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共生到共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探析

    2023-04-06 17:53:40鄧玉函
    思想戰(zhàn)線 2023年1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民族

    鄧玉函

    一、從共生到共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中國的民族整體利益的體現(xiàn),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1)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http//www.12371.cn/2019/09/27/ARTI1569571232500146.shtml,2019年9月27日。中華民族共同體正是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建的,以共同的疆域與歷史記憶為基礎,各民族和諧共生的多元文化在欣賞與競生的過程中互守尊嚴、相倚為強,厚植傳統(tǒng)文化之根,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延續(xù)民族文化之血脈,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世紀60年代,夏鼐依據(jù)考古學資料,首次提出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在悠久的歷史過程中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2)夏 鼐:《新中國的考古學》,《考古》1962年第9期。此后“中華民族共同體”一詞被頻繁使用,后逐漸形成科學概念。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提出“積極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3)宋煦冬:《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2014年9月30日。,此后學術界便開始從多個面向與維度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及實踐進行探討。縱觀現(xiàn)有學術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討論:其一,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內(nèi)涵。孔亭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指中華各民族在歷史演進中結(jié)成的相互依存、共擔共享的有機統(tǒng)一體和親緣體。(4)孔 亭,毛大龍:《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內(nèi)涵》,《社會主義研究》2009年第6期。郝亞明從近年來學界就“中華民族”一詞產(chǎn)生的爭議出發(fā),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對這一爭議的回應與超越,并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強調(diào)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共同體”暗示著中華民族是中國境內(nèi)五十六個民族的有機結(jié)合,而不是機械組成。(5)郝亞明,趙俊琪:《“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轉(zhuǎn)變視角下的理論價值與內(nèi)涵探析》,《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其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淵源。早在20世紀30年代華北事變后,傅斯年、顧頡剛等人就提出“中華民族本為一體”。(6)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808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民族識別工作使得我國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的成員構成逐步清晰。費孝通回溯中華民族由自在向自覺的過程,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論斷。(7)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7頁。其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的實踐路徑。納日碧力戈從構筑中華文化共同體出發(fā),認為從多元找共識,由多生一,建立文化共同體,是社會和睦的應然愿景。(8)納日碧力戈,特日樂:《構筑中華文化共同體》,《廣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傅才武表示建設21世紀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日益成為國家重要戰(zhàn)略資源和民族整體利益所在。朱碧波針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路徑的討論主要從歷史、政治、精神、經(jīng)濟、社會等多個面向展開。(9)朱碧波:《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多維建構》,《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其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追求。王文光認為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tǒng)領下的中華各民族,才有可能共同開拓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悠久的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10)王文光,胡 明:《隋唐時期民族共同體思想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思想戰(zhàn)線》2022年第3期?;⒂袧膳c云中從增強國家認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角度,探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11)虎有澤,云 中:《國家認同視域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1期。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縱然各兄弟民族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文化,但是在互聯(lián)互融的過程中已然形成你總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誠如納日碧力戈所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關鍵在于處理好‘一’與‘多’的關系,在于從民族共有、文化互聯(lián)、命運相同中發(fā)現(xiàn)提煉和鑄造重疊共識。”(13)納日碧力戈:《雙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中華文明包羅萬象且歷久彌新,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始終未被替代的原因在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態(tài)度、“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的包容態(tài)度以及“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創(chuàng)新態(tài)度。華夏大地上歷經(jīng)千年的中華文化豐富燦爛,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在歷史延續(xù)過程中記錄著各自民族的發(fā)展軌跡。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不是靜止的,每個歷史階段均會形成獨具時代風格的文化特質(zhì),起源和發(fā)展著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性質(zhì)和精神內(nèi)核,這便是不同文明的根本差異,造成了文化的多樣性。(14)陳 平:《多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第1期。如露絲·本尼迪克特所言:“在文化中我們應該設想出這樣一個巨大的弧,上面排列著或是由于人的年齡圈,或是由于環(huán)境,或是由于人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所形成的各式各樣的可能的旨趣。”(15)[美]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 煒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第26頁。

