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學理探究與學科未來

    2023-03-11 15:18:48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體育新聞新聞學傳播學

    魏 偉

    (1.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89;2.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體育傳播與外交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在北美地區(qū)分別有著較為顯著的體育社會學和體育管理學傳統(tǒng),這從早期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北美體育社會學學會和北美體育管理學學會就可見一斑。然而,在這兩大學會里,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者的“聲音”并不突出[1]。與此同時,在20世紀內(nèi),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幾乎很難進入主流傳播學領域的視野。進入21世紀后,體育傳播學在傳播學領域幾乎是“一夜成名”,其學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得到了廣泛認可,短短20多年內(nèi)不僅在全球重要的傳播學和媒介研究學術(shù)機構(gòu)中都占據(jù)一席之地,還出版了3 000多本學術(shù)著作、論文集以及數(shù)以萬計的學術(shù)論文。美國學者勞倫斯·文內(nèi)爾(Lawrence Wenner)[2]在分析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爆發(fā)式“一夜成名”現(xiàn)象的原因時指出,傳播學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努力通過使用實證社會科學方法研究傳播和媒介的過程及影響,從而建立自己身份的合法性。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優(yōu)先考慮的是比體育更“合適”的“嚴肅”議題(如媒體效應、社會化、政治影響、議程設置、涵化理論、刻板成見、心理和群體過程等),作為傳播學者更快速推進其合法性的一種方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體育是被傳播學和媒介研究漠視甚至直接無視的領域[3],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在體育學和新聞傳播學中同時處于邊緣地位[4]。這種邊緣特性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不斷深入和體育媒介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正在實現(xiàn)“翻轉(zhuǎn)”。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者邁克爾·巴特沃斯(Michael Butterworth)認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產(chǎn)生的一些新現(xiàn)象和新問題,促使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不得不”成長為體育學研究和傳播學研究的核心。這些現(xiàn)象和問題包括:①奧運會、國際足聯(lián)世界杯賽等體育重大事件的持續(xù)擴張;②媒體行業(yè)的重組,以適應互動和社交媒體的到來;③在全球體育市場中國家的從屬關系和身份的流動性;④利用體育作為政治候選人和官員的一種識別手段;⑤多年來體育媒體合同規(guī)模的激增,通常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⑥體育相關產(chǎn)業(yè)的合法化,包括合法的體育博彩、夢幻體育(體育經(jīng)紀人游戲)和電子競技;⑦世界范圍內(nèi)青年體育的轉(zhuǎn)變,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jīng)濟變化,而經(jīng)濟變化加劇了貧富之間的機會差距[5]。這些新現(xiàn)象和新問題的出現(xiàn)讓體育傳播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擁有大量其他傳播學和媒介研究類型所不具備的論據(jù)和理論的獨特性,因而逐漸成為母學科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場域。

    1 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學科合法性探究

    文內(nèi)爾[6]認為,體育傳播學的學科合法性需要從研究的獨立性、學術(shù)組織的建立、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的發(fā)展和研究者規(guī)模等幾個層面來考量。筆者借鑒這種思路,從以上幾個層面分別展開論述。

    1.1 研究的獨立性

    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與2個母學科—體育學和新聞傳播學之間的區(qū)隔幾乎從其理論研究開始就已經(jīng)明確。全球范圍內(nèi)有關體育新聞傳播學的系統(tǒng)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開始勃興的,但在此之前也不乏零散的碎片化研究。1934年,美國學者維拉德·里丁斯(Willard Ridings)的論文《報紙體育報道中的俚語運用》[7],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可考的最早的體育新聞傳播研究之一,這一研究已具備典型的體育新聞學研究特色。

    職業(yè)體育和足球世界杯賽等體育重大事件的逐漸成熟才讓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在全球范圍內(nèi)得以發(fā)展。英國學者愛德華·巴斯康姆比(Edward Buscombe)1975年編纂的論文集《電視中的足球》(Footballon Television)[8]是多國學者對1974年西德足球世界杯賽電視轉(zhuǎn)播的跨國研究,其中已經(jīng)不乏“跨文化傳播”的元素。同年,被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譽為“體育新聞學和出版學泰斗”[9]的德國學者約瑟夫·哈克福特(Josef Hackforth)的著作《電視中的體育:1952—1972年期間ARD和ZDF的節(jié)目對德國體育新聞學的特殊貢獻》[10]出版,該著作是對德國ARD和ZDF兩家電視臺從1952年到1972年電視體育轉(zhuǎn)播的對比研究,這是德國乃至歐洲體育新聞傳播學早期研究的重要作品。同樣是在1975年,美國學者邁克爾·里爾(Michael Real)在國際傳播學會會刊《傳播學刊》(Journalof Communication)上發(fā)表的《超級碗:神話奇觀》[11]讓體育傳播學研究第一次進入主流傳播學界的視野,這一研究也吹響了接下來幾年《傳播學刊》和《傳播學季刊》(CommunicationQuarterly)上連續(xù)發(fā)表多篇體育傳播學實證研究的序曲。后來曾擔任國際傳播學會會長的體育傳播學研究“亞拉巴馬學派”泰斗詹寧斯·布萊恩特(Jennings Bryant)和道夫·茲爾曼(Dolf Zillmann)等對一系列關于美國職業(yè)體育賽事電視解說的內(nèi)容分析和話語分析是后續(xù)相關研究的重要基礎。

    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歷史也相當久遠。1934年,曾到現(xiàn)場報道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中央社記者馮有真在《時事月報》上發(fā)表的有關遠東運動會的總結(jié)性評論[12]具備體育新聞學研究的雛形,但還很難將其歸為真正的體育新聞學研究。1946年,米星如在《世界月刊》上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體育新聞的采訪和報導》[13]已經(jīng)具備體育新聞學學術(shù)研究的基本特征,是迄今能夠找到的最早的中國體育新聞學研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體育新聞學的研究也沒有停止。1956年,姚平芳的論文《一條出色的體育新聞》[14]針對新華社記者關于蘇聯(lián)籃球運動員阿赫塔耶夫的報道展開評論。雖然無法用今天的學術(shù)框架和標準來考察當時的這篇具有總結(jié)屬性的業(yè)界探討,但該作品刊載在《人民日報》社主辦的期刊《新聞業(yè)務》(現(xiàn)更名為《新聞戰(zhàn)線》)上,顯然已經(jīng)是一篇體育新聞學領域的研究型論文。1985年,《體育報》社副主編馬信德出版的《體育新聞學ABC》[15]是國內(nèi)最早的體育新聞傳播學論著之一。標志著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進入成熟階段的作品是郝勤的《體育新聞學》[16]和肖煥禹的《體育傳播學》[17]。薛文婷的著作《中國近代體育新聞傳播史論:1840—1949》[18]和《新中國體育新聞傳播發(fā)展研究》[19]基本上圖繪了中國近現(xiàn)代體育新聞傳播史的完整畫卷。

    根據(jù)吳丹等[20]的研究,2000—2020年在CSSCI來源期刊共發(fā)表1 074篇體育傳播類論文,其中體育類期刊發(fā)表966篇,新聞傳播類期刊發(fā)表108篇;出版體育傳播類著作、譯著和教材141種。其中體育傳播類論文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現(xiàn)代傳播》等新聞傳播類重要期刊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證了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獨立性和特殊性。

