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東實驗小學(226200) 顧鋒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中提出:“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方法、情境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弊鳛檎Z文課程內容組織的全新樣式,“學習任務群”是語文新課標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它以學習項目為載體,對學習的各方面內容進行整合,引領學生閱讀學習。結合語文新課標及學生學習內容特點,語文學習任務群在設計上要注重真實情境與自身學習相關聯(lián),結構化教學與系統(tǒng)思維相關聯(lián)以及深度建構與智慧表達相關聯(lián)等。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活動該如何實施與開展呢?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習活動組織是以問題為起點的,旨在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驅動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在以任務群為主要學習活動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問題的設計,以問題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問題作為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支架,促進語文學習任務目標的達成。
鏈式結構就是指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來推動學習進程的發(fā)展,這些問題要遵循文本的內容邏輯與學生的學習邏輯特點,呈現(xiàn)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任務群結構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與學生的接受認知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以追問為主的學習任務群,以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建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學習任務。任務一:何謂陣地?你對陣地的理解是什么?任務二:對白求恩來說,陣地是什么?白求恩是如何堅守自己的陣地的?任務三: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手術臺與陣地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第一個問題將任務置于生活情境中,并以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對“陣地”的認識來限定學生思考的方向與邊界。第二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基于文本內容展開探究。第三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深入文本的基礎上揭示課題、點明中心。教師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關聯(lián)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什么以“手術臺就是陣地”為題目,并在追問中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對手術臺與陣地之間關系的理解與建構,提升了閱讀教學質量。鏈狀結構是語文學習任務群中常用的一種問題驅動方式,具有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直指事物本質的特點。教師依據課文特點,設計以鏈狀結構為主的學習任務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
輻射結構的問題是指以一個核心問題為中心向周圍發(fā)散的問題,這種問題任務群可以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充滿聚合性,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需要設計輻射結構的任務群,可以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全面深刻認知,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故宮博物院》,圍繞著大任務“參觀故宮博物院”,形成了“一查資料”“二讀課文”“三選景點”“四探博物院風光”四個小任務組成的學習任務群。這幾個學習任務的設計不僅與本單元有目的地閱讀的策略相吻合,而且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模式,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在查資料、讀課文、想畫面、選景點、繪制游覽圖等學習活動中體驗查、畫、做的交替、知與情的交融,通過課文學習,實現(xiàn)了知識向生活實踐的遷移、向能力的遷移。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充分地動手動腦,思維與學習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輻射結構學習任務群不僅可以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運用,在有目的地閱讀這一單元的課文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這種任務群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的閱讀目的更加明確,達到優(yōu)化學生閱讀質量的目標。
樹狀結構問題屬于鏈狀結構問題與輻射結構問題結合起來形成的問題,像大樹一樣具有縱橫交錯等特點。在語文教學中,依據課文特點,設計樹狀結構問題有利于將人文目標與語文知識能力目標融合,使學生在層層推進中積累學習經驗,提升學習品質。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民間故事時,教師可以設計以“講民間故事”為主題的語文學習任務群。任務一:“民間故事博覽”。旨在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民間故事的熱情。任務二:“舉辦牛郎織女故事會”。以“長話短說講故事”和“變換人物角色講故事”為活動內容,旨在通過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講故事活動,讓學生親歷語言實踐的全過程,落實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的教學目標。任務三:“策劃民間故事連續(xù)劇”。旨在通過故事的前世今生和編制劇集的拍攝指南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牛郎織女的故事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民間故事的意義與價值。在這里,三個任務是以梯度遞升的形式出現(xiàn)的,并不是并列出現(xiàn)的。教師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勾連文本內容與學生的閱讀經驗,可以延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聚焦,更好地把單元學習任務與情境關聯(lián)在一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特別適合運用樹狀結構問題任務群形式引領學生閱讀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樹狀結構問題任務群的運用可以實現(xiàn)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相互融合,把單元雙線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
聯(lián)結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閱讀策略。在語文學習任務群引領下,教師應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任務,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這多元情境中,作者思想與讀者思想進行交融,為學生搭建了真正親近文本、走進文本的平臺,可以讓學生的閱讀學習真正走向深處。
