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娜 張成偉
前列腺癌是臨床男性高發(fā)的惡性腫瘤,且有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前列腺癌發(fā)病率增長速度為8%~10%[1]。目前對此類疾病主要可采用前列腺根治術治療,其臨床療效顯著,且手術安全性較高,但患者術后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同時需留置導尿管,患者對于術后康復依從性不高,同時患者術后通常會存在尿失禁、膀胱痙攣等并發(fā)癥,因而易出現恐懼、焦慮等多種不良心理情緒,所以其術后生活質量較低,需給予其有效干預以促進機體恢復[2-3]?,F象描述式健康指導是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的現象描述式健康宣教,憑借圖表、視頻等多種形式以有效提升患者相關知識認知度[4-5]。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給予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干預,取得較好效果?,F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均符合前列腺癌相關診斷標準;均為首次接受手術治療;術后預計生存時間在1年及以上者;均有正常認知和溝通能力者。排除條件:存在由于手術損傷而引發(fā)的完全性尿失禁;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泌尿系統感染者。按組間基本特征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48~80歲,平均61.27±6.58歲;臨床分期:A~B期者32例,C~D期者23例;Gleason評分在7分以下者30例,7分及以上者25例。觀察組年齡48~80歲,平均60.68±6.27歲;臨床分期:A~B期者33例,C~D期者22例;Gleason評分在7分以下者29例,7分及以上者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行常規(guī)干預,干預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即給予其常規(guī)健康宣教,告知其術前相關檢查措施、術前禁食禁飲等注意事項、術中體位管理及術后排尿功能訓練等。觀察組實施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干預。首先成立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科室護士長、高年資醫(yī)護人員及過往接受前列腺癌手術治療成功的志愿者,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所有組員進行現象描述及結構性訪談等相關知識培訓,所有成員在培訓合格后方實施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描述現象:小組討論擬定訪談的提綱,包括醫(yī)護人員訪談及康復患者訪談兩個部分,醫(yī)護人員訪談包含4個問題: ①前列腺癌發(fā)病率,高發(fā)人群特征;②目前前列腺癌發(fā)病率情況,臨床治療效果;③前列腺癌患者術后5年及10年內生存情況,術后常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表現及針對性措施;④前列腺癌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懼進展有哪些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祻突颊咴L談包含4個問題:①前列腺癌確診及術后您的感受;②術后您在出現不良反應后,自身軀體癥狀;③術后您是否會擔心疾病的復發(fā)情況,如果可否這種想法;④您有哪些能夠與病友分享的經驗和感受。
(2)半結構式訪談:干預人員根據患者上述提綱向患者提問,并適當實施深入訪談,在訪談的同時進行全程錄像,并做好相關隱私保護工作,時間為40 min。
(3)現象描述式宣教:干預人員給患者播放訪談過程的錄像,并采用流程圖、表格等方式對與患者的訪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在患者觀看結束后,干預人員根據相關流程圖、表格等進行強化健康宣教,介紹各年齡段患者發(fā)病率、術后患者5年、10年內生存率等,從而使患者明確“前列腺癌是高發(fā)情況”,從而盡可能緩解其病恥感及恐懼感。
(4)康復干預:①解攣刺激。干預人員應用經皮電刺激治療儀對患者實施解攣刺激,并選取足內踝尖三寸、臍下三寸作為刺激點位,首先進行酒精清潔、脫脂,在干燥后將電極片粘貼于上述區(qū)域,設置疏密度波為2/100 Hz,刺激強度為8~12 mA,脈沖寬度為0.2~0.6 ms。刺激干預時,干預人員全程密切觀察患者狀況及感受,從而調整刺激強度,以患者感到刺激刺激而無疼痛感為宜。解攣刺激在術后6 h進行,每8 h進行1次刺激,干預時間為1周。②臍周熱敷。取200 g粗鹽、50 g艾葉混合均勻以裝入20 cm×20 cm的雙層紗布袋內制成熱敷備用。用上述制作的熱敷包加熱5 min后置于患者腕部皮膚試探,以確保溫度在40~45 ℃,再將熱敷包加熱至42 ℃左右置于患者臍周,順時針轉動,同時詢問患者溫度適宜情況,并根據其耐受情況控制熱敷時間在20~30 min,然后將熱敷包再次加熱至42 ℃左右,貼于患者下腹部,進行勻速、緩慢地往復運動,每次20 min,每天2次。干預時間為1周。
(1)恐懼疾病進展水平:采用恐懼疾病進展量表評價兩組干預前、術后7 d恐懼疾病進展水平,共2個維度,12個條目,總分12~60分,≤34分為無恐懼疾病或低水平,35~47分為中等水平,≥48分為高水平[6]。