    1.2 學術(shù)組織的建立

    體育新聞傳播學科合法性的另一個論證指標是學術(shù)組織的建立和地位的確定。一旦有相應的專業(yè)學術(shù)組織成立,其對于學者的聚攏效應與學術(shù)合作普遍而言是有益的。

    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三大傳播學組織之一的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就開始有成立與體育內(nèi)容相關的分論壇的動議,并且在20世紀90年代末以“媒介與體育”工作組的形式運作。今天,“媒介、傳播與體育部”作為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下的一級組織機構(gòu)存在,截至2022年10月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會員近70人,成員基本上來自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只有極個別美國學者參加)。2008年4月,廣播電視教育學會(BEA)成立體育組。2010年,新聞學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AEJMC)成立體育興趣組。2013年,全世界最大的傳播學組織—國際傳播學會(ICA)正式成立“體育傳播”興趣組[6]。美國全國傳播學會(NCA)也在2015年成立了傳播與體育組,目前擁有230多名會員。

    不過,真正意義上具有合法性地位的國際獨立組織只有成立于2012年的國際傳播與體育學會(IACS),其前身是200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舉行的傳播與體育高峰論壇,8位與會學者議定每年定期舉行學術(shù)論壇,論壇發(fā)展到2012年前后已經(jīng)有百余位學者參與,于是IACS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IACS有著濃郁的美國學術(shù)傳統(tǒng),其絕大多數(shù)的會員是美國學者和在美國從事科研工作的國際學者。21世紀10年代末,學會開始向全球?qū)W者發(fā)出邀請,并將兩年一屆的執(zhí)委向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開放。2023年3月,IACS年會將首次離開美國,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

    目前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官方組織主要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該分會成立于2004年11月,秘書處設在成都體育學院,2022年9月完成第四屆委員會換屆。從2005年5月起,學會每年舉行一次年度學術(shù)研討會(在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舉辦年則承辦大會分論壇,從2021年起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從以往的四年一屆變?yōu)閮赡暌粚茫4送?,分會主辦的主要會議還有從2016年開始創(chuàng)辦的、兩年一屆的全國體育傳播青年論壇和2011年開始創(chuàng)辦的、兩年一屆的國際體育傳播高端會議(論壇)。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體育影視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成立的第二個分會,秘書處設在上海體育學院。該分會每年舉辦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另外在一級學會舉辦年會時也有相應的學術(shù)研討活動。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傳播學分會(以下簡稱“中國傳播學會”)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承辦的國家二級學會,其下屬的體育傳播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于2006年12月,秘書處設在北京體育大學,該專委會每年舉辦一次年會,基本上與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學術(shù)研討會同時舉行。

    從國內(nèi)學術(shù)組織的現(xiàn)狀看,體育新聞傳播學還沒有在母學科新聞傳播學唯一的一級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下成立二級學會。雖然之前曾有單位在該學會積極申辦過體育類二級分會,但由于中國新聞史學會二級分會的申辦競爭異常激烈,普遍要求有30個以上的會員單位,還對在母學科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術(shù)作品、學術(shù)帶頭人和學術(shù)期刊等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對于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集中在國內(nèi)體育院校,尤其是其中某幾所高校的現(xiàn)實而言是不利的。2022年至2023年,依托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由廣州體育學院承辦的“第一屆體育傳播廣州論壇”,依托中國新聞史學會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由北京體育大學承辦的“第一屆媒介與體育國際高峰論壇”相繼舉行,這對于繁榮國內(nèi)體育傳播學研究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

    1.3 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的發(fā)展

    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科合法性的另一個佐證是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的誕生和成長。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對于促進學術(shù)專業(yè)化發(fā)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2004年,新聞學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年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經(jīng)眾多對體育傳播研究感興趣的學者商議后,決定籌辦一本專業(yè)的學術(shù)期刊。2006年,全世界第一本體育傳播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體育媒介學刊》(Journal of Sports Media)由內(nèi)布拉斯加大學出版社出版,電視體育業(yè)界出身的密西西比大學學者布拉德·舒爾茨(Brad Schultz)成為創(chuàng)刊主編?!扼w育媒介學刊》具有濃郁的體育媒體業(yè)界色彩,尤其是廣播電視體育類論文的刊發(fā)比例較高。2008年起,《體育媒介學刊》從年刊變?yōu)榘肽昕?011年起,哥倫比亞學院(芝加哥)學者霍華德·施洛斯伯格(Howard Schlossberg)成為繼任主編,這位有著數(shù)十年體育編輯和報紙記者經(jīng)歷的“實踐型”學者將期刊發(fā)展的定位錨定于體育媒介本體,在注重傳統(tǒng)體育媒體發(fā)展的同時,尤其對包括社交媒體在內(nèi)的新媒體體育發(fā)展給予關注。該期刊對論文的“故事性”有較高的要求,并不絕對追求論文的學術(shù)性和理論純粹性。因此,除了專門從事體育傳播的學者外,體育媒體從業(yè)者也時常在該期刊撰文。2015年,南密西西比大學瑪麗·盧·謝菲爾(Mary Lou Sheffer)在擔任新聞學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體育興趣組主席后出任《體育媒介學刊》主編。雖然她也有10年以上的廣播電視業(yè)界經(jīng)歷,尤其具有豐富的體育紀錄片拍攝經(jīng)驗,但她毅然將該期刊重新定位為純學術(shù)期刊,聘任了一批學界精英擔任編委會委員,期刊更多開始聚焦體育新聞學和公共關系實踐方向的論文。目前,《體育媒介學刊》依然是體育媒介與傳播研究領域的一本高質(zhì)量的期刊,但由于出版周期長,提前見刊的電子版論文經(jīng)常延遲達半年以上才能刊發(fā),且頁碼在2021年縮減到200頁左右,因此期刊的專業(yè)性和重要性飽受質(zhì)疑。根據(jù)筆者團隊統(tǒng)計,2016—2020年,《體育媒介學刊》被SSCI和A&HCI收錄期刊的他引量只有109次,不到《國際體育傳播學刊》的1/4[21],與《傳播與體育》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2008年,學術(shù)季刊《國際體育傳播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Communication)正式創(chuàng)刊,由美國Human Kinetics出版社發(fā)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的保羅·彼得森(Paul Pedersen)教授擔任創(chuàng)刊主編至今。《國際體育傳播學刊》從創(chuàng)刊起就格外重視期刊的“國際特色”,其編委會成員有超過半數(shù)是美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由于保羅·彼得森是體育管理專業(yè)博士,他的代表作《體育戰(zhàn)略傳播》(Strategic Sport Communication)[22]較為顯著地受到體育管理學研究范式的影響,這對期刊論文刊載的風格也帶來一定的影響?!秶H體育傳播學刊》從創(chuàng)刊伊始就實現(xiàn)了“同行三盲評審”機制。與其他學術(shù)期刊相比,《國際體育傳播學刊》比較重視與體育傳播業(yè)界的關聯(lián),“業(yè)界訪談”版塊曾經(jīng)采訪了百余位體育媒體、體育產(chǎn)業(yè)界和體育團體的重要人物。據(jù)統(tǒng)計,《國際體育傳播學刊》在2016—2020年被SSCI和A&HCI收錄期刊引用量達到475次[21]。2023年起,《國際體育傳播學刊》將首次被科睿唯安公司賦予影響因子,這對于期刊的未來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2013年起,《傳播與體育》(Communication & Sport)由Sage出版社以季刊方式出版,同時成為IACS的會刊。曾擔任Sage出版社另外2本學術(shù)期刊主編的文內(nèi)爾擔任《傳播與體育》的創(chuàng)刊主編。期刊在全球范圍內(nèi)聘請了數(shù)十位編委會委員和100多位審稿人,主編創(chuàng)新了單篇稿件“五盲評審”機制,綜合率先審完的3位專家的意見給出評審結(jié)果,這給審稿節(jié)奏較慢和態(tài)度不夠認真的審稿人帶來很大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期刊的審稿效率。

