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海陽市博物館館藏《蘭亭圖》拓本鑒賞

      2023-03-30 09:49:44張真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刻石蘭亭序真跡

      張真

      (海陽市博物館,山東 海陽 265100)

      0 引言

      東晉永和九年(353)春,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邀約同僚、好友42人齊聚會稽山陰,行修禊之事并飲酒作詩。王羲之為眾人這次集會所成詩集作序—《蘭亭序》,后被譽(yù)為天下第一行書。①真跡因唐太宗李世民的酷愛而隨葬昭陵,其后一千多年間被后世尚書之人極力推崇而不斷摹刻,宋、明時期尤甚,至清尚有殘石可見。由于歲月朝代更迭,戰(zhàn)亂災(zāi)害頻繁,刻石已不復(fù)存在,留傳于世的拓本也寥若晨星,難得一見?!短m亭圖》分大、小兩種,最為有名的是定武本,存世的《蘭亭圖》拓本主要藏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圖書館和安徽博物院。海陽市博物館館藏大卷《蘭亭圖》拓本具有時代早、存世少、保存相對完整等特點。本文通過追溯《蘭亭序》和《蘭亭圖》的歷史淵源,對館藏《蘭亭圖》拓本進(jìn)行全面的鑒賞與評析,進(jìn)而闡述藏品的價值所存。

      1 《蘭亭序》傳世淵源

      王羲之真、草、行書法造詣都很深,被后人譽(yù)為“書圣”,后人評價其行草如“清風(fēng)出袖,明月入懷”,《蘭亭序》被譽(yù)為“天質(zhì)自然,豐神蓋代”“天下第一行書”②。王羲之以他的書法魅力征服了后世無數(shù)尚書之人,至今談書法的人沒有不推崇王羲之的。也正是這著名的《蘭亭序》在后世演繹出許多奇聞軼事,在《唐野史》中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酷愛右軍書的一段軼事。唐太宗在《王羲之傳贊》中說:“漢魏以來書家,各有得失,皆譽(yù)過其實,獨王羲之為盡善盡美?!庇终f:“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jié),狀若斷而相連;風(fēng)翥龍蟠,勢若斜而反正。玩之不覺忘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推崇可謂達(dá)到了極點。

      唐太宗十分珍愛王羲之的書法,便派人各處收購,一時王羲之的墨跡大多歸到他的手中,據(jù)說共得真書、行書、草書3600余篇。他讓當(dāng)朝書法家虞世南選擇300篇藏于內(nèi)殿,以為稀世之寶,但他還不滿足,又聽說王羲之寫的《蘭亭序》保存在他的七世孫僧人智永的弟子辨才那里,便派人前去索取??墒菍蚁略t書,辨才總說沒有。唐太宗無法,就同大臣房玄齡商議,房玄齡推薦御史蕭翼前去賺取。蕭翼,梁元帝曾孫,多才多藝且善權(quán)謀。蕭翼喬裝成游客模樣訪問到永欣寺,假裝不期而遇與辨才結(jié)交,不時前去看望他,和辨才圍棋撫琴、談天說地、飲酒賦詩,頗有相見甚晚之感慨。一次說到了書法,蕭翼從書袋里取出幾種古帖給辨才看,互相評論優(yōu)劣。辨才說:“你這些帖都不算好帖,我有《蘭亭序》真跡,才算好帖呢。”蕭翼表示不相信。辨才于是從梁檻匣里把《蘭亭序》真跡取出來給蕭翼看,蕭翼又故意指出上邊的缺點,辨才和他爭論了一陣完事,蕭翼走后,辨才也沒理會這件事。不幾天,有人請辨才去齋飯,蕭翼趁機(jī)來到辨才室中將《蘭亭序》真跡盜走,后即刻到永安驛站告訴驛使說:“我是蕭御史,奉朝廷命令前來索取《蘭亭序》真跡,現(xiàn)已到手,你可火速報告都督齊善?!饼R善得信,慌忙前往拜見,并迅速把《蘭亭序》真跡送往朝廷,一面又派人去找辨才,想問清這件事。辨才時年已六十余,聽了不知所措,看那御史,正是常來寺中的客人,震驚倒地。因索取《蘭亭序》有功,蕭翼由御史提升為員外郎,得賞金縷瓶、瑪瑙碗、良馬莊宅等重賞,房玄齡也因舉薦有功獲賞。唐太宗一開始惱怒辨才吝嗇,后賜物三千段、糧三千斛。辨才不敢私用,捐給寺廟建塔三級。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真跡后就讓大臣摹寫,以賜給皇子和近臣,一時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馮承素多種摹本。然后囑命將真跡收藏起來,待死后殉藏。于是墨跡真本殉葬昭陵,不為世人所見。傳說的真?zhèn)挝覀児们也徽?,但后世所傳的《蘭亭序》皆是摹本和刻本確是不辯的事實。在眾多的摹本中,以馮承素的“神龍本”(因帖上有神龍半印得名)最精;刻本以定武本(傳為歐陽詢臨)最著;③還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即使失之風(fēng)神,但究竟骨骼尚在,仍受歷代書家的推崇。這也正是館藏拓片開篇五種《蘭亭序》版本的由來。

