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探究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內涵,明確地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文章從現(xiàn)狀、意義和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究式教學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需利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剖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論證問題的整個過程,并在深入了解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相應的學習能力。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研究采用方法的可行性,確保其可以發(fā)揮效用,并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一)方法不豐富
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的意識,并且在教學活動中,以理論知識的教授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課堂的教學效果很不如意。
(二)主體不突出
目前,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并未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表現(xiàn)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未留出時間給學生思考、探究;未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等。由于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無法感知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因此不僅無法快速地學習知識,還無法強化地理學習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需要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教師需要基于此設計問題、任務,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探究提供保障。在設計問題、任務時,教師通常不會選擇太難或太簡單的任務。因為太難的任務或問題,無法使學生產生興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退縮心理;而太簡單的任務或問題則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也就是說,教師設計的問題、任務,應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好奇心及求知欲在驅使學生探究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在基于探究式教學法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機會,讓學生可感知地理學習的魅力,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式教學法是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產生的,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也就是說,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時,教師會將自己置于主導地位上,通過任務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和解答,而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思維會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發(fā)散,對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著積極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深化教學改革
目前,如何推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因為素質教育的落實,有利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教學改革。具體來講,探究式教學法可以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與機會,并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活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的目標。
三、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探究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從而為其學習相關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保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時,教師可將其作為切入點: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需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其次,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因為只有當氛圍是開放、輕松和愉悅的,學生的身心才可以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才會敢說、敢想和敢問;再次,教師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因為學生的認知是由淺至深的,只有遵循了這一原則,才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問題的效用,借助問題為探究式教學增添光彩。
以教學“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前研究相關知識,了解哪些內容是重難點。之后,教師需要了解教學目標,并基于此搜集資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太陽系的圖片,并提出如下問題:“哪個是太陽?哪個是地球?”這兩個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難,因此學生可以根據圖片中的內容、生活經驗及學習經驗進行回答。此時,學生已被問題帶入了情境,然后,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呈現(xiàn)如下問題,使學生進行知識探究:1. 太陽輻射的基本形式、特點是什么?2. 根據具體生活和實踐案例進行思考,太陽輻射會對人類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使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行探究、思考。在學生完成知識探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溝通。完成小組探究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闡述討論結果。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基于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搜集資料。
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基于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同時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和靈活性,調動每位學生的參與興趣,激發(f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也就是說,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有著一定優(yōu)勢,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為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保障,使學生真正地參與教學活動,并在探究過程中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探究能力、思考能力。
(二)利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由上述內容可知,除了問題之外,任務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一種方式,而任務驅動法在任務提出及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方面具有的一定優(yōu)勢,因此任務驅動法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一種路徑。
以教學“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為例,教師可以先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分層,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引入任務,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完成任務,在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同時,提高整體的教學能力。就這部分知識而言,教師可以以如下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1. 了解太陽、地球和月亮之間的關系;2. 了解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3. 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4. 了解太陽的外部結構及內部能源。針對學困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前兩個任務進行探究。因為在這4個任務中,前兩個任務是最基礎的,也是可以通過翻閱教材找到的。之所以要求學困生完成這些任務,是因為學困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不利位置,常常認為自己在學習方面沒有優(yōu)勢,逐漸產生了厭學心理。而想要使其從這一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并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而通過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自信,并了解和積累相關的知識,從而夯實了基礎,不斷地提升了個人的學習能力。針對中等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前3個任務進行探究,因為最后一個問題涉及的內容太多,且具有抽象、難懂的特點,學生無法快速完成任務,會打擊其自信心。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這4個任務。因為他們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最后一個問題,恰好可以做到知識的拓展延伸,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此外,教師還可以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學生在共同合作下完成任務。由此可見,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達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目的,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自信,感知地理學習的魅力,并對其產生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三)利用生活化問題進行高中地理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地理知識皆是由相關學者不斷觀察、探究思考總結而來的,其源于地理現(xiàn)象,同時多數(shù)地理知識會被應用于生活中。因此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教師需要設置生活化的問題,以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探究知識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授“中國氣候的形成因素”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見的諺語。如“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正月陰,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風,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節(jié)”“一霧三晴,重霧三日必大風”等。由于這些諺語較生動、有趣,且與學生的生活有關,因此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將其與自身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的獨特性。之后,教師可以引入氣候內容,告知學生氣候與要學習的知識有關,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圍繞相關知識提出一些問題,為學生的知識探究提供保障:“我國的氣候有哪些?我國氣候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影響因素有哪些?”鑒于這些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觸及了學生的知識盲區(qū),且前面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因此教師適當?shù)匾龑?,可以使學生深入探究相關知識,真正理解課程內容,這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授課質量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引入生活化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與地理知識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探究了相關知識,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了課程知識,同時顯著地提高了教學活動的質量、效率。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探究式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評價機制需要優(yōu)化。因為以往的教學評價機制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并且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可以提高探究式教學法的實效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優(yōu)化。
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基于組員情況選擇一個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負責人,在減輕教師工作量的同時,為考核制度的量化提供了保障。具體而言,小組負責人需要觀察每位學生的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學習成績。隨后,負責人需要基于教師制定的評價表進行打分,客觀地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積分的方式,即: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舉手回答問題,便可以為自己的小組加一分;如果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意見,便可以為自己的小組加兩分。一周后,教師統(tǒng)計每個小組的得分,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由于這是一種競爭機制,而高中生有著較強的競爭心理,因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更有動力地參與到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這為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效用發(fā)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實現(xiàn)教學改革,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保障。鑒于教師的責任與義務是培養(yǎng)人才,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探究式教學法的效用。本文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任務型驅動法開展教學活動及運用生活化問題開展高中地理教學可達到這一目的,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在深入理解了知識的同時,形成了相應的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地運用探究式學習,為教學改革的落實、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洪.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地理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3):1-3.
[2] 方誼.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讀寫算,2021(19):93-94.
[3] 徐守彩. 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1(17):153-154.
[4] 張冉冉. 問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 廣西教育,2021(22):107-108.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