    因此,在共有的歷史基礎上,梳理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的歷史脈絡,結(jié)合歷史記憶與現(xiàn)實背景,努力實現(xiàn)多元文化共生共享,從文化層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多元一體格局是當前亟需考慮的問題。而這就要求我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進行梳理與討論,從文化層面探討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nèi)在邏輯與價值旨歸。我們認為,從形成邏輯來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從文化整合開始的,在文化整合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了一種價值、一種理念,在實踐中又表征為文化共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實踐,從一種意識、觀念到形成一種價值,再到一種實踐,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作為動態(tài)的整合過程,其中又形成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價值,在實踐中又通過文化共享來表征。

    二、文化整合的敘事理路

    (一)對文化的理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敘事的先前之要

    對文化的理論研究和概念界定是從西方社會開始的,泰勒在1871年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16)Tylor Edward B,Primitive Culture,New York:Harper & Row,1958,p.1.馬林諾夫斯基在此基礎上認為:“文化是指那一群傳統(tǒng)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包容著及調(diào)節(jié)著一切社會科學?!?17)[英]馬凌諾斯基:《文化論》,費孝通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第2頁。拉德克利夫·布朗表示:“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18)[英]阿爾弗雷德·拉德克里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jié)構與功能》,潘 蛟,王賢海,劉文遠等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4~6頁。他強調(diào),文化只有在社會結(jié)構發(fā)揮功能時才能顯現(xiàn)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jié)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拉德克利夫·布朗開創(chuàng)的用結(jié)構功能的觀點來研究文化成為英國人類學的一個傳統(tǒng)。其后,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英國人類學家弗思、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羅伯和科拉克洪都提出了比較有創(chuàng)見性的文化理論。文化作為社會的內(nèi)在構成要素,始終處于不斷的轉(zhuǎn)型和變遷之中,正是這種變遷構成了文化理路的重要表達形式。這些關于文化的定義和文化分析的理論方法,都是我們在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理路討論中需要予以吸收和借鑒的。

    我國地域廣袤、文化多樣,不同區(qū)域的民族構成、文化底蘊和治理模式存在著巨大差異。各個地區(qū)呈現(xiàn)出很大差別,這種差別不僅體現(xiàn)在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少數(shù)民族之間、漢族之間的語言、信仰、習俗等社會文化特征方面,而且體現(xiàn)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上。因此,面對高度復雜化和多樣化的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狀,我們認為,這就是具有不同核心價值的文化在相互接觸的過程中,對異質(zhì)文化的文化因子進行甄選與重構,實現(xiàn)本文化的自我革新與發(fā)展的過程。事實上,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實踐和傳承的思維、行為和組織的方式及其產(chǎn)品。(19)周大鳴,秦紅增:《文化人類學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67頁。而文化的所有方面在功能上相互關聯(lián)的趨向稱為整合。(20)周大鳴,秦紅增:《文化人類學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3頁。這種整合是從某一文化內(nèi)部出發(fā),認為該文化的內(nèi)部特質(zhì)之間是相互制約與協(xié)調(diào)的關系,任一部分的變動都會使得其他部分產(chǎn)生一定的改變。然而,也有學者從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與碰撞的維度思考,認為文化整合是指一個文化系統(tǒng)作為主位文化,以其文化價值為核心,以其內(nèi)在結(jié)構為參照系,對其它客位文化的文化特質(zhì)進行選擇和建構的功能和過程。(21)胡啟勇:《文化整合論》,《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敘事語境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文化層面來看是一個認知過程,而在實際中可將其具體化為文化整合。文化整合的過程既是已有文化的傳承,也是該文化的自我揚棄。對異文化的文化特質(zhì)進行借用與吸納往往會打破本文化原有秩序及其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尋找出兩種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共性,經(jīng)過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漸次整合,促使介入的異質(zhì)文化最終涵于本文化并形成新的且相對穩(wěn)定的秩序,繼續(xù)對其成員的實踐發(fā)揮指導作用。任一文化都有其特定的中心價值或核心價值,并使其與其他文化區(qū)別開來,而這種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正是文化整合的基礎。人作為文化的主體因其自然屬性的相同往往會使得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中存在一定的共同文化現(xiàn)象,而這正是文化整合的前提。在現(xiàn)代文化傳播手段多樣化的沖擊下,文化最大程度地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封閉的、單一的文化類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文化群落,每一民族不可避免地都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格局。(22)陳世聯(lián):《文化認同、文化和諧與社會和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基于不同文化之間的同質(zhì)性與異質(zhì)性,各文化在共生狀態(tài)下可以通過互相借鑒的方式進行整合與創(chuàng)新,通過互補提高其整體性與豐富性。