教師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學情設計出相應的任務群后,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具有真實意義與學習目標的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書戴嵩畫?!?,教師設置了“我來講故事”的學習任務群,要求學生在借助注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講一講。任務一:借助課文注釋與插圖把故事講一講。任務二:聚焦杜處士曝書畫時,圍觀群眾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把故事講一講。任務三:從杜處士的視角把故事講給大家聽。任務四:從牧童的視角把故事講一講。在這幾種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學生從古人的經驗、古人的思考方式等角度對課文內容進行審視,在多元情境中實現(xiàn)了輸入與輸出的自由轉換,內化了語言。這樣,講故事的閱讀教學目標得到了落實。學生的真實經驗一般是以內隱形式存在的。對此,教師依據課文特點,注重學習情境的聯(lián)結,可以激活學生相關的語文知識經驗,而把問題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中,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不僅要觀照學習材料的特點,還要觀照學生自身的經驗,注重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lián)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真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在任務驅動下得到落實與提升。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時,教師設計了“我是觀察員”的情境任務,讓學生以觀察員身份去觀察比賽場上齊威王、田忌以及雙方陪同人員與觀眾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分別是什么樣的,尤其是隨著比賽進程的發(fā)展,第二場比賽后齊威王一方人員的神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注意讓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去解釋與豐富故事中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任務不僅關注了文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還關注了故事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可以促進學生對故事中人物形象全面深刻的感知,獲得對課文內容全面深刻的解讀。因此,教師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這樣的情境聯(lián)結關注了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搜集、查找資料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以任務群的形式引領學生把與文本相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膶W習情境,注重情境的聯(lián)結整合運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景陽岡》,教師設計了“我是評論員”的學習活動,對武松是魯莽還是勇敢的,學生各執(zhí)一詞。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武松打虎時的動作描寫來感受武松的機敏,使學生對武松的評價顯得更加全面、客觀、準確。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由于受知識經驗、方法能力所限,對課文內容或者人物的看法難免會出現(xiàn)片面的現(xiàn)象,教師要注重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學生在閱讀中真正汲取營養(yǎng),避免孤立學習現(xiàn)象的產生,最終達到深化認知的目的。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任務群引領下展開閱讀學習。隨著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加深,他們會產生新的學習問題。教師要注重對語文學習任務群進行重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在真實、富有學習意義的學習任務群中,學生就會潛心閱讀思考。教師找準引領學生深入學習的支點,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形成學習內容與學習情境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層,而是在思維的引領下真正走進閱讀的深處。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跳水》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課后練習中提出了讓學生講講、說說,再和同學交流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都是與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分不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圍繞“講講、說說、和同學交流”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性以及學習內容與真實情境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呈螺旋上升發(fā)展趨勢,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找準支點,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對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關注單元雙線目標以及教材的助學系統(tǒng),找到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支點,以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群中親歷探究、體驗等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設計任務群時,可以讓學生先圍繞一個大問題進行思考,再由這些大問題延伸出許多小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的過程中,對大任務的理解也自然水到渠成,這就是支脈在閱讀學習任務群中的教學價值。教師要注重閱讀支脈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內化與運用中得到提升。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教師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將相和中“將”“相”分別指的是誰?他們?yōu)槭裁础安缓汀??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和”?這些問題都是緊扣文章題目進行設計的。當學生對廉頗和藺相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從課文中分別找出能夠表現(xiàn)兩人由不和到和的詞句,進行品味閱讀。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新的閱讀情境產生的過程,是從學生的所思、所想出發(fā),逐步超越現(xiàn)有層次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原有的學習情境中一步步達成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群的時候,要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要找準可以統(tǒng)領全文的突破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打通內外循環(huán)的脈絡,實現(xiàn)學生學習質量的飛速提升。
總之,語文學習任務群屬于問題的關聯(lián)設計,是“聯(lián)系意識”的體現(xiàn),也是一種“群狀學習”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習任務群在課堂中的實施與落實,要基于語文新課標的理念以及語文學科特點,注重通過任務驅動、聯(lián)結與重構策略來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從而把語文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