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翾
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不僅要求教師滿足對小學生主體顯性能力的培養(yǎng)訴求,還要求教師著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以此實現小學生能力的均衡發(fā)展與全面提升[1]。這就要求教師研究小學生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的可行性策略,幫助小學生掌握嚴謹有效的探究方法、思維方式,形成良好的認知習慣等,助力小學生在信息解析、知識提煉、規(guī)律感知以及理論實踐等方面的顯性能力發(fā)展。所以,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屬于教師自覺踐行課程素養(yǎng)理念的新區(qū)域與新考量,能優(yōu)化主體成長體系。
數學隱性學力是指小學生在數學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探究方法、思維方式、探究態(tài)度與認知習慣等,能夠成為小學生良好學習能力的強大基石,助力小學生智力潛能的釋放。由此可見,數學隱性學力是小學生顯性能力的重要根基,也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素養(yǎng)。數學隱性學力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課程素養(yǎng)的基礎工程。因此,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新開展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提升育人活動的全面性、務實性以及體系性,有序、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課程素養(yǎng)的提升[2]。
第一,數學隱性學力具有較強的輔助性與隱形性,屬于生命活力的潛在運行活動,而且數學隱性學力在主體智力元素面前也居于次要位置,容易被人忽視,因此起名為數學隱性學力。數學隱性學力是小學生展示主體智力水平的強大后盾,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拓展范疇[3]。
第二,數學隱性學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必需性,能夠為小學生提供強大的思維活動支持、解決方法導引及主體活力驅動,能夠直接決定小學生主體能力的發(fā)揮程度。因此,數學隱性學力是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力的基礎,能助力小學生的能力發(fā)揮與素質展示,為學生主體能力體系的構建提供最佳輔助。
第三,數學隱性學力存有突出的養(yǎng)成性與漸進性,能夠成為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抓手,因此,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能夠成為落實小學生課程素養(yǎng)的突破口,且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考量,教師應借助教學智慧精心點撥小學生,使其習得方法,提升思維能力。
第四,數學隱性學力能夠形成較好的能動性與實效性,能夠發(fā)揮數學教學的能動作用與實效價值,為教師創(chuàng)設高品質的主體課堂提供科學支點,能夠切實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課堂效率,為小學生的課程認知與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成長環(huán)境??傊?,數學隱性學力能夠成為小學生課程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
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能夠實現教學內容與課堂任務的范疇拓展以及目標創(chuàng)新,加速小學生探究方法、思維方式及學習態(tài)度的良好轉變,進而實現小學生課程素養(yǎng)的有序提升。同時,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能夠為教師提供高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優(yōu)化教師的數學課堂設計理念與活動方法,推動數學課堂走向高端設計與優(yōu)質實施。因此,數學隱性學力能夠實現數學教學的體系完善、內容拓展以及質量提升,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教師不僅要探究數學隱性學力的概念、特點與價值,還要將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真正融入課堂活動,推動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可以首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主體能動性,為數學課堂提供強大的主體基礎。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夠對數學課堂活動有更高的關注度及參與度,充分釋放自己的認知活力與探究靈感。由此可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能夠優(yōu)化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進而提高學生主體認知能力及探究水平。
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4 章“認識圖形(一)”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為例,一年級的小學生只需要掌握“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形”的外形辨認即可。為此,教師可以將彩色泡沫板裁剪成多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與圓形,然后用正方形與長方形拼成一個機器人的頭部與身體,再用圓形做機器人的眼睛,用三角形做機器人的嘴。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小型的三角形與圓形貼在機器人上,利用五顏六色的小圖形做裝飾。這樣,一個由簡易圖形拼裝而成的機器人就制作成功了。教師可以借助機器人“零件”引導小學生去認識圖形,積累信息與掌握圖形特點,也可以為小學生每人提供一張A4 紙,讓小學生將A4 紙裁剪成若干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與圓形,并進行自由組裝。這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紛紛利用自己對圖形的相關認知,剪裁出多種圖形,并利用這些圖形組裝成多種造型。由此可見,教師設計的趣味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認知積極性,發(fā)揮學生隱性學力的積極作用。
在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樣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會思考、會推理、會探究的“小能人”,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探究方法是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金鑰匙,方法得當就會事半功倍,這樣才能夠展示出小學生強大的主觀能動性。由此可見,探究方法培養(yǎng)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幫助學生科學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個人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 章“表內乘法(一)”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識記與應用“1~9 九九乘法表”?!熬啪懦朔ū怼钡淖R記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具有枯燥性與機械性,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多樣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完成“九九乘法表”的識記和應用任務。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同桌開展齊讀、輪流讀、分區(qū)讀等活動,初步感知“九九乘法表”。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與同桌開展“石頭剪刀布”游戲活動,任何人累計輸了兩次就要讀一遍或背一遍“九九乘法表”,借助快樂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再次強化對“九九乘法表”的識記與理解。最后,教師組織學生立足“九九乘法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生活經歷出相關乘法題,考查同學對“九九乘法表”的掌握程度,并在出題的過程中加強對乘法知識的應用。這樣,小學生就會在趣味教學中較好地掌握“九九乘法表”,也能夠在學習中感知到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與探究能力。由此可見,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催生小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助力學生數學隱性學力的發(fā)展。