    (二)共同價值體系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敘事的動力之源

    文化的認同和價值的共識,構成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塑造的核心內(nèi)容。(23)鄧玉函,武雅君:《以多民族價值認同推進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區(qū)建設》,《云南日報》2015年12月4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24)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年鑒》(2015),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年,第21頁??梢?,這種認同是個體確定自己對某一民族歸屬感的內(nèi)在心理尺度,同時個體也必須通過適應本民族沿用的模式與準則來逐漸塑造其經(jīng)驗與行為,而這種模式與準則一般僅僅制約著這一民族,并不適用于其他民族。建立在文化同質(zhì)性基礎上的文化認同在任一民族內(nèi)部具有共享性,而對其他文化都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也為中華民族文化整合帶來了挑戰(zhàn)。事實上,盡管民族文化各異,但必須明確的是各族人民擁有共同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傳統(tǒng),幾千年的文化縱橫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孕育著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價值體系,人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屬于集體的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不斷汲取滋養(yǎng)本民族文化的養(yǎng)料。盡管各民族文化形態(tài)與其文化特質(zhì)都不相同,但是文化是一個主動的表意實踐過程,中華民族文化整合過程中并沒有他者,各民族文化均作為參與的主體共同從傳統(tǒng)文化入手,通過交流與整合使得中華民族文化實現(xiàn)更高層次上的革新。因此,必須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整合進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確保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開放性與包容性。

    人類歷史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發(fā)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入以漢族為基礎而構成的民族文化交流網(wǎng)絡之中,經(jīng)過碰撞與交融,最終形成迥然相異但又有機統(tǒng)一的中華文明共同體。(25)費孝通:《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寫在〈民族團結(jié)〉更名為〈中國民族〉之際》,《中國民族》2001年第1期。各民族文化作為亞文化群體并未在融合中消亡殆盡,而是在互相交流中既保留底色又煥發(fā)活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文化對于各民族文化既不抱蔑視心,也不抱敵視心,處處沒有一種狹義的民族觀念之存在與作梗。(26)錢 穆:《中華文化十二講》,《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8冊)》,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第70頁。這種強大的包容性使得高度混融和雜多的文化能夠和洽相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允許不同文化之間差異性的存在,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局面為文化整合提供了先決條件。進一步而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整合敘事中,對應于世界各文明,意味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要保證自身文化的多樣性,不過分強調(diào)某一大民族的文化,也不輕視任一小民族的文化,允許文化差異性的存在,保證每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夠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其次,要鼓勵各民族文化在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中注入創(chuàng)新思維,在多元文化共生的基礎上實現(xiàn)生生而日新、日新而富有,保證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如云南哈尼族的元陽梯田在政府、媒體、學術機構與哈尼族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從先民在改造自然過程中用以作為生產(chǎn)勞動的對象轉(zhuǎn)變?yōu)槭澜缂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品牌符號,與伴生而來的蘑菇房、休閑文化設施共同促進了箐口村的旅游產(chǎn)業(yè)開發(fā),成為了“民族文化進入主流社會的橋梁”。(27)馬翀煒:《文化符號的建構與解讀——關于哈尼族民俗旅游開發(fā)的人類學考察》,《民族研究》2006第5期。又如少數(shù)民族非遺刺繡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結(jié)合,應運而生的線上繡娘可以繼續(xù)借助網(wǎng)絡場景的活態(tài)傳承、年輕人的代際傳承、市場經(jīng)濟的創(chuàng)新傳承使民族文化重新煥發(fā)出旺盛的生命力。(28)郝國強,劉景予:《線上繡娘:鄉(xiāng)村非遺文化活態(tài)傳承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