      2 《蘭亭圖》刻石成拓溯源

      晉朝,王羲之留下千古名篇《蘭亭序》。至唐朝,因太宗的推崇與酷愛,唐朝臣子與書家不斷摹臨,真跡殉葬昭陵,《蘭亭序》原跡已無,摹本不一,又經(jīng)世代變遷,災(zāi)害頻仍,或輾轉(zhuǎn)摹刻,或遭受破壞,即唐人臨本,跡多失本來面目。④趙孟頫曾云:“《蘭亭帖》當(dāng)宋未南渡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shù)十百本,而真贗難別矣?!粋骺碳榷?,實亦未易定其甲乙。”至宋,畫家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山人,舒州(今安徽舒城)人]根據(jù)《蘭亭序》的描述,將會稽山42人集會、修禊、賦詩的盛況繪成畫卷,即為《蘭亭圖》。⑤至明朝,統(tǒng)治者為了使受封為王的皇子藩王(約有60余人)遠(yuǎn)離政治,便鼓勵他們修身養(yǎng)性,習(xí)文、昌藝、誦史、讀經(jīng)。內(nèi)府珍藏的大量經(jīng)史、古籍、字畫便被賞賜給分封各地的皇子藩王,穎慧有實力的藩王便依據(jù)這些經(jīng)史、藝術(shù)精品進(jìn)行品讀、鑒賞并刊刻流傳后世。周、益二藩所刻《蘭亭圖》就是其中法書精品之作。

      明朝是《蘭亭圖》刻石成拓最為繁榮的時期。明永樂十五年(1417)開始在石頭上刻《蘭亭圖》,周定王世子朱有燉匯集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賜本一、仿李伯時之圖、諸賢詩、禊帖諸家之跋和序等刻之于石,共為一卷,蔚為壯觀,此為大卷《蘭亭圖》。同時朱有燉將自己臨寫的米芾書小字《蘭亭序》與“錄諸賢詩兼繪為圖”刻成小卷《蘭亭圖》,因此有大卷《蘭亭圖》和小卷《蘭亭圖》之分。明萬歷二十年(1592)復(fù)刻,明益宣王朱翊鈏將朱有燉刻大卷《蘭亭圖》重新鐫刻上石,同時增加趙孟頫《蘭亭》十八跋及朱之蕃刻跋一段,即“潢南”本。明萬歷三十年(1602)朱翊鈏又將朱有燉小卷《蘭亭圖》重新摹刻。因朱翊鈏于萬歷三十一年(1603)去世,小卷《蘭亭圖》的鐫刻、傳拓實際是由其子益敬王朱常完成的。⑥同時,朱常還另行鐫刻、傳拓了另一本大卷《蘭亭圖》,即“仙原”本。萬歷四十五年(1617),朱常之子益定王朱由木又在卷首補(bǔ)刻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曲水流觴圖記》。這就是三代益王重刻、補(bǔ)刻朱有燉大小《蘭亭圖》的全過程。由于明末戰(zhàn)亂,《蘭亭圖》原石散佚殆盡。至清朝,有十四段殘石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流入清宮,乾隆皇帝為恢復(fù)此帖,特頒旨補(bǔ)刻“明代端石蘭亭圖帖”,剖原石十四段為二十八段,遵照內(nèi)府所藏拓本,逐一進(jìn)行摹補(bǔ),乾隆四十六年(1781)竣工,存世有《御題補(bǔ)刻明代端石蘭亭圖帖》。⑦清刻石也損毀于八國聯(lián)軍入侵戰(zhàn)亂中。

