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本土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即幼兒園以本土化體育區(qū)域活動為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本土化體育區(qū)域環(huán)境、投放本土化體育區(qū)域材料、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等策略,增強幼兒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幼兒在本土化的體育區(qū)域活動中促進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提高運動和安全自護能力,做好“四大準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格,為順利上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本土化;體育區(qū)域活動;幼小銜接;四大準備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1-0151-04
本土化戶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是利用幼兒園戶外場地和環(huán)境特點規(guī)劃戶外各個區(qū)域,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游戲,讓幼兒在一定的體育活動區(qū)域內自由、自主地進行各種體育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fā)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在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現(xiàn)以我園曾基于本土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的一個課程活動故事《坡有趣味》為例,就本土化戶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中潛在的“四大準備”教育要素談談個人點滴體會。
本土化戶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中潛藏豐富的“四大準備”教育要素,教師精準地把握并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拓展生成《坡有趣味》課程。
一、 潛在的“身心準備”教育要素分析
身心準備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建立積極的入學心態(tài);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活;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樹立強烈的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喜歡運動的習慣,保證幼兒每天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提供各種體育器械或材料,開展多種形式的游戲和體育活動,鼓勵、支持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
案例實錄一:幼兒在自主區(qū)利用組合梯子玩滑滑梯的游戲引發(fā)的自主探索活動。四個孩子一起跑過來幫忙扶住油桶的兩端,誠誠和軒軒扶住油桶的中間,把油桶推倒?jié)L到人字梯旁,抬不起來。孩子們將油桶推到斜梯正下方,誠誠在后面推著油桶跟著爬上了梯子,其他孩子在下面推,合力將油桶推到木板滑梯的最高處,誠誠和俊俊抓住油桶兩邊,穩(wěn)定住油桶后,大家一起將手放開,油桶向下滾向右邊,歪倒在地上,俊俊對著左邊的孩子大喊:“你們太用力了,油桶都歪到這邊來了?!钡诙伟延屯巴频侥景寤萆厦鏁r,俊俊大聲說:“這次不能用力了,要一起放手?!薄拔液?23,我們一起放手!”隨著“123”,油桶直直滾下木板滑梯,滾出草坪,滾到磚地上,慢慢往左歪、停下,孩子們歡呼鼓掌:“太好玩了!”第三次游戲,孩子們一起把油桶推上組合梯,在凸起的梯頭先往上拉再往前推,在下坡時上面孩子抓著、下面兩邊拉住邊沿,一點點放力,油桶從凹槽慢慢被推到風車斜坡最高點,從平衡木“哐哐哐”滾下來,撞倒了奶粉罐,孩子們大聲歡呼:“成功了!”孩子們又再一次把油桶從竹梯滾下,在凹槽處跳起來繼續(xù)往前滾,卡在V梯,涵涵和俊俊一起把高梯子換成兩邊各一個矮梯,又拿來橫梯架在最上面,做成一個大橋,這次,順利通過大橋撞倒罐子,孩子們又笑又跳:“耶耶耶!成功了!太好玩了!”操場上不時傳來孩子的笑聲、歡呼聲。
從課程故事《坡有趣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兒對木板滑梯滾物游戲興趣濃厚,能用輪胎、油桶等材料探索木板滑梯,越來越多幼兒加入游戲中。隨著游戲難度的不斷加大,幼兒能始終積極主動參與,當挑戰(zhàn)成功時,幼兒大聲歡笑,具有愉快的情緒;幼兒在運油桶的過程中鍛煉了上肢力量和耐力,增強了運動安全意識,在追逐輪胎和上斜坡時,促進了跑、爬、跳等基本動作的發(fā)展。