    三、文化自信的價值理路

    (一)多元一體格局:從族裔核心到政治核心的文化超越

    “中華民族,是中國古今各民族的總稱,是由眾多民族在形成為統(tǒng)一國家的長期歷史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民族集合體?!?29)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53頁。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脫胎于此,各民族經(jīng)歷碰撞與融合,最終或重組、或消亡。有學者率先在自然、地理上勾畫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過程,這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在近百年與西方列強的對抗中成為自覺的中華民族實體。(30)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3頁。鴉片戰(zhàn)爭之前,各民族在朝代更迭中浮沉,盡管漢族多次掌握國家主權,但也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曾入主中原成為當權者。歷朝歷代的民族政策良莠不齊,且由于歷史上不少統(tǒng)治者曾采用民族歧視政策,使得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我”與“他者”的意識。如元朝利用“四等人制”對管轄區(qū)域內(nèi)的所有人員進行等級劃分,并在政治待遇上有所區(qū)分。這類政策不僅未使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形成實感,甚至由于不良政策的實施形成的離心力導致各民族心生嫌隙,難以實現(xiàn)互依互守。直至1840年,西方列強入侵,工業(yè)文明對農(nóng)業(yè)文明的沖擊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農(nóng)耕經(jīng)濟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局面難以維持,至此各族人民方不分你我的聯(lián)合起來,共擊外敵。正如塞繆爾·亨廷頓所言:“要有別人,人們才能給自己界定身份?!?31)[美]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zhàn)》,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第23頁。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得“中華民族”這一民族實體開始覺醒,外來者入侵成為中華民族由自在向自覺邁進的導火線,共退外敵的經(jīng)歷使得各族人民在情感上逐漸靠近。從“驅(qū)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看似依舊粗糙的提法實則標志著中華民族這一實體已由自在向自覺實現(xiàn)過渡,各民族平等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各族人民共同站起來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人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民族政策的源頭,是尊重歷史、合乎國情、順應民心的正確選擇,也使多元一體格局實現(xiàn)了從族裔核心到政治核心的文化超越。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如果將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稱之為集萬成一,那么中華民族文化滋養(yǎng)各民族文化的過程則是以一生萬。二者在文化飛速變遷的現(xiàn)實里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各民族多元文化通過優(yōu)勢互補為中華文化注入活力,不斷整生出優(yōu)質(zhì)文化資源,促進中華文化的生長與繁榮,讓這一千年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而中華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以其厚重的底蘊以及強大的向心力為各民族文化提供新質(zhì),指明新的發(fā)展思路,打破以往相對固守的傳承方式,使得各民族文化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越,能夠創(chuàng)新出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促使各民族超越自我與血緣根脈,不斷提高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度,增強人們對于共同擁有這一文化的認同感,提升人們對于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自覺自愿為其繁榮而出力,實現(xiàn)文化自信與自強。正如梁漱溟所言,“中國文化在其綿長之壽命中,已臻于文化成熟之境者?!?32)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頁。梁啟超認為,民族意識是中華民族的本質(zhì)特征,唯有形成“對他而自覺為我”的民族意識,才有一個團結(jié)的中華民族;(33)梁啟超:《中國歷史上民族之研究》,見《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四十二》,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2020年,第1~2頁。顧頡剛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34)顧頡剛:《中華民族是一個》,《益世報·邊疆周刊》1939年第3期。石碩在整合梁啟超、顧頡剛、費孝通三人對“中華民族”界定的基礎上,提出中華民族具有混合、交融之特性,是中國歷史發(fā)展中民族融合的產(chǎn)物,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正是在“整體歷史觀”中形成的。(35)石 碩:《從中華民族整體格局與視野開展我國的民族研究——改革開放初期費孝通反思民族研究的啟示》,《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

    (二)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底氣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理路的價值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36)習近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新華網(wǎng):https://news.12371.cn/2014/02/25/ARTI1393330861835553.shtml,2014年2月25日。之后又對此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37)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2015年10月14日。“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zhì)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38)《習近平談文化自信》,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7月13日。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diào)“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39)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年5月18日。;要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0)習近平:《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 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29/c_1119135896.htm,2016年6月29日。;“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41)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wǎng):https://news.12371.cn/2016/07/01/ARTI1467383240864582.shtml,2016年7月1日。其語境之莊嚴與態(tài)度之堅決,足以證明文化自信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的分量之重與站位之高。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也表明,正是因為這么一種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共同體才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及獨特的東方文明體系,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43)鄧玉函:《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三重邏輯》,《思想戰(zhàn)線》2019年第4期。文化自信是指人們對自己所屬群體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的高度肯定和認同,也是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風物、景觀、遺產(chǎn)、自然的高度贊賞和肯定。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更不是自傲,而是帶著開放、包容的理性態(tài)度看待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是一種揚棄過去、立足現(xiàn)實、放眼世界、著眼未來的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

