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的習作課應是教師、學生、課堂三者的融通,是學生的真正習得。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nèi)容把握透徹,授課者只有先在心里“動”,才能讓聽課者“動”在心里,是謂“心動”。其次,要讓學生內(nèi)心有所觸動,產(chǎn)生沖動、沉醉、歡欣等情緒,是謂“情動”。最后,一堂好的習作課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鼓勵學生運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此謂“腦動”。 有了以上的“心動”“情動”“腦動”,一堂好的習作課便呼之欲出了。
一、吐露開聲,心隨課動
一堂好課,必然要經(jīng)過精心準備、深入研究。一堂好的習作課也是如此,應做到“胸中有造化,吐露開新聲”。所謂“胸中有造化”,指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了然于心、深度解讀,甚至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讓學生“好學”“樂學”?!巴侣堕_新聲”即師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交流,學生能“學有所獲”。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
1.導入精彩
如教學《如何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時,為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筆者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出示了幾條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參與熱切,能在引導下積極思考。接著,借助謎語,筆者帶領學生分析猜謎的過程,如鏈接古人寫荷花的詩句“翠蓋亭亭好護持,一枝艷影照清漣。鴛鴦家在煙波里,曾見田田最小時”,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翠蓋”“艷影”“田田”等關鍵詞,根據(jù)這些特點聯(lián)想與想象,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找尋答案。有了以上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不僅能理解這兩個技巧的特點,也能更好地進入之后的學習。
2.形式豐富
好的習作課堂,是讓學生身心投入、五感調(diào)動的課堂。教師教學時應根據(jù)學情,選用合適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教學《觀察,讓我說聲愛你吧》時,考慮到學生之前完成此類習作時選擇的觀察對象非常局限,且描述時的詞語也較為貧乏。筆者鼓勵學生拓寬觀察視野,從社會、家庭、學校中選擇觀察對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記錄觀察內(nèi)容。在學生明確了觀察對象后,筆者設置了“大家一起猜猜猜”的游戲,即把學生兩兩分組,一人用合適的詞語描述觀察對象的特點,另一人則根據(jù)其描敘推斷其觀察對象。學生在互動中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且增強了詞匯量,可謂一舉兩得。
二、融入美育,導之以“情”
教師通過習作課堂進行審美教育是積極且必要的嘗試。因為一堂好的習作課少不了引導學生鑒賞領會什么是“真善美”。學生會欣賞真正的“美”,才能寫出真正的“美”。教師在習作課堂應不失時機地借助美學意象,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力量。而情感,是一篇好的習作的靈魂。習作方法的講授,雖然能讓學生明確“寫什么”“怎么寫”,指出明晰的習作路徑,但也只是學生真情流露時的助力,文章真正的核心在于情感的表露。如教學《如何寫出境界》時,筆者明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悟出“如何提升習作境界”并非易事,習作的高境界也不是通過習作技巧的堆疊能達到的,但“加強情感積累,升華習作境界”這一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學生能領悟的。基于此,筆者這樣設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流露著人的千思萬緒。請以“眼睛”為題,談談你從中“讀”出的情感。這一命題,有挑戰(zhàn),也有意義。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情感觸動、獲益其中。
三、思維訓練,善動腦筋
一堂好的習作課,教師既要善設疑點,又要當堂解疑,甚至要“于不疑處有疑”,做到讓聽課者的思維在課堂上進行碰撞,產(chǎn)生火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又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課堂巧設疑
教學《為文勤于刪改功》時,筆者先圍繞內(nèi)容提出以下問題:(1)王國維追求學問的三種境界是什么?(2)第二種境界和唐代哪位詩人的作品最為接近?(3)“綠楊煙外曉寒”后填入何字才和“紅杏枝頭春意鬧”最相配?(4)如何寫“笑”才更具表現(xiàn)力?這些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深度、有難度,也直指教學重點,能夠引導學生多層面分析,達到訓練思維、巧妙為文的目的。
2.善用小練筆
有效的當堂小練筆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習作課堂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室”。如教學《如何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時,筆者為學生搭建了表達支架,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內(nèi)容:陽光在豆莢里結籽的時候,秋光就像__________;秀裙______了江南;我將保護和疼愛你的身體,就像_________;我對你像___________……學生在補充內(nèi)容的過程中,更好地明晰了“聯(lián)想”和“想象”的具體運用,有了這一訓練句式,再進入專題講解,自然事半功倍。
總之,一堂好的習作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參與;一堂好的習作課是“心動”“情動”“腦動”的結合,是“知識型”與“能力型”課堂的結合。
(作者單位:江西省教育評估監(jiān)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