    由于《傳播與體育》刊載的部分女性主義議題的論文從2015年起連續(xù)幾年都有相當高的他引率,期刊在2018年順利被SSCI收錄,其影響因子曾排進傳播類期刊1區(qū)和體育休閑類期刊2區(qū)。2022年期刊影響因子為3.183,位列傳播類期刊2區(qū)和體育休閑類期刊3區(qū)?!秱鞑ヅc體育》從2017年起成為雙月刊,從2021年起年度刊文頁碼突破1 000頁,2022年達到近1 200頁。2022年起,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的安德魯·比林斯(Andrew Billings)教授和賓州州立大學的瑪麗·哈?。∕ary Hardin)教授出任《傳播與體育》主編。與前任主編哲學與倫理學學術(shù)背景不同的是,兩位新任主編的學術(shù)研究帶有典型的美國實證主義特色,因此,期刊用稿中的量化研究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2020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SPORTS正式創(chuàng)刊。這一同行評審的開源電子期刊使體育傳播類期刊的專業(yè)性和獨特性繼續(xù)得到提升。盡管創(chuàng)刊不久,但已經(jīng)得到了包括管理學、計算機學、體育學和新聞傳播學等多個學科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個國際體育組織紛紛嘗試虛擬賽事,電子競技繼2018雅加達亞運會成為表演項目之后,將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首次以正式比賽項目亮相,有關電子競技入奧的學術(shù)討論已經(jīng)開始,因此,該學術(shù)期刊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綜上所述,國際體育傳播類學術(shù)期刊都帶有較為顯著的西方色彩,尤其是美國研究特色,這對于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群體“發(fā)聲”顯然是不利的。國內(nèi)目前缺乏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筆者曾編纂過中英文集刊《現(xiàn)代體育傳播》,國際稿源比較充裕,但由于學術(shù)資源有限,國內(nèi)學者很難提供高質(zhì)量稿件,因此難以為繼。從學科發(fā)展的未來考量,創(chuàng)辦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集刊)勢在必行。

    1.4 研究者的規(guī)模

    由于在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并沒有單獨的體育大學建制,所以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被配置在傳播與媒介學院、體育管理學院和休閑旅游學院的為多。在美國亞拉巴馬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佛羅里達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高校,相對長期穩(wěn)定地從事體育傳播研究的學者都有數(shù)十人之眾,IACS僅在美國就有超過600名會員。歐洲從事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學者比美國更多,學科分布面更為廣泛。盡管各個國際學術(shù)組織都有相對明確的會員數(shù)字,但如果僅僅根據(jù)會員數(shù)來推算,從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學者規(guī)模可能并不準確,因為有相當比例的學者沒有參加任何學術(shù)組織。此外,“研究者”的內(nèi)涵也值得探討。例如,長期從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甚至只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與偶爾從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甚至只有一次研究經(jīng)歷)的學者,是不是都應被統(tǒng)計為研究者?沒有學術(shù)論文發(fā)表經(jīng)歷的碩士生是否也應被統(tǒng)計進來?因此,在諸多篩選標準下,研究者規(guī)模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能有較大的出入。

    筆者曾經(jīng)與任職于國際學術(shù)組織的德國籍體育傳播學者探討過這一問題。他認為,全球?qū)iT從事體育新聞傳播教學和科研的學者應該不低于4 000人。如果推廣到曾經(jīng)做過體育新聞傳播學相關研究的學者,這個數(shù)字很可能超過30 000人。在我國長期從事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學者數(shù)以百計,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的會員超過200人,分會之外的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者可能數(shù)倍于這個數(shù)字。

    當然,由于國內(nèi)特殊的學術(shù)環(huán)境,還有一些不得不考量特別的指標,如重要學術(shù)項目和學科分布等。2021年,體育新聞傳播學史上第一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體育全媒體傳播格局構(gòu)建研究”由武漢體育學院張德勝教授和上海體育學院張盛教授同時申請成功,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指標意義的事件。它代表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已邁入新的研究層次。此外,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高校先后在體育學一級學科下設立體育新聞傳播學二級學科并招收博士研究生,上海體育學院將從2023年起招收體育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此外,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非體育院校也在招收和培養(yǎng)體育新聞傳播學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目前,已經(jīng)有幾所體育院校正力爭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希望通過此路徑培養(yǎng)體育新聞傳播學博士生。

    從合法性的視角來考量,體育新聞傳播學科在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發(fā)展之后,在研究的獨立性、學術(shù)組織的歸屬、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的發(fā)展和研究者規(guī)模等層面逐漸趨于成熟。

    2 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學理探究

    2.1 體育新聞學的學理探究

    按照早期的學科布局,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科下設體育新聞學、體育傳播學2個子學科。即將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首次將“體育新聞學”和“體育傳播學”作為學科詞條發(fā)布。薛文婷[23]在梳理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科發(fā)展和建設時,也是依據(jù)國內(nèi)現(xiàn)有研究和框架使用了“體育新聞傳播學”這個概念。無論如何,在國內(nèi),體育新聞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fā)展是相對獨立的。

    國內(nèi)學者對于體育新聞學學科的認知有著顯著的差異。在第三版《中國大百科全書》[24]中,筆者提出,體育新聞學是“以體育新聞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體育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包含體育平面媒體、體育電子媒體和體育數(shù)字媒體在內(nèi)的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體育新聞活動與現(xiàn)象。體育新聞學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含體育新聞史、體育新聞理論與體育新聞實務3個部分。體育新聞學既是新聞學在體育報道這一特殊領域中的滲透與拓展,又是體育這一人類社會文化活動在新聞傳播業(yè)中的體現(xiàn)與延伸,因而體育新聞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交叉學科體系。

    事實上,早在2006年,易劍東等[25]就指出,體育新聞學的學科屬性是新聞學的分支學科和體育學的應用學科,它是最專業(yè)的分支新聞學和最龐雜的應用體育學。在這里,體育新聞學與上位的2個母學科—體育學和新聞學的雙重隸屬關系是確定的。而且,從偏正性構(gòu)詞的角度,體育新聞學“偏重”于新聞學,但它是一種相當特殊的新聞學。當代體育新聞學為什么如此重要?英國學者羅布·斯蒂恩(Rob Steen)的回答言簡意賅:“因為體育足夠重要?!盵26]在新媒體語境下對體育新聞學重新考察后,筆者提出:新聞專業(yè)主義是體育新聞學研究的基本特性,新媒體和媒介融合是體育新聞學未來研究的核心特性[4],名流保護主義是體育新聞學研究的焦點特性,反新聞專業(yè)主義和去新聞專業(yè)主義是體育新聞的兩種極端傾向[27]。