顯然,案例中凸顯出幼兒在整個斜坡滾物的探索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喜歡運動愛游戲的習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幼兒每天都在戶外體育區(qū)域中堅持進行游戲,從探索不同物體到不同斜坡高度,再到不同物體與不同斜面,到最后凹凸形瘋狂軌道不斷深入,在這一過程促進了幼兒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發(fā)展,身體的耐力和協(xié)調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 潛在的“生活準備”教育要素分析
在生活準備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護能力;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日常勞動;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有利于幼兒獨立意識、獨立性格、自立習慣的養(yǎng)成,能促進幼兒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和身體靈活性的發(fā)展,同時也是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必要準備。
案例實錄二:今天的體育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早早來到操場開始游戲。孩子們合作把油桶推上斜坡最高點,誠誠大聲喊道:“俊俊讓開,要滾下去了!”油桶從平衡木上“哐哐哐”滾下來,依依大喊:“軒軒讓開,要撞上了!”軒軒趕緊往左邊跑開。當油桶從斜坡成功滾下4次后,涵涵追著油桶跑,追上油桶后,她又把油桶往回推。涵涵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太熱了,我要把外套脫了?!焙撓峦馓祝B好放在衣服收納筐里,又拿起放在旁邊的自己的水壺,咕嚕咕嚕喝了水。這時,誠誠也過來喝水,涵涵喝完水對誠誠說:“好了嗎?我們繼續(xù)去玩吧!”……當收玩具的音樂響起時,瑞瑞大喊:“收玩具啦!”一群伙伴一擁而上:涵涵和依依一起把竹梯抬到竹梯區(qū)擺放整齊,樂樂一次又一次把輪胎推回輪胎區(qū)疊放整齊,瑞瑞和安安把奶粉罐拿到貼有奶粉罐圖片的柜子擺放整齊,不到十分鐘,孩子們就收好了所有玩具。
從課程故事《坡有趣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兒在游戲中能互相提醒“讓開”,具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幼兒能準時入園參加體育區(qū)域活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收納整理好玩具,具有一定的時間觀念和整理分類、收納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能自主按需喝水、增減衣服,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收玩具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按照玩具柜標識圖片將玩具放回指定位置,具有良好的整理習慣。
顯然,案例中凸顯出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時間觀念,知道根據(jù)運動量自己穿脫衣服,并愛惜器材,歸類取放,培養(yǎng)良好的整理習慣。在戶外體育區(qū)域活動中,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打好基礎。
三、 潛在的“社會準備”教育要素分析
在社會方面的準備,要注意以下三點: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合作;培養(yǎng)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注意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主動向同伴、老師問好。
游戲實錄三:第一次游戲,俊俊和誠誠在玩了兩輪的爬組合梯后,俊俊對誠誠說:“誠誠,一直爬一點都不好玩。我們把油桶從這里滾下去肯定很好玩。”兩人走到油桶前,用力將油桶往組合梯前推,推不動,誠誠大喊:“你們幫我一下!”依依和瑞瑞跑過來幫忙,一起把油桶推上組合梯,開心地玩起了滾油桶的游戲。第二次游戲開始時,孩子們按照設計好的設計圖合作拼搭成斜坡賽道,裁判一聲令下,俊俊和依依兩人手中的輪胎同時向下滾動,“耶,我的快?!笨】g呼著?!安灰粯痈卟还健!币酪啦环獾卣f。“我們用油桶來搭滑梯,這樣就一樣高了。”瑞瑞提議。第二輪比賽四人的輪胎都滾成功了,“我最快!”“我更快!”孩子們爭論起來。瑞瑞大聲說:“別吵啦,輪胎滾太遠了,比不出來?!币酪琅艿讲賵鰱|邊抱來奶粉罐,在靠外面的三個坡道前各放了4個,說:“我們比賽誰打倒罐子誰就贏,像打保齡球?!焙⒆觽儬幭瓤趾蟮赜幂喬トヌ魬?zhàn)。看著輪胎滾下去在凹槽又跳起來,俊俊張大嘴巴喊道:“太好玩了!輪胎滾到凹槽,撞一下跳了起來又往前滾,滾得好遠?!焙分喬フf:“我們再加上打罐子會更好玩。”孩子們開始把罐子加進去,三個三個進行比賽。再一次游戲中,孩子們一起把油桶推上組合梯,在凸起的梯頭先往上拉再往前推,在下坡時上面孩子抓著、下面兩邊拉住邊沿,一點點放力。第二次油桶從桌子和地墊滾下,地墊馬上塌了,瑞瑞建議:“試試梯子滑梯,好多人站在梯子上都不會塌,油桶滾也不會塌?!边@次,油桶從竹梯滾下,在凹槽處跳起來繼續(xù)往前滾,卡在V梯,“卡住了!油桶太大,梯子的口太小過不去?!焙f。她和俊俊一起把高梯子換成兩邊各一個矮梯,又拿來橫梯架在最上面,做成一個大橋,“這次可以了?!焙f。當油桶再次從木梯斜坡滾下,順利通過大橋撞倒罐子,孩子們又笑又跳:“耶耶耶!成功了!太好玩了!”
