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健
秋冬兩季,是吃柿子的好時節(jié)?;赝^去的百年,不少文化人士與柿子之間發(fā)生過這樣那樣的趣事,讓人回味不已。
1950年春,從美國講學回來的老舍買下了北京豐富胡同的一所院子,他和愛人胡絜青親手種下兩棵柿子樹,寓意“事事如意”。每逢深秋,院中枝頭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于是取名叫“丹柿小院”。老舍夫婦還將成熟的柿子分送親朋好友,詩人臧克家每次收到,都舍不得馬上吃掉,而是裝盤擺在茶幾上,當作客廳里的裝飾。
優(yōu)秀的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總是細致入微的,而且善于傳承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民間常說“柿子家里擺,福氣自然來”,柿子是齊白石特別喜愛的題材之一,他曾自稱柿園先生。其畫面簡樸明快,清新自然,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有時還加上“世世太平”“事事安順”等題詞。他認為“世”和“事”難以直接描繪,“只好畫柿,借其音也”,以物寓意,寄托祝福。
汪曾祺在《晚飯后的故事》里寫到買柿子的經(jīng)驗,利害關系明明白白,真是相當內(nèi)行:“找個背風的旮旯兒,把柿子挨個兒排在地上,就著路燈的光,照得柿子一個一個黃澄澄的,飽滿鼓立,精神好看,誰看了都想到圍著火爐嚼著帶著冰碴的涼柿子的那股舒服勁兒?!?/p>
柿子難于儲存,卻可以削去外皮,日曬夜露,做成柿餅。除此而外,柿子還有許多各具地方特色的吃法。
柿霜糖是滎陽一帶的特產(chǎn)。某年,有個朋友從河南給魯迅帶了兩包糖,打開一看,“是圓圓的小薄片,黃棕色。吃起來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許廣平告訴魯迅,這柿霜糖是用柿果上的白霜及其他原料制成,性涼,專治嘴角生瘡。等到她說明白的時候,魯迅已經(jīng)吃掉一大半,她連忙收了起來??僧斕煲估?,魯迅還是忍不住把糖包拿出來,大飽口福,將剩下的又吃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