    有關體育新聞學的定義和內(nèi)涵外延不得不延展到全球范圍內(nèi)來考察。從國外的學科發(fā)展狀況來考量,盡管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有多本與“體育新聞報道”和“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相關的著作和論文集問世,但美國體育傳播研究體系中很少提及“體育新聞學”這個概念,而是將其列為專業(yè)實踐技能,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而非純粹的學術(shù)研究。所以他們大量使用體育報道(sports reporting)和體育寫作(sportswriting)等概念。

    歐洲以及部分英聯(lián)邦國家和地區(qū)堅持使用“體育新聞學”這一概念。在各國語境下的“體育新聞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新聞體制和法律法規(guī)、商業(yè)化程度、體育的職業(yè)化程度等元素影響,因此英國學者雷蒙德·鮑耶(Raymond Boyle)在自己的著作《體育新聞學:語境與事件》(Sports Journalism:Context and Issues)[28]中反復強調(diào)“是在英國語境下展開的體育新聞學研究”。2021年出版的《勞特里奇體育新聞學手冊》(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Journalism)在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了這種格局,30位作者基本上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英聯(lián)邦國家,絕大部分作者有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業(yè)界經(jīng)驗。法國學者卡里姆·蘇阿內(nèi)夫(Karim Souanef)在其著作名上就直言不諱地歸納了體育新聞學的重要性:《體育新聞學:占主導地位的專門社會學》(LeJournalisme Sportif: Sociologie d’une Spécialité dominée)[29]。從近20年來出版的有關體育新聞學的著作、論文集和學術(shù)論文來考察,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印度、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所占的比例較高。美國學者和在美的其他國家學者似乎刻意回避使用“體育新聞學”這一概念,因此“體育新聞學”是一個高度去美國化的學術(shù)用語。

    有關體育新聞學的分類,《勞特里奇體育新聞學手冊》提供了一個看似雜亂無章但也有些許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分類思路。手冊將體育新聞學分為職業(yè)、事務、開拓者和未來4個部分,其中:職業(yè)部分有體育新聞史、體育寫作技巧、報紙、通俗小報、通訊社、地區(qū)報紙、體育迷群、多平臺體育新聞、廣播電視、推特、公共關系、體育編輯、幽默、數(shù)據(jù)與紀錄等章節(jié);事務部分包含了種族、性別、財富、國家認同、奧運會、足球流氓、足球教練員與媒體的關系等。這種章節(jié)劃分與作者的研究領域相關,但也部分暴露了手冊編寫者對于學術(shù)譜系的劃分并不系統(tǒng)科學的問題。

    2.2 體育傳播學的學理探究

    “新聞傳播學”作為一級學科的名稱既有時代特色,也有“中國特色”。當下國內(nèi)相當部分新聞院系是以“新聞傳播學院”或“新聞與傳播學院”命名的。由于歷史原因,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以“體育新聞傳播分會”的名義進入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因此,從那時起,“體育新聞傳播學”這一有著濃郁中國特色的學科名稱就一直伴隨2個學科的成長。賈靜等[30]運用文獻計量內(nèi)容分析法,多維度、多視角論證了“體育新聞傳播學是一門獨立學科”。宋揚等[31]還提出了新文科語境下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科發(fā)展的新思路,但由于體育新聞學和體育傳播學之間顯著的包容關系,“體育新聞傳播學”這一提法在中國學術(shù)領域之外較為罕見。體育傳播學與體育新聞學是容納與被容納的關系。在體育傳播學領域,也存在著不同體制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從內(nèi)涵到外延,甚至包括名稱。

    2.2 .1“傳播與體育”還是“體育傳播”

    隨著國際體育傳播學研究近十幾年來的高速發(fā)展,體育傳播學的學科定位已經(jīng)有了顯著發(fā)展。首先,在名稱上,體育傳播學與“傳播與體育”哪一個更加恰當?IACS及其會刊《傳播與體育》都采用的是“傳播與體育”這個名稱,比林斯等出版的教材也是以“傳播與體育”[32]為名而非“體育傳播”。為此,IACS首任會長巴特沃斯在自己主編的論文集《傳播與體育》(Communicationand Sport)中提出,“傳播與體育”和“體育傳播學”在學理上都是可行的,并且在現(xiàn)實中同時存在,“體育傳播學”甚至被更多人使用。他本人更喜歡“傳播與體育”這樣的語序,因為它揭示了學科屬性、框架而不是研究的側(cè)重點[5]。盡管巴特沃斯本人是修辭學出身,修辭學本身帶有更濃郁的人文學科而非社會科學特色。“傳播與體育”是基于美國語境的,因為一開始從事體育傳播學研究的學者多數(shù)是傳播學背景或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傳播學的研究范式。

    《國際體育傳播研究》期刊主編保羅·彼得森堅持使用“體育傳播”,他編纂的《勞特里奇體育傳播手冊》[33]同樣受到學科內(nèi)的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雷蒙德·鮑耶在編纂四卷本的體育傳播論文集選用的書名是《體育與傳播》(Sport and Communication)[34],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2.2.2 體育傳播學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片研究場域

    國內(nèi)學者對體育傳播學的認知比體育新聞學稍晚一些。郝勤等[35]在論述體育傳播學的性質(zhì)和理論架構(gòu)時借鑒了體育新聞學的框架,認為“它既是傳播學在體育領域的表現(xiàn)和運用,又是體育學在傳播學的延伸和拓展,是傳播學與體育學相互滲透的結(jié)果”。此后國內(nèi)出版的各種著作、教材和發(fā)表的論文基本上都沒有脫離這個框架。郭晴在《中國大百科全書》[36]中提出,體育傳播學是“以體育傳播活動及其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體育傳播學是體育學的分支學科之一,也是體育學與傳播學的交叉學科,是新興的研究領域。傳播學可以完整地容納新聞學,兩者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體育傳播學的內(nèi)涵和外延完整地包含體育新聞學的相應范疇。

    2013年是體育傳播研究領域發(fā)生重大學術(shù)轉(zhuǎn)向的年份?!秱鞑ヅc體育》在這一年創(chuàng)刊,《體育、媒介與重大事件》和《定義體育傳播》等重要的學術(shù)論文集都在這一年確定下來?!秱鞑ヅc體育》主編文內(nèi)爾在創(chuàng)刊號上大膽地提出要向跨學科的方向發(fā)展的目標,為此他甚至直接點出了十幾個人文和社會學科的名字。2017年,他在IACS年會上發(fā)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傳播與體育發(fā)展的3種傾向。文內(nèi)爾[37]指出,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傳播與體育研究呈現(xiàn)出3種傾向:①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②作為職業(yè)的體育傳播傾向;③傳播學研究與體育傾向。

    隨后,文內(nèi)爾繼續(xù)深入探討了這3種傾向“在維恩圖中肯定存在一些重疊點,但它們在認識論上足夠不同,足以對更廣泛的對話和學科一致性構(gòu)成風險”[6]。他認為,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有著3個表征傳播過程:①發(fā)送者/機構(gòu)/生產(chǎn)/編碼;②消息/內(nèi)容/文本/表示/意義;③接收者/觀眾/粉絲/消費/解碼。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有2種經(jīng)典研究范式:其一是以歐洲大陸的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和社會學研究為基礎,以質(zhì)性研究為主;其二是以美國實證研究中的大眾傳播學和社會心理學為基礎,以量化研究為主。兩者看似有較大出入,實則可以在很多研究層面達成共識,并且互相融通。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是傳播與體育研究領域比例最高的一種類型。作為職業(yè)的體育傳播傾向,更加注重在體育市場中的實踐、策略和有效性,時刻以市場為導向。傳播學研究與體育傾向通過高度關注體育環(huán)境中的語言和符號的使用,以及構(gòu)建關于體育及其意義的文化主張和社會理解,將自己與其他2種傾向區(qū)分開來[6]。文內(nèi)爾[6]認為,《體育媒介學刊》和《國際體育傳播學刊》是作為職業(yè)的體育傳播傾向的學術(shù)期刊,《傳播與體育》是更趨近于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的期刊。區(qū)分3種傾向最直觀的是對研究對象的區(qū)分。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的研究對象是“公民”,作為職業(yè)的體育傳播傾向的研究對象是“消費者”,傳播學研究與體育傾向的研究對象是“作為個體的人”。

