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張志永
2 型糖尿病(T2DM)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國際糖尿病聯(lián)合會預測全球糖尿病患者數(shù)將從2015年的4.15 億上升到2040年的6.42億[1]。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球腫瘤發(fā)病率的10%,在癌癥相關病死率中位居第4[2-3]。目前認為“正常黏膜-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的演變過程是散發(fā)性結直腸癌的主要發(fā)病機制[4]。研究表明,T2DM 患者發(fā)生結直腸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的風險明顯增加[5-6]。腸鏡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CRA 并對高危病變進行干預,從而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7]。目前我國尚缺少針對T2DM 人群的CRA 或結直腸癌的篩查指南,而全面篩查會造成衛(wèi)生資源的浪費。若能夠利用一些相對容易獲得的信息,如性別、年齡、糖尿病相關指標等對T2DM 人群發(fā)生CRA 的風險進行預測,將大大提高篩查效能、降低人群篩查費用、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8]。目前關于T2DM人群CRA發(fā)病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分析T2DM患者發(fā)生CRA的獨立影響因素,構建風險預測模型,評估T2DM患者CRA 的發(fā)病風險,為篩選需行腸鏡檢查的患者提供一定依據(jù),提高篩查效能。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行結直腸鏡檢查的T2DM住院患者。腺瘤組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結直腸鏡下完整摘除腺瘤樣息肉。(3)術后病理診斷為CRA。(4)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有結腸切除術或直腸切除術史。(2)結腸鏡檢查視野受阻,結腸鏡未達盲腸。(3)有結直腸癌、炎癥性腸病、大腸黑素病、活動性胃腸出血、結直腸黏膜潰瘍或糜爛、闌尾炎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共納入145例患者,男101例,女44例,年齡29~74歲,平均(53.16±9.48)歲。對照組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結直腸鏡檢查示結直腸黏膜無異常。(3)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有腫瘤病史的患者。共納入174例,男100例,女74例,年齡29~70歲,平均(50.52±8.51)歲。
1.2 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shù)(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壓史、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脂肪肝、消化道癥狀、近5年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應用情況、幽門螺桿菌(Hp)感染情況、吸煙史、飲酒史、大便隱血情況。實驗室資料:腫瘤異常蛋白(TAP)、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尿酸(UA)、血維生素D3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T2DM患者發(fā)生CRA的獨立影響因素,并構建聯(lián)合預測因子(L聯(lián)合)。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模型區(qū)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 檢驗評價擬合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腺瘤組年齡、男性、BMI、高血壓史、Hp 陽性、吸煙史、飲酒史、大便隱血陽性比例高于對照組,應用二甲雙胍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2 組糖尿病病程、周圍神經(jīng)病變、胃腸道癥狀、脂肪肝、應用胰島素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2組患者實驗室資料比較 腺瘤組HbA1c、TG、TAP 凝聚物面積、HOMA-IR 高于對照組,維生素D3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2 組患者TC、LDL-C、U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Tab.2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表2 2組患者血液學指標比較[M(P25,P75)]
2.3 T2DM患者發(fā)生CRA的獨立影響因素 以是否患CRA 為因變量(是=1,否=0),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出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年齡、性別(男=1,女=0)、BMI、高血壓史(有=1,無=0)、應用二甲雙胍(是=1,否=0)、吸煙史(有=1,無=0)、飲酒史(有=1,無=0)、Hp 感染(陽性=1,陰性=0)、大便隱血(陽性=1,陰性=0)、HbA1c、TG、TAP、維生素D3、HOMA-IR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結果顯示年齡、BMI、TG 升高,TAP 凝聚物面積增大,吸煙史、Hp 感染、大便隱血陽性是T2DM 患者發(fā)生CRA 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應用二甲雙胍則為獨立保護因素(P<0.05),見表3。
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RA in patients with T2DM表3 T2DM患者發(fā)生CRA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各因素對CRA的預測價值 根據(jù)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獲得L聯(lián)合=0.075×年齡+0.104×BMI+0.782×吸煙史+0.775×Hp 感染+1.045×大便隱血陽性+0.041×TAP+0.271×TG-0.760×應用二甲雙胍。ROC曲線顯示L聯(lián)合的AUC 為0.815(95%CI:0.768~0.862,P<0.01),約登指數(shù)為0.542,對應截斷值為11.069,敏感度0.766,特異度0.776,見表4、圖1。Hosmer-Lemeshow檢驗提示聯(lián)合預測因子的擬合度良好(χ2=10.249,P=0.248)。
CRA 是一種局限性的良性上皮內瘤變,多為管狀或絨毛狀結構。結直腸癌80%以上由CRA 惡變而來,行腸鏡篩查并切除CRA可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9]。T2DM 會增加CRA 的發(fā)生風險,可能因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升高在腺瘤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促進作用。首先,過量的IGF-1及胰島素可能通過促進結腸黏膜增殖和減少凋亡,從而增加CRA 發(fā)生的風險[10]。其次,T2DM 患者腸道動力可能減慢,進而增加結直腸黏膜接觸潛在致癌物的可能性[11]。本研究通過分析T2DM患者發(fā)生CRA 的獨立影響因素構建風險預測模型,為篩選高危人群奠定基礎。
