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瓊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8)
2015年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部署了“互聯網+”的總體發(fā)展思路?!盎ヂ摼W+教育”也應運而生,將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與教育領域相結合。在這一大背景下,學生、教師和學校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學生可以有效利用網絡平臺積極主動地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做到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和移動學習。同時,學校也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將現代化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將當下流行的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融入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取長補短,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作為新媒體教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出的教學優(yōu)勢尤為明顯。將翻轉課堂引入到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強化師生課堂互動,同時還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將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1]。
本課程的改革以“翻轉課堂”的理念為指導,在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要求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尤其是在教學模式上,實現半翻轉化的課堂模式。具體思路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采用立體的教學模式,強調預習,把一部分課堂任務前置延伸到課外,實現半翻轉化的課堂模式。利用移動互聯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外、課內學習相結合,并實施適切的測評方式,使其成為內容多元豐富、具有知識性和啟發(fā)性、教學模式立體化的英語視聽說通識優(yōu)質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轉變師生角色,設置新型的教學活動,如個人陳述、小組討論等方式展開語言交際活動,合作學習,共同提高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
第三,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依托社交平臺和校內藍鴿自主學習平臺等來優(yōu)化課程,剪輯制作影視微課類視頻,把部分課堂教學任務,尤其是電影預習部分和課后作業(yè)的任務延展至線上。線上線下結合,促進師生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
第四,改進學習考核方式,全面管理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客觀評判學生的課程學習結果并提出反思。
(1)教學目標
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已經完成大學英語4級的課程學習、或已經通過全國大學英語4級考試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具體如下。
①語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向學生展示真實的場景和地道的語言。歸納與影片主題相關的詞匯短語和習語,使學生接觸地道的語言。
②語言能力目標
通過提供影片精華片段分析其語言特色,包括修辭手法、各種語氣的運用,以及角色在不同場景中對語言的不同選擇;提供部分經典臺詞和譯文,學生通過模仿和背誦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配音、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表達能力。
③素質目標
了解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了解英語語言的最新發(fā)展,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和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逐漸提高英語聽說理解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和減少跨文化交際中文化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
(2)教材分析
本課程選用《英語電影視聽說》進行教學。該教材包括8個單元,每單元介紹一部電影,圍繞影片進行英語聽說練習,文化背景介紹和語言鑒賞。影片內容與校園、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思想性強。在幫助學生提高聽說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
(3)學情分析
本課程教學對象為大學二年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水平差異明顯,英語聽說能力和實用能力普遍有所欠缺,文化背景知識有限。
(4)教學策路與方法
以建構主義和體驗式學習理論為基礎,靈活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部分課堂教學任務,尤其是電影預習部分和課后作業(yè)的任務延展至線上,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實踐練習和學習評測。
具體方法如下。
①任務驅動法:課前為學生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的,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②交際任務法:將學生分為小組,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課堂討論和陳述,通過電影解讀、文化討論、片段細節(jié)聽寫、難詞填空、電影配音、模擬對話、劇本翻譯等多樣化的交際任務活動來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訓練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5)教學重點難點
①合理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科學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
②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積極的學習習慣,提高其運用網絡等設備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③客觀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切實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6)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階段:觀看上傳的微課視頻,完成相應任務。
課堂教學階段:①預熱階段:回顧微課內容,檢查影片觀看完成情況;②信息階段:講解文化知識點;③實踐階段:進行語言訓練;④啟迪階段:培養(yǎng)思辨性。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The Joy Luck Club教學設計
(1)教材內容
《英語電影視聽說》,Unit3。
(2)授課對象
大學二年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
(3)教學內容分析
本次課以電影The Joy Luck Club為載體,比較了中西方文化的區(qū)別,并引導學生思考跨文化沖突的深刻意義。
(4)教學目標
①語言知識目標:英語學習要點,歸納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色的詞匯短語和習語。
②語言能力目標:通過影片精華片段的學習講解,了解和欣賞幾種修辭手法:夸張(hyperbole)和淡化(understatement),省略句(fragmentary elliptical sentences)和委婉(beat around the bush);學生通過模仿和背誦經典臺詞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配音、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表達能力。
③素質目標:掌握英語的地道表達方式,理解影片中反應的文化沖突等問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5)學習對象分析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影片內容和文化背景有了初步認識,為本節(jié)課進一步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打下基礎;對本堂課內容,學生抱有一定的興趣,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識薄弱,需要教師設置內容豐富、形象有趣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索,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6)教學策略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①在課前布置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熟悉本次課的學習內容:有中文特色的英文詞匯,地道的英語表達,夸張和淡化兩種修辭手法。
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微課視頻所探討的內容,結合自身經驗發(fā)表看法,開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7)教學重點及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中文特色的英語詞匯,思考中英文之間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欣賞夸張和淡化兩種修辭手法。
(8)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過程
(9)教學反思
本次課依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借助在線平臺,通過將學習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延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各種教學材料集圖文、音頻、視頻于一體,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并通過組織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就不同主題暢所欲言,鍛煉了口語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的教學依托在線平臺,切實體現“翻轉課堂”的特色。
1.教師根據具體教學目可標將教學分為課堂面授與自主學習兩個部分。
2.在課前將相關資源分享于在線平臺上,并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根據任務量和學習目的制訂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計劃,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與監(jiān)控。
3.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總結其學習成果,并對學生的疑惑予以解答反饋,并在此基礎上輸入新的信息,深化學習內容。
4.結合學生課前學習和課堂表現兩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
(1)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包括在線學習時間、練習完成情況等數據的記錄。
(2)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包括各種小組活動、口語展示情況,以及課堂測試情況,包括課堂練習、小測試和期末測試成績等。
將網絡學習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后,高級影視聽說課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英語聽說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具體優(yōu)勢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1.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極大提高、課堂滿意度高
將學習內容發(fā)布在在線平臺上,課堂教學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有效解決了學生課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問題。同時在線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渠道,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學習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線自主學習保證了學生課前的學習,也將教師從枯燥冗長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加強了師生互動交流的頻率和積極性,從而形成了積極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學活動得以進入良性循環(huán)。
3.突出了評價考核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學習的過程被如實記錄,教師可及時了解評價學生的表現,并結合學生課堂表現真實客觀地考核學生的水平,體現教與學的實際情況。
團隊教師多次參加校內外有關“翻轉課堂”教學研討會議,通過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交流經驗體會,自身素質也得到了充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