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陳立
近年來隨著注水開發(fā)的不斷深入,油田面臨著注水壓力高,注水量低于配注量;壓裂縫易水竄,注入水無效循環(huán),存水率明顯下降;受儲層物性差、砂體連通性差等影響,增注有效期短等問題。亟需實施強化注水,補充地層能量,提高水驅采收率。通過國內油田針對低滲透、特低滲透油藏開展的一系列技術攻關及實踐,評價壓驅注水技術對復雜斷塊油藏的適應性,配合注入參數(shù)的優(yōu)化研究,使得油田面臨的注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決,同時由于壓驅注水技術的優(yōu)勢,能夠擴大水驅波及體積,提高驅油效率,從而提高水驅采收率。目前壓驅注水技術已在現(xiàn)場實施并取得初步成果。
當前老油田注水開發(fā)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儲層物性差,注水壓力高,注水量低于配注量;壓裂縫易水竄,注入水低效無效循環(huán),存水率明顯下降;受儲層物性差、砂體連通性差等影響,增注有效期短,酸化、酸壓及復合降壓增注措施平均有效期只有112天,增壓增注措施有效期在45~366天之間,整體來看增注措施效果較差。出現(xiàn)問題的注水單元壓力水平較低、提液困難,注水驅替倍數(shù)均低于1,這與開發(fā)效果較好的油藏具有較大的差距。通過注水調查,5800萬噸的儲量可實施強化注水提升地層能量。這部分儲量集中在復雜斷塊油藏中,因此有必要開展復雜斷塊油藏強化注水、提升油藏能量的技術研究,使得這部分潛力得到充分動用。
壓驅注水技術憑借它大幅增注、快速增能、擴波及提效率等優(yōu)勢成為了低滲透油藏開發(fā)中快速補充能量、提高儲層水驅動用、提高采油速度的有效手段。這里的壓驅注水技術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壓驅技術有一定的區(qū)別,它指的是通過超高壓快速注入水或加表活劑的水,短時間內提高近井地帶地層能量,在滲吸作用下提高整個井組地層能量,提高生產壓差及油井產能;同時提高波及系數(shù)和驅油效率,進而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開發(fā)技術。大慶油田開展單井撬裝壓驅注入,快速補充地層能量,實施后注入壓力提高,單井注水量大幅提高,吸水層數(shù)明顯增加,吸水剖面得到改善,井組增油效果明顯;西部三塘湖盆地馬中致密油藏開展大液量注入、提高地層能量增產實踐,利用壓裂設備,大量注入水,白天注水,晚上停注,脈沖式循環(huán)注入,提高地層能量,改善開發(fā)效果;勝利油田在渤南開展壓驅注水試驗,日注水量從注不進上升到1400方,兩輪累計注水5.1萬方,對應油井見效明顯,增油顯著。因此,有必要對該技術在江蘇油田復雜斷塊油藏中的適應性進行研究。
壓驅注水技術具體表現(xiàn)形式:能夠實現(xiàn)注水井大量注入、快速增能;水井大量注入后燜井,注入水能夠有效擴散,同時大規(guī)模的滲吸置換;油井見效,且各注采方向暫未發(fā)生水淹,波及相對較好。目前壓驅注水技術的機理主要有裂縫增滲、高壓促吸、滲吸采油以及建立有效驅替。
裂縫增滲主要表現(xiàn)在超過破裂壓力條件下注水[1],巖石應力增加,易形成大量的裂縫,通過基質巖心實驗,滲透率為18.5mD,當應力差達到28MPa時,產生裂縫,注入流量大幅度提高,從10m3/min提升到20m3/min。
圖1 基質巖心破裂過程曲線
