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大連財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革命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基本內容”[1],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徹底的革命性、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相通性、體現(xiàn)出較強的理論創(chuàng)新包容性,成為黨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思想武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是支撐與貫穿百年黨史的重要線索與脈絡。在百年黨史維度下探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有助于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具體背景與應用思路,有助于厘清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應然與實然的耦合之處,有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融合。下面將深入探討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價值維度及實踐路徑。
百年黨史維度下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必須厘清這一理論的內涵旨歸。而其中對于“何以行”的發(fā)問以及回應,則是探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價值維度的切入點與突破口。
百年黨史是圍繞“何以行”為邏輯起點鋪陳的歷史長卷。
首先,“何以行”發(fā)問的對象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即在中共百年黨史中,為何選擇了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回顧百年黨史征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帶領中國人民走出苦難、當家做主的不二之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根本路徑和根本經驗”[2]。但在歷史的交叉口,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是第一個嘗試,在資本主義與封建王朝都無法拯救中國于水火之中時,是馬克思主義為黨的成立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百年的前進路徑指明了方向。因此,是歷史與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也由此推進了百年黨史波瀾壯闊的歷程,馬克思主義理論“何以行”的主題得到了充分回應,“百年黨史證明,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為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3]。
其次,“何以行”的內涵落腳于勝任力。即此中的“行”直接理解為可以勝任,是行之有效的。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百年黨史的推進誠然是可行的,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理論帶領中國在百年來走向康莊大道。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伴隨著百年黨史的演進以及中國的發(fā)展有了更精耕的領域與更具有指導性與科學性的理論前提。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百年黨史有機耦合、相互成就。
最后,“何以行”的內涵還包括實踐、踐行,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何”推進百年黨史發(fā)展的探索,是對于方法論的發(fā)問。在百年黨史的發(fā)展中,有原則有組織有方向,但沒有必然的固定形態(tài)的結果呈現(xiàn)。例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黨的管理更科學細致、人民的生活更高效幸福,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下百年黨史發(fā)展中可預期的方向,但并非只有科學技術能促進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民族的復興,科學技術只是結果中實然的一種呈現(xiàn)形式,但并非絕對應然的表現(xiàn)載體。換言之,在“何以行”的推進中,實踐本身即是檢驗的標準,只有切實的實踐與踐行才能將應然推向實然,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堅持的原則。
“何以行”的回答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價值維度和實踐路徑中找到回應。一方面,價值維度指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構建中的可能性。價值維度的豐富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也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乃至更長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常行常新。因此,價值維度的開拓需要與時俱進,引領時代價值需求。
另一方面,實踐路徑指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的發(fā)展中落腳的具體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然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中取得了豐富的實踐成果,在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也進一步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理論發(fā)展也由此更有深度與辨識度。實踐路徑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何以行”最生動最擲地有聲的回應。
百年黨史視角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價值維度包含高度、廣度與向度等構成的立體架構。其中,高度落腳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真理的詮釋與應用,是對真理高地接近程度的探索與印證。而廣度則指向盡可能跨度大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適用性。向度則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服務對象以及代表的利益主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初心所向。
真理是對客觀事實以及科學規(guī)律的總結提煉。越趨近真理,主觀思想和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越小,而占據真理高地則需要相應理論得到通用范圍內的驗證。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為數(shù)不多占據真理高地的理論之一,“為人類提供了不平凡的認識工具和實踐指引”[4]。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5],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發(fā)展過程中指明了世界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揭示了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必然性與優(yōu)越性,這一系列規(guī)律的提煉邏輯嚴密并在現(xiàn)實發(fā)展中得到持續(xù)驗證。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在適用條件上沒有過多過嚴的限制,任何革命以及社會形態(tài)都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以及解決其中的問題。因此,百年黨史盡管穿越了不同的歷史形態(tài)以及社會發(fā)展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其中同樣適用,這就是真理的魅力。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較強的嚴謹性與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非通過煽動性的言論與不切實際的藍圖構想吸引信眾,相反,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甚至在純粹的理論研讀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受眾深入透徹理解帶來了一定阻力。但馬克思主義理論仍然吸引了大量的有識之士,在百年黨史中更是被奉為靈魂與指南,在不同的時代考驗中展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但無論是與毛澤東思想結合抑或與鄧小平理論齊飛抑或踐行“三個代表”與科學發(fā)展觀,還是新時代下的改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圍繞著真理的本質,表現(xiàn)出真理的特征。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驗,促使其占據真理高地,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提供了理論指導。
