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塘廈第一小學 陳文秀
審美教學,即藝術審美觀教學,是指透過訓練人類認識美、認知美、體會美、觀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才能,進而使人們具備美的理念、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和美的素質。語文課是一個思想性、人文性都很強的課程,在語文中滲透美育教學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情。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感悟自然,和他們一起感受風吹是美,月夜是美;花開是美,草長是美;蜂飛是美,蝶舞是美;雁鳴是美,蟲躍是美。自然之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細心地去觀察、發(fā)現(xiàn)。在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中,大自然帶給學生們美的愉悅,美感就留在他們心底,積淀成一份情愫,潤澤他們幼小的心靈,讓他們的心變得更加澄澈。在日記中,我仿佛看見學生小芳站在楊樹下,開心地望著楊樹,或許還拿著那心形的落葉,和楊樹一起唱歌舞蹈。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享受著和大樹在一起的時光,這是大樹給予她的快樂。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只是看你能否發(fā)現(xiàn)。學生每天都與這些事、人相遇,卻不能用心去感受,令心靈得到浸潤,著實錯失了許多熏陶良機。筆者在課堂中,通過寫日記的形式,引領學生去發(fā)掘日常生活中這些普通而又可以洗滌人心的生命之美,讓學生去描摹,從描寫中感受、體驗,并從中獲得向善向美的教育。不管是清潔阿姨的勤勞,還是朋友的幫助,這些美好的行為都深深打動學生,讓他們感動,為之向往。
寫日記形式比較隨意、活潑,學生們都喜歡在寫日記過程中傾吐自己真正的心里話,表達自己最想說的話,并提出自己真正的看法。班級里新近發(fā)生的大事,以及所有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精神面貌都能夠透過日記一覽無余。而日記也成為了老師認識學生品行的另一個窗戶,我們可以透過這個窗口時時瞭望,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筆者在批閱學生日志時,也會隨時關注,如看到學生思維消極,心態(tài)不平衡,也會適時啟發(fā),并認真點撥,以協(xié)助其克服消極因素,鼓勵他們熱愛生活。如果發(fā)現(xiàn)班里發(fā)生不文明現(xiàn)象,或不道德行為,就會及時找到學生,和他談心,讓他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美,引導他不斷完善自己,讓他們擁有更美好的品行。在日記中滲透美的指引,讓學生更愉快地得到靈性的熏陶與美的培養(yǎng)。日記讓我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他們成長中的煩惱,從而成為那點撥之人,引導他們走向真善美。
學生在家里的種種“不孝之舉”催人警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小皇帝般的生活,而且有時對待父母還蠻不講理。在校園里,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越來越淡漠,以我為中樞,自主意識越來越膨脹。在社會上,一些歪風邪氣大行其道,如“金錢至上”“金錢萬能”,學生也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在文明源遠流長的中國,勤奮、善良的人民在漫漫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積淀、蘊涵了寶貴的社會道德準則,并通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傳承,而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繼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在其中受到美的浸潤與滋養(yǎng),讓它在孩子們的心靈中生根、開花是作為教育者的職責之一。
在實踐中,我借助日記這一載體,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一些特殊節(jié)日,讓學生進行各種實踐體驗活動,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實踐中,學生用心去體驗,各種美的情感得到升華,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例如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讓孩子們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捶背、洗腳、按摩、陪父母散步等,然后把活動過程寫下來。
如學生思琪的日記:
三八婦女節(jié)到了,為了給外婆和媽媽一個驚喜,我暗自決定在學校做一張賀卡送給她們,表達我的誠意。
我利用下課時間制作賀卡。不一會兒,大功告成,它有著綠色的外衣,粉色的小條,亮晶晶的小碎“鉆”。一翻開賀卡,就可以看到一朵可以抽動的向日葵。看著我精心制作的卡片,總覺得還缺點兒什么?對,還沒有畫畫呢!可是當我拿起彩筆,卻不知該畫些什么?我想了想,不如就把我們幸福的一家畫在卡片上吧!拿定主意后,我又把我們一家人畫了上去?!巴?!多美麗的賀卡呀!”我心里暗自說道,“待會兒送給她們,她們肯定特別開心?!毕氲竭@兒,我開心極了。
放學鈴聲響起,我馬上沖出學校和外婆一起回到了家。
到家后,我來到外婆和媽媽面前說:“祝你們節(jié)日快樂!”然后從身后拿出了我制作的賀卡。媽媽和婆婆開心地連聲說道:“思琪真的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謝謝!”外婆摟著我,我心里甜如蜜。那一刻,真幸福!
簡單樸素的語言中,透出純純的童真,學生在為媽媽、外婆制作禮物的過程中,體驗到了一份對長輩的關愛,這是一份美好的情愫,它縈繞著學生的心田,美好的情感就這樣熏陶著孩子們。
綜上所述,美育教學主要是以熏陶學生的審美精神為目的,其過程,一方面是由教育工作者用美的對象來教化人,另一方面是被教育者對美的認識或感受。我們以日記為媒介,引領他們看到美、感受美,在對美的情感的陶冶中實現(xiàn)美、發(fā)展美,最終使美育的教學取得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