從課程故事《坡有趣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兒在游戲中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同伴互相協(xié)商合作;設定裁判,自發(fā)從高低斜坡變成風車保齡球的比賽,體現(xiàn)幼兒具有商定、遵守比賽規(guī)則的意識;幼兒對高低、快慢的爭執(zhí),實則是為自己的困難尋找解決的辦法,面對問題,其他幼兒能清楚地提出建議并調整游戲材料、玩法,體現(xiàn)幼兒主動與同伴交流、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同伴互相協(xié)商合作,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顯然,案例中凸顯出在整個游戲中,都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幼兒同伴間互相合作分工、互相建議協(xié)商,不斷提高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與合作中,幼兒默契配合、交流協(xié)商、不斷嘗試,促進自我游戲水平的提升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四、 潛在的“學習準備”教育要素分析
在學習方面的準備,既不是讓孩子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字,也不是讓孩子學會加減法,而是培養(yǎng)以下能力和習慣:產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游戲實錄四:當油桶從斜坡成功滾下4次后,涵涵對俊俊說:“我們用輪胎試試好不好玩,看看輪胎能不能超過油桶?!闭\誠和俊俊等人一起幫忙將兩根長木板抬到左右兩邊不同高度的梯子上,左邊架在第三格,右邊架在頂格。然后拿輪胎進行比賽。裁判一聲令下,兩人手中的輪胎同時向下滾動。只見,涵涵和俊俊的輪胎同時順著木板滑梯往前滾,一下就超過剛才的油桶朝遠處滾,涵涵和俊俊追著輪胎:“??!好遠?。《紳L到保安室啦!”后面的孩子們也大聲叫道:“好遠呀!輪胎太厲害了!”“輪胎比油桶輕,重的滾不遠,輕的能滾很遠。”俊俊說。孩子們在油罐上面做了四個滑梯,一面平衡木反著搭,一面桌子和地墊斜靠著,一面用木板,一面用竹梯做成風車斜坡。孩子們推著油桶從木梯上滾上去,成功把油桶滾到風車斜坡頂點,又從平衡木推下,油桶向右歪掉在地上,俊俊發(fā)現(xiàn):“油桶太大,平衡木太小,一直掉?!睋Q成輪胎進行比賽,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木板滾得最快,梯子第二,桌子和地墊最慢,平衡木的輪胎都歪掉了。孩子們又開始進行打倒罐子比賽,游戲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木板的坡道最快最容易打倒罐子。孩子們再一次把斜坡賽道改成凹凸形的瘋狂風車坡道,爭先恐后地用輪胎去挑戰(zhàn),輪胎滾下去在凹槽又跳起來,俊俊張大嘴巴喊道:“太好玩了!輪胎滾到凹槽,撞一下跳了起來又往前滾,滾得好遠?!焙⒆觽冇钟糜屯皝硖魬?zhàn)四個賽道:第一次從平衡木這邊“哐哐哐”滾下來,撞倒了奶粉罐;第二次油桶從桌子和地墊滾下,地墊馬上塌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油桶太重了,地墊太輕,一壓塌了”;第三次油桶從竹梯滾下,在凹槽處跳起來繼續(xù)往前滾,卡在V梯,孩子們發(fā)現(xiàn)“油桶太大,梯子的口太小過不去會卡住”。孩子們把高梯子換成兩邊各一個矮梯,又拿來橫梯架在最上面,做成一個大橋,油桶再次從木梯斜坡滾下,順利通過大橋撞倒罐子。
從課程故事《坡有趣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游戲中,幼兒大膽自由探索,從初次“探索不同材料”到“探索不同高度”,再到后面兩次游戲,都在圍繞“不同滾物與不同坡面”,整個游戲目標已貫穿其中。低結構材料的提供更是為幼兒的探索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斜坡滾物”“借力使力”“力的慣性”等物理、數(shù)學、科學的相關知識;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需要和清晰地表述建議,每一次游戲后幼兒都能清晰地用語言歸納總結出游戲的核心經驗;隨著游戲難度的不斷加大,幼兒始終能積極主動參與,遇到問題,如“油桶上不去”“打不到奶粉罐”等,幼兒能不斷地調整、挑戰(zhàn)自我,同伴間積極討論、主動提出建議、反復驗證,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堅持不懈、勇于嘗試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也掌握了“大膽猜測——探索嘗試——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在每一次游戲后,幼兒能及時進行表征游戲情景并與同伴制訂下一次游戲計劃,表現(xiàn)出幼兒具有制訂學習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游戲的良好學習習慣。
顯然,案例中凸顯出在整個游戲中,幼兒從探索不同物體到不同斜坡高度再到不同物體與不同斜面到最后凹凸形瘋狂軌道,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促進五大領域的發(fā)展,習得良好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幼兒園本土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要通過創(chuàng)設本土化的體育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投放本土化的活動材料、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等形式,從運動習慣、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這幾個關鍵點入手,逐步優(yōu)化本園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建構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游戲課程體系,從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四大方面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拓展幼小銜接實施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黃麗.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家教世界,2022(27):57-58.
[2]張喜紅.淺析幼小銜接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164-166.
[3]趙穎.幼小銜接視域下幼兒園大班體育課程優(yōu)化策略的實驗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2.
課題項目:文章系泉港區(qū)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第二批)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開展本土化體育區(qū)域幼小銜接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QG1452-0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童春炫(1990~),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二實驗幼兒園(順南園區(q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