      3 館藏《蘭亭圖》鑒賞

      在海陽市博物館眾多書畫藏品中有一墨拓長卷《蘭亭圖》非常引人注目,該圖寬32.8厘米,殘長1760厘米,如果加上缺失的天頭和缺損的引首,推測它的全長應(yīng)有1800多厘米。包首天頭已缺失,拖尾軸保存完整,尾軸為木軸頭與軸平齊,兩端包錦;墨紙上下用2厘米的米色綾托裱;上下鑲深褐色紙,小撞邊約0.4厘米,由于年代久遠(yuǎn),撞邊大部分殘,可見斷續(xù)殘留部分。引首已殘,寬31厘米,殘長78.7厘米。書“亭真跡”三字,缺“蘭”字,只存“益王之章”“潢南”兩印。墨紙,寬31厘米,長1551厘米。

      引首后是五種版本的《蘭亭序》,每版寬31厘米、長63.7厘米,帶邊欄界行。有定武本三[定武一、肥本一(圖1)、瘦本一]、褚遂良本一、唐模賜本一。⑧其后是明周憲王朱有燉跋文(圖2),文曰:“右王羲之修祓禊帖為古今書法第一,自唐以來摹榻相尚,各有不同,而傳之久遠(yuǎn)者,惟石刻存,故后世有定武、褚遂良諸家不啻數(shù)十本,贗者尤眾,惟以定武本為逼真,其他亦有可觀者,子閱之頗多,今以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賜本一刻之于石,復(fù)書諸賢詩、仿李伯時之圖,兼禊帖諸家之說共為一卷,讀書之暇,惟自以為清玩,非敢遺示于人,以為楷式也。永樂十五年歲在丁酉七月中澣書?!扁j“蘭雪軒”“東書堂圖書記”二印。

      圖1 定武本肥本

      圖2 明周憲王朱有燉跋文

      跋語后是李公麟《蘭亭流觴圖》,淡墨拓,寬31厘米,長625厘米。跟隨墨拓,我們回到東晉永和九年(353)農(nóng)歷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親朋好友和弟子42人集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之蘭亭,舉行修禊(一種臨水消災(zāi)的禮俗)盛會,行曲水流觴之雅事。墨拓畫面以線條勾繪,線條精細(xì)、優(yōu)美、工致,堤岸、水流、樹木、花草、人物栩栩如生。畫面起首,水榭中一主三仆,主人正在凝視榭前水中的三只白鵝,兩仆伴其左右,另一仆正背對主人在水榭中央烹煮茶湯(圖3)。沿著蜿蜒的溪流,群賢列坐溪畔,急湍的清流推動承載酒杯的荷葉順流而下,流經(jīng)諸賢身邊時,必須賦詩一首,否則就要罰酒。當(dāng)時,正值春日,萬物復(fù)蘇,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諸賢觸景生情,感物抒懷,首當(dāng)其沖郡功(官職名)曹魏滂瀟灑賦詩:“三春陶和氣,萬物齊一歡,明后欣時康,駕言映清爛……”然后舉手相讓臨坐王羲之。右將軍王羲之左手拿紙,右手持筆,一揮而就:“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瑯琊王友謝安正側(cè)身與鄰座前余杭縣令孫統(tǒng)切磋詩句。府主薄后綿端坐席中,書童正用竹竿撈取水中酒盞(圖4)。最后11人作詩兩篇,15人作詩一篇,16人作詩不成,罰酒三杯。著名的《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次盛會所成37首詩集作的序,又稱《臨河帖》《蘭亭集序》《禊帖》。據(jù)說,原帖是由王羲之半醉后用蠶繭紙、鼠須筆寫成,當(dāng)時大家興致極高,所以字寫得遒媚勁健,奕奕有神。⑨酒醒后王羲之又寫過很多幅,但始終不及原作更滿意。由此,《蘭亭序》成為王羲之的得意之作,歷來被傳為天下行書第一。王羲之的字極富變化,有人指出,此帖中有20多個“之”字,每個都不相同,嘆為一絕。

