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一種優(yōu)化?!?C”即“Connect,Communication,Construction ”。它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下面,筆者將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談談如何應用“3C”教學模式。
一、Connect——課前聯(lián)系生活導入
在閱讀教學前,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任務等激發(fā)學生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搭建生活現(xiàn)象與文本內(nèi)容互通的橋梁。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 Unit 2“Let’s talk teens”為例,本單元主題圍繞著青春期的問題展開,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at changes have you made in your study and life since you entered puberty?”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學生回答:“I think parents control too much, and their views are too traditional.”聽完學生的回答后,教師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The Reading part of this un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Let’s learn how to deal with parents correctly.”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與文本中的現(xiàn)象存在相同之處,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二、Communication——課堂交流討論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在英語課上,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調(diào)動學生交流討論的積極性。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能促進師生、生生互動,為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奠定基礎。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 Unit 3“Festivals and customs”為例,本單元圍繞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主題展開。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并進行交流討論。如“What are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bride, groom and guests’clothes in Indian weddings?”學生與同伴進行自由交流,分享并完善答案。有的學生只能找到文本中的答案:“There were hundreds" of guests," all" dressed" up" in formal," colourful clothes.The bride was wearing an eye- catching red silk sari.”有的學生通過課外積累,還了解到:“The bride should wear a lot of gold jewelry and jewels.”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討論,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還拓展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
三、Construction——課后建構鞏固
在課后總結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回顧學習過程,完整地講述對文本內(nèi)容、結構、情感的理解,再借助圖表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通過這些方式,學生便可理清文本結構,實現(xiàn)課后鞏固的目標。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Unit 2“Natural di?sasters”為例,本單元 Reading 部分是兩篇有關自然災害的新聞報道。教師在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從新聞報道的“五要素”入手,引導學生回顧并總結文本內(nèi)容,繪制圖表,構建本文的內(nèi)容、結構框架,提高學生復習鞏固的效率。如下:
通過表格,學生可以更清晰、直觀地了解文本,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3C”教學模式對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是顯著的。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是漫長的過程,教師應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緊跟新課改的要求,完善英語教學模式,靈活調(diào)整教學方式,打造有特色的課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