    因此,體育傳播學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一種跨學科的學術(shù)場域。這一學術(shù)場域是由上述3種傾向相互作用而成,三者之間有相互交叉之處,但又顯現(xiàn)出各自明顯的特征。按照文內(nèi)爾的觀點,傳播與體育(體育傳播學)研究需要建構(gòu)一個能夠兼容并蓄的“大帳篷”[6],這個“大帳篷”既需要容納傳播學和媒介研究的學者,也需要容納體育學研究的學者,還需要容納其他不同學科的學者來貢獻智慧。

    這種融合與雜糅的特性從最近幾年連續(xù)出版的幾本“大部頭”的論文集中可以找到共同之處。安德魯·比林斯在編纂的《定義體育傳播》(DefiningSport Communication)一書中,將體育傳播研究分為體育人文學路徑、體育組織與關系路徑和體育媒介化路徑3個類型。其中:體育人文學路徑包括修辭學、批判與文化、傳播倫理、民族志、政治傳播、性別與女性主義、種族以及邊緣群體等研究;體育組織與關系路徑包括組織傳播、組內(nèi)傳播、人際傳播、家庭傳播和健康傳播;體育媒介化路徑包括國際傳播、新聞學視角、受眾、娛樂、廣播電視、社交媒體網(wǎng)絡、游戲、廣告學以及公共關系等研究[38]。巴特沃斯在編纂《傳播與體育》時在前者基礎上又增添了運動員與教練員關系傳播、環(huán)境傳播、制度與法律傳播、多元文化主義等內(nèi)容。保羅·彼得森在編纂《勞特里奇體育傳播手冊》時還提供了后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危機傳播、社會正義與責任等路徑和方法。當然,這樣的分類可能存在交叉重疊,并不完全科學準確,但大體上涵蓋了當下體育傳播研究的基本路徑、方法和理論體系。今后的體育傳播學研究還將繼續(xù)圍繞各種體育與新聞傳播(媒介)的關系、媒介新技術(shù)、由技術(shù)帶來的新社會關系等,運用各種學科理論知識展開研究。

    2.3 體育與媒介研究的學理探究

    大約10年前,筆者在《當代體育傳播研究中的幾個議題》[39]一文中提出了體育新聞學隸屬于體育與媒介研究,體育與媒介研究隸屬于體育傳播研究的論斷。這一論斷并未引起學界的重視,原因是在普遍認知的體育新聞學和體育傳播學之間加入體育與媒介研究看似多余,也缺少充分的理論支撐。為什么要在體育新聞學和體育傳播學之間添加體育與媒介研究?近年來,以媒介化研究(早期以北歐和德國學者為主)、媒介學研究(早期以法國學者為主)、媒介考古學研究(早期以歐洲學者為主)、媒介現(xiàn)象學研究(早期以歐洲學者為主)、媒介環(huán)境學研究(早期以加拿大和美國學者為主)為代表的一系列媒介研究是傳播學領域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以媒介化研究為例,偏向媒體實踐的中介化研究與偏重較長時間內(nèi)社會和文化體制變遷的媒介化研究是2種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徑[40]。體育媒介化研究往往是針對較長歷史時間內(nèi)對體制、社會和文化的宏觀和超宏觀研究,當然也可以提供中觀和微觀研究視角,因此,有時能帶來完全不同于以往研究視角的結(jié)果。丹麥學者科斯滕·弗蘭德森(Kirsten Frandsen)的著作《體育與媒介化》(Sport and Mediatization)[41]標志著這一領域的研究正在走向成熟。因此,體育與媒介研究不僅有必要存在,而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還有可能是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熱點。

    賀幸輝在撰寫《美國學者勞倫斯·文內(nèi)爾學術(shù)思想史研究:從“媒介體育”拓展為“傳播與體育”》[42]一文時通過采訪文內(nèi)爾,證實了筆者之前的論斷。文內(nèi)爾被譽為“體育傳播研究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作為IACS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傳播與體育》的創(chuàng)刊主編,他在1989年主編的《媒介、體育與社會》(Media,Sportsand Society)[43]和1998年主編的《媒介體育》(Mediasport)[44]在國際體育傳播學領域起到了開創(chuàng)性和引領性作用,他本人也是體育與媒介研究的忠實擁躉。從2022年起,IACS的年度學術(shù)獎以他的名字命名。雖然身為美國傳播學者,但他敏感地意識到傳播學固有的美國量化研究傳統(tǒng)及其美國民主選舉的理論起源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局限性,在他擔任《傳播與體育》主編的最后幾年連續(xù)推出了跨越以美國學術(shù)傳統(tǒng)為核心的多個特刊。例如,2022年第5期的“體育與媒介化”特刊就充分考慮到全球研究的區(qū)域平衡,特別是媒介化這一理論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引起美國傳播學界的充分重視。特刊的聯(lián)席主編團隊沒有一位學者的母語是英語,最終遴選出的論文也包含中國、尼日利亞、馬拉維、巴西、新西蘭、芬蘭、克羅地亞等國家學者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了體育與媒介化理論的全球分布和特色[45]。2022年12月截稿的“2018—2022東亞奧運會”特刊聚焦連續(xù)3屆在東亞舉行的夏季和冬季奧運會,聯(lián)席主編以日裔和韓裔學者為核心。這種去美國中心化的學術(shù)編排體現(xiàn)了體育傳播研究領域的新動向。

    在《媒介體育》出版近20年后,文內(nèi)爾發(fā)展了自己的理論,提出了“媒介體育”演進的時間表[2]。他指出,從1975年幾個有標志意義的研究到1989年論文集《媒介、體育與社會》的出版是媒介體育“1.0兒童期”,論文集讓美國、歐洲和大洋洲的學者們開始關注同樣的學術(shù)議題,這一階段美國學者邁克爾·里爾、詹寧斯·布萊恩特、文內(nèi)爾,英國學者加里·萬內(nèi)爾(Garry Whannel),澳大利亞學者大衛(wèi)·羅(David Rowe)等早期投入媒介與體育研究的學者后來都成了體育傳播學研究領域的支柱力量。

    1990年開始,一直到1998年論文集《媒介體育》的出版,這一時期為媒介體育“2.0青春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議題是制度與生產(chǎn)、全球化-奇觀-國家聯(lián)合體、認同再現(xiàn)和體育名流等,美國學者比林斯、新西蘭學者史蒂夫·杰克遜(Steve Jackson)和托尼·布魯斯(Toni Bruce)、英國學者雷蒙德·鮑耶和理查德·海尼斯(Richard Haynes)等在這一時期加入了媒介與體育研究的隊伍中,并成為日后研究的中堅力量。