Tab.4 Predictive values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nd the combined predictors表4 各獨立影響因素及聯(lián)合預測因子的預測價值
Fig.1 The ROC curves of the combined predictors圖1 聯(lián)合預測因子的ROC曲線
既往對一般人群發(fā)生CRA 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表明,年齡、性別、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飲酒)[12-14],幽門螺桿菌感染[15]、大便隱血[4]均可影響CRA 的發(fā)生發(fā)展,血漿25 羥-維生素D3可降低結直腸腫瘤發(fā)病風險[16],血清TAP可作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一項簡易有效指標[17]。因此,本研究針對T2DM 人群,除將糖尿病相關指標,如HbA1c、HOMA-IR、降糖藥物應用史納入研究外,上述指標亦均納入分析。結果提示腺瘤組年齡高于對照組,表明年齡增加可能與CRA 發(fā)生的相關,這可能與隨著年齡增長腸道相關炎癥的暴露次數(shù)增加及老年人群腸道菌群變化有關[4,18]。有關性別對CRA 影響的研究顯示我國男、女性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分別為16.9/10 萬、11.6/10 萬,并建議男性人群為防控重點[19]。但也有研究表明隨年齡增長,性別差異對CRA發(fā)病的影響逐漸消失,這可能與高齡女性雌激素減少有關[20]。本研究中腺瘤組男性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但經(jīng)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男性并非T2DM 患者發(fā)生CRA 的獨立危險因素,推測可能與納入患者的平均年齡高于50歲、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腺瘤組的BMI、TG、HbA1c、HOMA-IR及高血壓人群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余代謝相關指標TC、LDL-C、UA、脂肪肝在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上述代謝指標中僅BMI、TG水平為T2DM 患者CRA 發(fā)病的獨立影響因素,此與非糖尿病CRA相關研究結果不一致[4,12,21],推測原因可能與T2DM 人群較非糖尿病人群合并高血壓、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相關的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有關[22]。在今后研究中可將上述指標進行等級分層,以明確是否對CRA 具有影響。TG 水平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關系更為密切,而高脂飲食(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可刺激膽汁分泌,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產(chǎn)生各種致癌物質,而纖維素攝入減少使次級膽酸和腸內致癌物質等通過時間延長,腸道菌群失調,腸腔內致癌物質濃度增高,從而造成CRA 的發(fā)病風險顯著升高[23]。BMI 影響CRA 發(fā)生的可能機制包括胰島素抵抗、生長因子改變及脂肪細胞因子和類固醇激素的作用等[24]。
本研究結果顯示,2 組胃腸道癥狀與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人群比例無顯著差異。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是T2DM 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引起腸道動力障礙,進而影響患者正常排便,糞便長時間淤積在腸道,使腸黏膜暴露在毒素及致癌物的概率增加,最終導致CRA的發(fā)生[25],將胃腸道自主神經(jīng)病變納入研究可能更有意義。二甲雙胍與胰島素類是T2DM的常用藥物,研究表明應用二甲雙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CRA的風險[26-27]。本研究結果顯示腺瘤組應用二甲雙胍比例低于對照組,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應用二甲雙胍為CRA 的保護因素,與既往研究一致[26-27],可能為二甲雙胍可降低IGF-1水平,改善外周組織胰島素抵抗,緩解循環(huán)高胰島素水平,從而起到降低腫瘤發(fā)生風險的作用。此外,二甲雙胍還可通過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進而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發(fā)揮抗癌作用,mTOR 通路是生長因子信號傳導的下游效應因子,在癌細胞中經(jīng)常被激活[28]。胰島素對CRA的影響存在爭議,有研究表明應用胰島素可增加CRA的發(fā)生風險[27],也有研究認為應用胰島素與CRA的發(fā)生風險無相關性[29]。本研究中2組應用胰島素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臨床中T2DM 患者應用胰島素的劑量及時間差異較大,今后研究中可將胰島素應用作為等級變量進行分層。TAP又稱腫瘤異常糖鏈糖蛋白,是由腫瘤細胞產(chǎn)生的可在外周血檢測到的一種新型腫瘤標志物,主要是由不完全糖基化或激活新的糖基轉移酶產(chǎn)生新的糖基化引起[30]。研究表明TAP 在結直腸癌、胃癌等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31-32]。鄭加蓮等[32]發(fā)現(xiàn)TAP凝聚物面積截斷值為121 μm2時,診斷惡性胃腸道腫瘤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大于0.85,而本研究ROC 曲線分析示單獨應用TAP預測CRA發(fā)病風險時準確性較低。此外,Logistic 回歸分析還顯示吸煙、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大便隱血均為T2DM 患者CRA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3,11,14]。ROC 曲線顯示聯(lián)合預測因子對預測CRA 發(fā)病風險的準確性優(yōu)于各獨立影響因素,且模型擬合度良好,具備較好的預測價值。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和樣本來源較為局限,今后研究中需進一步擴充樣本量,并進行風險模型的T2DM 人群驗證,以提高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綜上,年齡、BMI、TAP、TG 升高,吸煙史、Hp 陽性、大便隱血陽性是T2DM 患者發(fā)生CRA 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應用二甲雙胍則為獨立保護因素。聯(lián)合預測因子對T2DM患者CRA發(fā)病風險的預測效能優(yōu)于各獨立影響因素,為篩選T2DM 患者中的CRA 高危人群提供了一定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