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學中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實現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敖?、學、評”三位一體,必須建立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上,具體體現在教師的教授、學生的學習、課堂的評價三方面?!皩W寫小小說”是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研習任務,筆者從高考小說閱讀、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育等方面入手,形成了由教到學再到評的教學主線。
一、分析教材,把握學情,明確目標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屬于“外國作家作品研習”任務群,學生通過學習這一單元內容,跟隨世界級的小說大師步入了一場場奇妙的小說之旅,感受到千姿百態(tài)的人生,領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與此同時,也了解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從中學習了很多小說創(chuàng)作的技巧。這一單元的研習任務要求學生學寫小小說。小小說又稱微型小說,以構思精巧、情節(jié)生動見長,深受讀者歡迎。由于小小說語言簡練、立意深刻,也是高考文學類作品閱讀的重點。結合學情,筆者發(fā)現學生對于小小說寫作的興趣都較為濃厚,但在立意深度、人物刻畫、情節(jié)設置等方面有所欠缺。
基于教材與學情,筆者確定了小小說寫作教學的目標:1.掌握小小說的一般創(chuàng)作方法,學習通過小小說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學習通過評價量表評價、修改小小說。2.通過小小說閱讀鑒賞與寫作實踐,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積累、拓展寫作素材的能力;樹立回歸生活、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寫作觀。
二、循序漸進,有效引導,學生為主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完整的學習活動中真正參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引導,創(chuàng)設自然真實又有效的學習情境。
在閱讀多篇小小說的基礎上,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小說閱讀教學的要求,筆者選定了5篇名家經典(馮驥才的《甄一口》、蘇童的《老愛情》、嚴歌苓的《審丑》、巴金的《啞了的三角琴》、鐵凝的《意外》),引導學生賞析內容、品析手法、學習寫作方法,并依托學習目標,從整體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課前學習任務。
任務一:請認真閱讀馮驥才的《甄一品》、蘇童的《老愛情》、嚴歌苓的《審丑》、巴金的《啞了的三角琴》、鐵凝的《意外》這5篇小小說,按照文后的表格梳理小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把握小小說的主旨,把疑問寫在文旁。
任務二:請把梳理過的5篇小小說再讀一遍,從它們的表現手法、敘述方式、結構技巧等方面賞析,在原文中圈點批注。
任務三:從下列場景中任選一個,據此寫一篇800字左右的小小說。
場景1:他默默站著。寒風中,他的背影顯得分外孤單。
場景2:“×××,有你的快遞!”她飛速下樓……
場景3:那天晚自習,班主任突然找“我”談話。
場景4:請根據自己熟悉的場景自設內容。
根據筆者設計的相關任務,學生對小小說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能在閱讀賞析名家作品的基礎上,試著完成小小說寫作,成功邁出了“學寫小小說”的第一步。
三、評價多樣,貫穿始終,師生共創(chuàng)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生完成小小說創(chuàng)作后,筆者挑出了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級展示評價,以總結學生的共性問題,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方向。在學生能找到寫作中的亮點、明晰寫作中的問題后,筆者出示自己撰寫的同一主題的小小說,與學生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有效的評價方式也貫穿小小說寫作教學的全過程,并具有以下特點。
評價具有激勵性?!靶抡n標”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外在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內在的學習品質。注意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覺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學寫小小說”教學中,筆者主要聚焦評價的“激勵、增進”功能,不僅運用常規(guī)評價方式,也通過評價量表的設置改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評價主體多樣化。在教學評價中,學生往往是評價的主體,教師處于評價主導地位,家長與其他評價者主要是配合、協(xié)作的作用。在“學寫小小說”教學中,不僅有教師對學生課前學習任務的評價,也有學生回答展示交流中的即時評價、師生互評,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
“學寫小小說”一課的教學從“教、學、評一體化”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收獲知識、增長智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