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青
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是新課改由理論改革發(fā)展到課堂實踐改革的重要標尺,更是“雙減”之必需。而要構建高效課堂,除教師研透課標與教材、把握學情與課標外,我認為還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起。
一、指導課前預習, 讓學生學會學習
預習能使課堂學習過程前移,有利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提早進入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帶著思考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學習,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效預習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做好以下工作。
(一)認真閱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容編寫判斷題、問答題、改錯題以及完形填空題。
(二)整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的或者不理解的詞匯和短語,并利用這些詞匯或短語自己編寫單選或填空題。
(三)整理課文中出現(xiàn)的難句、長句和好句,并利用這些句子編寫成英譯漢。
(四)分組尋找相應單元有關的背景知識。
二、指導課后探究,讓學生善于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膯栴}情境,使學生在已知與未知之間產生矛盾、疑惑,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師要借此機會指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善于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運用所學知識。英語學科探究性教學應該把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促使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整體轉變,優(yōu)化教學效果。英語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應該依照學生英語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取分階段、分層次、遞進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踐中,我構建了雙基培養(yǎng)模式、知識拓展模式和社會實踐模式等三種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課后探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指導學生在課后學習和掌握一些語言形式,比如課文中的重點詞匯、短語、語法結構等。
(二)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歸納總結,如要學生找出話題中心、寫作意圖、作者觀點、態(tài)度等。
(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有計劃地多閱讀些貼近時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貼近學生英語水平的讀物,擴大英語語言材料的輸入量,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探究一些現(xiàn)實生活問題,并學會撰寫報告。
三、指導課上交流,讓學生敢于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合作創(chuàng)設交際實踐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交際,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達到運用英語的目的,從而提高英語水平。教師要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方式,盡力讓學生處于主體激活的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使之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形式。
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點,如以交際為中心進行多樣化活動,朗誦、唱歌、做值日報告、看圖說話、情景交談、角色表演、討論問題,開展小組或男女生之間的問答、搶答競賽或辯論賽,簡述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等交際性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學習中提升英語能力。
四、指導成果展示,讓學生博學
讓學生對自我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能有效滿足學生自我表現(xiàn)實現(xiàn)的心理。指導學生進行展示活動,能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興奮、愉快、充實的情緒,從而強化學生的動機。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渠道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一)隨堂展示。我利用課前五分鐘或晨讀時間指導學生作要聞播報或話題探究成果報告。
(二)專題展示。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就本單元的相關話題,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在規(guī)定時間,比如說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做專題展示。
總之,英語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契合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