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龍
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近年來,人們對武術的技擊性提出了質疑,特別是“徐雷約架”[1]事件,太極拳師在不到二十秒時間內被綜合格斗選手打敗,引發(fā)了民眾的熱烈討論,“很多傳統(tǒng)媒體和網絡視頻新媒體不約而同的參與了報道、傳播,促使該事件不斷地進行發(fā)酵,結果是從不同的層面讓武術的技擊性難堪”。[2]之后的“馬保國”等類似事件也引起了學術界對武術技擊衰微的思考。[3,4]
元代之前,中國武術的技擊表現形式是軍事武術樣式,攻防含義表現的比較直接。元代以后,中國武術的內功習練、套路形式、門派流派逐漸形成,標志著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屬性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武術正式形成,眾多的拳種流派構成了中國武術復雜、龐大技擊體系,為世界搏擊術所僅見。元代與清代是中國武術的技擊不斷走向成熟的時期,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少數民族人數與被統(tǒng)治階級的漢族人數相差甚遠,民間形成了巨大的法治真空。社會上存在著數量眾多的反抗異族統(tǒng)治階級的民間結社組織,這些組織號召內部成員習武,意欲借助武術的技擊能力與統(tǒng)治階級相對抗,[5]實現他們的政治訴求。除了戰(zhàn)場上的小規(guī)模沖突,武術的技擊還表現為“兩兩相當”的個體搏斗。真正的武術技擊,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大力先生在《中國武術——歷史與文化》一書中提到:深諳詠春拳技擊的李小龍曾說:“在電影《精武門》中,羅伯比克用‘交剪腿’夾住了我的頭,使我手腳動彈不得,而最接近對方腿的便是我的嘴,于是只好咬了他一口。這最能代表搏擊的技擊精髓”。[6]《八卦掌四十八歌訣》中提到如果遇身材高大的人,倘若我方和他就高勢周旋,勢必因身高的差別而吃虧。若我方采取蹲身而下,攻擊對方“下三路”的策略,可以變劣勢為優(yōu)勢,“身高架大路上三,舉手招封勢所難。蹲步沉身使就下,入我機關使法寬”。[7]《中國武術故事》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強盜,在與人交手之前,往往在嘴里含一口水,忽然噴向對手,就在對手驚訝時,刀子瞬時就刺進了對手的胸膛。[8]可能我們會心生狐疑,甚至懷疑這些是否能歸屬為武術的技擊范疇,然而真正的武術技擊,只要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無所不用其極,或者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達到自己的預期。[6]如今民間不存在類似“反清復明”的結社組織,在當今法治社會框架下,打架、斗毆是違法犯罪行為,武術的技擊實踐平臺大大縮水,“用武之地”的機會逐漸的減少。那合規(guī)、合法的武術技擊樣式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建國初期,武術以套路演練的形式呈現,其技擊能力遭受詬病,需要一種表現形式來呈現其技擊,1989年散打應運而生,作為中國武術的正式比賽項目一直持續(xù)至今。[9]散打的技擊性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種體育運動項目走上了競技擂臺,在辦賽理念上遵守體育道德和保護運動員應當成為首要考慮因素。散打的規(guī)則規(guī)定:當運動員受重擊要暫停比賽,同時數秒,為了判斷受到重擊的運動員是否能繼續(xù)比賽,也是為了給受重擊的運動員一定時間的休息。當運動員因對手犯規(guī)而受傷時,也要暫停比賽,給予受傷運動員處理傷情,同時要給犯規(guī)一方施加判罰。如果雙方實力相差懸殊,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判定實力較強的一方獲勝,用以保護運動員的安全。運動員必須穿戴全護型的護具,包括護頭、護齒、護胸、護襠等,方可繼續(xù)比賽。后腦、頸部、襠部為禁擊部位。[10]另外,散打比賽要區(qū)分體重級別,如果運動員的體重不夠或超出所報級別規(guī)定的體重范圍,則不準參加比賽。一般而言,運動員的力量與體重成正相關。區(qū)分體重級別,也是為了避免雙方因力量差別過大而給運動員帶來傷害。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發(fā)布的《武術散打項目辦賽指南(試行)》的函,[11]第六條提到要“確保賽事安全”;第十七條規(guī)定:確保合法、安全、規(guī)范辦賽;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運動員在比賽中因頭部受重擊而終止比賽者,停止比賽30天;因頭部受重擊出現休克被終止比賽者,停止比賽90天。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最能體現武術技擊能力的散打,受限于規(guī)則的要求,不可以給與對手施加全方位的攻擊,給武術的技擊能力戴上了“緊箍咒”。它的技擊能力也因其成為體育運動項目的“以人為本、保護運動員”辦賽理念而受到了限制,這里提及的“限制”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中國武術的各個拳種流派都有著別具一格的特點,如陳氏太極拳的特點是以靜制動、不丟不棄、彈抖發(fā)力,[12]八極拳強調發(fā)力剛猛、動作短小精悍,[13]八卦掌尊圓貴轉、剛柔互變、動中求快。[14]這種情況的形成原因是封閉的社會基礎大背景下形成的師徒制。形同宗族制度的師徒制,具有極大的內向封閉型和外向排他性,對于武術的技擊技術傳內不傳外,組織不同,師承不同,互相守密,封閉不通。