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燕(甘肅:民樂縣金山小學)
在小學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形式來提升教學質量,滿足不同情況下的教學需求,已經成為常態(tài)。而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也很好地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給予學生更新穎和生動體驗的同時,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改革的進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運用是十分普遍的。為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我們要更深入地研究微課設計、制作的科學性,體現(xiàn)微課的資源整合能力,從而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切實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線上與線下教學是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線下教學能夠隨時關注學習狀態(tài),但卻有一定的空間限制,當條件不符合時,就無法開展線下教學,比如在一些特殊時期,只能夠依靠線上教學。當下,線上教學對于課程設計的科學性,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實施已經有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尤其是這兩三年間,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交互運用十分常見。但從實際的教學成效來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筆者認為,影響其質量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課程設計的不科學、不靈活不無關系。由于教師對線上教學的操作不夠熟練,以及線上教學管理的局限性,無法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成果,從而無法為課程設計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尤其是微課的時間短,要求內容豐富,結構明確,節(jié)奏緊湊,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學作用。而且微課內容的選擇、加工形態(tài)的呈現(xiàn),要與學科的教學要求相適應,要與學生的思維與年齡特征相適應。但從當前小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際成果來看,在微課的資源獲取上、加工制作上,都還缺乏科學性與全面性,從而影響了線上線下教學的全面整合,無法更精準地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教學質量的實現(xiàn),除了與教學設計息息相關之外,教學管理的有效性也是實現(xiàn)良好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管理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積極參與和融入,并且自覺地在課后進行知識的梳理與鞏固,才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成果。從當前小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教學管理不到位而制約了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還較為突出。線上教學一方面要按照既定的內容與節(jié)奏來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又需要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調整課程節(jié)奏。當前,線上教學管理的水平還有待提升,師生間的互動較少,對學生的監(jiān)管力度有限。教師雖然可以通過點名回答問題,甚至是開啟攝像頭查看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并非具備普適性。也就是說,教師的精力以及設備的局限性,決定了線上教學更多的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以及如何發(fā)揮課程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管理的不到位,線上教學會出現(xiàn)課堂凝聚力不足的問題。這也是線上教學的難點所在。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在課程的設計過程中,無一例外地都需要整合相應的資源。在小學階段,線上線下教學是交互性開展的,并不是某一種教學模式形成常態(tài)化,而是一種互補的關系。在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資源的互補與整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只有將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形成完整的鏈條與知識結構,才能夠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但從當前小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狀況與成果來看,無論是在效率上,還是質量上,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線上線下轉變銜接得不夠流暢的問題還較為突出,資源整合不夠徹底。這就意味著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形態(tài)的學習模式,從而也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基于微課在小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中應用的普遍性,以及微課的特點和微課對于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微課的輔助教學優(yōu)勢,就需要在微課課件的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科學性、趣味性與時代性。在進行微課課件的設計之前,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基礎水平、認知能力等進行深入的調查,更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學科的特點來制作微課,體現(xiàn)微課課件的趣味性。比如,在小學語文的線上古詩詞微課設計過程中,要基于現(xiàn)代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特點,將古詩詞中一些較為生澀的詞匯運用現(xiàn)代化的解釋方法進行詮釋,同時輔以圖片、音樂、視頻,或是影視資源的形式,來豐富微課內容,體現(xiàn)微課的趣味性。與此同時,在微課的設計上,要結合不同學科的教學要求,對微課的運用場景進行設計。
比如,是在預習課上使用,還是新課講解上使用,或是在復習鞏固階段使用。不同的使用場景,在資源的選擇上,在時間長度與內容的強度上要體現(xiàn)差異性。這樣,就能更好地形成對學生的引導,體現(xiàn)課程的可操作性。
小學階段的微課,通常時間在15 分鐘之內,這是出于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注意力特征所決定的。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所以在微課的設計與應用上,要將時長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微課資源的選擇與內容的加工呈現(xiàn)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線上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通過網絡與軟件與學生進行互動,無法像線下教學那樣,可以及時地了解到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的狀態(tài)。因此,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就要在微課資源的獲取上用心,既要從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又要從學生的喜好特征出發(fā)。在明確了相關的教學范圍與教學計劃之后,就要著手進行相關案例資源的搜集、歸類與整理。可以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中選擇適合教學實際、有針對性的案例資源。比如,選擇一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近的,包括一些熱點話題、人物、玩具,或是事件相關的資源。這樣的資源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予學生更多參與課堂問題討論的機會。只有讓學生不斷地思考,或是調動既往的學習經驗、知識來解釋現(xiàn)象,解決問題,這樣知識才能夠由表層深入,從理論轉化為應用。當然,資源的豐富性只是一個方面,即使是同一年級、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會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而產生學習效果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很難避免的,但是差距是可以縮小的。這就需要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情況,在資源的選擇與課件的制作上體現(xiàn)針對性。包括微課設計分層、資源應用分層,以不同的課件形式與內容,適應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要讓基礎薄弱的學生首先從夯實基礎開始,打好基礎再提升,這樣就避免了同質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聽懂、無法融入而產生的畏難心理與厭學情緒。運用分層式的微課資源,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匹配時,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夠更好地調動起來,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繼而,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下一階段、下一層次的學習,以此更好地鞏固教學成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進,是教育改革、教育現(xiàn)代化邁進的集中體現(xiàn)。而良好的教學質量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學管理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把握好微課實施運用的節(jié)奏。通過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來營造和諧緊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愛探究、愛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微課的整合與難點突破并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前期設計的科學性、內容的豐富性上,節(jié)奏的把握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如果不把握節(jié)奏,只是按部就班地播放微課的素材的話,就無法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所以,在微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案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比如讓學生就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
例如,在科學課程中,讓學生針對某些自然界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如雷雨到來時如何自我防護,有哪些危險,當身處不同的環(huán)境時,應該做出哪些舉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同時還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其快速地從既往知識中搜索經驗,解決問題。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落實微課的教學管理措施,及時了解學生的困難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分析研究,對癥下藥,及時解決。
綜上所述,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微課的運用,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難點的突破,要始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圍繞學生實際對課件進行科學的設計與組織,并落實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構建全新的教育生態(tài),切實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