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元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注重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還需要滲透物理思想方法教學.高中物理知識點比較抽象,多且零散,如果采取單一的解題方式,很容易出現(xiàn)解題不全面或者解題錯誤的情況.分類討論思想是高中物理解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借助分類討論思想,明確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快速解題,保證學生解題準確性.據此,本文分析了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分類討論思想;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4-0108-03
高中物理解題中,如果缺少合適的解題方法,對學生解題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對題目進行準確分類,將復雜問題變得清晰、簡單,幫助學生更好地解題.在題目中有不少的迷惑條件,如果不能準確地分類,很容易出現(xiàn)解題不全面的情況,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影響因素的不同,做出相應的分類分析,通過討論對答案進行整合,提高學生解題效率和準確性.
1.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答受力分析問題
受力分析問題是高中物理中的常見題型之一,在解題中,需要對物體受力情況做出全面分析,以此作為基礎進行解題.由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情況不同,其處于的運動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需要對物體受力情況做出準確的分析.因此,在受力分析問題解答中,巧妙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對物體受力情況全面分析,避免出現(xiàn)遺漏的情況,影響到問題的解答[1].
例1 如圖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物體B,其質量為2m,且有“V”型槽,物體B與水平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在物體B上放置一個光滑的圓柱A,質量為m,質量為M的物體C通過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光滑定滑輪和物體B進行連接,忽略定滑輪質量,右側的細線處于水平狀態(tài),左側的細線處于豎直狀態(tài),重力加速度是g,將此裝置由靜止進行釋放,則(? ).
A.如果M=3 m,則A、B不會發(fā)生相對滑動
B.如果M=3 m,則A、C共同加速度是g2
C.如果M=8 m,則A、B剛好發(fā)生相對滑動
D.如果M=8 m,則A受到兩個力的作用
解析 在此題解題時,需要觀察和分析題目,結合題目中的選項,主要由M為3 m和8 m兩種情況.在討論時,需要找出A、B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臨界值.假設物體B對圓柱體A的支持力是FN時,A、B剛好發(fā)生相對滑動,此時圓柱體A的加速度是a,通過受力分析可以得出:FNcosθ=ma,F(xiàn)Nsinθ=mg,聯(lián)立求解得出a=33g.將整個裝置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Mg-μ(mg+2mg)=(M+2m+m)a,求解可以得出M≈7.6m.當M<3m時,A、B不會發(fā)生相對滑動,以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則Mg-μ(mg+2mg)=(M+2m+m)a′,求解得出a′=g4.當M>7.6 m時,A、B發(fā)生相對滑動,此時A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所以正確選項是A、D.
通過對支撐力進行假設,找出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臨界值,以此作為基礎,對題目選項做出分類討論,完成題目的解答.
2 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決圓周運動問題
根據受力情況,圓周運動問題可以分為水平圓周運動和豎直圓周運動;從運動的性質來說,可以分為勻速圓周運動和變速圓周運動.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主要考查向心力的供求關系以及臨界問題,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則考查最高點的受力情況.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圓周運動,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題目類型,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分析運動的狀態(tài),找出題目解題思路,快速解決問題[2].
例2 如圖2所示,將一個內壁光滑的圓形軌道固定在地面上,圓形軌道的內壁半徑是R,在軌道內側的底部放置一個光滑小球,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某個時間,對小球施加水平速度v0,如果v0的大小影響小球上升高度,下述描述中錯誤的是(? ).
A.如果v0=gR,小球達到的最大高度是0.5R
B如果v0=3gR,小球達到的最大高度是R
C如果v0=2gR,小球達到的最大高度是2R
D如果v0=6gR,小球達到的最大高度是2R
解析 通過對題目進行分析,由于小球的速度無法確定,需要進行分類討論.當小球達到最高點為軌道圓心時,通過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得出mgR=12mv20,通過求解得出v0=2gR;小球達到最高高度是軌道最高點時,假設在最高點的速度是v,此時重力提供向心力,因為mg=mv2R,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出2mgR+12mv2=12mv20,求解得出v0=5gR.v0=gR<2gR,小球則在下半圓內進行運動,利用機械能守恒得出mgh=12mv20,求出h=0.5R.當2gR<v0<5gR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超過R,但小于2R.當v0>5gR時,小球可以做出完整的圓周運動,所以正確選項是A、D.
在圓周運動問題解答中,通過分類討論,對物體運動情況做出判斷,確定物體運動變化的位置,從能量守恒角度分析,降低解題復雜度與難度.
3 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決電場類問題
電學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識內容,電場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和理解中難度較大,所以電場類問題解題較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結合問題情況做出分類分析,找出正確的解題方式,提高學生解題效率.
例3 如圖3所示,一個帶有正電的物體,在電場中沿著絕緣天棚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與天棚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μ,電場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是θ.如果t=0時刻開始,電場強度從E0開始均勻增加.物體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同,假設電場空間與天棚平面足夠的大,那么(? ).
A.t=0之前,物體的運動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B.t=0之前,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零
C.t=0之后,物體做加速度增加的減速運動,一直到停止
D.t=0之后,物體做減速運動,最后會掉下來
解析 通過閱讀題目,想要解決此問題,需要根據t=0的前后情況做出討論.在t=0之前,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得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水平向左,且摩擦力不為零.在t=0時,通過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得出qE0cosθ-μ(qE0sinθ-mg)=0,在t=0之后,E=E0+kt,所以qEcosθ-μ(qEsinθ-mg)=ma,通過聯(lián)立得出
ktq·(μmgqE0)=ma,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在時間增加的同時,加速度a增加,直到速度為零.在t=0之后,qEsinθ>mg,所以物體并不會掉下來,所以正確答案是C.
在電場力問題解答時,不僅需要進行分類討論,還需要做好受力分析,利用運動學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判斷和分析,準確解答電場類問題.
4 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決粒子運動問題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時,通過電場力做功,帶電粒子會在電場中出現(xiàn)加速和偏轉,導致粒子的速度方向與大小出現(xiàn)變化.在解答粒子運動問題,需要認真審題,結合分類討論思想,對運動過程做出分段分析,將復雜問題分成簡單熟悉的物理模型,同時,需要對相關過程中的功能變化做出分析,分析不同狀態(tài)之間的能量變化,根據動能定理或者能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完成解題[3].
例4 如圖4所示,圓形區(qū)域的半徑是r,圓心為O,勻強磁場B與紙面垂直,且在圓形區(qū)域外,在圓外有一點P,OP=3r,某個電荷量為+q,其粒子質量為m,從P點朝著紙面沿著PO成θ=60°角的方向射出,粒子重力忽略不計,如果要求粒子不能進入圓形區(qū)域,則其運動速度可能是(? ).
A.≤8Bqr7m B.≤8Bqr5m C.≥8Bqr5m D.≥8Bqr3m
解析 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庫倫茲力提供向心力,通過分析可以得出qvB=mv2R,v=qBRm,粒子的運動軌跡有可能與圓形區(qū)域外切或者內切.
答案:AD
在粒子在磁場中運動問題的解答中,需要對其滿足題目條件的可能性做出考慮分析,對粒子運動軌跡進行分類討論,利用所學知識內容完成解題.
高中物理解題過程中,分類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對學生分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分類討論思想知識,讓學生掌握分類討論技巧,有效利用分類討論思想,提高物理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開明.高中物理解題中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 2020(6):30-31.
[2] 張彩霞.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2(22):104-106.
[3] 葛學松.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2020(4):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