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建 雄
(福建省光澤縣醫(yī)院檢驗科 南平 354100)
急性闌尾炎(AA)是在環(huán)境、飲食、感染、胃腸功能障礙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發(fā)的一組以闌尾組織炎癥反應為基礎病理,以闌尾管腔狹窄、梗阻致右下腹疼痛、闌尾壓痛等主要病理特征的臨床常見急腹癥。小兒因胃腸道功能尚未發(fā)育健全、免疫功能低下、抗外界不良微生物入侵能力差等因素的影響,為AA的高危患病人群。而臨床上,AA病情進展迅猛,可在短時間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及全身性炎癥反應,甚至造成闌尾穿孔、壞死,對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加強其早期診斷及病情判斷,促進臨床在有效的時間窗內開展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是預防病情進展及造成不良臨床結局的關鍵[1]。近年來,隨著臨床對AA病理學機制研究進程的推進及其臨床診療體系的日益完善,諸多前沿報道強調,在AA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尿常規(guī)指標會出現特異性的改變,且其改變特征及幅度與AA的病情及預后密切相關[2]。因此,通過對AA患者尿常規(guī)的檢驗,分析相關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可為疾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的路徑。本文主要探討小兒AA中尿常規(guī)的檢驗結果及在患兒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間因出現腹部疼痛、惡心嘔吐以及發(fā)熱、乏力等癥狀,于我院就診的疑似AA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樣本容量計算原則共納入病例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3~12歲,平均(7.34±1.23)歲。另納入60例健康兒設為JK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12歲,平均(7.55±1.15)歲。病例納入標準:(1)遵循知情告知原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2)病歷資料中提供的病例信息符合本研究需求;(3)闌尾炎患兒隨訪期內經手術病理獲得明確診斷;排除標準:(1)未開展尿常規(guī)檢查者;(2)合并腎病疾病者。兩組對象一般資料的統(tǒng)計學收錄、比較,統(tǒng)計學處理后P>0.05。
所有入選病例均開展尿常規(guī)檢查。采集患兒晨起首次尿液中段尿,采集量20mL,采用尿液自動分析予以尿常規(guī)指標定量、定性分析。尿常規(guī)指標包括:尿液pH值、尿液白細胞計數、尿液紅細胞計數、尿蛋白值、尿糖值、尿比重、尿酮體、膽紅素等。尿常規(guī)檢查下AA診斷標準:尿液pH值不在4.5-8.0范圍內,尿液白細胞計數≧3+,尿液紅細胞計數≧2+,尿比重不在1.015-1.025范圍內,尿糖值>900mg[3]。
1.3.1 尿常規(guī)診斷AA的臨床價值
本組70例患兒均開展術后隨訪,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準,計算尿常規(guī)診斷AA的敏感性、特異性。
1.3.2 AA組和JK組尿常規(guī)指標比較
將經手術病理結果確診的闌尾炎患兒設為AA組,根據尿常規(guī)檢查結果,對比AA組和JK組對象的尿常規(guī)指標。
1.3.3 尿常規(guī)指標與AA病理特征的關系分析
AA病理特征:(1)病情程度。根據患者病情評估結果,分為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組和急性復雜性闌尾炎組;(2)臨床分型:根據患兒闌尾炎分型,分為單純性AA組、化膿性AA組、穿孔壞疽性AA組。(3)炎癥反應程度。根據患兒闌尾炎炎癥反應(AIR)評分,分為輕度組(AIR≦4分)、中度組(AIR為5-8分)、重度組(AIR≧9分)。(4)闌尾粘連程度。根據文獻中闌尾粘連程度判定標準,分為I~II級組、III級組、IV級組[4]。(5)術后感染。根據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將其分為合并感染組和未合并感染組。(6)預后。即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分別對比分析不同組患兒的尿常規(guī)指標。