由于大液量快速注水條件下,天然裂縫開啟,溫度效應誘發(fā)大量微裂縫。當?shù)貙哟嬖谔烊涣芽p時,隨著注入水不斷進入,壓力達到天然裂縫開啟壓力時,原本閉合的天然裂縫會重新張開,注入水可以冷卻地層巖石,溫度效應改變天然裂縫周圍的應力分布,從而誘發(fā)大量微細縫。同時,高壓水進入微裂縫后,可以進一步拓展微裂縫寬度,裂縫滲透率明顯增大。
高壓促吸主要表現(xiàn)在壓驅注水制造高壓力場,促進小孔隙低滲帶吸水,改變了常規(guī)壓差下的油水運動規(guī)律,減弱了非均質性的影響,提高了波及系數(shù)及驅油效率。注入水粘度很低,更容易滲濾進入巖石基質孔隙中,孔隙壓力不斷增加,連通的孔隙和喉道數(shù)增加,孔隙和喉道尺寸變大,地層孔隙度和滲透率會有較大提高。在不同驅替壓力梯度油水相滲實驗中,隨著驅替壓力梯度或滲流速度增大,共滲點左移,出現(xiàn)潤濕反轉現(xiàn)象,水相相對滲透率增大(圖2)。
圖2 不同驅替壓力梯度油水相滲曲線
滲吸采油其主要開發(fā)機理是在毛細管壓力作用下基質孔隙與裂縫、基質小孔隙與大孔隙之間的流體交換。由于常規(guī)壓裂僅在井筒附近產生有限的裂縫,注水開發(fā)時,滲吸作用弱,流體交換速度慢,滲吸采油量低,滲吸采油在油田開發(fā)中只起到從屬和輔助作用。在井筒附近較大范圍內形成復雜裂縫后,基質與裂縫之間的接觸面積大幅度增加,兩者之間的流體交換速度和數(shù)量發(fā)生了質變,滲吸作用急劇加強[2]。
建立有效驅替主要表現(xiàn)在大壓差大排量減小了注采距離,使得老油田在固定注采井距下能建立有效的注采驅替,提高水驅波及體積[3]。
根據(jù)壓驅注水技術擁有的大幅快速增注、油井增產、擴大波及、提高驅油效率等優(yōu)勢,不同類型油藏均可以利用其特點解決開發(fā)難題。
低滲透油藏利用壓驅注水技術可以解決水井注不進、地層虧空大、油井液量低、注采波及差等難題;稠油油藏利用壓驅注水技術可以解決降粘劑注入難、降粘劑波及差、油井產能低等難題;斷塊油藏利用壓驅注水技術可以解決封閉斷塊能量低、能量補充周期長、剩余油富集緩慢等難題;二氧化碳驅油藏利用壓驅注水技術可以解決老區(qū)能量虧空大、注氣恢復成本高、達到混相壓力難等難題。
針對復雜斷塊油藏進行了壓驅可行性分析:①小斷塊油藏或斷塊油藏邊部需要注意斷層封閉性,防止注入水沿斷層流失;②斷塊油藏內部都能適應,優(yōu)先選擇高壓欠注或注不進,壓力水平低,水竄較少的井組;③油層數(shù)較多的斷塊需要根據(jù)吸水剖面選擇性壓驅部分油層,避免注入水沿高滲透層突進,中低滲透層動用較少;④非均質性較強的斷塊易水竄,波及體積較小,適應性較差,需結合井網選擇性調堵。
綜合復雜斷塊油藏地質特征及現(xiàn)場應用,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地面條件:壓驅注水需要高壓注入,因此地面設備需要滿足;同時水源要充足,以便于前期大排量注入;工程配套相對簡單,節(jié)約成本,利于大規(guī)模推廣。
(2)井筒條件:高壓注入對井筒要求比較高,不能有套損,否則會對套管造成較大的損壞;固井質量合格且無管外竄,防止注入水竄入其他層,目的層得不到能量補充。
(3)油藏條件:首先考慮能量不足、采出程度低、油水井靜態(tài)對應關系好、高壓欠注或注不進的井組;其次考慮到斷塊的封閉性,在平面和縱向上需要距離斷層有一定的距離;最后考慮該斷塊平面非均質性,結合裂縫監(jiān)測及生產動態(tài)數(shù)據(jù),初步判斷壓驅裂縫的延展方向是否與井網匹配,若油井在裂縫水竄方向上,需結合調堵盡可能擴大水驅波及體積。
(1)注入量的優(yōu)化:結合地層虧空體積,根據(jù)壓裂監(jiān)測資料,確定橢球體的水驅半徑,利用物質平衡法設計注入量,水驅前緣不應超過油井井距。先按照驅替半徑r=0.2R、0.4R設計兩個階段的注入量,根據(jù)注入井組的動態(tài)變化,在第二階段注入完畢后,若井組有見效特征且壓力未達上限值(20MPa),則分周期逐級追加注入,每級追加注入量為0.1R的注水量,若追加注入后對應油井動態(tài)變化不大,則停止注入,開始燜井。
