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莉 周玉珍 梁奕 范文輝
[摘 ? 要] ? 目的:觀察碘對比劑加溫預處理在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行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的36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86例和對照組179例。觀察組使用加溫至37 ℃的碘對比劑,對照組使用未加溫的碘對比劑。比較兩組碘對比劑外滲、不良反應和心率波動情況。結(jié)果:兩組對比劑外滲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8%,低于對照組的4.47%,觀察組心率波動率13.44%,低于對照組的21.22%,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在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時對碘對比劑加溫預處理可以減少急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降低心率波動率,有利于獲得優(yōu)質(zhì)圖像。
[關(guān)鍵詞] ? 冠脈CT血管成像;碘對比劑;加溫;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 R445.3 [文獻標志碼] ? B [DOI] ? 10.19767/j.cnki.32-1412.2023.06.030
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目前廣泛應用于冠心病診斷及治療后隨訪,不僅能顯示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和管壁斑塊性質(zhì),還可進行CT血流儲備分數(shù)(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測量,作為是否介入干預的策略依據(jù)[1]。碘對比劑的安全使用在冠脈CTA檢查中至關(guān)重要,如出現(xiàn)不良反應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負面影響,極端情況下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相關(guān)研究顯示[2],碘對比劑相關(guān)不良反應與碘對比劑溫度、黏度及用量等多種因素相關(guān)。本文選擇我院2022年1月—12月行冠脈CTA檢查的365例患者,將碘對比劑加溫到37 ℃后應用于冠脈CTA檢查,觀察其對患者心率變化和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影響。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行冠脈CTA檢查患者365例,均無嚴重高血壓及心、腎功能不全病史。隨機分為觀察組186例和對照組179例。觀察組中男性109例,女性77例,年齡34~85歲,平均68.54±11.52歲;對照組中男性95例,女性84例,年齡28~89歲,平均70.31±10.7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 方法 ? 冠脈CTA檢查前由護士告知患者相關(guān)注意事項、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采用東芝Aquilion ONE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掃描儀,控制患者心率在80次/分以下,掃描范圍從氣管分叉下20 mm至心臟膈面。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350~400 mA。使用碘佛醇350(350 mg I/mL×100 mL)(江蘇恒瑞醫(yī)藥),觀察組將碘對比劑放入電子恒溫箱內(nèi)加溫到37 ℃,對照組使用未加溫的碘對比劑。以20 G留置針穿刺肘靜脈,膠帶固定套管針,隨后用10 mL注射器快速推注5~10 mL生理鹽水,確認無滲漏后用連接管將套管針尾端與Medtron雙筒高壓注射器連接。對比劑用量50 mL,注射速率4.5~5 mL/s,隨后以同樣速率注射生理鹽水30 mL。
1.3 ? 觀察指標 ? (1)對比劑外滲及不良反應: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2014年修訂的碘對比劑使用指南(第2版)標準[3],對比劑不良反應分為急性不良反應和遲發(fā)性不良反應。急性不良反應定義為碘對比劑注射后1小時內(nèi)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蕁麻疹、支氣管痙攣、喉頭水腫、低血壓及全身過敏樣反應。遲發(fā)性不良反應為碘對比劑注射后1小時至1周內(nèi)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2)患者在冠脈CTA檢查過程中的心率波動>10次/分情況。
1.4 ? 統(tǒng)計學處理 ?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jié) ? ? ?果
2.1 ? 兩組碘對比劑外滲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 兩組碘對比劑外滲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fā)生急性不良反應2例,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對照組發(fā)生急性不良反應8例,其中惡心嘔吐4例,蕁麻疹3例,全身過敏樣反應1例。觀察組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均未發(fā)生遲發(fā)性不良反應。
2.2 ? 兩組患者冠脈CTA檢查過程中心率波動比較 ? 在冠脈CTA檢查過程中,觀察組25例(13.44%)心率波動>10次/分,對照組38例(21.22%)心率波動>10次/分,觀察組心率波動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42,P=0.026)。
