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嵌甲型甲溝炎患者實施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治療的價值。方法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南通市海門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收治的300例嵌甲型甲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嵌甲型甲溝炎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全甲拔除組110例(全甲拔除術)、部分拔甲組90例(部分拔除術)、甲母質部分切除組100例(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對比分析3組患者臨床指標,術后復發(fā)、生長畸形、感染及一次治愈情況,手術前后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結果 3組患者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均低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均P<0.05)。3組患者復發(fā)率、感染率、一次治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復發(fā)率、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兩組,一次治愈率高于其他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3組患者畸形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有組間、時間、組間×時點上的差異,術后2周3組評分均降低,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低于其他兩組(均P<0.05)。結論 嵌甲型甲溝炎患者實施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復發(fā)率更低、可減輕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嵌甲型甲溝炎;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全甲拔除術;部分拔除術
中圖分類號:R63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4.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4.014
嵌甲型甲溝炎(ingrown toenail sparonychia,ITP)是一種常見感染性疾病,一般發(fā)生于甲周組織及趾甲溝,嵌甲型甲溝炎的臨床表現為骨髓炎、繼發(fā)甲下積膿、疼痛、紅腫等[1]。根據不同研究的結果[2],嵌甲型甲溝炎的年發(fā)病率在1%~5%之間。該類疾病易發(fā)生于運動員、長時間穿著緊身鞋或高跟鞋、足部汗腺分泌過多、肥胖等人群,對機體傷害程度雖然不高,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的不便,在臨床的治療和處理上較為復雜?,F如今,治療嵌甲型甲溝炎的手術方式以部分拔甲術、拔甲術為主[3],無論嵌甲型甲溝炎的病因如何,實施拔甲治療會導致久治不愈、部分患者治療后易復發(fā)等不良后果[4]。近年來的研究重點之一是尋求新型的治療術式,以降低復發(fā)與感染率,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嵌甲型甲溝炎患者實施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治療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南通市海門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收治的300例嵌甲型甲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嵌甲型甲溝炎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全甲拔除組110例(全甲拔除術)、部分拔甲組90例(部分拔除術)、甲母質部分切除組100例(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其中全甲拔除組:女54例,男56例;發(fā)病趾133根;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3.01±0.98)月;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30.12±1.25)歲。部分拔甲組:女40例,男50例;發(fā)病趾112根;病程1~5個月,平均病程(3.21±1.03)月;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28.12±1.37)歲。甲母質部分切除組:女55例,男45例;發(fā)病趾129根;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2.97±0.91)月;年齡18~51歲,年齡平均(30.12±1.55)歲。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南通市海門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嵌甲型甲溝炎的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患者;②患有其他原發(fā)性疾病者;③伴有惡性感染患者。
