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嘉,韋莉莉,羅永,李崇斌
(1.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徑口鎮(zhèn)水產畜牧獸醫(yī)站 廣西玉林 537602;2.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3.廣西象州縣運江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廣西來賓 545812;4.廣西來賓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5.廣西來賓市惠牧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部 廣西來賓 546100)
腹瀉拉稀是牛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由于引起牛腹瀉的因素很多,臨床上可將其歸結為病原性腹瀉(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霉菌毒素和真菌性腹瀉等)和非病原性腹瀉(生理性因素腹瀉、營養(yǎng)性因素腹瀉、應激性因素腹瀉、飼養(yǎng)管理不當因素腹瀉等)兩大類。臨床中必須根據牛不同的拉稀類型和發(fā)病癥狀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現將筆者根據多年基層獸醫(yī)臨床實踐經驗對引起牛腹瀉的非病原性因素分類辨識診治報告如下:
初生犢牛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不健全,對環(huán)境溫度的適應能力較弱,易受寒冷和潮濕應激,導致胃腸機能紊亂,從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不振,采食明顯下降或廢絕,拉稀便呈稀粥樣、水樣,無惡臭、常見糞中夾有未消化的飼料或草料,肛門周圍常黏附污糞便,腸鳴音增強,嘔吐,脫水、消瘦和體重明顯減輕。
牛營養(yǎng)性因素腹瀉主要因素有母乳因素和飼料因素。飼料因素包括飼料營養(yǎng)因素(維生素缺乏、礦物元素缺乏、飼料蛋白含量過高、電解質的不平衡等)和飼料品質因素(飼料霉變、過酸、不潔等)。
1)母乳因素引起的腹瀉。犢牛對營養(yǎng)的需求量特別大,消化系統和腸胃功能不完善,母牛哺乳期的營養(yǎng)問題對犢牛的腹瀉有重要影響。如:母牛妊娠期間因飼料因素導致過于肥胖,會讓母牛的奶水無法被犢牛吸收利用,或母牛妊娠期間日糧營養(yǎng)不全面、不平衡,或營養(yǎng)代謝過程發(fā)生紊亂等,導致母牛營養(yǎng)不良,產后初乳質量差,泌乳量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所產新生牛犢體質弱、自身免疫力低下,生長發(fā)育不良,未能吃到初乳或初乳質量差,抗病能力差和免疫力低下,出生后不久極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初胎母牛的乳腺發(fā)育不發(fā)達,乳汁差,初乳泌乳量少,導致初胎牛易發(fā)生腹瀉。母牛發(fā)生乳房炎,使用母乳惡質變化。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拉稀,排出黃色稀糞或水樣,氣味有特殊的酸臭味或惡臭帶有血絲,脫水有酸中毒癥。
2)飼料因素引起的腹瀉。①飼料營養(yǎng)因素腹瀉:牛正常發(fā)育需要滿足:水、蛋白質、能量、礦物質、維生素等五大營養(yǎng)。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礦物等缺乏時,腸道組織生長發(fā)育不完整(腸壁組織損害和腸絨毛損傷),造成消化道障礙和影響?zhàn)B分的消化吸收,營養(yǎng)失衡、代謝紊亂,機體抗病力降低,易發(fā)生營養(yǎng)性消化不良性腹瀉。臨床癥狀表現:消瘦、體況差,腹瀉,稀糞中夾未消化的料,食欲減少或廢絕。②犢牛缺鐵性腹瀉:因為犢牛在母牛的母乳中獲取不到足夠的鐵,引起缺鐵性腹瀉,腹瀉又會導致體內大量的鐵流失,易導致犢牛癱瘓等。