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東
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中的文學(xué)文本閱讀選用了孫犁的小說《山地回憶》,其中的選擇題有這樣的一個選項:
小說善用白描筆法,對環(huán)境與人物只是簡單地勾勒,敘事也只在樸素的對話中展開,卻清新質(zhì)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個選項本來是正確的,可是有不少學(xué)生認(rèn)為是錯的,其理由是:小說這么長,對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怎么能“只是簡單地勾勒”呢?“簡單地勾勒”指的不是用很少的文字進(jìn)行描寫嗎?
從學(xué)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把白描的“簡單地勾勒”理解為所用的文字很少、篇幅很短;否則,就不是白描,實際上并非如此。
“白描”是描寫的一種,而描寫這種表達(dá)方式從不同角度可以分出不同的類別,如從描寫對象的角度可以分為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如從描寫正側(cè)面(直接與間接)的角度可以分為正面(直接)描寫和側(cè)面(間接)描寫?!鞍酌琛边@種描寫是從什么角度分出來的呢?與之對應(yīng)的類別又是什么呢?一般談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文章大都語焉不詳,只單獨地談白描,并沒有談到白描是從什么角度分出來的,也沒有談到與白描相對應(yīng)的描寫類別。也就是說,什么樣的描寫不是白描,不是白描的描寫又叫什么,都沒有談到。
“白描”,本來是中國繪畫中的一個概念,說的是以淡墨簡單勾勒所畫對象的輪廓,而不著顏色不加修飾的一種技法。后來被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所借用,“白描”成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具體說來,白描就是表達(dá)方式描寫的一種,指的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勾勒所描寫的形象?!鞍酌琛钡睦右踩菀着e,如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中的一段文字: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zhuǎn)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
這段文字對老栓和“黑的人”的描寫就是白描。老栓的膽怯、“黑的人”的蠻橫,用樸素簡練的文字勾勒了出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的一段文字: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段文字對父親的描寫,朱自清用的也是白描。父親穿過鐵道到那邊月臺給兒子買橘子時的衣著和動作,正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來的。這段白描,視覺感極強,仿佛就出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非常感人。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仿照從中國繪畫中借用“描寫”的方式,從中國繪畫中再借用一個與“白描”相對應(yīng)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彩繪”。
“彩繪”,在中國古代主要是指在建筑的梁、枋、柱頭、窗欞、門扇、斗拱、墻壁、天花、角梁、椽子、欄桿等構(gòu)件上用多種顏色進(jìn)行描繪而對建筑加以裝飾。彩繪這一技法現(xiàn)在已擴(kuò)用到服裝、汽車等方面。彩繪因此也借指由彩繪而成的裝飾畫。如果將“彩繪”借用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指的是用華麗細(xì)膩的文字修飾所描寫的對象,那么“彩繪”就可以成為與“白描”相對應(yīng)的一種描寫手法。從結(jié)構(gòu)上看,“白”對“彩”,“描”對“繪”,“白描”與“彩繪”完全對應(yīng)。
彩繪的例子也容易舉,如葉君健先生的散文《看戲》中的一段文字:
她開始唱了。她圓潤的歌喉在夜空中顫動,聽起來似乎遼遠(yuǎn)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鏗鏘。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yōu)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jìn)每一個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yuǎn)的回音。
這段文字對梅蘭芳先生扮演的穆桂英演唱的描寫,就是彩繪。這段彩繪,使觀眾感受到了梅蘭芳先生的歌聲字正腔圓,猶如圓潤的珠子;使觀眾感受到了梅蘭芳先生的每一個表演動作,都能恰到好處地表達(dá)出歌詞的思想感情,表演與唱詞完全融為一體,歌詞仿佛就是從他的每一個動作中抖動滾落下來的;使觀眾感受到了像珠子一樣的歌詞“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jìn)每一個人的心里”。這段彩繪,文字顯然是華麗的細(xì)膩的,對所描寫的對象——梅蘭芳先生扮演的穆桂英的演唱起到了很好的修飾作用。
如果將白描與彩繪作一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白描這一描寫手法所說的用樸素簡練的文字勾勒,就是不用比喻、比擬、通感、移就、夸張等重在表達(dá)內(nèi)容的修辭手法,如同繪畫不著顏色不加修飾一樣;彩繪這一描寫手法所說的用華麗細(xì)膩的文字修飾,就是要用比喻、比擬、通感、移就、夸張等重在表達(dá)內(nèi)容的修辭手法,如同繪畫要著顏色要加以修飾一樣。
我們來看《水滸傳》第三回中的一段文字:
魯達(dá)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缽兒大小拳頭,看著這鄭屠道:“灑家始投老種經(jīng)略相公,做到關(guān)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zhèn)關(guān)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zhèn)關(guān)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里只叫:“打得好!”魯達(dá)罵道:“直娘賊!還敢應(yīng)口!”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
鄭屠當(dāng)不過,討?zhàn)?。魯達(dá)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zhàn)垼瑸⒓移火埬?!”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dá)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