    事實上,從文化層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非要實現(xiàn)絕對的各種文化特質(zhì)趨同,更重要的是超越文化差異以達到“文化共識”的結(jié)果,這在根本上就是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過程。如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其中指出“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內(nèi)涵,進一步激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它要求我們在文化交往過程中能夠保證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褪色,通過互相磨合逐漸實現(xiàn)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更新,進而實現(xiàn)各民族文化上的美美與共。在交往交流中互守尊嚴的前提在于“互”,大民族不存有輕蔑之心,小民族亦無畏懼之意,而且由于在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資源等層面占有一定優(yōu)勢,一般應由大民族主動守護小民族的尊嚴,進而換取對方同樣的守護,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守望與互助。此外,文化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具有更大的彈性和包容性,一方面容易發(fā)生交融,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排斥。(44)王俊敏:《呼和浩特市區(qū)民族關系研究》,《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這就需要民族交往時遵守自愿的原則,各方均愿意主動與他者進行互動才能保證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存續(xù)。例如在云南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歷史景觀的形成過程中,車里宣慰司明確劃分了不同民族居住地域種茶、采茶的勞動分工。傣族與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諾族等和諧共處,使得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系統(tǒng)在滿足了當?shù)孛癖娚姘l(fā)展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由種植茶樹催生的茶林養(yǎng)護技術、茶山管理體系、茶葉制作技藝等地方知識有效融合了當?shù)匚幕w系,構成了各族人民絢麗多彩的茶文化景觀。(45)鄧玉函,蔡春靜:《自然共生與技術塑造:古六大茶山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景觀的形成》,《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3期。同時,在茶馬古道上,“不可一日無茶”的風俗將漢藏居民聯(lián)系起來。滇茶與藏茶使?jié)h文化與藏文化進行著友好平等的交往、交流、交融,茶維系著民族感情與民族團結(jié),從下文歌謠可見一斑:

    茶葉最先出在哪里/茶葉最先出在南方/三個漢族子孫種的茶/三個漢族姑娘采的茶/雪山的銅鍋烘出的茶/商人洛布桑布買來的茶/漢白大洋換來的茶/馱夫道桑翁姆馱來的茶/渡過了大江小河的茶/翻過了高山峻嶺的茶/用黃金白銀換來的茶/種在家鄉(xiāng)土地上的茶/將茶放在鍋內(nèi)熬/好像空中黑鷲飛/茶在鍋中開三遍/好像大海波濤翻/金黃酥油放其中/好像黃鴨湖中游/白鹽放入茶水中/好像草原降冰雹/將茶倒入茶桶里/恰如喇嘛帶黃帽/頭道茶香敬貴客/二道茶香敬朋友/最后共飲如意茶。(46)楊嘉銘,琪梅旺姆:《藏族茶文化概論》,《中國藏學》1995年第4期。

