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超 裘孝芳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患者往往因下肢靜息痛、圍術期疼痛徹夜難眠。睡眠不佳既會帶來壓力升高、負性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1],也會對個體免疫系統(tǒng)、術后患者快速康復產(chǎn)生負面影響,阻礙切口愈合并持續(xù)增加患者焦慮水平[2-3]。睡眠障礙可采用藥物或非藥物方法進行治療。鎮(zhèn)靜藥物治療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但可能會導致成癮并且不能提供充足的睡眠[4]。實踐證實,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促進ASO患者認知及行為的改變,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進早期康復[5]。研究表明[1,6],在臨床護理中,對患者實施音樂、芳香療法、使用眼罩和耳塞、穴位按壓以及教育計劃等綜合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但對ASO患者睡眠及焦慮的影響,目前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睡眠工具輔助的綜合護理干預對ASO患者睡眠質量和焦慮狀況的影響。
選取2021年1—6月醫(yī)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下肢動脈閉塞癥住院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臨床診治指南標準;需行手術治療患者因缺血致患肢疼痛;自愿并且能夠接受各種量表和問卷調查。排除條件:低血壓或者需要夜間多次靜脈注射藥物,合并其他嚴重并發(fā)癥轉科或出院患者;合并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問卷調查;佩戴助聽器;長期臥床不起,言語不清,交流認知障礙患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9例;年齡65.00±8.35歲;住院時間12.13±2.32 d;合并癥:高血壓28例,糖尿病16例;鎮(zhèn)靜藥物使用12例;鎮(zhèn)痛藥物使用11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65.50±9.34歲;住院時間12.19±2.77 d;合并癥:高血壓27例,糖尿病14例;鎮(zhèn)靜藥物使用13例;鎮(zhèn)痛藥物使用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鎮(zhèn)靜及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向患者介紹健康知識,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變化。術前護士對患者的飲食、用藥、日常生活等進行指導,囑患者戒煙、戒酒。①心理護理。關心體貼患者,向其講授疾病相關專業(yè)知識,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病程和病情認識,保持心情平穩(wěn),積極協(xié)助診治和養(yǎng)護。②患肢護理。做好肢體保暖,勿使肢體裸露于低溫自然環(huán)境中。取合適體位,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③皮膚護理。每天進行足部護理,保證足部潔凈干爽,每日用溫水洗腳,小心防止燙傷;如有皮膚表面潰爛或壞死,保證潰爛部位潔凈、防止受壓及刺激,進行創(chuàng)面換藥,防止壓力性損傷發(fā)生,必要時應用氣墊床。④疼痛護理。對早期的輕癥患者,應用血管擴張劑、中藥治療等。對于疼痛嚴重的中晚期患者遵醫(yī)囑使用麻醉性鎮(zhèn)痛藥。⑤術后護理。術后給予患者必要的抗凝治療,監(jiān)測出凝血時間,防止出血、再灌注損傷。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指導其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并在患者出院時給予護理指導。⑥由值班護理人員用10 min時間與患者討論睡眠的一般益處。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睡眠工具輔助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詳細治療方式和內容介紹、術后常規(guī)和特別注意事項講解、遠期恢復效果評估等內容;同時給予心理支持、社會支持、生活指導、家庭教育等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成立ASO睡眠改善護理小組:組成白天-夜間小組成員無縫銜接的護理團隊,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個體情況制訂相應的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措施。
(2)心理干預:布置病房內環(huán)境,盡量保持安靜;積極與患者溝通,熱情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傾聽患者內心的聲音,取得患者信任;針對患者最關心疾病嚴重程度、手術的流程和預后等相關知識予以詳細講解,避免出現(xiàn)焦躁等負性情緒。與患者分享一些成功的治療案例,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增強其疾病治療的自信心。術后針對患者關心的切口愈合、血腫形成、肢體活動問題主動與患者詳細溝通交流,并講解開展護理干預措施的重要性。嚴格要求并督促患者戒煙,加強飲食管理。
(3)疼痛護理:配合醫(yī)師完成患者的圍術期疼痛宣教,評估患者對疼痛的忍受預期。評估患者的疼痛強度并設計疼痛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對于肢體疼痛者,多陪伴患者以分散其注意力,疼痛嚴重患者可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來減輕疼痛程度。
(4)患肢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穿刺點處出血、雙下肢動脈搏動、皮溫、血運情況,及時詢問患肢情況。指導患者臥位、功能鍛煉及合理飲食,遵醫(yī)囑使用抗凝藥物,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huán),避免出現(xiàn)出血及下肢血栓。
(5)睡眠輔助工具:在住院期間為每位患者提供3種睡眠輔助工具,包括眼罩、耳塞和白噪音器?;颊吣軌蜃灾鬟x擇所使用的輔助工具或者更換工具,并且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1種或多種或不使用輔助工具。觀察組每天接受約10 min關于使用睡眠輔助工具益處的主動護理宣教,由護理小組針對性的講解,于次日對患者因睡眠問題予以隨訪總結并解答。
(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7]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PSQI量表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前18個條目組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持續(xù)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3分4個等級計分,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2)焦慮癥程度:采用貝克焦慮量表(BAI)[8]進行評價,該量表把不同焦慮癥表現(xiàn)的嚴重程度用作衡量指數(shù),用以判斷受試者焦慮癥狀的程度。BAI總分15~25分為輕微焦慮癥,26~35分為中度焦慮癥,36分以上為嚴重焦慮癥。
(3)疲勞癥程度:采用疲勞量表-14(FS-14)[9]測定患者疲勞癥狀的嚴重性、疲勞病例的篩選及評估臨床療效。分為軀體疲勞、腦力疲勞2個維度共14個條目,軀體疲勞分值最高為8分,腦力疲勞分值最高為6分,總分值最高為14分,分值越高表示疲勞程度越重。
