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萍,沈付根,尹明,劉志勇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上栗縣中醫(yī)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下肢骨折是常見骨折類型,主要包括股骨頸、股骨干等部位骨折,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導致,影響患者下肢活動能力,降低生活質(zhì)量。手術是治療下肢骨折的主要手段,可減輕患者疼痛癥狀,復位骨折,提高患者肢體功能。但下肢骨折的手術患者常伴有靜脈局部挫傷,術后長時期制動或臥床等會使得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誘發(fā)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1-2]。DVT是下肢靜脈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情況,阻滯血液回流,以疼痛、患肢腫脹等為主要表現(xiàn),還會伴有患肢皮膚溫度升高、暗紅等癥狀,若未經(jīng)有效治療,會引起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低分子肝素是預防DVT的重要手段,雖然具有一定療效,但應用后骨折患者DVT發(fā)生風險仍較高[4]。疏血通注射液含有水蛭、地龍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等功效,以往多被用于急性腦梗死中,但近年逐漸被用于DVT預防中[5]。本研究旨在觀察該藥物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凝血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萍鄉(xiāng)市上栗縣中醫(yī)院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20年2月-2022年4月,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8例,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對照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47-77歲,平均(57.93±5.34)歲;骨折部位:股骨頭9例、股骨頸12例、股骨粗隆部10例、股骨干4例、其他3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3例、摔傷或跌傷15例、其他1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49-75歲,平均(58.33±5.08)歲;骨折部位:股骨頭10例、股骨頸11例、股骨粗隆部9例、股骨干3例、其他5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4例、摔傷或跌傷13例、其他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下肢骨折符合診療指南[6]中相關標準,且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②單側(cè)骨折,于本院進行手術治療;③術前經(jīng)檢查無DVT;④精神正常,意識清晰;⑤依從性好,可配合此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陳舊性骨折;②伴心、肝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術前伴凝血功能障礙者;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⑥對本次藥物或肝素過敏者;⑦伴其他部位骨折者;⑧入組近半個月接受過抗凝藥物治療。
1.3 方法 ①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主要措施包括: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煙,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等),控制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結(jié)構(gòu),避免肥胖;控制血糖、血壓水平,應用穿彈力襪、足底靜脈泵等物理預防措施;在此基礎上,術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規(guī)格:0.4ml 4100 AXaIU)4100IU/d,1次/d。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措施基礎上,結(jié)合疏血通注射液(規(guī)格:2mL/支)治療,取6mL藥液加入6%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入,1次/d;均治療2周。
1.4 評價指標 ①DVT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術后30d內(nèi)的DVT發(fā)生率,判定如下:患肢出現(xiàn)劇烈疼痛、腫脹等表現(xiàn),皮膚暗紅,溫度升高;體征為Homan征或Neuhof征;經(jīng)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存在血栓征象。②凝血功能: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6mL,分裝于2支試管中(3mL/支),取其中一支試管,加入抗凝劑,采用日本希森美康提供的CA7000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血小板計數(shù)(PLT)、纖維蛋白原(FIB)指標。③炎癥反應指標:取另一支試管,以3000r/min速率離心10min,取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IL)-6(IL-6)、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嚴格按照美國R&D提供的試劑盒操作進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或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以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DVT發(fā)生率 術后30d內(nèi),對照組中有10例患者發(fā)生DVT,發(fā)生率為26.32%(10/38);觀察組中有3例發(fā)生DVT,發(fā)生率為7.89%(3/38);觀察組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547,P=0.033)。
2.2 凝血功能 治療前,兩組凝血功能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T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兩組PLT、FIB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
時間 組別(n=38) PT(s) PLT(×109/L) FIB(g/L)治療前觀察組 10.58±1.69 163.36±13.25 4.36±1.05對照組 10.60±1.77 164.05±14.28 4.41±1.10 t 0.050 0.218 0.203 P 0.960 0.828 0.840治療后觀察組 15.36±2.41a 132.25±10.71a 2.25±0.68a對照組 13.02±1.82a 138.96±11.27a 3.05±0.84a t 4.776 2.661 4.563 P<0.001 0.010 <0.001
2.3 炎癥反應指標 治療前,兩組炎癥指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IL-8水平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
時間 組別(n=38) TNF-α(μg/L) IL-6(ng/L) IL-8(μg/L)治療前觀察組 4.58±1.11 138.47±10.65 29.64±3.05對照組 4.37±1.09 139.07±9.84 29.07±3.11 t 0.832 0.255 0.807 P 0.408 0.799 0.423治療后觀察組 2.04±0.36a 105.68±9.74a 21.44±3.74a對照組 2.84±0.58a 113.58±8.91a 24.76±3.67a t 7.224 3.689 3.906 P<0.001 <0.001 <0.001
內(nèi)固定術是治療下肢骨折重要措施,雖然可有效復位骨折解剖部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但術中牽拉、復位等操作會損傷血管,且術后長期制動及臥床使得血流速度緩慢,下肢靜脈血管擴張,導致凝血功能失衡,血液高凝,發(fā)生DVT[7-8]。此外,麻醉后周圍靜脈擴張會使得靜脈血流阻滯,加之手術刺激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據(jù)報道,下肢骨折患者固定術后如果未經(jīng)抗凝措施預防血栓,DVT發(fā)生率約在40%以上,預防后可降至25%左右[9]。因此,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下肢骨折術后DVT的形成至關重要。
低分子肝素是預防DVT形成的重要藥物,可提高抗凝血酶活性,達到抗血栓作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凝血因子活性,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進而預防DVT形成[10-11]。但單獨應用該藥物防治效果一般,下肢骨折患者術后DVT發(fā)生率仍較高。疏血通注射液中水蛭可破血逐瘀,是抗凝功效最強的中藥,多被用于瘀血阻滯證中;地龍可通經(jīng)活絡,改善肢體麻木等癥[12]。但目前關于其預防骨折術后DVT的價值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觀察其應用價值。
炎癥反應參與D V T 發(fā)生、發(fā)展,TNF-α是常見炎癥因子,水平過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血管內(nèi)皮,抑制抗凝血酶蛋白活性,導致DVT形成;IL-6水平過高會提高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活性,血小板對凝血酶應答增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形成DVT;IL-8可抑制血栓調(diào)節(jié)素,增加DVT形成風險[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DVT發(fā)生率、PLT、FIB均低于對照組,PT長于對照組,且血清TNF-α、IL-6、IL-8水平較對照組低,結(jié)果表明,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凝血狀態(tài),減輕炎癥反應,降低DVT形成風險。分析原因可能為,水蛭中含有水蛭素,可能結(jié)合凝血酶,降低FIB活性,刺激纖溶系統(tǒng),進而提高溶解血栓能力;地龍中含有蚓激酶,能夠加快血栓的溶解,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骨折患者下肢血管再通,與常規(guī)藥物聯(lián)合應用提高效果,改善纖溶功能及凝血功能[14]。該注射液中的中藥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減少內(nèi)皮素釋放,恢復內(nèi)皮功能,進而減輕血管內(nèi)炎癥反應,阻止炎性因子進一步損傷血管內(nèi)皮,降低DVT形成風險。
綜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應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標,減輕炎癥反應,降低DVT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