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分析】
【關鍵詞】偶像崇拜;飯圈文化;自我觀照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2-0051-02
【作者簡介】劉菁,江蘇省江陰市少年宮(江蘇江陰,214400)教師,高級教師,江陰市劉菁德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網(wǎng)絡媒介崛起、娛樂產(chǎn)業(yè)盛行的時代語境中,偶像崇拜逐漸成為青少年中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偶像崇拜可以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情景案例中的偶像崇拜是狹義上的偶像崇拜,即這里的偶像指一種職業(yè)或者身份,這種偶像崇拜具有情緒化、非理性、沖動性等特點。情景案例中的小云對所崇拜偶像的情感化色彩特別強。
一、原因分析
1.有一種意識在萌發(fā)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艾里克森的“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理論”,合理的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自我同一性的需求,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萌發(fā),為進入成年角色做好準備。但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也就比較容易受“飯圈文化”的影響。同時,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他們需要有一種方式去宣泄和釋放情緒。
2.有一種群體在靠近
青少年有群體性和趨同性的特點。當追星、“飯圈文化”成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潮流”,就會引發(fā)青少年的從眾行為,青少年想借參與其中以避免被孤立,偶像崇拜是滿足他們集體歸屬與愛的需要的重要途徑。
3.有一種情感在期待
若處于溺愛或者缺愛的家庭育人模式之下,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價值觀培養(yǎng)往往容易被忽視。因為親子之間缺少有效溝通,所以青少年需要尋找親情之外的情感替代物。
4.有一種考驗在經(jīng)歷
青少年狂熱追星的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校園文化相對單一的問題。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社交平臺的多樣化,帶來了追星的便利化、低齡化,并逐漸衍生出一種群體性的追星組織——“飯圈”??菰锏男@學習環(huán)境和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考驗。
正如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所說,青少年同時生活在“理想世界”“虛擬世界”“現(xiàn)實世界”這三個不同的世界中,他們在這三個世界中的現(xiàn)狀是“理想世界的錯位”“虛擬世界的失范”“現(xiàn)實世界的無奈”。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這種客觀存在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利也有弊,于教育而言可能是危機,但也是重要的契機。
二、引導策略
1.同“心”相印
班主任可以與小云當面交流,運用共情話術,無條件接受小云的想法,有條件接受她的行為,讓小云明白“追星”應有底線。同時通過家校合作進一步了解小云“追星”背后真實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為后續(xù)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做好準備。班主任可以發(fā)揮“雙導師制”的作用,以“教師為師,同學為師”,在對內(nèi)發(fā)力的同時對外借力。
2.以文育“信”
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文化建設,進一步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嘗試:一是突出學科育人,與任課教師共同研討,打破學科壁壘,將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二是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后延時服務時間,通過知識講堂、體驗實踐、拓展活動等,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為青少年提供彰顯自我個性及能力的機會,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三是針對小云“課桌內(nèi)、書本上都貼著偶像的照片貼紙”的行為,將班級文化建設做得更細、更小、更實,比如組織開展桌面文化建設活動,打造方寸之間的精致生活,構(gòu)建方寸之間的自由天地。
3.借“星”聚力
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將狹義的偶像崇拜轉(zhuǎn)為廣義的偶像崇拜,充分挖掘“星”群體,讓更多領域的能人巨匠、身邊的榜樣模范進入青少年的視野,通過正向積極的偶像形象,激發(fā)青少年自我成長的原動力;積極打造“群星”系,讓青少年在對偶像內(nèi)在特質(zhì)進行價值選擇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塑造積極健康的自我形象,捕捉“星光”,推出“星”個體,讓青少年成為那一顆閃耀的“新星”,讓他們看到努力的意義。
4.育兒“新”經(jīng)
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沙龍等,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堅持平等尊重的相處原則,加強親子溝通,加深親子間的情感,營造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家庭氛圍。父母不隨意對孩子的偶像崇拜行為進行道德評判,而是多傾聽、多陪伴、多關注,主動了解孩子崇拜的偶像,學會尊重并引導他們采取理性正確的方式,注重挖掘偶像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精神,將孩子的“追星”行為轉(zhuǎn)化為促進成長的動力;注重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適當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培養(yǎng)新的關注點。當然,父母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孩子做出榜樣,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偶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撒貝寧說:“追星其實是你在追自己,你其實是在為自己設計著一個你理想中的生活的人設狀態(tài),你其實最終追來追去,你追的是自己的影子?!弊鳛樾聲r代的教育人,對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為,尤其是狂熱“追星”的行為,應理性對待、客觀評價、積極引領,引領“追星星的TA”健康成長,讓這一個個的“TA”成為自己的星星,追逐自己的光芒,用自己的優(yōu)秀與偶像相互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