百年黨史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廣度提供了標尺。在廣度維度下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更應厘清百年黨史的歷史刻度意義。一方面,百年黨史這一“標尺”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百年黨史在現(xiàn)實時間跨度上涵蓋的即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一百年間,在這一百年里,中國共產黨在眾多政黨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黨、治黨、興黨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引,守初心、擔使命,伴隨抗日戰(zhàn)爭、民族革命、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進程逐步走穩(wěn)、走好。從廣度意義而言,百年黨史涵蓋較長的時間維度,百年黨史征程也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與幾代人的前赴后繼、接力前行。青年一代在百年黨史奮斗中奉獻青春,直至將時代的使命交給下一代青年。由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長久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歷史廣度價值。另一方面,百年黨史具有一定的抽象意義。百年黨史并非以一百年為封閉性絕對化的切口。“十、百、千”等數(shù)字在文化內涵上具有表示數(shù)量較多的含義,與“三人市虎”“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染哂挟惽ぶx。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此歷史廣度下表示會有更廣的延續(x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共產黨今后的歷史進程中仍然會以提綱挈領的精神引領前進,實現(xiàn)“思想引領、制度保障、文化底蘊和精神支撐”[6]。
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廣度上的價值還得到了歷史的驗證。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在百年黨史歷程中歷久彌新,很大程度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因時制宜、因勢而化。在抗戰(zhàn)革命中,馬克思主義指導俄國以城市為據點開展工作,而在中國國情下卻能靈活運用、直擊本質,反其道而行之地采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馬克思主義理論仍是同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但在因時制宜因勢而化的內驅力下得到更廣范圍內的適用,這也進一步拓寬了其價值內涵的邊界。
此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下并非一帆風順,也并非是在中國共產黨日益強大的今天才凝煉出的理論支撐。相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百年黨史相互見證,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無數(shù)百年黨史中艱難困苦的時刻。在困頓的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引領工人運動,使勞動人民在黑暗困頓中找到精神的指引,同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契機,中國人民得以發(fā)聲,與其他國家以及地區(qū)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者產生共鳴。
民心所向是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向度。向度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初心所向,也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中指導具體問題時,面對資源不足、不同主體矛盾等困境能給出原則上的指引,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維度下能夠保持先進性的必要條件之一。
一方面,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時刻圍繞著以人民為先、為人民服務的中心向度。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及其所對應的自然與人的關系有較深刻的洞見,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等方面也同樣有深入剖析。“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征是人民性”[7],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普世性原則的角度揭示了關系中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先的必要性與必然性,這一嚴密的邏輯以及自洽的哲學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建立在大局觀上的對群體利益的呼吁。只有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先,才能最大程度符合多數(shù)人的需求,才更可能從根本上驅動世界長遠的運作與發(fā)展。反之,若以資本階層利益為先,則可能導致發(fā)展的成果為少數(shù)人獨享,進而資源分配不均導致過剩與浪費。而隨著資本的迭代與發(fā)展,這一壟斷趨勢會進一步加劇,最終必然導致秩序的紊亂與坍塌。百年黨史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支撐,有效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關系矛盾,理順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顯然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其中的向度價值十分關鍵。
另一方面,以人民為先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維度下贏得了民心,是民心所向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人民為先,以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根本,只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以及人類解放和全面發(fā)展的必然歸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當代全球發(fā)展和治理提供的蘊含中國智慧的有效方案”[8]。同時,在尊重人的前提與根本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沒有忽視客觀現(xiàn)實與規(guī)律,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并重主觀與客觀敘事的具有科學性與現(xiàn)實性的指導理論,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浪潮中贏得人民民心的根本所在。百年黨史維度下,中國并非沒有受到其他思潮的啟發(fā)與碰撞,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主科學抑或歐洲的無政府主義、蘇維埃俄國的泛勞動主義等。最終歷史驗證下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在最大范圍內尊重人心人性,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而非像其他思潮般雖然有較高的理想性,但在根本原理以及實現(xiàn)路徑上是空中樓閣。換言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民選擇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支撐的中國共產黨并且隨之走過風雨百年,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與價值所在。
黨史百年櫛風沐雨,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也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持續(xù)指導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人民發(fā)展的可行性與決心。因此,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路徑是繼承傳承百年黨史精神的必由之路。
把握理論精髓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實踐路徑中的原點基石。把握理論精髓,能保證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不變色不褪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初心使命所在。
一方面,把握理論精髓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與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其真理性上。因此,把握理論精髓也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馬克思辯證法是一種具有批判性與革命性的理論思維方式”[9]“辯證法構成科學精神進展的推動的靈魂,只有通過辯證法原則,科學內容才能達到內在聯(lián)系和必然性”[10],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并非指全盤照搬馬克思主義教條,相反,而是要辯證性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分析,多角度多主體全方位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具體環(huán)境下適用的指導原則。在實踐過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把握可通過集體研討會、案例復盤反思等途徑來實現(xiàn)。