在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直觀方式培養(yǎng)學生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直觀認知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是小學生展示能動性、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的主體活動保障,具有非常高的價值。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小學生形成較高的思維素養(yǎng),使其能夠借助嚴謹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 章“表內除法(第一課時)”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平均分觀念”是小學生進行除法學習的重要前提,而學習“平均分”則需要學生進行抽象思維活動,而小學生以直觀認知與形象思維為主,很難理解本課內容。為此,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直觀地呈現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平均分”的概念。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除法式子“12÷3 =?”,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現12 個彩色皮球,這時,一個可愛的小松鼠拿著籃子蹦蹦跳跳地來裝皮球,每個籃子里只裝3 個皮球,恰好將12 個皮球用4 個籃子裝完。這樣,學生就在小松鼠裝皮球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到“平均分”的真實含義,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小學生由形象思維轉變?yōu)槌橄笏季S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轉變過程,教師借助表現力較強的多媒體設備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逐步掌握思維方式,提升數學隱性學力。
在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優(yōu)化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策略,幫助小學生逐漸養(yǎng)成嚴謹、認真、理性以及周密的探究態(tài)度,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敬畏心理與開發(fā)意識。教師可以借助對學生探究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和主體素養(yǎng)。
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3 章“測量”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毫米、厘米、分米以及米”之間的等級關系及換算關系,還要幫助其形成一定的測量能力、嚴謹態(tài)度以及科學素養(yǎng)。為此,教師需要在學生掌握“毫米、厘米、分米以及米”之間的位置次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相關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如1 米里有幾個1 分米?教師可先告訴學生測量的基本方法,如直尺貼近測量物,直尺與物體平滑邊緣保持平行(或水平),讀數時目光與直尺要垂直(或直對)等,且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用毫米作單位,相鄰單位之間是“十進制”關系。接著,教師讓學生測量1 米的長度和1 分米的長度,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分米和米,掌握1 分米與1 米的換算關系,即1 米等于10 分米。最后,教師讓學生用直尺測量書的厚度、課桌的長度、黑板的長度等,初步建立對長度單位的認知,并科學估測其他物體的長度單位,如教室門高約2 米,鉛筆長約20 厘米。這樣,小學生在測量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幫助下能夠較為正確地測量和估測出日常生活實物的長度,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單位,掌握相應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形成嚴謹的探究態(tài)度與求實的鉆研精神。
在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認知習慣,引導小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互助交流與多元整合,推動小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認知的主人。良好的認知習慣能夠確保小學生進入素養(yǎng)發(fā)展的良性軌道,而且能夠擁有持續(xù)提升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是小學生的必備素養(yǎng)。所以,教師應借助認知習慣培養(yǎng)來優(yōu)化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課程素養(yǎng)。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6 章“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數學隱性學力培養(yǎng)活動為例,由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小數點對齊,再進行相加減”,知識本質是“將相同計數單位的數進行相加減”。與這個知識點相似的是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運算法則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類比思想來解決本次探究任務。首先,教師進行計算示范,引導學生發(fā)現“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關鍵點在于小數點,只要將兩個數的小數點對齊,按照整數的加減法計算,點好小數點即可。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式子計算,鼓勵學生運用運算法則,幫助他們進行式子計算,共同完成“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探究任務。小學生也可以悅納與嘗試他人的計算方法,從中積累探究靈感與思維方法,迸發(fā)更多的智慧與靈感,以此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與交流動機。
綜上所述,數學隱性學力是小學生展示主體認知能力的必備基礎,也是小學生課程素養(yǎng)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非常關鍵。因此,教師應深度研究數學隱性學力與主體顯性能力之間的利害關系,并借助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究方法培養(yǎng)、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究態(tài)度培養(yǎng)以及認知習慣培養(yǎng)去科學優(yōu)化小學生的數學隱性學力。這樣,小學生就會獲得顯性主體能力以及隱性主體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切實提升課程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