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223001) 萬 玲
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體驗中學習知識。小學生對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以及身臨其境的氛圍最感興趣,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他們會印象深刻。英語作為非母語的語言類學科,學習難度大,英語寫作對小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學生缺乏對事件過程的體驗與感悟,導致寫作時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甚至產(chǎn)生畏懼心理。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圍繞習作主題深入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思考,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實現(xiàn)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
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探索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情境體驗、互動體驗、實踐體驗等多種體驗方式,使學生做到樂寫、能寫、會寫,實現(xiàn)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生動鮮活的情境最感興趣。只有處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們才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表達的沖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鮮活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學生表達的潛能才會被激活,靈感的火花才會不斷迸發(fā),寫出的文字才會富有真情實感。
體驗式教學,要讓學生進行情境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取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從中感受生活元素,在與生活元素的互動中實現(xiàn)情感的生發(fā),為后續(xù)寫作奠定感情基調,于無形中啟動英語寫作教學程序。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教學主題是動物。小學生大多都喜歡小動物,有些學生家里養(yǎng)有小貓、小狗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師先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情境:“同學們都看到了課本上的各種小動物,很多同學也有不同的動物玩具。那么,你最喜歡哪些小動物玩具呢?”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幾張動物玩具的圖片,將學生帶入真實情境中。這時,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擁有的動物玩具,會思索自己的喜愛和偏好,并回答教師的問題。有的學生說:“I like cats!”有的學生說:“I like dogs!”……待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讓學生以“My favorite animal”為題目進行英語寫作。學生的情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被充分激發(fā)出來,成為寫作的引線。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問:“Why do you like cats/dogs/...?”引導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帶入對問題的思考中,并幫助學生厘清寫作思路,讓學生持續(xù)進行飽含情感的英語寫作,為學生完成寫作提供了動力和支持。
讓學生站在生活的舞臺上學習英語,是最明智的選擇。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取材,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感悟生活,這樣的英語寫作充滿活力與情感。除此之外,生活情境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入情境中去感受和思考,進而激發(fā)寫作靈感,為英語寫作打下情感基礎。在生活情境中開展的寫作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的英語寫作打開生活這一廣闊的素材天地。
問題最能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在寫作教學中,除了生活情境體驗,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使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不斷邁向新知探究的縱深處。教師在教學時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能夠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寫作靈感。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How many?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如何詢問數(shù)量,寫作目標為能夠熟練運用“How many...?”句型進行寫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教師先問學生:“Look at your desk,what do you have on desk?”以學生正在使用的課桌為切入點,引導他們思考桌子上有什么。學生馬上就會注意到桌面上有書、筆等學習用品。教師追問:“每個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筆和書。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該如何問別人有多少本書呢?”這時,學生就會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深入思考,聯(lián)想到可以用“how many”加上名詞的句式進行提問。于是,學生紛紛回答說,可以用“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來提問。這樣,教師借助學生手邊的物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散思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靈感。最后,教師讓學生以這一問題為基礎,聯(lián)系自身實際作出回答,并以寫作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順利完成了習作任務。
在問題情境中,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習英語知識,同時生發(fā)出如何運用知識的思考。這樣的學習過程充滿了理性與智慧。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考以寫作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將心得體會作為寫作素材加以利用,最終完成一篇高質量、有深度的英語作文。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互動能吸引學生深入文本當中,產(chǎn)生心靈碰撞。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互動體驗情境,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積累表達素材,形成深刻的內心體驗。這樣,學生就會有感而發(fā),從筆端流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
與文本互動,讓學生從文本中體驗英語表達的形成,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的英語寫作素材。文本是學生收集素材、積累經(jīng)驗的重要載體,更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指南。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與文本展開互動,充分研讀文本,深入文本之中去體驗、去感悟,為后續(xù)英語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和表達經(jīng)驗。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 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我們的新家。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圍繞這一主題,讓學生與文本展開互動,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是“where”引導的提問地點的句型。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再提問學生:“本單元‘Story time’板塊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讓學生圍繞“Story time”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與文本進行互動,了解到Su Hai一家人正在搬家,兩姐妹問媽媽自己的物品放在哪里了。教師讓學生將文本中的對話抄寫到本子上,深入研讀,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試著模仿這些對話寫一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jù)“Where are my skirts?”等語句進行仿寫。在仿寫結束后,“where”引導的地點疑問句就深深地印刻在學生腦海中,“clock”“fridge”“sofa”等家具類單詞也成了學生寫作素材庫的一部分。
