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十八中學 羅玲玲
嗶哩嗶哩為不少年輕人所關注,這是一個APP的名字,英文名稱bilibili(也被稱為“B站”)。大家都知道,抖音、快手等作為自媒體的主流,打著“記錄美好生活”的旗幟,引導著網(wǎng)絡流量,但多數(shù)內容單一,大部分是娛樂元素。而嗶哩嗶哩更加多元化,并且正規(guī)化氣息越來越濃厚,有大量主流文化的內容。
案例1:在嗶哩嗶哩搜索美術鑒賞課,會有大量高校教授講授的美術鑒賞課程,這樣不僅給教師和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還能夠讓更多人理解美術作品、徜徉在藝術的廣闊天地。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高質量、高專業(yè)的共享課程,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案例 2:由河南省教育廳指導、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fā)展中心承辦,鄭州市四十七中學曹青老師講授的2019版新教材美術鑒賞《程式與意蘊——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山水畫》也可以在嗶哩嗶哩觀看。曹老師講課的導入是引用河南衛(wèi)視中秋晚會的片段,又將“唐宮夜宴”的話題引入課程,這些視頻資源的獲取在B站非常方便,我們是可以去學習與推廣應用的。
1.官方媒體號的推送
美術鑒賞課應著眼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充分重視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索。教師在教學素材的選取過程中要具有開放的思想,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課程資源,包括網(wǎng)絡課程資源。嗶哩嗶哩作為視頻資源,具有畫面直觀、主題突出、時間簡短等特點,將該資源巧妙地運用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2.學科號的推送
關于美術鑒賞課的資源繁多,其中最有用的是各地研究型教師在嗶哩嗶哩上分享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心得。例如世界名畫賞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講解的美術史等分享,他們對待藝術的見解新穎獨到,很有借鑒意義。
3.搜索法
嗶哩嗶哩上的資源非常多,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搜索關鍵詞。例如以“美術鑒賞”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內容包括西方美術系列講座、清華大學公開課《西方美術欣賞》系列課等,可以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
首先,選取的資源與教學內容要有貼合度。其次,視頻可以作為一個課堂小環(huán)節(jié)引用,不能濫用,以免誤導學生。再次,搜索結果會夾雜廣告視頻,要注意刪選、辨別。最后,有些視頻比較長,我們下載后可以根據(jù)課程需要適當剪輯。
本節(jié)課為高中《美術鑒賞》人美版第八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課標要求——
1.通過對比欣賞美術作品,懂得美術作品存在從不同角度理解和判斷的問題。
2.通過鑒賞美術作品,知道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的定義,并能說出在作品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3.通過鑒賞美術作品,學會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并能從多元化的角度評判美術作品。
課堂活動建議:課前預習美術作品的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年代等,以便深刻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
目前存在問題:教學中圖片資源使用較多,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視覺疲勞;不善于使用視頻資源,視頻資源繁雜,有些時長較長,很難巧妙地截取整合。
該視頻主要內容是2021年河南春晚的節(jié)目“唐宮夜宴”。一群嬌憨靈動的“唐朝小妞”,仿佛從《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的古老畫卷中復活了,穿梭在蓮鶴方壺、唐三彩等國寶文物之間,上演了一場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該視頻作為“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的課前導入有以下巧妙之處。
1.以一種動態(tài)的藝術語言作為課堂的導入,可改善學生以往的看圖疲勞,激發(fā)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保持好奇心。
2.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讓億萬觀眾獲得文化自信。運用河南省博物館的名作——唐俑為舞蹈作為導入,是我們本土特色的創(chuàng)新。扮演唐俑的舞蹈演員們宛如從《簪花仕女圖》的畫卷中走出,讓“仕女圖卷”仿佛變得鮮活,變得有情感、有溫度了。這是創(chuàng)新的力量,更加證明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3.增強學生美術鑒賞的能力和探索藝術的興趣。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局限于課本,很少關注到現(xiàn)代藝術。以動態(tài)的藝術語言導入,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嗶哩嗶哩視頻資源豐富多樣,教師在選取資源的同時要注意時代性、合理性和針對性,注意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另外,我們在利用視頻資源時要做到信息節(jié)食,選到合適資源即可,切不可在短視頻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做短視頻的主人,而不是被它支配。
短視頻資源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還可以改進教學方法,可謂一舉兩得。愿每個教師都能巧妙運用短視頻資源,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