    (三)共同性與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世界意義

    “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47)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新華網(wǎng):http://www.news.cn/2021-08/28/c_1127804776.htm,2021年8月28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承認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性,并且允許這種差異存在,而這種差異并非體現(xiàn)在人種上,更明顯的體現(xiàn)于文化層面。而中華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以其厚重的底蘊以及強大的向心力為各民族文化提供新質(zhì),指明新的發(fā)展思路,打破以往相對固守的傳承方式,使得各民族文化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越,能夠創(chuàng)新出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促使各民族超越自我與血緣根脈,不斷提高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度,增強人們對于共同擁有這一文化的認同感,從文化層面提升人們對于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自覺自愿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出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文化層面表現(xiàn)出的差異性使得中華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樣態(tài),但由于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同一基層地緣單位的人們難免存在一些跨越民族的區(qū)域性共有特征,使得各民族彼此之間形成互動互聯(lián)的環(huán)狀關系圈,而處于這一關系圈內(nèi)的人們則在飲食、服飾、語言、居住等方面互相影響、互相聯(lián)動。此外,除了生活空間的交叉重疊外,經(jīng)濟生活中的互動也促使著人們進行深度的交往交流。正如水鏡君(48)水鏡君:《從回漢“社親”關系看和諧文化的民間創(chuàng)造》,《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在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村(回族村)和柳灣村(漢族村)進行社親關系的田野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兩個社區(qū)通過立碑的方式進行友好關系的締約,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氛圍中形成了區(qū)域性的社會共同體,雙方能夠在情感上彼此接納,在經(jīng)濟生活中互相扶持,在風俗習慣上相互尊重。為了這一共同體的延續(xù),兩個村子的人們都能夠遵守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確保情誼共同體和地方性和諧文化的延續(xù),同時也為當?shù)貥嫿ê椭C民族關系提供了地方性經(jīng)驗與實踐模板。同樣,居于南嶺走廊的平地瑤與漢族因為密切的互動使得雙方的生活習俗較為接近,如恭城西嶺鎮(zhèn)龍崗村是一個瑤漢雜居的村寨,當?shù)氐默幾逯灯降噩幦罕姾蜐h族群眾都會在一起開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日活動或體育活動。例如漢族群眾會參與平地瑤群眾舉辦的瑤族盤王節(jié),而平地瑤群眾也喜歡漢族群眾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此外,平地瑤群眾喜愛和熱衷漢族群眾的節(jié)日,而當?shù)貪h族群眾也會參加平地瑤群眾舉辦的盤王節(jié)。(49)袁麗紅:《平地瑤與漢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南嶺走廊民族關系研究之一》,《廣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進一步,中華民族文化燦爛紛呈,在當前全球經(jīng)濟社會不斷前進發(fā)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各國文化多樣性勢必要求各民族積極互動,為本民族文化尋求新的出路。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如何在交往過程中保持真我。一方面,樹立人們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的前提就是平等對待任一異質(zhì)文化。人們愿意在文化上彼此欣賞,無論是語言還是風俗習慣上的差異都能夠以開放與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同時能夠?qū)λ叩奈幕枰哉J同與尊重,這是從文化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各民族交往中需用欣賞的眼光處理不同文化間的關系。每個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一套關于“美”的價值標準,各民族接觸的初期很容易因為各自的評判準則不同而產(chǎn)生摩擦,而在允許“各美其美”的基礎上,通過平等且頻繁的往來進而認可他人之美則是“美人之美”。再由此升華為贊揚與欣賞他者文化的境界則為“美美與共”,也就為建立共同的價值、實現(xiàn)天下大同奠定了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提出的:“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50)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https://www.12371.cn/2019/05/15/ARTI1557901445315542.shtml,2019年5月15日。當前,世界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陰霾,氣候變化等新挑戰(zhàn)日益凸顯,人類需堅定前行的方向,匯聚向上的力量。中國一直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疫亂交織的世界貢獻更多文明智慧,注入更多文明力量。只有秉持和合理念,加強文明對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文化共享的實踐理路

    (一)中華文化包容共生的全球共識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共享的屬性,使得任一民族內(nèi)部成員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習得的歷史、記憶與經(jīng)驗等精神財富共同塑造著人們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心理及與之相應的行動規(guī)范。因此,“文化是一套共享的使個人的行為能力為社會其他成員所理解,而且賦予他們的生活以意義的理想、價值和行為準則?!?51)[美]威廉·A·哈維蘭:《文化人類學》,瞿鐵鵬等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34頁。中國各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人們共享一套文化圖式,共同作用于這一文化系統(tǒng)的改變。但隨著不同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發(fā)生價值碰撞與沖突時,我們不得不期望文化共享的范圍將不再局限于本民族與本文明內(nèi)部,而是逐漸擴散于其他文明之中尋求共同認可的永恒價值與健康發(fā)展空間,以求世界各文明之間可以跨越地域界限通過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而減少價值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文化共享是指不同民族或人群對單一或多個文化的分享、認同現(xiàn)象,有著跨界特質(zhì),在人們的認知、價值、體驗、實踐等活動層面均有表現(xiàn)。”(52)秦紅增,陳子華:《遺存、遺產(chǎn)與續(xù)用發(fā)展:關于文化共享的整體分析》,《東南學術》2020年第3期。

