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致大?!肥且皇渍问闱樵?,表達(dá)了詩人反抗暴政和獨裁,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強烈愿望。在詩歌中,詩人將大海人格化,同大海展開對話,向大海訴說自己的心事,并與它深情告別。全詩共15個小節(jié),按照“海之戀”“海之思”“海之念”逐層展開,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詩人追求自由的心路歷程。整首詩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分明。接下來,筆者就分析一下《致大?!返慕Y(jié)構(gòu)。
第一層(第1-7節(jié))抒發(fā)了詩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詩人將大海人格化。在詩人的筆下,大海是他的知己,是他傾訴的對象。“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詩人在詩歌的開篇就點明了大海的特點——大海是自由的。他深情地與大海告別。而大海也作出了回應(yīng)。“翻滾著蔚藍(lán)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大海是自由的、廣闊的、奔騰的;藍(lán)色的浪頭在翻滾起伏,非常壯觀。在彷徨和迷惘的時候,詩人站在岸邊,靜靜地望著大海,傾聽著大海的聲音,欣賞著黃昏時分大海的寧靜,甚至是迷戀大海發(fā)脾氣時掀起的巨浪?!皾O夫們的溫順的風(fēng)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護(hù),在波濤之間勇敢地飛航;但當(dāng)你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時,大群的船只就會覆亡”,大海是那么的廣闊,漁人在大海的面前顯得如此的渺?。淮蠛J悄敲吹臎坝?,成群的漁船也會被它覆沒。面對大海,詩人想熱烈地?fù)肀?,用詩歌去贊美它。因為詩人一直被束縛著。他一心想要掙脫束縛而又不能,于是感到無比痛苦,只能在岸邊看著自由的大海。在第一層中,詩人將大海當(dāng)作自己的朋友。大海有著博大的胸懷、洶涌的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詩人反復(fù)地向大海傾述著自己的煩惱,實際上是在表達(dá)自己對自由的向往之情。
第二層(第8-13節(jié))抒發(fā)詩人對英雄的緬懷之情和壯志難酬的苦悶。海邊的峭壁旁有一座光榮的墳?zāi)埂_@個墳?zāi)估镉泄鈽s的過去。“那是一處峭巖,一座光榮的墳?zāi)埂谀莾?,沉浸在寒冷的睡夢中的,是一些威?yán)的回憶;拿破侖就在那兒消亡”,在這里,詩人融入了理性的思考,用“威嚴(yán)的回憶”來贊美拿破侖為自由而戰(zhàn)的精神,也批判了拿破侖之后專制獨裁的做法?!盀樽杂芍袼母枵呦Я耍炎约旱墓鸸诹粼谑郎稀?,拜倫是詩人仰慕的另一個對象。詩人將他稱為“天才”,是為自由而戰(zhàn)的英雄。拜倫也曾為大海歌唱過。在抒發(fā)對英雄人物的緬懷之情的過程中,詩人再次贊美了大海的深沉與有力。之后,他聯(lián)想到了自己,所以感到憂慮。拿破侖最終被囚禁,拜倫則客死他鄉(xiāng),這些英雄的結(jié)局令詩人感到失望,也隱隱透露出壯志難酬的迷茫。
第三層(第14-15節(jié))抒發(fā)了詩人對大海的不舍之情。詩人以“哦,再見吧,大海”與大海告別,表達(dá)了對大海的不舍之情。在詩人的心中,大海是自由和光明的象征。大海壯美的景色讓他難忘?!拔覍㈤L久地,長久地傾聽你在黃昏時分的轟響”,站在海邊,詩人靜靜地聆聽著大海在黃昏時發(fā)出的轟響,久久不忍離去。的確,此時的大海不再是自然界的大海,而是詩人的朋友和知己。將要和自己的朋友告別,他是多么的不舍??!“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jìn)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他決定帶著大海的山巖、海灣、浪花、光和影到森林去,到寂靜的草原去。山巖、海灣、浪花、光和影是大海的有機(jī)組成部分,是大海精神的投影。詩人將要帶著它們走向森林和荒原,就是要把大海的精神帶到森林和荒原,讓自由之花在森林里遍地開放,讓自由之樹在荒原上野蠻生長。
總之,《致大?!肥且皇變?nèi)容豐富、結(jié)構(gòu)分明的詩歌。其中有對大海的禮贊,有對英雄人物的聯(lián)想,也有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照,值得我們仔細(xì)品讀。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第七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