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
在宋代燦爛的文化星空中,有一部著作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事業(yè)的偉大成就,凝聚了古代工匠的營造智慧,這就是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
李誡何許人也?他字明仲,是鄭州管城縣(今新鄭)人,北宋著名建筑學家,出身官宦世家,李誡之父李南公,在北宋王朝為官60年,“干局明銳”,其兄曾任至龍圖閣直學士。李誡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從小就受家庭熏陶,好學多才。他工書法、善繪畫,藏書數(shù)萬卷,手抄本數(shù)十卷。他在主管宮室營造的將作監(jiān)任職十七年,從將作監(jiān)的主簿一路干到將作監(jiān)的負責人。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至1106年),宋徽宗大興學校,李誡曾主持營建“辟雍”。辟雍是古代皇帝尊崇儒學、宣揚教化的重要禮制建筑,其形制相當獨特,建筑四面環(huán)水,以此象征王道教化圓滿不絕。具有實際營建經(jīng)驗的李誡是編寫《營造法式》的合適人選,那么,《營造法式》又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用建筑學家梁思成的話說,《營造法式》“是北宋官訂的建筑設計、施工的專書。它的性質(zhì)略似于今天的設計手冊加上建筑規(guī)范”。北宋政府之所以出臺建筑規(guī)范,是因為北宋中晚期建筑業(yè)中腐敗叢生,有的偷工減料以致嚴重影響房屋質(zhì)量,有的事前虛報物料用量挪作他用。從《營造法式》的成書過程也可看出政府修書的目的。早在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至1077年),朝廷就曾命將作監(jiān)編寫《營造法式》,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編成,但這個版本對于建筑用料的定額規(guī)定得過于寬松,官員和工匠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間太大,不利于杜絕弊端,于是朝廷下令重修,這個重擔落在了李誡身上。
為修好《營造法式》,李誡廣泛參考各種典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放下古代讀書人對工匠的種種偏見,向他們請教有關問題。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誡編完《營造法式》并進呈朝廷,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由朝廷正式刊印《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全書分為總釋總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圖樣五大部分,共357篇,3355條。有“看詳”和“目錄”各一卷。
第一、二卷《總釋》和《總例》,考證了建筑術語在古代文獻中的不同名稱和當時通用的名稱以及書中所用的正式名稱;第三至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和窯作等13項工種的制度,而大、小木作的內(nèi)容占了8卷篇幅,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制度中規(guī)定“材”為祖,材有八等,以材作為房屋建造的基本模數(shù);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按照各作制度的內(nèi)容,規(guī)定了各工種的勞動定額和計算方法;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規(guī)定了各工種的用料定額和有關工作的質(zhì)量;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是圖樣,包括測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彩畫作的雕飾和彩畫圖案,殿堂、廳堂地盤(平面圖)、側(cè)樣(橫剖面圖).共約560余幅,是此書中極為珍貴的部分。
據(jù)說,李誡畫作曾被藝術修養(yǎng)很高的宋徽宗賞識,可惜沒有畫作傳至今日。倒是《營造法式》中這些圖樣不僅賞心悅目,而且被科學史家認為具有重要價值。著名學者李約瑟在研究過這些圖樣后大為贊賞:“李誡繪圖室的工作人員所作出的框架組合部分的形狀表示得十分清楚,我們幾乎可以說這就是今日所要求的施工圖——也許是任何文化中第一次出現(xiàn)。我們這個時代的工程師常常對古代和中世紀時候的技術圖樣為什么這樣糟糕而覺得不解,而阿拉伯機械圖樣的含糊不清就是眾所周知的事。中世紀的大教堂的建筑者是沒有較好的制圖員的……西方是無法可與《營造法式》相較量的?!?/p>
此書系統(tǒng)總結(jié)了北宋前建筑學方面的可用之法,大部分章節(jié)是根據(jù)當時工匠的實際經(jīng)驗總結(jié)而成,反映宋代建筑建造中模數(shù)的制定和運用,設計的靈活性,裝飾與結(jié)構的統(tǒng)一以及生產(chǎn)管理的嚴密性,是宋代建筑技術向標準化和定型方向發(fā)展的標志?!稜I造法式》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shù)的建筑學專著之一,對我國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一部極為重要的、富有科學價值的參考文獻。
《營造法式》的宋刻崇寧本、紹興本,宋刻元修補本,今僅殘存單葉或零卷。明《永樂大典》、清《四庫全書》曾將其錄入,但前書也只殘存一卷?,F(xiàn)存鈔本多出自紹興本,此為其中較完善之本。
除了擅長建筑和書畫,史料記載李誡還是一位精通音樂的多領域藝術家、學者。如研究地理,他寫了《續(xù)山海經(jīng)》十卷;研究歷史人物,寫了《續(xù)同姓名錄》二卷;著有《馬經(jīng)》三卷,他畫的《五馬圖》得到宋徽宗的贊賞;研究文字學,著有《古篆說文》十卷;精通音樂,著有《琵琶錄》三卷;就連博藝游戲,都著有《六博經(jīng)》三卷……可惜這些著作都已失傳。但或許正是因為他如此涉獵廣泛、知識淵博,才使得《營造法式》橫空出世。
李誡墓的位置,今屬鄭州新鄭市龍湖鎮(zhèn)梅山腳下的于寨村西。2001年,李誡墓被評為新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故鄉(xiāng)鄭州正在嘗試用更多的方式,記錄這位建筑大師的生平與貢獻。
在梁思成關門弟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妲的倡議下,2022年11月7日,鄭州市鄭東新區(qū)管理委員會官網(wǎng)發(fā)布有關“李誡紀念館暨中國營造文化研究中心”項目建設規(guī)劃公示。目前,各項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此舉將為一代建筑巨匠書寫生平成就,為中國建筑文明在當代的傳承添磚加瓦,為鄭州這座古都留下獨一無二的文化標簽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