    任何民族的生息繁殖都有其具體的生存空間,并在空間實踐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其共有精神與記憶。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幅員遼闊,而這片疆域正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本身就是基于地緣及精神的共同體,盡管歷史上朝代更迭頻繁、文明不斷演進,但中華大地始終是各族人民開疆拓土的大本營。然而,人類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對各文化群體的發(fā)展與走勢帶來了深刻影響,為應對全球范圍內(nèi)文化之間的激蕩局勢,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共享應從內(nèi)部與外部兩個層面的互動進行。既要確保內(nèi)部各民族之間友好文化交流,通過文化共享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涵化進而共同為中華民族文化注入鮮活血液,同時也要通過良性競爭與文化互動實現(xiàn)世界各文明之間的相生相長。如錢穆先生所言,“中國”不是一個國家,更是一個文化。任何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長期都被看做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生命體現(xiàn),否定傳統(tǒng)文化就是否定自己的生命。任何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其生命力的外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民族文化衍生與發(fā)展的母體,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有生力量,是各族人民文化創(chuàng)造的精神源泉,是繁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nèi)核。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在文化層面上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深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厚植傳統(tǒng)文化之根、革新傳統(tǒng)文化成為構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抓手。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要求我們?nèi)P接收傳統(tǒng)文化,而是根據(jù)時代前進的步伐擇優(yōu)繼承與發(fā)展中華民族千年來積累的智慧,整合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特質(zhì),通過各民族共同的再造實現(xiàn)文化價值之共享,從文化上保證各族人民有同樣的共識,并愿意為之同舟共濟。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由共生走向共享,人們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形成了統(tǒng)一的人們共同體——中華民族。在中華民族這一共同體中,各民族休戚相關、親如一家,人們有著共同認可的價值取向與共同遵守的價值規(guī)范,為了共同的利益與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華民族的振興需要各族人民共同承擔,建設好、發(fā)展好國家成為人們共同的目標。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各族人民已然形成共存亡的命運共同體,為了民族的延續(xù)與國家的興亡,各族人民紛紛加入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之中。如今的中華民族從風雨中走來,成為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各族群眾共同奮斗的結(jié)果。人們在享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果實之時,同樣要共同捍衛(wèi)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尊嚴,然而,中國逐漸登上國際舞臺的同時也遭到了不少質(zhì)疑與誤解,一些負面且錯誤的言論不利于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這些現(xiàn)狀都要求各族人們共同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為捍衛(wèi)民族尊嚴承擔相應的責任,各族人民榮辱與共、砥礪前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獻力。

    (二)中華文明交融互鑒的審美場域

    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53)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國民俗學網(wǎng):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2177,2022年10月15日。中國幾千年來積淀的多民族燦爛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同文化結(jié)合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了具有區(qū)域性的獨特文化,文化多樣性成為了不可否認的事實?!敖涣骰ヨb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zhì)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文化共享意愿,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54)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https://www.12371.cn/2019/05/15/ARTI1557901445315542.shtml,2019年5月15日。文化是各民族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知識與經(jīng)驗,(55)何星亮:《文明交流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人民論壇》2019年第21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間需要對話,通過互鑒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他文明的長短之處,同時也能明晰本文明中尚存的一些不足,為彼此的文化發(fā)展提供進步空間,并在文化互鑒中促進本民族民心相通、民意相達。在不同文明的互動過程中,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不再是采取以往主要依賴于自身內(nèi)生動力實現(xiàn)變革的方式,而是通過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方式為本民族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利用互動性強的創(chuàng)意方式使得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交流過程中既能成為普適性強、接受度高的大眾文化,也能通過愈加頻繁的交流為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新方式?;ヨb為各種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供了前提,促使各民族通過互相倚靠而強大,同時也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人文基礎。

    我國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構建文化共同體并非簡單追求文化同質(zhì)化,通過中和各民族文化差異實現(xiàn)“文化大同”并不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期望看到的結(jié)果,相反地,通過辯證統(tǒng)一的方式認識各民族文化的異同,在求同存異中實現(xiàn)文化的和而不同才是應走之路?!霸诟髅褡宓纳鷳B(tài)活動和生態(tài)審美活動所構成的整體中,持續(xù)推進地發(fā)生既相生相長又相克相抑、既相爭相競又相贏相勝的非線性復雜生態(tài)關系,這就構成了各民族生態(tài)審美大場自組織、自控制、自調(diào)節(jié)、自穩(wěn)定、自發(fā)展的動態(tài)平衡的整生?!?56)袁鼎生:《民族生態(tài)審美場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同處于一個生態(tài)場域的中國各民族,在和諧的交往互動中構成了中華民族生態(tài)審美大場,形成集萬成一的邏輯整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作出貢獻。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例,共有27個民族會在這天舉行慶?;顒?57)林繼富:《端午節(jié)習俗傳承與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中國民俗學網(wǎng):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18938,2019年6月7日。,受地理環(huán)境以及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在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上表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風俗,也形成了端午節(jié)習俗的多元性。其中一些習俗具有一定的區(qū)域性,如南方地區(qū)的賽龍舟、吃粽子;同時,不少習俗具有歷時性,如北方地區(qū)由遼金時期契丹人的“射柳”延續(xù)至今的習俗等。這些不同民族的端午節(jié)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交叉縱橫的共同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端午節(jié)習俗體系。而中華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以其厚重的底蘊以及強大的向心力為各民族文化提供新質(zhì),指明新的發(fā)展思路,打破以往相對固守的傳承方式,使得各民族文化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越,能夠創(chuàng)新出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促使各民族超越自我與血緣根脈,不斷提高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度,增強人們對于共同擁有這一文化的認同感,從文化層面提升人們對于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自覺自愿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出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