      圖3 李公麟《蘭亭流觴圖》起首亭榭

      圖4 《蘭亭流觴圖》局部

      圖5后為孫綽《后序》,行書,邊欄界行,淡墨拓。后序文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所以渟之則清,淆之則濁耶。故振轡于朝市,則充屈之心生。閑步于林野,則寥落之意興。仰瞻羲唐,邈然遠(yuǎn)矣。近詠臺閣,顧探增懷,聊于曖昧之中,期乎瑩拂之道。暮春之始,禊于南澗之濱,高嶺千尋,長湖萬頃。乃藉芳草鑒清流,覽卉物,觀魚鳥,具類同榮,資生咸暢。于是和以醇醪,齊以達(dá)觀,快然兀矣焉。復(fù)覺鵬鴳之二物哉。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fù)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跡,明復(fù)陳矣。原詩人之致興,諒歌詠之有由。文多不載,大略如此。所賦詩亦裁而綴之,如前四言五言焉。”再其后依次是柳公權(quán)狀、米芾跋、宋高宗御札二(圖6)、朱有燉楷書考訂《蘭亭》文字九則(《法書要錄·何延年蘭亭記》《尚書故實》并《唐野史》、劉餗《嘉話》《紀(jì)聞》并《書斷》、何子楚跋語、王明清《揮廛錄》、曾宏父識曹氏跋尾詩句、姜夔《禊帖偏旁考》、黃伯思《法帖刊誤》并《法書廣錄》)。

      圖5 孫綽《后序》

      圖6 宋高宗御札二

      九則后是朱有燉跋楷、行書兩段(圖7)??瑫鴥?nèi)容:“右蘭亭諸說,今擇其言當(dāng)者錄于此,其他浩繁之論皆不紀(jì)之。愚以為書學(xué)之工亦小道耳,誠不可留意于此。要當(dāng)寓意以適情興志于臨池之學(xué)者,又當(dāng)知之”,說明了收錄各家考訂文字的原因。行書“偶乘秋涼,以蘭亭諸說書卷后,久不作楷,殊愧庸俗,但欲識其事,誠未暇其工拙耳。七月廿五日”。鈐“蘭雪軒”“東書堂圖書記”二?。▓D8)。

      圖7 朱有燉跋楷、行書兩段

      圖8 “蘭雪軒”“東書堂圖書記”

      朱有燉跋之后便是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宋末元初大書法家趙孟頫的《蘭亭》十八跋。雖然這十八跋在書法界爭議很大,認(rèn)為是趙氏《蘭亭》十三跋、十六跋的拼湊本,但從中可見趙氏對《蘭亭序》寶愛之極以及《蘭亭序》對后世書法影響之深。

      全卷之尾是萬歷二十年(1592)益王跋(圖9),邊欄界行。跋文描述此拓是明成化皇帝第六子益王祐的后人潢南道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遠(yuǎn)聘吳中(今江蘇無錫)精工巧匠,花費(fèi)十年工夫,臨摹前朝刻石(明永樂十五年東書堂蘭雪軒刻石),由于歲月久遠(yuǎn),刻石已漫漶失真。跋文后落款:“萬歷二十年壬辰春季益王潢南道人題于遜學(xué)書院”。鈐“純皇帝子孫”“潢南”“益王之章”三印。尾部左下方小字楷書“吳下沈幼文章田摹勒”(圖10)。

