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而言,作業(y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跍p負提質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教師應該設計層次性作業(yè)、生活性作業(yè)和探究性作業(yè),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優(yōu)化和調整不斷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才能有效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減負 小學數學作業(yè) 有效設計策略
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布置作業(y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合理的作業(yè)能夠促進所學知識的鞏固,使得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因此,如何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提高其有效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基于“雙減”的背景下,小學教師要加強對設計作業(yè)的重視。
一、“游戲式”作業(yè)
游戲是低年級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之一,所以,筆者嘗試通過將課上學到的知識融入數學游戲中,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如教學乘法口訣以后,教師可設計“乘法口訣”互對游戲,即把乘法口訣編入游戲互對口訣語言中,兩個以上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家長之間可以通過口訣互對來玩此游戲。學生一邊玩游戲,一邊熟記口訣,實現了學中玩、玩中學的目的。[1]
二、“收集式”作業(yè)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獨特的觀察能力,他們往往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比較敏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較強的觀察能力布置一些收集式作業(yè)。如在教學“數據收集整理”這一單元時,要求學生回家觀察、記錄本地連續(xù)一周的天氣情況,包括氣溫、空氣質量等。在這個統計活動作業(yè)中,引導學生一邊收集相關的數據,一邊進行匯總整理,然后對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感受平均氣溫是怎么回事,同時,把氣溫、空氣質量、風速等自然現象跟我們平時的生活聯系起來,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再如:教學完“軸對稱圖形”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花草樹木的葉子,并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創(chuàng)作一幅美麗的軸對稱樹葉貼畫。這種“收集式”作業(y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2]
三、“情境式”作業(yè)
“情境式”作業(yè)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生活情景,將枯燥單調的數學知識融于學生喜歡的生活情景中,來鞏固數學知識的作業(yè)形式。比如將抽象的“計量單位”設計成富有情境的作業(yè),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寫作業(yè)的興趣,而且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動力。[3]
四、“口述式”作業(yè)
“口述式”作業(yè),就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景與所學的數學知識相互印證,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4]例如,在教學完“量一量,比一比”知識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對家中所見物品進行量一量、比一比,然后第二天上課前小組交流,說一說都選了哪些物品,如何量的,又是如何比的,量比的結果如何。又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知識后,同樣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數學案例來感受。一個學生說:“昨天中午,我們一家3口吃的水餃,一共55個,平均一個人18個,還余1個。我知道了這里的55叫被除數,3叫除數,18叫商,1就是余數?!绷硪粋€學生說:“昨天下午我們小組13個同學去敬老院給爺爺奶奶唱歌,每3個人乘坐一輛三輪車,雖然最后的余數是1個人,但是一共需要5輛車。我從中知道了學習數學,不能死記硬背,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本瓦@樣,學生把平時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然后通過討論與交流,既培養(yǎng)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5]
五、“體驗式”作業(yè)
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知識。所以,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與所學的數學知識相聯系。[6]例如,教學完“克和千克”的知識后,教師可布置“利用周末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菜”的作業(yè),通過記錄、計算各種商品的重量來體會“克和千克”的概念。又如,在教學完“認識時間”后,教師可布置學生做以下作業(y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各具特色的作息時間表,如早晨幾點起床、吃早餐、上學,中午幾點回家吃午飯,幾點午休,下午幾點上學,晚飯后學習時間以及晚上洗漱睡覺的時間,第二天全班同學交流。再如,教學完“軸對稱圖形”內容后,教師可布置這樣的作業(yè):請學生觀察身邊物品的形狀,如蝴蝶、燈籠等的正面圖形,來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這樣,學生就把身邊的數學問題與所學的知識密切聯系起來,感受數學知識的用處是非常廣泛的,也激發(fā)了學生學數學的內動力。[7]
參考文獻
[1]鐘亞莉.如何設計小學數學作業(yè)的趣味性[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匯編[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2]劉寧.淺談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yè)的設計與運用[J].讀寫算,2018(11):182.
[3]范廣杰.改變作業(yè)形態(tài) 優(yōu)化數學學習[J].小學教學參考,2015(14):67.
[4]賴建增.新課程理念下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3):44.
[5]黃嘉麗.關于小學數學創(chuàng)意作業(yè)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6]趙賽男.小學中高段數學前置作業(yè)設計初探[D].杭州師范大學,2016.
[7]劉福林.生本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yè)布置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