這段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的描寫,有三處用了比喻:“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薄耙菜崎_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薄皡s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边@三處使用比喻來描寫對象的語句就是彩繪。因用了比喻,使文字變得華麗細(xì)膩,對描寫的對象——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起到了修飾的作用。這段文字除了這三處彩繪外,其余都是白描,即對描寫的對象——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在勾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白描所說的“簡單地勾勒”并不是簡單地指描寫所用的文字很少、篇幅很短,而是要看用沒用比喻、比擬、通感、移就、夸張等重在表達(dá)內(nèi)容的修辭手法,用了的就是彩繪,沒有用的就是白描。因此,從用沒用重在表達(dá)內(nèi)容的修辭手法的角度,描寫可以分為白描和彩繪。
試卷所選用的孫犁的小說《山地回憶》,從前到后,通篇只有兩處比喻句——“風(fēng)吹紅了她的臉,像帶霜的柿葉;水凍腫了她的手,像上凍的紅蘿卜?!贝送猓瑳]有運用任何其他重在表達(dá)內(nèi)容的修辭手法,可謂“善用白描筆法,對環(huán)境與人物只是簡單地勾勒”。
魯迅先生在《作文秘訣》中對“白描”這一描寫手法作了這樣的表述:“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我們讀魯迅先生的小說和散文,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魯迅先生的確是善用白描的高手,但這并不是說魯迅先生不用彩繪。如小說《藥》中的一段文字: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這段文字中的“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一句運用了比喻,就是彩繪。像這樣用彩繪的,《藥》中還有多處,如第一部分中就有:“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薄袄纤ǖ褂X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lǐng)似的。”“一個還回頭看他,樣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薄爸灰娫S多古怪的人,三三兩兩,鬼似的在那里徘徊?!薄澳侨齼蓛傻娜?,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jìn)?!薄把酃庹駜砂训叮痰美纤s小了一半?!薄八木?,現(xiàn)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钡鹊?。
蕭紅的小說《看風(fēng)箏》中,一段對老人的描寫也用了彩繪的手法:
半夜了,老人才一步一挨地把自己運到家門,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胡須顫抖,他走起路來誰看著都要聯(lián)想起被大風(fēng)吹搖就要坍塌的土墻,或是房屋,眼望磚瓦四下分離的游動起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在夜間沒人走的道路上篩著他的胡須,篩著全身在游離的筋肉。他走著,他的靈魂也像解了體的房屋一樣,一面在走,一面攤落。
上面所談的“白描”和“彩繪”,都是用于人物描寫的,下面再來談一下用于景物(環(huán)境)描寫的。小說中景物描寫用白描的,如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xiāng)》中的開頭一段文字: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fēng)吹進(jìn)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yuǎn)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散文中的景物描寫用白描的,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小說中景物描寫用彩繪的,如鐵凝的小說《哦,香雪》中的一段文字:
兩根纖細(xì)、閃亮的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試探著前進(jìn),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jìn)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梁,朝著神秘的遠(yuǎn)方奔去。
這段景物描寫運用了移就(“勇敢地”“悄悄地試探著”)和比擬(“鉆進(jìn)”“沖向”“朝著”)等修辭手法的語句,就是彩繪。
散文中的景物描寫用彩繪的,如朱自清先生《春》中的一段文字: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fēng)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dāng)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這段景物描寫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語句,就是彩繪。
魯迅先生說白描“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意思是說不論是人物描寫,還是景物(環(huán)境)描寫,都要盡量做到樸素真誠,不要為了文字的華麗,牽強地用一些修辭手法來粉飾描寫的對象。如果這些修辭手法用得牽強,就成了做作和賣弄。我們常常會聽到讀者批評某些作家和詩人“有話就是不好好說”,大概說的就是牽強地運用修辭手法的現(xiàn)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這段景物描寫就是彩繪,運用了比喻、移就和通感等多種修辭手法。有人非常喜歡,說這段文字非常優(yōu)美;但也有不少人不喜歡,說這段文字過于雕琢,修辭用得有些牽強,不夠自然。如果從這種觀點看,朱自清先生的這段景物描寫是不是少了一點真意,多多少少有了一點粉飾、做作和賣弄的成分?
我們看樓房等建筑,即使是看到有彩繪的,這座建筑也不會全部用彩繪,彩繪在建筑中總是局部的,這是因為彩繪是對建筑起裝飾作用的,倒是整體或主體以樸素的面貌、簡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建筑比比皆是。我們讀文學(xué)作品,即使讀到用了彩繪的,這篇文章也不會全篇都用彩繪,彩繪在文章中總是局部的,這也正說明了彩繪對文章是起修飾作用的,倒是全篇用白描或主要用白描的文章比比皆是。這或許也正是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時偏愛白描,在談作文秘訣時強調(diào)多用白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