3 ? 討 ? ? ?論
碘對比劑的安全使用是放射科醫(yī)療質(zhì)量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選擇等滲或次高滲對比劑、個體化對比劑用量可以降低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風險[4]。目前,冠脈CTA多使用碘含量350 mg I/mL或370 mg I/mL對比劑,以顯示更多的冠狀動脈細節(jié)。隨著對比劑碘含量的增加其黏度也會增加,可引起血液粘滯性明顯升高,血管阻力增大,血流灌注降低,導致注藥后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5]。碘對比劑黏度與濃度成正比,而與溫度呈反比[6],本研究中使用的碘佛醇對比劑(350 mg I /mL)20 ℃的黏度為14.3 mPa·s,37 ℃的黏度為9.0 mPa·s。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冠脈CTA檢查中使用37 ℃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使用未加溫碘對比劑下降了3.39%,與周懿君等[7]研究結(jié)果相似。因此,在CT室配置恒溫箱十分必要,常規(guī)將碘對比劑放入其中加熱保溫,便于檢查時取出使用。
冠脈CTA是目前篩查和診斷冠狀動脈疾病首選影像學方法,心率是影響冠脈CTA圖像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心率≤75次/分、心率波動≤10次/分范圍內(nèi)能獲得優(yōu)質(zhì)圖像[8]。有研究顯示,碘對比劑溫度與微血管痙攣發(fā)生有一定相關(guān)性,低溫碘對比劑更容易誘發(fā)微血管痙攣[5]。在進行冠脈CTA檢查時,37 ℃對比劑接近于人體正常體溫,對血管刺激小,減輕穿刺部位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心率的穩(wěn)定[9]。HAZIROLAN等[10]研究表現(xiàn),在冠脈CTA檢查時使用加溫后的碘對比劑增強效果更好,而且靶血管達到增強閾值所需的時間更短,圖像質(zhì)量更優(yōu)。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冠脈CTA檢查中心率波動>10次/分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6)。
本研究中,兩組碘對比劑外滲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與檢查前的精心護理相關(guān)。護理人員在穿刺前要選擇條件適宜的靜脈,穿刺時做到敏捷、準確,盡可能一次成功。掃描前用注射器快速推注少量生理鹽水,以確認留置針是否通暢,然后再把連接管與靜脈留置針的主腔連接,最后檢查留置針的卡扣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綜上所述,冠脈CTA檢查時對碘對比劑加溫預處理,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同時能降低心率波動率,有利于獲得優(yōu)質(zhì)圖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放射醫(yī)師分會心血管學組,北京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血管學組. CT血流儲備分數(shù)操作規(guī)范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23,57(7):711-722.
[2] 甘淼,劉暢,趙麗,等. CT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9(5):458-462.
[3] 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對比劑安全使用工作組. 碘對比劑使用指南(第2版)[J]. 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43):3363-3369.
[4] 盛偉華,詹松華,宋黎濤,等. 非離子型CT對比劑體外加溫到37℃后使用對過敏反應發(fā)生率和外滲率的影響[J]. 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20(5):460-463.
[5] 姚金秀,楊麗娜,梅申聰,等. 碘對比劑外滲影響因素的系統(tǒng)評價[J]. 上海護理,2023,23(5):45-49.
[6] 李艷艷,程一帆,楊雅淋,等. 碘對比劑靜脈注射致皮膚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藥房,2020,31(18):2252-2258.
[7] 周懿君,孟志華,黎麗,等. 碘對比劑加溫處理對冠脈造影患者心率變化及外滲風險的影響[J]. 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22,27(5):409-411.
[8] 何匯忱,周仕恩. 心率及心率波動在前后門控冠狀動脈CTA中的對比[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7,26(6):486-490.
[9] 池亞男,駱春柳,崔兆瑞,等. 對比劑加溫預處理在冠狀動脈CTA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1):152-154.
[10] HAZIROLAN T,TURKBEY B,AKPINAR E,et al. The impact of warmed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on the bolus geometr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pplications[J]. Korean J Radiol,2009,10(2):150-155.
[收稿日期] 2023-10-06
(本文編輯 ? 王曉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