這樣與文本互動,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進行知識學習,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前提下進行英語寫作,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輸入和寫作輸出效率的雙向提高,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表達經(jīng)驗。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文本的寫作特質,習得表達的技巧,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素養(yǎng)。
除了與文本互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與文化互動,對寫作素材進行升華,豐富英語習作中的文化意蘊。在講解教材文本時,教師要注意篩選一些適合鏈接英語文化內容的單元,進行相關文化知識的拓展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英語習作的人文性。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 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教師在教學本單元時可以引導學生與文化互動,為學生拓展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文化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圣誕節(jié)背后的文化內涵,以有效實現(xiàn)寫作素材的升華。教師先讓學生閱讀“Story time”的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圣誕節(jié)的文化內涵:“圣誕節(jié)是西方基督教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在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是平安夜,人們聚在一起慶祝圣誕日的到來。請同學們梳理課文中Mike 一家人在圣誕節(jié)前后開展的活動,體味其中的文化內涵。”最后,教師適時拓展,總結升華:“在圣誕節(jié)前夜,一家人‘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并在家中擺放‘a(chǎn) Christmas tree’,這代表著家庭成員和朋友之間的和諧、友愛。在圣誕節(jié)這一天,一家人‘eat a turkey and Christmas pudding’,這是圣誕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這種對傳統(tǒng)的延續(xù)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苯處煹闹v解,使學生對圣誕節(jié)這一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有效實現(xiàn)了圣誕節(jié)相關寫作素材的升華。
語言離不開文化。英語寫作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西方國家的風俗人情和語言特征,這需要學生不斷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英語表達訓練。教師要在教學中植入文化因子,增加人文性素材,為學生講解文化素材的來源與內涵,引導學生與文化互動,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通過與文化互動,學生不僅能熟練掌握英語寫作技能,還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人文內涵的習作,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將英語寫作教學融入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就能在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去表達。教師要適當引導,讓學生將實踐過程記錄下來,并融入自己的獨特思考,不斷磨煉學生的表達技巧與表達藝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實踐中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這樣的實踐體驗,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在調查過程中活用各種句式,實現(xiàn)學生對英語句法知識的靈活運用。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興趣。興趣這一主題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撰寫調查報告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英語句式的活用。教師讓學生調查全班同學的興趣愛好,根據(jù)調查結果撰寫英文調查報告。在常規(guī)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在運用“Somebody like doing”句型時,一般是以“I”“he”“she”為主語。但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學生在調查報告中,會將單數(shù)的主語變?yōu)閺蛿?shù)形式,寫作“Some students like doing”。這樣,學生就在實踐中體驗到了多種句式的活用,實現(xiàn)了寫作技能的提升。
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能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入社會,有效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寫作技能。通過對多種句式的靈活運用,學生在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有助于英語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除了社會調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人物采訪實踐活動,讓學生采訪自己身邊的人,并將采訪內容翻譯成英文,實現(xiàn)知識的活學活用,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提高。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帶新同學參觀校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針對這一單元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人物采訪實踐活動。教師讓學生對那些每天都很早來到學校的學生進行采訪,先問他們的基本信息,接著問對方為什么每天都能這么早來到學校。被采訪的學生使用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一諺語,將其翻譯為“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最后,負責采訪的學生直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提問:“Can you show me around the school?”而被采訪的學生可以適當用英語進行回答。這樣,在采訪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熟悉了單元課文和教學重點,還通過將常用諺語翻譯成英文,獲得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人物采訪這一活動形式,可以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鍛煉學生的中英文互譯能力,強化學生的英語寫作技能。
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強化學生的寫作技能,使學生擺脫英語寫作難的困境。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優(yōu)勢明顯、潛能巨大。學界應圍繞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新路徑、新方法,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