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舜 耿國階
隨著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的不斷發(fā)展,人類能駕馭的算力正在不斷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深偽技術(deep fake)作為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發(fā)展的副產物也逐漸發(fā)展起來。從原理和功能角度來看,深偽技術是人通過人工智能系統(tǒng)輸入源信息進行深度學習,形成一套對視頻、音頻再加工乃至重構的的技術。deepfakes這一概念最早來自于2017年推特平臺的用戶deepfakes,但由于其使用方式并不道德且構成了對他人名譽權、肖像權等人身權利的侵害,于是該行為被制止。但在不久之后,用戶deepfakes將該算法在網絡上公開,于是該技術開始廣泛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并開始深度影響互聯(lián)網生態(tài)。國內大多數(shù)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來源于《dame dame》的深偽視頻,其相關視頻播放量已不可考。這足以見得,深偽技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必須清晰認識到深偽技術對社會傳播的危害,并多管齊下,以多重策略應對其帶來的重大挑戰(zhàn)。深偽技術有著很強大的發(fā)展空間、實用領域和發(fā)展必要性,而國內學界對深偽技術的研究遠未達到充足的程度,因此在當今時點進一步討論深偽技術對社會傳播領域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的必要性不言自明。
深偽技術是依賴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計算去修改音頻乃至視頻的一種新型技術,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廣泛收集相關人員人臉與聲紋信息,并將該信息投入深度偽造算法之中,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計算,并添加于被偽造的視頻之上,從而能制造出一個以假亂真的深度偽造視頻。深偽技術影響社會傳播的方式也便是利用了這一特性。深偽技術在當今時代可以參與社會傳播的過程,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傳播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的改變,也必然會要求現(xiàn)有的社會傳播主體重新思考如何去重新適應社會傳播方式的變化,實現(xiàn)社會傳播體系和傳播能力的現(xiàn)代化。
傳統(tǒng)的社會傳播與利用了深度偽造技術的社會傳播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前者必須要基于事實,在事實的基礎上選擇性地向公眾傳播信息,從而實現(xiàn)其目的;而后者則不然,使用深偽技術,可以憑空捏造虛假的信息,并且能制造出比前者更具“爆炸性”的新聞,從而更能被公眾所傳播,且可以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隱匿性的、多節(jié)點化的迅速傳播。且隨著算力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信息的制作效率開始落后于基于深偽技術制作虛假信息的效率,換言之,這也讓信息的傳播進入了一個偽真相時代。據(jù)此,可以說,深偽技術對于社會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具體呈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偽技術對我國網絡輿論造成了巨大挑戰(zhàn)
深度偽造技術可以讓具有高知名度的KOL(意見領袖)“親口”說出深偽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觀點,從而改變其受眾人群對事物的看法,而在這種人造的虛無的“情緒“之下,民眾的選擇在無形之中被控制,這在事實上構成了一種“意見專制”,只不過這種專制讓人難以察覺。
(二)深偽技術和社會傳播相結合會給我國的互聯(lián)網治理提出新的挑戰(zhàn)
深度偽造導致社會輿論內容上的話語紊亂。深偽技術依托互聯(lián)網媒體(或者說“平臺”)來傳播,而當今的互聯(lián)網媒體出現(xiàn)了“傳播高效化”、“去中心化”、“匿名化”和“傳播全球化”的特征,而網絡治理的主體—— 政府則是具有很強“體制化”和“國別性”的實體,應對這樣的網絡輿情,政府“想管管不著”、“想管管不到”、“想管管不全”,因而處于劣勢地位。尤其在中國的特殊國情下:我們當前的體制對于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處理和回應方面的體制機制尚未完善;效率、質量方面存在不足;政府行政、組織方面事務不夠透明,這給深偽技術危害我國社會傳播提供了溫床。
(三)深偽技術會深刻影響我國的社會傳播生態(tài)
深偽技術主要應用領域為虛假視頻的制作,而且目前深偽技術代碼全開源,那么能直接左右深偽視頻傳播的主體就變?yōu)榱嘶ヂ?lián)網平臺,尤其是具有社交屬性、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短視頻平臺,如抖音(tiktok),深度造假基于社交媒體有著天然的技術聯(lián)盟關系,后者為前者提供數(shù)據(jù),前者為后者提供內容。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對鑒別深偽視頻與傳播深偽視頻具有最主要的作用,這也是必會導致其被動被納入社會傳播的領域,進而成為社會傳播生態(tài)中的一環(huán),這對我國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國遏制深偽技術危害社會傳播的策略可以從技術層面、從切斷傳播途徑清除偽視頻傳播源、加強社會防騙能力三個方面去探討:
(一)以技術創(chuàng)新應對技術作惡
倘若從技術層面上看,有深度偽造技術就勢必有針對深偽視頻的識別技術。由于深偽技術其本質上仍只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將新人臉覆蓋在舊人臉上,所以其并未考慮到真實世界的光影關系,這種錯漏給了防偽技術識別深偽視頻的能力。因此在現(xiàn)在,可以通過分辨被深偽主體的明暗關系是否合理來判斷某視頻是否為利用深偽技術制作的“假視頻”,并對其加以處理。但,隨著GPU、NPU算力的增強,未來深偽技術倘若能與虛幻引擎等深度融合,利用“光線追蹤技術”,就能把目前這項技術的缺陷給補上。所以,長遠來看從技術層面識別并防深偽技術的效果并不完全理想,因此我們要更多的去提升技術以外的防衛(wèi)能力。
(二)建立監(jiān)督懲罰機制切斷“深偽假信息”的傳播途徑
使用深偽技術制作的假視頻需要依托互聯(lián)網作為其傳播工具,失去了互聯(lián)網的傳播作用,假視頻便失去了傳播能力。因此,我國要利用體制機制的建構切除針對利用深偽技術制造的假信息的傳播途徑,另外,要明確信息來源主體責任。誰制作,誰傳播,誰負責,要讓虛假信息制作者與傳播者付出相應的代價,基于此,要建立信息來源認證監(jiān)控拒止機制,建設信息溯源機制。進而從信息傳播的“源頭”降低深偽信息對社會傳播的危害。
(三)加強社會各主體間溝通的數(shù)量和質量
要讓社會各主體間廣泛而友善地溝通,豐富社會真實信息來源,破除不同團體的信息繭房。由于深偽視頻可以憑空捏造“事實”,那么不同人或者組織制作的深偽視頻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分歧,那么讓分歧在不斷對話和協(xié)商中被識別出來,那依靠這種分歧的存在就能識別出信息的真?zhèn)巍?PR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與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