1.2 治療方法 3組患者均在門診采取手術治療,①全甲拔除組實施全甲拔除術:首先進行足趾神經麻醉,使用眼科剪分離患者的甲周組織,鉗子緩慢伸入甲下,將甲邊緣夾緊隨后旋轉,拔除全甲。②部分拔甲組實施部分甲拔除術:先麻醉足趾神經,右手食指、拇指將患者的趾根抓緊,隨后在患者甲溝緊挨肉芽位置從腳趾前緣向根部方向剪開;當剪刀剪至皺襞處,再向下剪至甲根,將甲板的約五分之一切開,使用鉗子將部分趾甲夾住進行拔除。③甲母質部分切除組實施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麻醉足趾神經后,行部分甲拔除術相同的伸入方式,剪刀剪至皺襞處,再向下剪至甲根,當剪刀有落空感出現時,用鉗子將已切開甲板翻轉,隨后對患側甲母質行銳性切除,將肉芽發(fā)炎位置剔除,患側甲溝縱向切開后于患側皮緣外翻縫合。3組患者手術完畢后,均對傷口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傷處予以干紗布按壓2 min,紗條塞填創(chuàng)面,使用干紗布對患者進行包扎,間隔3 d換1次藥,隨后每隔2 d換1次藥,直至愈合傷口停止換藥。若患者術后復發(fā),則繼續(xù)給予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觀察3組患者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②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生長畸形、感染以及一次治愈情況:復發(fā):按照三個級別劃分,分別為有復發(fā)需進行手術治療(Ⅲ級)、有復發(fā)但無需手術(Ⅱ級)、無復發(fā)(Ⅰ級);生長畸形:有嚴重畸形需進一步手術治療(Ⅲ級)、有畸形無需手術治療(Ⅱ級)、無畸形(Ⅰ級);感染:按照嚴重感染(Ⅲ級)、輕度感染(Ⅱ級)、無感染(Ⅰ級)進行劃分;治愈標準[6]:患者創(chuàng)面干燥、炎癥反應基本消失、甲床基本修復、無復發(fā)。③手術前與術后2周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評判3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疼痛程度變化,使用VAS疼痛評分進行評估[7],方法:在一條直線上標記0~10分兩端分表代表無痛(0分)和劇痛(10分),讓患者在直線上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5.0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時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3組患者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均低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畸形、感染及一次治愈情況比較 3組患者復發(fā)率、感染率、一次治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復發(fā)率、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兩組,一次治愈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3組患者畸形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3組患者術前和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 3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有組間、時間、組間×時間上的差異,術后2周3組評分均降低,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低于其他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嵌甲型甲溝炎又稱甲溝炎,是指指甲周圍皮膚發(fā)生炎癥的疾病。據最新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8],這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穿鞋不當、趾甲剪切方式不當等因素導致甲溝加深。當趾甲生長時,由于甲溝形態(tài)異常,趾甲嵌入甲溝,刺激甲皺襞并引起軟組織充血和炎癥反應,運動量較大的男性以及年輕女性為嵌甲型甲溝炎的主要高發(fā)人群[9]。嵌甲型甲溝炎治療最大的難點是復發(fā)率較高及病程較長等。據報道顯示[10],大約有70%的嵌甲型甲溝炎患者疾病復發(fā)。目前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部分拔除術、全部拔除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全部拔除術主要是從甲根將末節(jié)趾骨遠端拔除,此手術在癥狀的改善上有明顯的效果,但術后拇趾結構的破壞,對美觀有所影響,其次創(chuàng)傷性更大,有較為嚴重的術后疼痛,因此在臨床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拔除術可對全部拔除術的多種問題得到改善,如病理結構與結構美觀,但復發(fā)率仍然是該手術的問題之一。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可以理解為甲緣組織清除術與部分切除術的結合,不僅可修正外側甲床甲母質還可清除甲板,并對發(fā)生炎癥的肉芽進行清理,對甲床永久性變窄進行改善,因而擁有顯著的效果[11]。
本研究結果表明,甲母質部分切除組的住院時間、換藥次數、愈合時間均低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在3組中表現最低。其原因在于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手術有著更小的手術創(chuàng)傷,大大減少了愈合周期,改善患者病例的局部結構。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甲母質部分切除組一次治愈率高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在3組中表現最高,說明在治療效果上,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有著更優(yōu)秀的治療效果,與劉勇等[12]研究結果較為一致。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可以有效去除患者的病變組織,減少了感染的機會,從而提高了一次治愈率。此外,該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小,對患者的局部結構影響較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恢復[13]。因此,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相比于全甲拔除術和部分拔除術,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嵌甲型甲溝炎治療最大的難點是復發(fā)率較高以及病程較長等。據報道顯示[14],約有70%的嵌甲型甲溝炎患者使用碘伏常規(guī)涂抹在患處后疾病不能控制且復發(fā)。