(2)控尿功能:觀察并記錄兩組恢復尿控功能時間、總漏尿次數、干預前及術后7 d最大尿道閉合壓(MUCP)、Valsalva漏點壓力(LPP)水平變化[7]。
(3)生活質量:采用前列腺癌治療功能調查問卷(FACT-P)評價兩組干預前、術后4周生活質量,共5個維度,每個條目0~4分,身體狀況與情感狀況維度評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高;生活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醫(yī)生關系維度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8]。
(4)不良反應:統計兩組術后尿失禁、膀胱痙攣及尿路感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恐懼疾病進展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控尿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恢復控尿功能時間短于對照組,總漏尿次數少于對照組,術后7 d的MUCP、LP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控尿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周,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術后尿失禁、膀胱痙攣、尿路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前列腺癌通常出現于年齡在55歲以上的男性群體,且此類患者早期通常無典型癥狀,而隨著病情的進展可發(fā)生排尿困難、大便困難、會陰部疼痛、尿失禁等[9-10]。目前臨床對于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主要可采用前列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患者得到治愈。但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極易引發(fā)機體應激反應,誘發(fā)膀胱痙攣等并發(fā)癥[11-12]。有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前列腺癌患者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率在24%~75%之間,同時患者在術后10年內的復發(fā)率可達50%[13]。同時患者疾病治療效果與其對于疾病、治療等相關知識認知度具有重要相關性。本研究中通過對前列腺癌患者實施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7 d恐懼疾病進展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對前列腺癌患者圍術期中應用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可顯著改善其恐懼疾病進展情況,緩解負性情緒。分析原因主要為,通過擬定醫(yī)護人員訪談及康復患者訪談的提綱問題,通過半結構式訪談,通過錄像呈現、視頻、圖表等向干預人員描述疾病的臨床表現、手術治療現狀、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不斷強化其疾病相關知識認知度,全方位了解疾病情況,消除病恥感,提升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有效緩解恐懼等負性情緒[14-15]。本研究結果可見,各控尿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尿失禁、膀胱痙攣、尿路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可明顯提升患者控尿功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原因主要為,該模式通過臍周熱敷,艾葉起到補齊助陽的效果,借助粗鹽可起到較好導熱昨天,并憑借艾鹽包對患者下腹部和臍周熱敷,以充分調節(jié)其膀胱平滑肌的緊張程度,進而有效降低其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率[16-17]。此外,以熱敷刺激可充分提升患者術后膀胱順應性,從而抑制逼尿肌過度活動,改善其控尿能力,減少漏尿次數,降低尿失禁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8]。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術后4周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對患者實施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可明顯提升其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為,干預人員通過描述現象及半結構式訪談,從而有效緩解或消除其因疾病或尿失禁而造成的負性情緒,避免由于不良心理情緒對其生活質量造成的負面影;此外通過解攣刺激及臍周熱敷可有效改善其控尿功能,促進術后生活質量改善[19-20]。
綜上所述,基于現象描述式的康復指導應用于前列腺癌患者圍術期中可降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改善控尿功能及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本研究不足之處為納入研究的樣本量略欠缺,今后需加大研究力度,增大樣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