,高中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可以獨立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所以,教師不妨與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經歷發(fā)現、思考、分析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獲取。例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死亡”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先在大屏幕上呈現了一張圖片,圖中的老人一頭白發(fā)。與此同時,設計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后,人就會長出白發(fā),這是為什么?黑頭發(fā)去了哪里呢?年輕人一般不會長白頭發(fā),這是為什么?白頭發(fā)的形成和毛囊細胞衰老有何關系?”學生自由組成小組,結合上述問題思考、討論,并展示本組成果。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有效鍛煉了其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可謂一舉數得。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有力舉措,更是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必要手段。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將其融入到生物課堂,打造更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美英.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7):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