現階段主要臨床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部分拔除術、全部拔除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可以理解為甲緣組織清除術與部分切除術的結合后行甲溝再塑形,不僅可修正外側甲床甲母質,還可清除甲板,并對發(fā)生炎癥的肉芽進行清理,對甲床永久性變窄進行改善,因而有顯著的效果[15]。徐華等[16]研究結果顯示,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可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有效縮短恢復時間、預防疾病的復發(fā)。該手術可修正外側甲床甲母質,對甲板以及發(fā)生炎癥的肉芽進行充分清理,對甲床永久性變窄得到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甲母質部分切除組復發(fā)、畸形、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在3組中最低,與上述研究觀點相符。這表明在預后、復發(fā)、感染、疼痛等問題上,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優(yōu)異。
有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周,3組的VAS疼痛評分明顯降低,且甲母質部分切除組明顯低于全甲拔除組與部分拔甲組,與楊好遠等[17]研究觀點相符。這表明甲母質部分切除術在緩解術后疼痛方面具有優(yōu)勢,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從而更好地促進術后康復。因此,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為嵌甲型甲溝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
綜上所述,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嵌甲型甲溝炎的方法,具有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復發(fā)率低、術后疼痛程度低等優(yōu)點。然而,該手術也需要臨床醫(yī)生的精細操作和術后護理,以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臨床實踐中,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馬騰, 邵振羽, 歐陽琳. 部隊官兵甲溝炎治療研究進展[J]. 人民軍醫(yī), 2019, 62(10): 984-988.
周翹楚, 陳志偉, 許潔. 嵌甲及卷曲甲的外科治療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2, 21(6): 506-509.
陳婷, 譚宣豐, 杜寶林, 等. 拔甲聯合甲旁真皮-脂肪瓣填塞術治療7例雙側重度卷曲型嵌甲[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2, 55(6): 532-533.
張明海. 甲溝重建聯合甲內卷矯正術治療重度嵌甲型甲溝炎48例[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23, 39(2): 99-101.
李剛剛, 馬慧群. 甲溝重建治療嵌甲21例療效分析[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1, 35(5): 582-585.
盧道云, 曹洪海, 徐林玉, 等. 改良式甲床甲母質清除聯合高滲鹽水濕敷治療官兵嵌甲型甲溝炎療效觀察[J]. 人民軍醫(yī), 2019, 62(1): 25-28.
倪博然, 趙進喜, 黃為鈞, 等. 基于視覺模擬評分法探究中醫(yī)臨床療效評價新方法[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21, 36(1): 288-292.
于雙雙, 張明海. 改良甲側緣掛線置管法治療嵌甲性甲溝炎20例療效觀察[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23, 16(2): 111-113.
王巍, 張舒曼. 嵌甲性甲溝炎銀離子敷料的療效[J]. 武警醫(yī)學, 2021, 32(4): 336-338.
班超, 樊世鵬, 居興剛, 等. 鋼絲支具在嵌甲型甲溝炎術后的應用[J]. 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21, 28(5): 386-388.
陳燦球, 李杰峰, 陳碧娥, 等. 甲根部生化床部分切除治療復發(fā)型踇趾甲溝炎[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20, 28(8): 53-54.
劉勇, 施耀軍, 郭瑞, 等. 武警某部戰(zhàn)士嵌甲39例治療分析[J].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9, 28(6): 57-59.
施曉曉, 楊小燕, 周婷婷, 等. 甲皺襞部分切除聯合甲下置管術治療甲溝炎的療效觀察[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22, 51(4): 242-245.
盧道云, 徐林玉, 陸海波, 等. 微鉆清除甲母質、甲溝重建治療駐港官兵嵌甲型甲溝炎的療效[J]. 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9, 40(9): 549-552.
李少雄. 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結合莫匹羅星軟膏治療嵌甲性甲溝炎的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20, 15(32): 22-24.
徐華, 張文靜, 鄭宏明. 改良縫合技術對甲皺襞和部分甲床切除術的改善作用觀察[J]. 中國醫(yī)刊, 2020, 55(10): 1120-1122.
楊好遠, 時磊. 甲皺襞部分切除結合甲下置管術對甲溝炎患者治愈率、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23, 34(8): 923-926.
作者簡介:岳遠飛,大學專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手足外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