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義務教育階段提高學生閱讀自主性的主要途徑,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的影響。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進行深層、有效的閱讀和思考,提升語文能力。文章就如何運用“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開展整本書閱讀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五位一體”;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周穎(1992—),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花港迎春小學。
“整本書閱讀”就是把“整本書”的內容提供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從課內閱讀邁向課外閱讀,接受更多知識。整本書閱讀重視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并分析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交流,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對此,教師可采用集情境導入、啟發(fā)誘導、方法指導、合作交流和課堂評價為一體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內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的大都是經(jīng)過節(jié)選加工過的短文,缺乏閱讀完整作品的經(jīng)驗,可以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對于文本、人物的理解流于表面。而整本書具有完整的情節(jié)和結構,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高層次閱讀,對作品形成深層次理解,增強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此外,在通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漸地形成對世界的客觀的、全面的認識,學會用整體思維去看待事物。
(二)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整本書閱讀屬于深度閱讀,它在內容和思維上十分寬泛,可以使學生在讀通和讀懂文本的同時體會到語言的韻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樣以實際的情景為基礎,以文本為中心的閱讀活動,將閱讀素質的養(yǎng)成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對文章中優(yōu)美、精彩的句子反復揣摩。由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詞語的敏感度,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1]。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學缺乏統(tǒng)整
對于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部分教師仍處于摸索階段,通常選擇隨機在課堂中插入一些閱讀方法與知識點,相關教學活動也不成體系,教學缺乏整體設計與編排。比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提出的問題具有局限性,或是不具有討論意義等等,這不僅會影響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質量,還會導致學生閱讀思考片面化。
(二)教師過度干預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把知識掌握情況當成檢驗整本書閱讀成果的標準,還會給學生設計各種練習和習題,導致學生忙于從書籍中尋找作業(yè)答案,而對書籍中精彩的情節(jié)和文本價值認識不足。同時,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自己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個性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無所適從。
(三)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整本閱讀的課堂形式主要有三種,即課前引導、課中推進、課后交流。一些教師由此形成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引導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書籍封面中獲取書名、作者等信息;在課中推進時,要求學生把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都圈出來;在課后交流中,讓學生交流閱讀心得,分享總結的人物形象、積累的好詞好句、學到的閱讀方法等。在這樣的整本書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種任務,缺乏獨立思考,思想層次難以獲得提升。
(四)教學評價流于形式
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有的教師往往只注重“讀”和“教”,而忽視了“評”,對學生讀得如何、閱讀材料是否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起到了正面的引導作用等問題缺乏了解。有的教師在評價時往往一筆帶過,缺乏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評價體系。有的教師更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把整本書閱讀與考試中的閱讀題相聯(lián)系,忽視學生的個人閱讀體驗。這種生硬、單一的閱讀評價方法,不僅會打擊學生的閱讀熱情,還難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2]。
三、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建構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啟整本書閱讀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定力比較弱,很難在整堂課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提高閱讀的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3]。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西游記》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經(jīng)典片段,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帶著興趣投入整本書閱讀之中。同時,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調整情境教學方案。
(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夯實整本書閱讀的基礎
統(tǒng)編版小學語語文教材中設有“快樂讀書吧”欄目,這是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欄目內容,巧妙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書籍的封面、標題、插圖等,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整本書閱讀,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促進他們知識與能力的增長。
例如,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建議選讀中國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神話故事》目錄,讓學生從目錄的特點入手,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性。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疑惑,如“為何目錄中章節(jié)名稱是以‘人物+事件的形式出現(xiàn)呢?”“盡管沒有讀到具體的內容,但是從字面上來看,所有的‘事件都是人類所不能避免或阻止的天災,難道這里面還有特別的含義?”。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提出新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從“嫦娥奔月”聯(lián)想到“神舟號”,從“千里眼”聯(lián)想到“天文學”,從而對“神話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關系提出質疑。由此可以,學生可以在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認知,實現(xiàn)思維發(fā)展[4]。
(三)構建思維導圖,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整本書所涉及的知識點往往比較繁雜,如果不能將人物、事件、原因、經(jīng)過、結果等要素進行準確整理,那么閱讀過程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文本內容進行劃分,讓學生能夠明確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先后次序,把有關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以此構建出較為完善的知識架構。在每次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就要讓學生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以此讓學生整理自己的閱讀思路,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當學生學會如何搭建引導圖,他們就能夠通過簡潔的表達,把故事的來龍去脈說出來,從而更好地把握好書中的關鍵資訊??梢姡谡緯喿x中,教師利用“點-線-面”的方式,通過思維發(fā)散,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可以使相關信息建立有效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脈絡,找出全書的重點和難點。
(四)搭建分享平臺,鼓勵學生交流整本書閱讀之感
教師要注重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閱讀體驗,在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的前提下建立閱讀小組,讓學生們在彼此之間的溝通中產(chǎn)生思想碰撞,迸發(fā)出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教師基于角色特征,讓小組學生共同繪制“人物卡片”,并與對應角色相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學生就“湯姆是否是一個好男孩”一題,整理了從書中得到的信息,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了解了馬克·吐溫塑造這個性格鮮明的人物的初衷,意識到湯姆雖然頑皮,但骨子里卻有著一種可貴的天真,“叛逆”是他渴望自由的生活,而“冒險”是他不甘于被驅逐的勇氣。透過小組間的互動,學生還能夠了解到其他同伴的想法,從而對本書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5]。
(五)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法,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
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閱讀積極性,那么就需要對閱讀評價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可以采取多種主體參與評價、多方位參與評價、多角度參與評價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首先,教師要轉變主導教育方式,探索運用多人參與的評估方式,通過家長、同學、老師等多方協(xié)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其次,要轉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開展互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中找出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意見加以改進。最后,可通過大數(shù)據(jù)、因特網(wǎng)等手段,對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實際閱讀情況,制訂評級標準。
增加測試內容,提高反饋效率。如果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全面優(yōu)化,并將其調節(jié)到最好的狀態(tài),那么教師就要利用現(xiàn)有的資料信息,持續(xù)改進自己的教學計劃??梢远ㄆ趯W生進行周期性的測試,依據(jù)測試結果,找到學生在閱讀上的弱點,然后針對這些弱點,給出相應的對策,或是加大練習的力度,讓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上所面臨的問題,并與教師一起克服存在的問題[6]。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適當?shù)匕才乓恍y試題目,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作答,然后由課代表進行結果收集。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測試的完成度檢驗學生是否能有效吸收與轉化所學內容,從而來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這樣就可以針對現(xiàn)有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讓教學模式的設計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的重點不在于學生對知識信息掌握多少,而在于讓學生從一名機械式的閱讀者,變成一名思考者、評價者、品鑒者,讓學生從膚淺的讀書狀態(tài)中脫身,真正地體會到讀書的價值所在。因此,教師要在整本書閱讀中按照“五位一體”的教學方式,根據(jù)有意義的閱讀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深度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素質。
[參考文獻]
劉茜.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1):148-151.
張欣.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方法研究:評《開啟閱讀之門:小學整本書閱讀實踐》[J].語文建設,2022(20):81.
施楚紅.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探究: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J].亞太教育,2022(20):106-109.
王少鋒.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8):59-61.
葉小青.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探究[J].華夏教師,2022(17):57-59.
胡楊梅.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