另一方面,把握理論精髓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發(fā)展中的全面性與客觀性,不可斷章取義式地片面解讀馬克思主義。百年黨史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但仍有走彎路的時刻,如在國民革命中錯誤的估計導致被圍剿進而踏上艱苦長征的歷程,也有“大躍進”中未能面對客觀情況過于激進帶來的經濟乃至生命的損失。雖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向導,但此類錯誤歸根結底是沒有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局限性。因此,百年黨史揭示了新時代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更深入全面地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理論學習,構建完整的理論架構。黨史巡回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通識學堂、讀馬克思主義原著等形式,均是此維度下踐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可探索方向。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向穩(wěn)向好的切入點與突破口。守正創(chuàng)新與把握理論精髓并不矛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本身包含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以永葆活力適應時代,而守正創(chuàng)新中的守正也正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以及對經典精髓的致敬。
一方面,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以時代需求為發(fā)力點,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義。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實事求是,要求以辯證思維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創(chuàng)新過程中既要肯定已經取得的成績也要認識到現(xiàn)有條件下的不足并不斷完善。百年黨史維度下中國共產黨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多遵循這一思路,從小崗村試點到先行示范區(qū),在循序漸進中改革開放,而并非追求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要把握創(chuàng)新本質,敢于嘗試、不怕困難、積極謀求突破。創(chuàng)新即旨在謀求以區(qū)別于傳統(tǒng)老舊的做法或內容,實現(xiàn)更高效高質的發(fā)展。而突破的方向與方式具有多樣性,這決定了創(chuàng)新需要打開思路勇敢嘗試,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突破的思路之一。在百年黨史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正是因為敢于突破、積極創(chuàng)新,才能抓住時代機遇實現(xiàn)結合與飛躍。因此,積極進取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
堅持結合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的落腳點。只有與實際情況結合才能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的延續(xù)上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一方面,結合實際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真正實現(xiàn)中國化,與建黨立黨的核心本質相結合而非僅僅是形式上的貼近。在中國發(fā)展史中,也有不少舶來文化試圖與我國本土融合,扎根華夏大地。但僅僅追求形式上接洽的內容都沒有長久地留下,只有真正尊重我國國情、符合時代需求的方才有立足之地。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并非在解決問題中以簡單粗暴的投票實現(xiàn)“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相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結合也有成功的實踐案例,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解決扶貧攻堅問題、共建小康社會等均是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印證。
另一方面,“兩個結合”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具體內容指明了方向。一是要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在百年黨史的踐行中已然有了較好的示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應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主要矛盾,而非盲目拔高,一味追求“高大上”,揠苗助長式向頂尖靠攏而忽視了夯實基礎的必要性。同時要考慮實用性與適用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發(fā)展成果應為最廣大范圍內的人民所共享,而非只能是炫技式的擺設,這與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中以民為先的向度殊途同歸。二是要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發(fā)展的命脈,也是為百年黨史注入鮮活色彩的靈魂所在。百年黨史征程中,我黨一直注重保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火種,這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尊重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歷史,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力也是一脈相承的。在進一步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體系化、更科學化地發(fā)展。
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將持續(xù)發(fā)展并繼續(xù)照亮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在圍繞“何以行”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深度耦合,以更多元豐滿的形式開拓發(fā)展。
一方面,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的深度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并非互相割裂、分而治之的。相反,價值緯度與實踐路徑的深度耦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走向成熟的標志。價值維度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建立了風向標,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正是將其轉化為實踐行動的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能用于解決中國發(fā)展的實際問題,能為矛盾點提供原則性的可服眾的指引。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期的價值取向是靈活多元的。從實踐效果中,結合人民的滿意度、民族力量的彰顯度,來進行價值內涵反推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具有積極助益。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必將走向耦合。
另一方面,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的多樣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也必將走向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有不同的作用形式,這是由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的需求決定的。而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具有真理性與科學性的理論,其價值維度本身即由實踐檢驗。由此不難推斷,在今后的發(fā)展趨勢中,由于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世界競爭的多樣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也會展現(xiàn)出多維的形態(tài)。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以及積極向上主旋律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發(fā)展甚至在不同的領域展現(xiàn)出更多的柔性特點,并不完全追求所謂最高效最直接的效果展現(xiàn),而是考慮為傳承與保護預留更多的空間。
綜上所述,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黨史維度下“何以行”的發(fā)問至為關鍵,同時其也以自身的價值維度與實踐路徑作出了出色的回應。百年黨史維度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占據真理高地的高度、久經歷史洗禮的廣度以及深得民心所向的向度。由高度、廣度和向度構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體價值維度,推動其在實踐路徑上不斷走深走實。把握理論精髓、守正創(chuàng)新與結合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有效可行的實踐路徑。在百年黨史精神的指引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也將在進一步的發(fā)展中迎來深度耦合的契機,并以更靈活多元的形式展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