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露怡
[摘 要] 初中是英語寫作的開端期。在開端期,學習大都是從模仿和積累開始。因而,就初中生英語寫作來說,以讀促寫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最基本手段。英語的以讀促寫在效用重心上與語文不同,英語通過閱讀活動主要須解決的問題不是寫作技法和修辭,而是學生進行個性表達時英語詞匯量的不足和寫作過程中思維的“力不從心”。所以,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的重心應指向學生的詞匯積累和表達邏輯。
[關鍵詞] 初中;英語;寫作;閱讀;教學
初中是學生英語書面表達的初始階段,因而仿寫閱讀對象的語句、格式、結構等,是初中英語寫作入門的基本手段。這樣,在英語書面表達的開端期,教師指導初中生進行英語寫作,以讀促寫就自然是常規(guī)且有效的方式。下面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閱讀板塊Jane’s diary entries一文的讀寫結合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探討。
一、教學過程簡述
(一)圍繞主題拓展閱讀
Jane’s diary entries一文由兩篇連續(xù)的日記體裁短文組成,可以視為一個閱讀對象。以讀促寫的教學,教師不要急于帶領學生解析文章。因為剛剛完成章節(jié)詞匯和語法的學習,學生獨立閱讀這篇文章沒有太大的阻礙,個別陌生詞匯學生能夠自己查工具書,因而有條件組織學生先充分自主閱讀,為進一步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課堂上獨立閱讀課文之后,教師不要直接帶領學生逐字逐句翻譯和解析短文,而應再給學生一組與游記相關的英語短文,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如A trip to Japan、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等。當然,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拓展閱讀也可以安排在課后進行——課后拓展閱讀除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還為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從網(wǎng)上找相似的英語文本進行自主閱讀。如某學生喜歡風光秀麗的桂林,很希望能到桂林去旅行,那他就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找到介紹桂林風光的英語短文,進行自主閱讀,不一定要閱讀教師推薦的短文。
(二)結合實際拓展詞匯
在學生獨立完成了課文閱讀和拓展閱讀之后,回到課堂,教師仍然不要急于給學生安排寫作任務。還有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要做?;氐秸n堂,將學生劃分小組,讓大家自由交流,聊一聊自己曾經(jīng)去過哪些地方旅行、玩過哪些娛樂項目、有什么有趣的見聞等。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生的交流當中,把學生交流的氛圍調(diào)動起來,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只要與旅行相關,聊什么都可以。學生充分交流之后,再根據(jù)自己剛才所聊的內(nèi)容拓展學習英語詞匯。如某學生在交流中提到自己曾經(jīng)和父母一起去桂林旅行,在桂林參觀了象鼻山,乘坐了小竹筏,還吃了特別有民族風情的竹筒飯……這其實已經(jīng)為后面的寫作確定了內(nèi)容。但這時要進行寫作練習就遇到了一個問題:剛才交流是用漢語,但要寫成一篇英語短文,相關的英語詞匯都沒有在課本上學過。這時,教師讓學生自己利用網(wǎng)絡或工具書去找這些事物的英語詞匯,以及要表達自己旅行時特定心情的詞匯等,并記在紙上,最好是能夠學會、記住,如Guilin/Elephant trunk hill/Bamboo rice/Bamboo raft。
(三)思維導圖厘清脈絡
在完成了閱讀和寫作素材、詞匯的準備后,教師仍然不要讓學生馬上動筆撰寫短文,而是讓學生回過頭來解析課本上的短文。重點不是逐字逐句翻譯——因為初中生有能力獨立讀通這篇短文,而是讓學生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解析Jane’s diary entries的文本結構,厘清文本脈絡。如第一天的日記,學生在紙上列出結構:第一,表述時間、地點、人物;第二,早上,海灘,滑翔傘;第三,中午,午餐,馬來西亞黃面條;第四,下午,騎行,喬治市,參觀新建筑和老建筑;第五,總結和表達自己的心情、態(tài)度。通過用思維導圖來解析文章,學生已經(jīng)清晰地把握了短文的結構和寫作邏輯,也基本厘清了模仿什么、怎樣模仿的思路。
