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喆 孫國慶 姜美蘭
癡呆是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患者的常見癥狀,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1]。隨著年齡增加,一些老年人出現(xiàn)性格和行為明顯變化、推理能力和記憶力降低、智力下降等癥狀,表現(xiàn)為行動能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反應緩慢等一組癥候群。阿爾茨海默病是以持續(xù)性、獲得性認知功能損害為核心,并會造成患者日常工作能力和生活活動能力減退、行為改變的一種綜合征[2-3]。目前尚無遏制其病情進展的有效藥物,臨床常采用認知干預等非藥物治療手段[4]。早期認知康復訓練作為輔助治療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進展[5]。作為非藥物療法,多感覺刺激是指通過真實觸感、冥想音樂、燈光效果等媒介為患者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刺激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逐漸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觸摸療法、音樂療法等多重感覺刺激配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及延緩衰老療效較好[6]。本研究以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分析多感官刺激聯(lián)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患者認知能力和精神狀況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80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60~74(67.42±5.51)歲;病程1~10(4.87±1.52)年;體質(zhì)量43~78(61.23±7.76)kg;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6 例,高中及以上14 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 例;年齡61~73(66.89±4.53)歲;病程1~9(4.73±1.30)年;體質(zhì)量41~79(60.45±7.43)kg;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4 例,高中及以上16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體質(zhì)量和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診斷依據(jù)《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二):癡呆分型與診斷標準》癡呆標準[7];年齡≥60 歲;具有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視聽功能不全,無法與他人交流;合并腦外傷、腦卒中等其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合并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者;惡性腫瘤者;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存在溝通交流障礙者。本研究經(jīng)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認知訓練,包括記憶力訓練(按順序展示物品或者反復回憶一串指定的數(shù)字),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掌握穿衣服、床鋪整理、洗漱等基本生活能力),語言能力訓練(閱讀書籍或閱讀報紙,并盡量流利地說出一段文字),智力訓練(記數(shù)字、打牌、下棋等相關益智游戲),上述訓練難度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2~3 次/d,90 min/次。觀察組在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基礎上加用音樂療法和觸摸療法等感官刺激療法。其中音樂療法的音樂聆聽階段選取與患者生活有緊密關系的歌曲、年輕時經(jīng)常聽的歌曲,讓患者根據(jù)歌曲的旋律,盡可能將歌詞唱出;音樂記憶階段盡可能幫助患者回憶從前的一些事,盡可能讓患者口頭表達出來,如在治療中給患者播放使患者能夠回憶出何時聽的這首歌,當時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及心境等;3 次/周,45 min/次。觸摸療法由經(jīng)驗豐富及具備專業(yè)知識的主治醫(yī)師和護師指導訓練,組織患者到病區(qū)操場排好隊,跟著口令和動作,進行拍膝蓋、拍肩膀、拍手等訓練,3 次/周,每個部位5~10 min/次。兩組訓練周期均為12 周。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變化,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價兩組患者認知能力,該量表包含7 個項目,評分范圍0~30 分,若受教育時間≤12年,則需總分上加1 分矯正,分數(shù)越低表示患者認知功能損害越嚴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總分0~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2)采用阿爾茨海默病行為病理學評定量表(behavioral pathology rating scale for Alzheimer's disease,BEHAVE-AD)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變化,該量表包含25 項條目,總分0~75 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精神行為癥狀越嚴重。(3)采用Cohen-Mansfield 激越問卷(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激越行為變化,該量表包含3 個因子,分別為言語性激越行為(9 項)、軀體性非攻擊行為(14 項)和軀體性攻擊行為(13 項),每個癥狀按7 級評分法,總分36~252分,評分越高患者激越行為越嚴重。(4)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簡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變化,該量表包含環(huán)境、社會關系、心理和生理等4 個領域,總分0 分~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MoCA 和ADL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MoCA 評分和AD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MoCA 評分和ADL 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患者MoCA 評分和ADL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oCA評分和ADL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BEHAVE-AD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BEHAVE-A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BEHAVE-AD 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BEHAVE-AD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BEHAVE-AD 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CMAI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CMA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CMAI 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CMAI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MA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患者WHOQOL-BREF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干預前,干預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患者WHOQOL-BREF 各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為5.6%,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8]。阿爾茨海默病缺乏特效的治療手段,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患者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風險較高,因此采用非藥物干預手段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主要非藥物治療方法[9-11]??祻陀柧氉鳛榉撬幬锔深A的一種重要手段效果不一,但研究可知,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認知能力[12-14]。
多感覺刺激訓練主要通過各種方式對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產(chǎn)生感官刺激,并利用自身感官優(yōu)勢,減緩不正常張力變化,彌補存在的曲線,減低不適應性行為和焦慮,提高人際互動和注意力等,具有依從性高、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15]。研究發(fā)現(xiàn),多感官刺激能夠有效增加患者興趣、提升患者幸福感,改變患者淡漠、攻擊行為,并使患者處于較穩(wěn)定的一種狀態(tài),而不增加死亡風險[16]。音樂療法是一種強有力的多種感覺體驗和感覺刺激形式,可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患者激越行為的出現(xiàn)、促進患者交流能力及有效提升患者認知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聽音樂可降低皮質(zhì)醇分泌,減輕患者焦慮水平,促進患者情緒恢復。觸摸療法也稱為治療性觸摸,屬多感覺刺激的一種,通過情感上和生理上的觸摸避免患者緊張情況、降低患者遭受的痛苦及增加患者精力。觸摸療法可提升患者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補償患者失靈感官,經(jīng)長時間觸摸還能有效提升反應速度。林玉全等[17]對83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尼莫地平聯(lián)合多感覺刺激技術較單用尼莫地平療效更好,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MoCA評分和ADL評分高于對照組,BEHAVE-AD評分低于對照組,CMAI評分低于對照組,WHOQOLBREF各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多感官刺激聯(lián)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可改善患者認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精神行為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原因可能是多感官刺激聯(lián)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通過多方面、多系統(tǒng)干預使患者認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多感覺刺激通過改善患者心理情緒,調(diào)動起患者參與康復鍛煉的積極性,讓患者從心、身兩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多感官刺激聯(lián)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認知能力和精神狀況,具有重要臨床研究價值。但本研究存在局限之處,觀察時間短,樣本量小,還需延長觀察時間及增加樣本量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