采用SPSS20.0軟件,計數、計量數據記為百分比(n/%)、標準差(±s),χ2、t檢驗,P<0.05提示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計算所得,尿常規(guī)診斷AA的敏感性為98.25%,特異性為84.62%。見表1。
表1 尿常規(guī)診斷AA的的敏感性、特異性比較
AA組患兒尿液白細胞計數、尿液紅細胞計數、尿蛋白值均高于JK組(t=10.283,P=0.009;t=9.046,P=0.014;t=10.034,P=0.010)。見圖1。
圖1 AA組和JK組病例尿常規(guī)指標比較
在尿液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及尿蛋白指標值上,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組與急性復雜性闌尾炎組比較,P>0.05;I~II級闌尾粘連組、III級組、IV級組比較,P>0.05;但穿孔壞疽性AA組>化膿性AA組>單純性AA組(P<0.05),重度炎癥反應組>中度組>輕度組(P<0.05),合并術后感染組>未合并組(P<0.05),預后不良組>預后良好組(P<0.05)。見表2。
表2 尿常規(guī)指標與AA病理特征的關系分析
在小兒AA臨床診斷中,超聲影像學檢查應用較為廣泛,但針對闌尾直徑小于6mm的AA患兒,超聲誤診率、漏診率較高,整體診斷價值不甚理想。尿常規(guī)檢查作為臨床三大常規(guī)檢查項目之一,是通過對尿液標本各種理化性質的檢查來反映機體的病生理狀況,具有檢查實時性強、指標靈敏性高、可重復性好等顯著優(yōu)點[5]。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尿常規(guī)診斷AA的臨床價值及尿常規(guī)指標與AA病理特征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
AA組患兒尿液白細胞計數、尿液紅細胞計數、尿蛋白值均高于JK組(P<0.05)。且尿常規(guī)診斷AA的敏感性為98.25%,特異性為84.62%。提示:相較于健康者,AA患兒尿常規(guī)指標出現明顯的異常改變,且尿常規(guī)檢驗對AA的臨床診斷價值較高。首先,AA作為一組以局部性、全身性炎癥反應為基礎病理的急腹癥,細菌感染為其主要病理因素之一[6]。而隨著細菌感染對尿路組織的侵襲,尿路上皮針對細菌侵入產生炎癥反應,進而造成尿中白細胞會明顯增高。其次,在闌尾的發(fā)育過程中,有一部分闌尾是后位器官,此時闌尾的解剖位置與輸尿管較為接近。闌尾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在嚴重炎癥反應刺激下造成對輸尿管的累及,導致黏膜出現充血、水腫,即可能會有血液進入尿液中,可出現輕微尿血的情況,進而造成尿紅細胞數量的升高[7]。最后,與前文所述,闌尾炎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在嚴重炎癥反應刺激下造成對輸尿管的累及,誘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并破壞尿路上皮黏膜和泌尿系統(tǒng),導致尿蛋白滲入尿液,從而產生尿蛋白升高的臨床現象[8]。因此,通過尿常規(guī)檢驗及特異性指標水平異常變化的分析,可為小兒AA的早期診斷及準確診斷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據。
在尿液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及尿蛋白指標值上,穿孔壞疽性AA組>化膿性AA組>單純性AA組(P<0.05),重度炎癥反應組>中度組>輕度組(P<0.05),合并術后感染組>未合并組(P<0.05),預后不良組>預后良好組(P<0.05)。即小兒AA的病理類型、炎癥反應程度、術后感染風險及臨床預后與尿常規(guī)指標密切相關。臨床上,尿常規(guī)指標異常升高幅度越大,提示闌尾組織炎癥反應越劇烈,對闌尾造成彌漫性炎性浸潤,大量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造成感染病情的快速進展,誘發(fā)化膿性甚至穿孔壞疽性闌尾炎[9]。與此同時,感染病情越嚴重,闌尾手術切除過程中難度越大,腹腔內環(huán)境破壞越嚴重,腹腔殘余感染風險越高,進而造成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風險越高,預后越差[10]。
綜上,尿常規(guī)對小兒AA的臨床診斷價值較高,且通過對患兒尿常規(guī)指標變化的分析可為患兒病情(臨床分型、炎癥反應程度、術后感染風險及預后)的判斷提供參考。臨床上在小兒AA臨床診治中可通過對尿常規(guī)指標的監(jiān)測及分析,準確評估患兒病情進展程度及預后,并據此決策治療方案,以提高疾病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