(四)導圖構思個性創(chuàng)作
在完成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安排學生模仿“簡的日記”寫一篇游記類英語短文。此時建議學生不要直接撰寫,而是像解析短文一樣用思維導圖先梳理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并列出提綱。如那個要寫桂林之行的學生,他用思維導圖列出寫作提綱:第一,表述時間、地點、人物;第二,早上,乘坐汽車到第一個景點,象鼻山;第三,中午,午餐,吃了竹筒飯,美味,獨特;第四,下午,午飯后全家乘坐竹筏沿江參觀兩岸風光,并參觀了著名的石林,聽了壯族山歌表演;第五,表達自己的心情,興奮、驚奇、快樂。最后,按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參考課本上的文章,依序用英語把文章寫出來。
二、設計思路分析
(一)解決學生詞匯不足的問題
初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足夠多的常用漢字,可以滿足其漢語書面表達,在撰寫語文作文時,很少出現(xiàn)不會寫字的問題。而英語的書面表達則有一個最麻煩的問題:詞匯量不足以支撐其個性表達。也就是說,語文寫作,想表達什么,就能用文字表達,而英語寫作,想表達什么,往往頭腦里沒有對應的詞匯。這顯然無法滿足學生個性表達的需要。因而,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英語習作明顯生編硬造。比如,學生想表達某次真實的旅行經(jīng)歷,但并沒有掌握對應的英語詞匯,為完成寫作任務就采用了“變通”手段,即自己會什么單詞就寫什么內(nèi)容。例如,某個學生確實去桂林旅行過,到了旅游點,自然要吃當?shù)氐拿朗?。但他在桂林本來是沒有吃漢堡的,漢堡也不是這個地方的特色美食,在自己家鄉(xiāng)也經(jīng)常能夠吃到。但這名學生平常沒有注意進行詞匯拓展學習,所以只會課本上的食物詞匯,如The hamburger/noodles等,所以,無論是寫到哪里旅行,桂林也好,海南也罷,在習作中都是統(tǒng)一表述吃了這些“美食”。這樣的習作,顯然內(nèi)容和情感都是虛假的,對發(fā)展真正的書面表達能力沒有意義。針對這個問題,在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短文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拓展和個性自主閱讀,并組織他們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個性化、基于表達需求的詞匯拓展學習,這樣,學生就有了用英語進行真實表達的條件。
(二)解決表達邏輯混亂的問題
初中英語對學生寫作水平的要求比語文寫作要低得多,課程標準僅要求學生能用正確的語序、時態(tài)、語法進行順暢表達即可,沒有在英語修辭或表達技巧、創(chuàng)新方面提出要求。從水平要求上,要達標似乎難度不高,但實際上,就是這樣最基礎的習作水平要求,不少學生也達不到。他們寫一篇約一百個單詞的小短文,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序不當、邏輯混亂等問題。先說晚飯吃了什么,回頭再說上午到了哪兒游玩,這并不是學生掌握了倒序的高級表達技巧,而是沒有能力掌控習作結構。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在用英語進行寫作時,大腦高度集中于漢英翻譯,先用漢語想一句,然后腦子里翻譯成英語,再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根本顧不上設計和管理文章結構、邏輯。針對這個問題,在進行讀寫訓練時,教師要有意組織學生自己去解析閱讀對象的結構,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在讓學生進行寫作時,則要求他們先用思維導圖直觀、清晰地列出提綱,然后看著提綱去寫。這樣,就能使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閱讀對象的邏輯結構,并在仿寫時保證習作邏輯合理、語序清晰。
參考文獻
[1] 祝婷,劉曉燕.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英語,2018(32):18.
[2] 朱曉雪.在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22.
[3] 徐倩.中學英語寫作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5):59-61.
[4] 沈燕瓊.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逆向教學設計及其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