    1999年到2006年論文集《體育與媒介手冊》(Handbookof Sportsand Media)[46]的出版,這一時期為媒介體育“3.0成年期”,這一階段開始出現(xiàn)大量在“媒介體育”理論引導下的著作、論文集和論文。這一階段的研究議題主要集中在體育-媒介關系的多元化和體育與媒介體制研究2個層面。美國學者阿瑟·雷尼(Arthur Raney)和詹寧斯·布萊恩特主編的《體育與媒介手冊》標志著體育與媒介研究真正走向成熟,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學科體系和相對穩(wěn)定的議題。

    2007年至今是媒介體育“4.0中年期”,媒介與體育研究進入高速發(fā)展期,這一時期的議題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學科互鑒更為明顯。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和論文集的問世,各個媒介與體育研究的子議題又派生出了子子議題,學術(shù)研究更加專業(yè)精深。文內(nèi)爾點出了3本標志性的論文集,分別是比林斯主編的《體育媒介》(Sports Media)[47]、保羅·彼得森主編的《勞特里奇體育傳播手冊》[33]、比利斯與哈丁主編的《勞特里奇體育與新媒體手冊》(Routledge Handbookof Sportand New Media)[48]。之后,文內(nèi)爾與比林斯主編的《體育、媒介與重大事件》(Sport, Mediaand Mega-events)[49]、比林斯主編的《定義體育傳播》[38]、巴特沃斯主編的《傳播與體育》[50]等也為學科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體育與媒介研究是體育新聞學和體育傳播學之間的一座橋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它可能還會是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主體部分,因此,它應當?shù)玫絿鴥?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者的重視。

    3 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耕耘,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的發(fā)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由于國內(nèi)新聞傳播院系中往往還有隸屬藝術(shù)學門類的影視藝術(shù)和極具中國特色的播音與主持藝術(shù)專業(yè),因此,在與體育結(jié)合之后,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體系比國外同類型學科多出了體育影視藝術(shù)研究、體育播音主持與解說(電競解說)等專業(yè)和方向,這可以被視作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對于全球體育傳播學研究的特殊貢獻。然而,對照母學科體育學和新聞傳播學的發(fā)展,再與同時期國際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發(fā)展進行對比,當下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可能存在如下問題。

    3.1 研究內(nèi)容窄化

    從前述的體育新聞傳播學3個研究范疇來考察,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大都還停留在體育新聞學和體育與媒介研究這2個范疇,尤其是對傳統(tǒng)體育媒體和體育新媒體研究的比例過高,體育傳播學研究尚有很多領域有待開發(fā)和突破。例如,美國學者達里埃拉·羅德里格斯(Dariela Rodriguez)[51]提出的“體育人際傳播”,尤其是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運動員與家庭之間[52]、體育群體傳播、體育領袖傳播和美國學者阿倫·扎倫巴(Alan Zaremba)[53]特別強調(diào)的體育機構(gòu)傳播在國內(nèi)鮮有研究者涉及。美國著名危機傳播學者蒂莫西·庫姆斯(Timothy Coombs)在2022年出版的《戰(zhàn)略體育傳播:全球體育市場的傳統(tǒng)與跨媒介策略》(Stra

    tegicSportCommunication:TraditionalandTransmedia Strategies for aGlobal Sports Market)[54]中更是突出展現(xiàn)了體育危機傳播的特性,并且補充了過往的情境式危機傳播理論(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和“運動員名譽危機”(Athlete Reputational Crisis),這些內(nèi)容恰恰是當代體育傳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目前還處在宏大敘事階段,出版的論著、教材大多還處在學科籠統(tǒng)框架的建構(gòu)中,精細化、專門化的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還缺少建樹。近幾年來,國外體育傳播學研究已經(jīng)細化到了諸如女性格斗運動員的媒介研究[55]、邊緣群體運動員的媒介再現(xiàn)[56]、針對體育迷和迷群的系統(tǒng)研究[57]和針對體育管理者的體育賽事轉(zhuǎn)播研究[58],無論從研究的廣度還是深度來說都更勝一籌。因此,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還需要在細分化的基礎上從更微觀的研究入手。

    3.2 研究深度缺失

    趙毅衡[59]認為,體育經(jīng)由自我崇高化和商品化之后,由純粹的實踐逐漸走向?qū)W理化和學院化,但這恰恰是它的本質(zhì)歸宿。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如果長期追逐對體育新聞傳播現(xiàn)象的淺表研究,對于學科的發(fā)展是不利的。當下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絕大部分屬于文內(nèi)爾提出的體育傳播學3種傾向中的體育職業(yè)傾向,少數(shù)研究屬于媒介、體育與社會傾向,隸屬于傳播學與體育傾向的寥寥無幾。長期熱衷于對市場化和商品化邏輯下的體育新聞傳播現(xiàn)象的探究很可能會導致批判性和理性的缺失以及對人物、事件和現(xiàn)象挖掘的深度消解。這是當下許多體育新聞傳播學著作結(jié)構(gòu)雷同、許多論文內(nèi)容甚至連案例都近似的根本原因。

    3.3 研究范式和維度單一

    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正逐漸從過往的單純描述性研究向?qū)嵶C主義研究過渡。過往研究依賴于研究者的個人體驗和感知,往往會使相對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實證主義研究則囿于大數(shù)據(jù)的搜集和固有研究范式的禁錮,讓本身可以簡化的問題復雜化。因此,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正面臨從一個極端轉(zhuǎn)入另一個極端,部分青年學者離開數(shù)據(jù)抓取和分析、離開假說的證實和證偽幾乎不知道如何展開研究,部分實證研究更因為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確定不當導致邏輯關系混亂?!胺o定法”,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有前述多種研究范式、路徑和方法,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是被某一種研究范式主宰。

    研究維度的單一使得對某些問題的研究顧此失彼。體育新聞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媒介(新聞)專業(yè)主義和體育專業(yè)主義中尋求平衡點。2種專業(yè)主義對于從業(yè)者和研究者的要求隨著時代發(fā)展和語境不同都有較大的變化。例如,谷愛凌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獲得的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金牌是該項目在冬奧會歷史上的首枚金牌。從事ESPN冬季極限運動會、自由式滑雪世界杯賽和冬奧會該項目的報道會在專業(yè)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冬奧會的報道需盡量滿足更多普通受眾的接受能力,因此,對于報道的研究也需要在媒介(新聞)專業(yè)主義和體育專業(yè)主義中尋找恰當?shù)钠胶恻c。

    3.4 研究思路狹窄

    研究思路狹窄、困頓于傳統(tǒng)學科的桎梏是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又一大痼疾。今天,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一大掣肘是學科獨立話語體系的闡釋力不夠。一些年輕學者試圖運用單一的新聞傳播學理論來解析當下的各種體育新聞傳播現(xiàn)象。影響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變量很多,單純以實驗結(jié)果為導向進行的闡釋其實是缺乏說服力的,它需要借用哲學、社會學、美學、法學、經(jīng)濟學和文化研究等學科的理論來進行宏觀、中觀的背景闡釋,有時還需要輔以歷史學的觀照。例如,在2022年6月23日舉行的世界男排聯(lián)賽中,剛剛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擾、能夠重新組隊參賽的中國男排在比賽現(xiàn)場遭遇德國男排退賽的尷尬場面。德國隊在當晚解釋了退賽原因,但真實的原因可能并非德國隊發(fā)表的聲明那般簡單,不得不從默克爾時代結(jié)束后中德兩國的政治和經(jīng)貿(mào)關系,以及德國主流媒體在2021年10月默克爾卸任后,尤其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異乎尋常的群體極端負面報道等因素中尋求答案。這種闡釋能力可能是只具備單一學科背景的學者所欠缺的。