③霉菌性拉稀:粗飼料、精飼料管理不當引起霉變,飼喂霉變飼料引起霉菌性胃腸炎,臨床癥狀表現為:持續(xù)性腹瀉、伴有惡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食欲不振,反芻減少甚至停止,體溫不會升高,用各種抗菌劑治療無效。④瘤胃酸中毒性腹瀉:飼喂發(fā)酵過酸的青貯料、酒糟、發(fā)酵料、一次采食精料過多等引起瘤胃酸中毒而引起的腹瀉拉稀,臨床癥狀表現為:病初排出灰色稀糞便,然后變成綠色泡沫水樣腹瀉,重癥時便血。精神萎靡,結膜發(fā)紅,食欲不振或廢絕,步履蹣跚,后腿踢蹬,肌肉顫抖。⑤草食性(貪青性)拉?。猴曃惯^多新長出的嫩青草或青料,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失調和腹瀉,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下痢,糞便很稀薄,呈藍綠色或青綠色,但病牛精神尚好,食欲正常,體溫正常。⑥草料不潔性腹瀉:牛采食了不潔的草料、飲用不潔飲水,導致發(fā)生細菌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瀉拉稀,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拉稀,持續(xù)性拉稀,呈噴射狀,稀糞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精神沉郁,食欲反芻減少或廢絕,體溫升高。⑦乳酸中毒性腹瀉:牛突然飼喂大量精料,引起急性消化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亂,產生大量乳酸,瘤胃pH 值過低,造成乳酸中毒,臨床癥狀表現為:抑制纖維分解菌,造成食欲不良,虛弱;乳酸的存在使組織易發(fā)生脫水進入腸腔進而引起拉稀,甚至水樣腹瀉;瘤胃壁變厚或瘤胃黏膜受損,黏膜吸收能力降低,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糞便中夾雜有未消化的飼料或草料;有的發(fā)生蹄葉炎,肝膿腫。
1)飼養(yǎng)管理不當因素腹瀉。飼養(yǎng)、活動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條件差,牛舍不清洗不消毒,飼槽、飼具污穢不潔,乳汁不潔等,易感染發(fā)生疾病,從而導致腹瀉。哺乳犢牛斷奶方式不當,斷奶過急,或飼喂、補料不當,飲水過多,飼料質量或調配不適當、受寒等飼養(yǎng)管理不當因素,使得犢牛胃腸道機能受刺激,導致發(fā)生消化不良性腹瀉。牛舍通風不良,飼養(yǎng)密度過太,陰暗潮濕,過于悶熱或寒冷等無可促進牛腹瀉的發(fā)生,牛因饑餓而采食污物污水,致使胃腸道有益菌群失調,腸內腐敗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刺激胃腸道黏膜,從而導致腹瀉。盲目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等引起胃腸道微生素菌群特別是瘤胃內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調、破壞腸道菌群、胃腸遲緩等,引起反復性腹瀉。
2)過勞性拉?。号;加新韵男约膊』蝻暳蠣I養(yǎng)不良,體況消瘦,體能差,突然負重使役,造成筋骨和臟腑受傷,胃腸機能紊亂,長期持續(xù)拉稀,糞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整日臥地,精神疲憊乏力,食欲減少或廢絕,但體溫不明顯升高。
因采食了飼料中的鐵絲、鐵釘等金屬異物進入網胃,造成網胃穿孔、慢性創(chuàng)傷性網胃腹膜炎、全身性膿毒癥或敗血癥。臨床癥狀表現為:反復消化不良,頑固性便秘,后期下痢、腹瀉,糞呈黑褐色,帶有黏液或血液,有惡臭。反復出現食欲不振,頑固性前胃遲緩、瘤胃反復膨脹,逐漸消瘦。
采食超標鉛的飼料或飲水引起鉛中毒,導致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及腎臟功能紊亂等,臨床癥狀表現為:先便秘,后腹瀉,頑固性腹瀉,糞便惡臭難聞。呈現明顯神經癥狀(如:盲目沖撞,牙關緊閉,間歇性轉圈運動,共濟失調等)。尿瀕、流涎,口吐白沫。