另一個原因是在武術發(fā)展、成熟階段的清代,統(tǒng)治階級的人數與被統(tǒng)治階級相去甚遠,清代實行了空前嚴厲的“禁武令”?!洞笄迓衫肪硭氖弧墩塘ば搪伞诽岬剑骸坝问趾瞄e之流,演習拳棒,教人及投師學習,又舞棍遍游街市射利惑民者,伽號一個月”;“演弄拳棒射利惑民,容留不報之坊店、寺院,及不行查拿之地保人等皆被納入詐教誘人犯法例”,《大清律例》卷三十三《刑律·詐偽》中規(guī)定:“游手好閑不務本業(yè)之流,自號教師演弄拳棒教人,及投師學習并輪叉舞棍遍游街市射利惑民者,并嚴行禁止。如有不遵,一經拿獲,將本犯照違制律治罪”。法令的頒布讓武術的習練無法公開。然而這種固封保守也不全然是壞事,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武術門派的技擊特點向縱深發(fā)展。否則太極、形意、八卦等具有代表性的武術流派都會是相近的模式,或者是整齊劃一的。舊時,想要拜師,成為某個拳種流派的“入室弟子”,是要經過一番考驗的。關于準徒弟在師傅家“掃地掃上兩個月、水缸天天灌滿、大雪中在門口跪上三天”,最終感動了師傅進而“登堂入室”的例子屢見不鮮。徒弟對于心儀的拳種流派誠意滿滿,得到了學習該門派技擊技術的機會時,一定會心無旁騖、殫精竭慮的進行實踐、鉆研?,F在師徒制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但相對于全國整體武術習練人口而言,這種比例可以忽略不計。人們獲取武術技擊的途徑從原來的師徒制模式轉變?yōu)閷W校體育、民營俱樂部。師徒制的技擊傳授,講究的是點對點,一名教師傳授一名或者幾名徒弟,指導起來會更加詳實,平均到每一個徒弟的精力相對更多,在技擊實踐過程中對徒弟的糾錯行為更加精準,針對不同徒弟的個體差異會更加有的放矢地進行區(qū)別對待。通過層層考核之后,師父會將畢生所學之技擊悉數傳授,徒弟也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勤學苦練。[15]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學拳的經歷便是最好的佐證。如今國家積極倡導廣大人民習練武術,增進健康水平。如今人們接觸到武術的途徑是學校體育、民營武術俱樂部。他們的武術技擊傳授,則講究的是點對面,一名教師或者教練要傳授幾十人甚至上百個人,平均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精力非常有限,疏于個別指導,不利于精英教學。沒有經過篩選的學生,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腦海中的武術和課上學習的武術大相徑庭,時常還會出現“對武術有興趣,但對武術課沒興趣”[16]的尷尬狀況??紤]到學生、學員的安全問題,學校和民營培訓機構依舊不能在授課過程中放開武術的技擊教學,尤其是技擊實踐,講究點到為止。雖然目前已經有了關于運動傷害事故的相關法律界定和學術研究,[17]但此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內地公映后,以1毛錢的票價創(chuàng)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紀錄,[18]播放之地可謂萬人空巷;《武林》雜志在那時的銷售量達到了幾百萬份。[19]那是一個令人至今無法忘懷的美好時光。2000年—2004年的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由包括收視率很高的湖南衛(wèi)視、日本歡樂中國頻道在內的60家電視媒體對賽事進行了直播,[20]創(chuàng)下了上千萬的電視收視率。[21]然而,這些美好的時光成了曇花一現。2006年末《武林》雜志???,2017年中國武術協(xié)會重啟停辦12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但影響力今非昔比。
隨著《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jié)目的風靡,隨著《非誠勿擾》等相親節(jié)目席卷電視熒屏,加上近年來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22]民眾的生活方式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于電視節(jié)目和手機娛樂應用的抵抗力越發(fā)降低。拿抖音短視頻為例,這個面向全年齡段的短視頻應用在誕生不到4年的時間里,每日活躍用戶數就已經突破了4億,[23]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在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內,人們從短視頻中得到他們的喜悅和滿足,緩解自身的壓力,使心情得到放松,或者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長此以往,對短視頻的依賴也就在下意識的狀態(tài)下產生了。[23]相對比武術拳諺中“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古佛青燈,兩者對于人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以上林林種種,勢必會造成人們的精力向其他方面轉移,關注、習練武術的人也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對武術技擊性的思考和實踐了。除此之外,當下我國穩(wěn)定的社會治安使人們對武術技擊的需求急劇弱化,人們對武術的期許已經由原來的攻防技擊轉變?yōu)樽非蠼】?,[24,25]這也是武術技擊性“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