    3.5 迷戀技術(shù)壟斷

    美國學者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60]認為,人類社會正由技術(shù)統(tǒng)治時代進入技術(shù)壟斷時代。近年來,體育媒介技術(shù)的革新速度太快,與以往不同的是,很多技術(shù)一出現(xiàn)就具備顛覆過往媒介邏輯的特性。例如,鷹眼技術(shù)運用于體育賽事轉(zhuǎn)播是從板球比賽開始的,2006年起運用于美國網(wǎng)球公開賽的電視轉(zhuǎn)播。5年后,該技術(shù)就已被足球項目用于判定禁區(qū)內(nèi)犯規(guī)和是否進球,成為判斷比賽勝負的“反哺”型技術(shù)。緊接著,網(wǎng)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項目紛紛引入鷹眼判罰。這些技術(shù)的使用從根本上變革了運動項目的實質(zhì),使其成為與原來完全不同的體育賽事。VR技術(shù)在體育賽事轉(zhuǎn)播中剛剛亮相,就徹底革新了受眾觀賞體育賽事的觀念,讓VR體育賽事轉(zhuǎn)播成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觀賽體驗。這些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技術(shù)創(chuàng)新根本無法從既有的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理知識中找到答案,不得不借鑒媒介考古學、符號現(xiàn)象學、技術(shù)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

    當下不少國內(nèi)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沉浸在對新技術(shù)的“頂禮膜拜”中,被“技術(shù)壟斷”所吸引,忽視了技術(shù)背后的商業(yè)邏輯、政治考量和社會效應。近年來,媒體融合、區(qū)塊鏈、元宇宙等概念層出不窮,迭代速度令人驚嘆。體育新聞傳播學也不得不“隨波逐流”。2018年俄羅斯足球世界杯賽前夕,國際足聯(lián)宣布VAR技術(shù)將首次運用于世界杯比賽的關鍵判罰。2018—2020年,國內(nèi)有多篇學術(shù)論文和學位論文都緊盯這一技術(shù)的運用以及其可能帶來的“絕對公正性”,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其中的政治因素。與此同時,該

    技術(shù)更是沉重地打擊了作為足球比賽傳統(tǒng)意義上的終極執(zhí)法者—主裁判,導致體育賽事人本主義的淪陷。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看到它的進步而忽略了其背后隱含的意識形態(tài)和立場[61],相關研究也很難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

    4 體育新聞傳播學發(fā)展的未來

    4.1 體育新聞傳播學與其他學科互鑒是必由之路

    體育新聞學、體育傳播學、體育與媒介研究各自已發(fā)展出一系列成熟的研究體系、路徑和方法,但這些學科體系各有各的問題。例如,體育新聞學源自體育學和新聞學兩門實踐性較強的母學科,“體育無學”和“新聞無學”的交融使得體育新聞學從誕生伊始就被哲學、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等學科詬病。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體育新聞學的絕大部分理論都來源于有從業(yè)經(jīng)歷的專家學者的個體經(jīng)驗,很多理論不具備可重復性和可驗證性,因而無法得到其他學科的認同。傳播學的局限性與新聞性不同。傳播學理論一部分源于西方民主選舉制度,其經(jīng)典理論早在20世紀60—70年代就已定型,距離當下最近的傳播學理論之一—“第三人效應”20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xiàn)。最近40年的傳播學研究基本上是在不同語境下反復證實或證偽經(jīng)典理論,因此學科的創(chuàng)新性受到較大的限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自然也無法回避類似的問題,這也是2010年之后大批國際體育傳播學者疾呼開放學科交融的重要原因。從近10年來考察,學科開放與交融,多渠道、多方法的研究正是國際體育傳播研究的五大轉(zhuǎn)向之一[62]。

    學科交融與互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今天我們對于許多體育重大事件的探討,并非源于體育事件本身,而是體育事件與政治干預、媒介報道、社交媒體傳播、學術(shù)反思等相互博弈后的結(jié)果。這種結(jié)果的“再現(xiàn)”,與事件本身和事件的一次呈現(xiàn),可能已經(jīng)存在距離。這是體育事件初度媒介化或再度媒介化的結(jié)果,也是當代體育產(chǎn)業(yè)與傳媒產(chǎn)業(yè)聯(lián)動的結(jié)果。所有這些內(nèi)容,如果不從跨學科的視角和跨時空的維度來綜合思考,都難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jié)果和結(jié)論。

    4.2 體育國際傳播研究將成為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熱點

    郭晴指出,體育健康傳播和體育國際傳播是現(xiàn)階段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的兩大亮點。兩者分別服務于“健康中國”戰(zhàn)略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63]。體育健康傳播不僅與運動員等體育人的健康直接相關,也與公眾健康、社會對體育的認知密切相關[64]。與體育健康傳播相比,體育傳播學領域的體育國際傳播研究底子更薄,研究的空間更廣闊。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全球傳播(簡稱“國際傳播”)與經(jīng)典傳播學有較大的差異,前者是以傳播為途徑,與政治學、國際關系學、政治經(jīng)濟學有不少交融。由于國際傳播在今天承擔著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作用,而且其學科發(fā)展脈絡與經(jīng)典傳播學差異較大,雖然共享一些研究方法,但國內(nèi)有關國際傳播脫離新聞傳播學的論證正在展開。由于當下正處于全球百年未見之大變局,類似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這樣的“黑天鵝”與“灰犀?!笔录念l發(fā)加劇了變局的不確定性。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體育新聞傳播學與國際傳播的結(jié)合—體育國際傳播研究就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體育國際傳播能力的發(fā)展更是當下體育國際傳播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65]。

    體育國際傳播研究對于跨學科和跨文化能力的要求更高。例如,“跨文化傳播”(communicationbetween-cultures)一個中文詞就對應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C)、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TCC)3個 英 文詞,有傳播學者將這3個詞分別譯為“跨文化傳播”“文化間傳播”“轉(zhuǎn)文化傳播”,3種“跨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過程、主客體以及語用學環(huán)境都有不容小覷的差異,其間涉及文化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后殖民主義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等多重理論體系,但經(jīng)常被體育學者混用。尼日利亞裔美國學者楚卡·昂烏梅奇利(Chuka Onwumechili)的著作《體育傳播:國際路徑》(Sport Communication: 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66]雖有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體育國際傳播視角,但在美國職業(yè)體育運動的國際傳播論述中還是帶有顯著的文化帝國主義論調(diào),因此還不能隸屬于史安斌[67]所謂的“轉(zhuǎn)文化傳播”研究視角。