犢牛吃不到初乳或吮吸乳量嚴重不足,其他?;计渌约膊』蝻暳蠣I養(yǎng)嚴重缺乏,導致低血糖癥,臨床癥狀表現為:患牛身體較差、體質較弱,步態(tài)不穩(wěn)、無肢無力、臥地不起,反應遲鈍。少數牛出現腹瀉。有的呈陣發(fā)性痙攣、角弓反張或無目的的運動。黏膜蒼白、眼球震顫。
1)牛應飼喂全價日糧,精飼料粗飼料搭配適當,適當增喂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等的優(yōu)質飼料,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2)應盡量讓新生犢牛早吃、多吃、勤吃初乳,初乳含有溶菌酶和抗體,高酸度,有胃內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增強犢牛對疾病的后天免疫力,防止腹瀉。
3)增進牛體質管理,適時補飼精飼料、粗飼料、青飼料等,保證飼料品質、營養(yǎng)均衡、飲水的干凈衛(wèi)生,完善瘤胃功能,平衡胃腸群菌,維持胃腸酸堿平衡,加強運動。
4)加強環(huán)境消毒和衛(wèi)生管理,定期進行徹底的消毒,舍、運動場等場所保持干燥、通風、冬暖夏涼,按本場免疫程序要求做好相應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提高機體抗病力和免疫力。不定期進行驅殺體內外寄生蟲。
治療原則:澀腸收斂、制酵消脹、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增加胃動力、恢復腸內有益菌群、保護胃腸黏膜、補液補營養(yǎng)、控制繼發(fā)感染,對癥治療,防止酸中毒和脫水等。
1)澀腸收斂、止瀉:減少腹瀉次數、減少腸運動失調,恢復腸蠕動的正常節(jié)律,維護腸道輸送、吸吸功能選用如蒙脫石粉、活性炭、五味石榴皮散等。
2)制酵消脹:選用二甲硅油片等。
3)調理脾胃、促進消化:補充內源性消化酶和胃腸有益菌群,健胃助消化等選用如:麥芽粉、胃蛋白酶、加酶益生素、復合維生素B 溶液、多味健胃散、瘤胃素等。
4)增加胃動力:選用氯化氨甲酰甲膽堿注射液、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等肌注,奶牛反芻散、多味健胃散等。
5)恢復腸內有益菌群、保護胃腸黏膜:選用微生態(tài)制劑如反芻動物用活菌態(tài)、加酶益生菌、活力99、胃腸康等。
6)控制繼發(fā)感染:選用抗生素如頭孢噻呋鈉粉針、頭孢氨芐注射液、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乳酸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復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黃藤素注射液、金根注射液、大蒜苦參注射等進行肌注或靜注,中藥制劑如白頭翁散(口服液)、楊樹花口服液、五味石榴皮散、白龍散等飲水或拌料,喂服或灌服。
7)對癥治療:強心、抗休克、抗炎、抗毒素,選用如樟腦磺酸鈉、尼可剎米、維生素C、地塞米松磷酸鈉等;血便、腸道出血時,止血選用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降低胃腸蠕動、減緩腸鳴、腸痙攣性疼痛選用硫酸阿托品;糾正酸中毒,維系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8)補液補營養(yǎng),防止脫水和酸中毒:靜脈或腹腔補液(5%葡萄糖生理鹽水、乳酸林格氏液、生理鹽水、碳酸氫鈉注射液、補充營養(yǎng)、能量及維生素等,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口服補液鹽、多種維生素或小蘇打。奶水過稀或不足時,選用催奶靈散、催奶酵素、生乳散等。
腹瀉拉稀是牛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易導致牛生長發(fā)育不良,甚至死亡,威脅著養(yǎng)牛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由于引起牛腹瀉的因素很多,對于引起牛腹瀉的非病原性因素疾病要進行查找病因,分類辨識診斷,及時采取預防性措施和綜合性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