      圖9 萬歷二十年益王跋

      圖10 “吳下沈幼文章田摹勒”標(biāo)識

      4 結(jié)語

      唐代摹本至宋已難得一見,宋、明、清刻石散失,流傳于世的僅剩拓本,宋拓極難存世,現(xiàn)只可見明清拓本。如故宮博物院藏明益王刻“潢南”大《蘭亭圖》、益王刻“仙原”大《蘭亭圖》、益王刻朱有燉臨米芾小字《蘭亭圖》以及梁國治等人尾跋乾隆《御題補(bǔ)刻明代端石蘭亭圖帖》等;北京圖書館藏明永樂十五年摹刻《蘭亭圖》和清乾隆《蘭亭圖》。另見報刊的有上海博物館藏《蘭亭流觴圖》、安徽博物院藏益王刻大《蘭亭圖》拓片等,也偶聞有民間個人收藏和流散國外的。

      根據(jù)海陽市博物館收藏的《蘭亭圖》內(nèi)容包括蘭亭序五(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賜本一)、孫綽后續(xù)、李伯時修禊圖、禊帖諸家之說、趙孟頫蘭亭十八跋、明益王跋及鈐章等內(nèi)容,確定為明益王刻“潢南”大卷《蘭亭圖》。海陽市博物館館藏《蘭亭圖》拓本,保存相對完整,其篇幅之長、涵蓋內(nèi)容之多、書法刻石之精、拓工之細(xì)非常罕見,是研究《蘭亭圖》拓本的珍貴的實物資料。

      注釋

      ①張之望,張嵋珥.新發(fā)現(xiàn)的過云樓秘藏宋拓“定武蘭亭序”帖考(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4(12):74-78.

      ②張書瑋.王羲之經(jīng)典書法作品《蘭亭集序》鑒賞[J].收藏與投資,2022,13(4):149-151.

      ③張之望,張嵋珥.新發(fā)現(xiàn)的過云樓秘藏宋拓“定武蘭亭序”帖考(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1):76-79.

      ④袁玉紅.北京圖書館藏《蘭亭圖》拓本淺說[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1):94-96,60.

      ⑤郭其程,普伍勝.乾隆時期刻石《蘭亭圖》拓本的內(nèi)容及價值[J].圖書與情報,2001(4):80-81.

      ⑥王祎.明代藩府刻《蘭亭圖》卷及其變遷[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4):142-155,161.

      ⑦田振宇.清代乾隆《御題補(bǔ)刻明代端石蘭亭圖帖》溯源研究[J].美術(shù)觀察,2021(10):46-53.

      ⑧許曉晴.蘭亭雅集與隱逸詩的唱和探析[J].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4):115-117,150.

      ⑨萬新華.魏晉風(fēng)流:傅抱石《蘭亭修禊圖》品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12):46-49.

      猜你喜歡
      刻石蘭亭序真跡
      《寫生翎毛圖》全幅現(xiàn)身,99%是徽宗真跡?
      書法作品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8
      《王羲之 蘭亭序》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50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文史博覽(2017年10期)2017-11-06 10:06:17
      王羲之書蘭亭序
      中國三峽(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6
      元氏所出十六國后趙時期界封刻石小考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42
      畫錯的三重奏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做人與處世(2015年1期)2015-09-10 07:22:44
      畫錯的牌局
      新少年(2015年3期)2015-03-16 10:19:46
      上饶市| 五常市| 岑巩县| 石台县| 德格县| 常山县| 边坝县| 昭通市| 盖州市| 茂名市| 伊金霍洛旗| 福安市| 柳河县| 通化县| 高台县| 巴彦淖尔市| 长治县| 新闻| 星座| 青河县| 峡江县| 朔州市| 青州市| 万州区| 偃师市| 彭山县| 赞皇县| 航空| 磐安县| 荣昌县| 米脂县| 新泰市| 陆河县| 资阳市| 海门市| 余姚市| 芦山县| 佳木斯市| 临猗县| 吴忠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