    近年來,體育國際傳播研究呈現(xiàn)出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跨國跨文化研究日漸增多。許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組成“國際縱隊”,從共時性的態(tài)度來研究同一項體育重大事件在不同語境中的傳播差異。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學術(shù)界在體育國際傳播研究領域長期處于“失位”和“失語”狀態(tài)。例如,在冷戰(zhàn)時期,國際學術(shù)界不得不開始關注兩屆被抵制的奧運會對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影響問題。1982年7月7日—10日,以促進體育與國際合作和理解為主題的大會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會議出版了論文集[68],這是學術(shù)界首次就體育理解與跨文化傳播展開的國際合作,遺憾的是無論會議還是論文集里都沒有任何中國元素。1985年,以邁克爾·里爾為首的近20位各國學者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義把對莫斯科和洛杉磯兩屆被“政治抵制”的奧運會的研究集結(jié)成冊,并以《全球儀式:奧林匹克媒介報道與國際解讀》[69]為題出版。這也是體育傳播研究領域較早的跨國跨文化研究之一,其中有關中國的部分是美國學者威廉·梅(William May)和日本學者鈴木茂樹(Mamoru Suzuki)以中國媒體《人民日報》、日本媒體《朝日新聞》和韓國媒體《東亞日報》對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報道對比研究的形式呈現(xiàn)[70],由于站位、視角和敘事方式等原因,最終的研究結(jié)果可想而知。直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跨國跨文化研究才結(jié)束了中國學者失位的遺憾。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電視轉(zhuǎn)播被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以英文著作《奧運中的電視》[71]出版,其中中國部分由復旦大學李良榮教授和天津體育學院孔祥安教授研究并撰寫。近年來,體育跨國跨文化傳播的趨勢有增無減。由于中國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地位越發(fā)重要,因此幾乎在每一次體育重大事件展開時,這類研究都會有中國語境的觀照。

    不得不注意的是,這種跨國跨文化研究往往聚焦國際傳播中的全球化、民族主義和性別主義等議題。這類研究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在東西方文明和價值觀差異重新被“強化”后,由體制與商品化帶來的體育運動本身的差異和體育賽事再現(xiàn)的差異被直接無視。例如,美國受眾“目睹”的奧運會是擁有與BOB平權(quán)的NBC自己采集制作的圖像信號和體育解說員呈現(xiàn),我國受眾眼中的奧運會經(jīng)歷了4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從亞洲太平洋廣播聯(lián)盟(以下簡稱“亞廣聯(lián)”)購買統(tǒng)一信號,在中國香港對著畫面解說比賽;第2個階段是從亞廣聯(lián)購買信號,直接到比賽地解說比賽;第3個階段是單獨購買信號,使用的是BOB提供的畫面;第4個階段是單獨購買信號,但添加了大量自采信號。在這4個不同階段,中國受眾眼中的奧運會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 m接力跑比賽轉(zhuǎn)播中,中國觀眾可以目睹專屬于中國隊的機位,機位從中國運動員第一棒到最后一棒,這更加有利于觀眾的“沉浸式”收視體驗,對于愛國主義的弘揚應當是有正面意義的。如果直接與其他國家的比賽轉(zhuǎn)播展開圖像和解說對比研究,在內(nèi)容和話語呈現(xiàn)上都缺少直接可比的點。

    與體育國際傳播和體育跨文化傳播不同的是,全球體育傳播遵循的是另一種研究邏輯和路徑。全球體育傳播是在20世紀90年代勃興的全球化浪潮下全球體育媒介化、商品化的特殊形式。筆者將其分為奧林匹克運動模式和職業(yè)體育模式,又將職業(yè)體育模式劃分為美國中心化模式、歐洲中心化模式和其他模式。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時期以后,全球體育傳播開始呈現(xiàn)去全球化、去商品化和半媒介化等全新特征[72]。如果不對這些體育文化傳播現(xiàn)象展開深入研究,學術(shù)界對于全球體育傳播的認知只能是平面化和單向度的。

    5 結(jié)束語

    筆者認為,未來的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需要明確:①研究隸屬于體育新聞學、體育傳播學還是體育與媒介研究,這決定了研究在3個子學科中的定位問題;②研究屬于體制、商業(yè)還是學理邏輯,是宏觀、中觀還是微觀研究,這決定了研究在子學科中的類別問題;③研究是理論還是應用研究或兼而有之;④研究還需要在質(zhì)性研究、量化研究、批判研究和綜合研究之中確定自身的方法論類別;⑤較之于以往的論述,研究對體育新聞傳播學作出了哪些貢獻,貢獻是訴諸選題、材料、方法還是兼而有之。以上定位一旦明確,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及其對于學科的貢獻便一目了然。對于當下中國體育新聞傳播學學科發(fā)展而言,學科屬性辨析、方法論研究、子學科的開拓性研究、新媒介和媒介融合背景下諸元素新關系的理論研究等仍是最亟待深耕的領域。

    猜你喜歡
    體育新聞新聞學傳播學
    體育新聞中的辭格運用
    論體育新聞報道內(nèi)容和形式的改變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6
    論博士格·德力克對新聞學和教學的貢獻
    體育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思考
    新聞傳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7
    2016央視春晚“咻一咻”的傳播學解析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7
    傳播學視閾下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培養(yǎng)研究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新聞學理論在網(wǎng)絡媒體時代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當代新聞學的網(wǎng)絡化發(fā)展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相遇中的“傳播”:傳播學研究反思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大數(shù)據(jù)的傳播學解讀
    新聞傳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6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自线自在国产av| 18禁观看日本|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av在哪里看|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夜夜爽天天搞|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亚洲熟女毛片儿| 悠悠久久av|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又大又爽又粗|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悠悠久久av|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美女大奶头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产视频内射|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91国产中文字幕| 91大片在线观看|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午夜福利18|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1024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黄色女人牲交|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男人舔奶头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在线看三级毛片|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91字幕亚洲|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成人手机av| 丁香六月欧美|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人人澡人人妻人| 91字幕亚洲|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色在线成人网| 成人手机av|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两性夫妻黄色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香蕉国产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亚洲中文av在线|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老司机靠b影院|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91麻豆av在线|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91字幕亚洲|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长腿黑丝高跟|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成人久久性| 香蕉丝袜av|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色av中文字幕| 午夜激情av网站|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久久草成人影院|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日本五十路高清|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久久亚洲真实|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内射|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videosex国产|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三级毛片av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三级毛片av免费|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一夜夜www|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老汉色∧v一级毛片|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片内射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不卡一级毛片|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我的亚洲天堂|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avwww免费|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亚洲avbb在线观看|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在线看三级毛片|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www.www免费av|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91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18禁观看日本| 国产成人av教育|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亚洲九九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久久中文看片网|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在线av久久热|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色哟哟哟哟哟哟| 91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www.精华液| 午夜a级毛片| 亚洲avbb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国产片内射在线|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欧美大码av|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天堂动漫精品|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熟女xx|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两性夫妻黄色片|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无乱码| 欧美日韩黄片免|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avwww免费| 国产片内射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xxx96com|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国产色视频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三级毛片av免费|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精品福利观看| 91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vwww免费|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亚洲av成人av|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亚洲九九香蕉|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亚洲av成人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欧美日韩黄片免| aaaaa片日本免费| 国产不卡一卡二|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91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www.精华液|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av欧美777|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丁香欧美五月|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欧美乱妇无乱码|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久久 成人 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俺也久久电影网|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日本 av在线|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亚洲全国av大片|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自线自在国产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videosex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美国免费a级毛片|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bbb黄色大片|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两性夫妻黄色片|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中国美女看黄片| 免费看a级黄色片| 91老司机精品|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国产av在哪里看|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91av网站免费观看|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网址|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国产不卡一卡二|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