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炳華
摘 要: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是培養(yǎng)和鍛煉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是決定學生今后發(fā)展軌跡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成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不重視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指導,導致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低,學生也缺乏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指導,要改變閱讀形式,積極引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237-0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做到出口成章,筆下生花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小學生語文閱讀并不受到重視,部分教師和家長更加重視考試分數(shù),缺乏客觀的環(huán)境條件和主觀意識,學生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改變上述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是必須重視的,教師應該從各方面改變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豐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的閱讀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除了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搭配,教師還要適當增加一些其他合乎學生興趣的元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效率。教師要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整本書教學閱讀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和教學觀念。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摒棄精讀法,實行略讀法。整本書閱讀教學篇幅過長,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制訂更合適的閱讀方法。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PPT,展示魯迅先生的個人信息和相關資料,加上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提綱。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對《故鄉(xiāng)》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閱讀的時候會更深入,易于掌握書籍的中心內(nèi)容和主旨,掌握作者的情感,映射書中的歷史背景,了解時代的發(fā)展情況。然后,教師可以將《故鄉(xiāng)》的閱讀重點和難點進行歸納,設置成問題,在學生進行《故鄉(xiāng)》的閱讀之前,向學生提問:“如今的閏土與昔日的他相對比有什么變化?”“楊二嫂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導致其中人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之后,教師將學生以4~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設置《故鄉(xiāng)》的相關話題,“有人說魯迅的《故鄉(xiāng)》實則描寫了兩個故鄉(xiāng),一個是理想中的故鄉(xiāng),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你是否同意,談談理由”“我希望宏兒和水生應該有怎樣的新生活,說些你的看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提高閱讀能力和探索能力。整本書閱讀在學生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閱讀的書籍,制訂適宜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進而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更豐富的生活、欣賞更美麗的景色、體會更動人的童話,增長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學到基礎課堂所教以外的知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的過程中收獲的知識,可無形中增加學生的智慧。
在小學時期,為了有效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首先要選擇閱讀素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學習階段,選擇適合學生的文學作品。針對同一學習階段的學生存在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的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因材施教,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小學生年紀小,對世界未形成完整、清楚的認知,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且好奇心重、很難靜心閱讀。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制訂閱讀任務和閱讀計劃,制訂階段性的任務目標,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課之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教師將整本書進行合理的劃分,制訂階段性的閱讀任務,讓閱讀基礎好的學生適當閱讀其他感興趣的神話書籍拓展自己的見識,同時保持閱讀進度。教師要通過開展神話故事分享會等方式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對于學生分享的故事,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進行自由發(fā)揮改編續(xù)寫。之后,請學生講述從書中學到了哪些知識,或者對其中的人物角色有什么認識。有些學生羞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且由于年紀較小,難以正確有邏輯地描述。因此,教師就要及時引導、鼓勵、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表達,給予學生積極的課堂情緒,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保障學生的學習熱情。
又如,在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考慮到低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推薦閱讀帶插圖的或者是繪本童話,然后根據(jù)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差異,布置階段性任務,一周閱讀三篇童話故事,并請學生進行分享。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進行舞臺劇的表演,與此同時,讓學生自己制作童話故事人物的形象銘牌,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選,選出學生心中最喜歡的作品,教師給予獎勵和表揚,刺激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表達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無疑是素材的選擇,其次是閱讀計劃的制訂。選擇科學適宜的閱讀素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中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閱讀。對耐性差、好奇心重的小學生而言,這是最佳方法。合理制訂閱讀計劃,能推動學生的閱讀進度,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這種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灌輸知識,進行填鴨式教學,語文教師雖然重視閱讀,但大都局限于課本的碎片式閱讀,忽視了訓練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必要性。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對班上學生的性格、學習的側重點和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制訂適合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案。教師還要及時關注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從網(wǎng)絡上收集相關的資料與學生分享。由于年齡小,學生更偏好通過色彩絢爛的圖片和具有故事性的視頻進行了解。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八角樓上》的教學中,這篇課文主要是描述了抗戰(zhàn)時期的艱苦,表達了革命勝利的艱辛不易,引申一下課文傳遞了愛國主義和偉大的革命精神。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推薦書籍《小兵張嘎》,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年紀和性格特點,可以先通過播放影片《小兵張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整體情況,制訂閱讀計劃,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情況,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情況有基本的認知??傊?,提高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書中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今后的小學語文學習指明方向,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改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提高整體語文教學水平,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發(fā)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有趣的場景,幫助學生代入書中的角色,自由發(fā)揮想象力。教師在一旁輔助指導,拉近彼此的距離,緩和師生關系,以營造舒適的交流環(huán)境,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歌曲《白龍馬》,放松學生的心情,緩解壓力。在課文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故事性強的書籍更受學生的喜愛,通過制訂閱讀任務、設置小禮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同時為了保證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完成一次任務就寫幾句閱讀隨筆。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情境,根據(jù)西游記的背景,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向大家演繹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提升了閱讀質量,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次深入接觸,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素養(yǎng)。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封神演義》,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彰顯民族特色,在學生心中種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教師要讓學生全部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積極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交流作出點評,并向表達能力優(yōu)秀、思維奇妙的學生提出表揚。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參與度,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積極的情緒,會刺激學生對下一次整本書閱讀的期待,對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倡導相互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對語文課堂上的整本閱讀教學來說也不例外。小組合作學習符合小學生喜歡與人交流、展示自己的心理,也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例如,在學習了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中華成語故事》,這樣多個故事組成的書籍,與長篇小說相比,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組織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能夠上臺講述自己閱讀的好故事,分享自己對故事主角的看法以及對主角性格的猜測。之后,教師要對分享故事的學生進行評價和表揚。同時,可以把學生劃分為5~6人一組,請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閱讀的成語故事選擇一篇進行改編續(xù)寫,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出來。隨后,教師和學生要對每個小組的表演進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品。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表達的勇氣和組織語言的能力。總之,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知識和思想的舞臺,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小組交流中彼此磨合、增加彼此的了解,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整本書閱讀能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能增強低年級小學生的寫話水平和高年級小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利用科學的指導方式,能夠使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整本書閱讀會有飛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模式,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精神內(nèi)涵,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1]楊毅.部編教材中閱讀策略單元的整體設計與實施——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22(05).
[2]張曉蓉,鐘敏.小學語文“深閱讀”課堂活動的設計及實施[J].中國教育學刊,2021(S2).
[3]朱曉方.潛心閱讀,快樂成長——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2).
[4]韓愛萍.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與方法[J].家長,2021(32).
[5]盧美利.基于支架式教學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