(4)疼痛程度:采用簡明疼痛量表(BPI)[10]評估過去24 h或過去1周內的疼痛程度。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疼痛的程度、疼痛性質和疼痛對日常生活功能的干擾程度。總分0~1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結果越差。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構成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入院第2天及第7天睡眠輔助工具使用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睡眠輔助工具使用率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疲勞、疼痛嚴重程度及疼痛干擾程度評分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周后,觀察組疲勞程度、疼痛程度及疼痛干擾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但只有疲勞程度評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疲勞、疼痛嚴重程度及疼痛干擾程度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PSQI和BAI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觀察組PSQI和BA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和BAI評分的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只有部分患者使用促進睡眠的藥物及慢性鎮(zhèn)痛藥物,組間用藥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睡眠藥物和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的比較
ASO患者面臨長期缺血性下肢疼痛、治療等療效差、疾病認識不足等困擾,普遍存在焦慮、疲勞、恐懼心理,睡眠質量較差。針對下肢缺血造成的疼痛問題,目前介入手術治療已經(jīng)成為常見的治療方案,綜合護理或多維度護理干預為改善下肢疼痛可以提供幫助。本研究目的是探索總結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促進住院ASO患者睡眠的護理經(jīng)驗,包括預防、環(huán)境適應、藥物使用、疾病認知和關懷對話方面的睡眠管理。結果表明,觀察組的主動宣教使用睡眠工具輔助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焦慮水平以及疲勞程度。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說明準確實施非藥物性護理干預,可改善ASO患者的生活質量[11]。研究發(fā)現(xiàn),主動的宣教關懷護理,可促進住院患者更多地使用睡眠輔助工具;為患者布置病房內安靜的環(huán)境,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使患者逐漸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下保證睡眠質量。證明了與患者溝通,采取一定干預護理方式可以促進住院患者睡眠[12]。
本研究中干預1周后,觀察組患者疲勞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應用睡眠輔助工具改善了患者對疲勞的感知,從而改善了睡眠質量和疲勞程度。考慮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睡眠質量的同時,改善了患者的腦力疲勞;通過關懷對話以及心理支持使患者增強了對疾病治愈的信心,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另外,干預1周后觀察組患者疼痛嚴重程度及疼痛干擾程度低于對照組;Yang等[13]通過疼痛多維度護理干預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增加跛行距離,提高疼痛控制滿意度,從而改善患者預后。雖然兩組的疼痛相關評分有所改善,但是,本研究兩組之間疼痛嚴重程度和疼痛干擾評分的變化統(tǒng)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首先,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官和情感體驗,伴有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ASO患者術后會有強烈的疼痛感,考慮ASO患者的疼痛特點因病因所致,許多住院患者采用維持治療方法,其中維持藥物量以保持疼痛恒定,大多數(shù)疼痛的改善仍然需要手術治療。另外,患者主觀的自我報告的疼痛評分可能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
結果證實,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降低焦慮水平,比較干預前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PSQI和BAI評分,這與之前的研究一致[12]。首先,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信心程度,而部分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ASO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重視不夠,健康宣教未到位,與病患缺乏有效的溝通,工作流于形式化,護理質量不高。而堅持問題導向干預措施同時給予心理支持等綜合護理干預彌補了上述的不足。其次,護理人員進行一些易于實施的干預措施會對干擾因素包括環(huán)境因素(噪音和光線)和非環(huán)境因素(疼痛、壓力、焦慮和身體疾?。┊a(chǎn)生影響,比如佩戴耳塞可降低環(huán)境中噪音的干擾[12],佩戴眼罩減少病房環(huán)境中燈光的刺激,利于褪黑素的合成,從而有效改善ASO患者的睡眠質量[14-15]。肖樂等[16]通過目標疼痛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PSQI評分、舒適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同時,陳靜等[17]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互動達標法的綜合護理可改善ASO患
者下肢動脈康復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但是,盡管住院期間給予患者相應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睡眠藥物和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針對ASO的治療方案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血管性缺血性改變需要手術配合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另外,實施出院后的延續(xù)性護理或許可以給未來ASO患者減少睡眠藥物用量提供研究方向。綜上所述,在住院期間使用睡眠輔助工具進行教育可提高ASO患者的睡眠質量并降低焦慮水平,改善患者的疲勞癥狀,實施這種成本極低的改善睡眠和幸福感的方法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護理體驗。本研究尚存在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尚短等不足之處,今后需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以驗證該研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