    五、結(jié) 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5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jié)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wǎng):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6/c448334-32551867.html,2022年10月26日。中華民族成為一體的過程是逐步完成的,而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則尤為重要。中華民族作為歷史的產(chǎn)物,是前進的、發(fā)展的,它不是單一的民族,它包括的五十六個兄弟民族為了共同的利益與歸宿凝聚在一起。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進入跨文化傳播過程的個人亦或是群體都擁有了一定的文化身份,而區(qū)別于他人或者其他群體的文化身份首先是為了明確自己的文化歸屬,也就是跨越血緣或地緣之后回答“我是誰?”人們在答案中尋找同伴、結(jié)成群體,同時又因為各自的差異性而使得群體文化塑造與積淀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化。此外,不同文明在沖突與交流中聯(lián)結(jié),文化要素的擴散、滲透與遷移要求人們對自己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與認同。中國各民族在文化上表現(xiàn)出的多元化以及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無不體現(xiàn)出從文化層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奠基石,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則是對多元一體格局的發(fā)展與鞏固。培育中華文化認同感,搭建文化共建共享平臺,增強中華民族內(nèi)部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最終取得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大繁榮,既是實現(xiàn)文化自信、自強的先決條件,亦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旨歸。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民族
    愛的共同體
    我們的民族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北廣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av一本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五月天丁香电影|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女| av有码第一页|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不卡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av网站|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a级毛片黄视频|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丝袜脚勾引网站| 秋霞伦理黄片|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国产亚洲最大av|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a级毛色黄片|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bdsm另类|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国产视频内射|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www.色视频.com|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a 毛片基地| 18禁观看日本| 亚洲性久久影院|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亚洲天堂av无毛|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99久久人妻综合| 免费少妇av软件|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丁香六月天网|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嫩草影院入口|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www.色视频.com|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av有码第一页| av一本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99久久人妻综合|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中文欧美无线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高清av免费在线|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亚州av有码| 中国国产av一级|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丝袜美足系列|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成人手机av|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在线播放无遮挡|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97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91sexporn| 一级黄片播放器|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韩国av在线不卡| 大陆偷拍与自拍|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在线看a的网站|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丝袜美足系列| 在线播放无遮挡|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乱人伦中国视频|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午夜免费鲁丝|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精品酒店卫生间|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成人二区视频| 久久婷婷青草|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我不卡| 麻豆成人av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国产视频内射| 亚洲性久久影院|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如何舔出高潮|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av在线老鸭窝|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国产亚洲最大av| 欧美97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亚州av有码|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丝袜脚勾引网站|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亚洲成色77777|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免费看不卡的av|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五月天丁香电影|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人人澡人人妻人|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丰满av|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日本午夜av视频|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亚洲综合色惰| av在线老鸭窝|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99久久综合免费|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边摸边吃奶|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无大码|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久久97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freevideosex欧美|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在线看a的网站|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亚洲成人手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91精品国产九色|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人人澡人人妻人|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丝袜美足系列|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一级毛片我不卡|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性色av一级|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超色免费av|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a级毛色黄片|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国产 一区精品| av在线app专区|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成人影院久久| 老司机影院毛片| 午夜激情av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五月开心婷婷网|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久久久久网色|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videossex国产|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av卡一久久|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丝袜脚勾引网站| 日韩伦理黄色片|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欧美3d第一页|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a级毛片黄视频|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老熟女久久久|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老司机影院毛片| 韩国av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色网站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久久狼人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日日啪夜夜爽|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亚洲性久久影院|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如何舔出高潮|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色网站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freevideosex欧美|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色哟哟·www| 亚洲在久久综合|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内射|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 一区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观看av在线不卡|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亚洲少妇的诱惑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