(2)注入排量的優(yōu)化:根據(jù)壓驅注水裂縫增滲機理研究,結合注采對應、井距等,采取變排量設計:先大排量注入造主裂縫,然后控制排量造微裂縫,形成復雜縫網,以控制水線推進速度,提高水驅體積。在非均質性較強的油藏,控制排量高壓注入造微裂縫,逐步提高排量,擴大水驅波及。
(3)開井時機的優(yōu)化:通過巖心燜井滲吸實驗結果表明,燜井時間達到24天后剩余油飽和度基本穩(wěn)定。因此開井時機首先初步制定燜井時間30天[4],觀察井口壓力是否穩(wěn)定,穩(wěn)定時說明注入水已擴散停止;再試抽,監(jiān)測排出液氯根是否穩(wěn)定,若穩(wěn)定,則說明注入水和地層流體已實現(xiàn)置換,恢復正常生產。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層能量,兼顧放大生產壓差引效,優(yōu)化開井順序為先開未明顯見效井,后開明顯見效井,逐井啟機,觀察油井產量和液面變化。
在對壓驅注水技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江蘇油田復雜斷塊油藏目前存在的井網井距固定、高壓欠注、能量補充慢等問題,開展了壓驅注水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明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現(xiàn)場實施壓驅注水試驗井組8個,累計注水22萬方。增油井組5個,累計注水13.6萬方,最高日增油12.6t/d,目前日增油5t,累計增油969t(表1)。
表1 壓驅試驗井組增油效果統(tǒng)計
通過現(xiàn)場試驗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1)大部分復雜斷塊油藏非均質性較強、滲透率較低,油井為了得到有效動用,前期都進行過壓裂改造。壓驅注水試驗時,大量的水沿著原先壓裂產生的主裂縫快速水竄,通過裂縫方向上的油井封堵可以起到了擴大波及的作用,其他方向上的油井注水見效甚至水竄。
G20-12井組注水壓力高,注水井G20-12井均經過酸壓等增注改造,仍然注不進,對應油井普遍能量較低。壓驅注水后,日注水量提高到800方,累計注水7000方。壓裂縫方向上的G20-13井封堵水竄油層,2天后見效,但其后的二線油井不見效。其他方向原先注水不見效的油井均見效,其中井距最近的CG7-26a井4天后見效,井組油井均呈現(xiàn)出壓力突升的現(xiàn)象。
(2)江蘇油田復雜斷塊油藏普遍具有“小而散”的特點,注水井距離斷層較近,注入水在高壓大排量下容易沿著斷層流失,達不到補充目的層能量的效果。
H54井組目的層砂體發(fā)育、連通性較好,注水不見效,累注水量不高,平面上距離附近斷層200m,縱向上距離斷層36m,在壓驅過程中,存在壓力突降現(xiàn)象,分析認為斷層不再封閉,注入水未能注入目的層。
(3)壓驅注水過程中裂縫開啟關閉的界限不清楚,需進一步研究。油井出現(xiàn)了水竄后放壓,水井繼續(xù)相同壓力相同排量注入,油井壓力卻不再上升,說明原先裂縫水竄通道關閉。
G20井組壓驅注水前已累注3.35萬方,累計注采比1.05,周圍油井均不見效,低產低液,壓驅注水后,油井液面響應不明顯,壓驅注入0.89萬方后,二線油井見效明顯,套管自噴,停注,待油井放噴泄壓后再次注入,油井壓力不再上升,說明裂縫關閉,水驅方向發(fā)生改變,水驅波及體積擴大。
(4)復雜斷塊油藏油層多而薄,吸水剖面不均勻,壓驅注入后能改善吸水剖面,同時由于壓裂裂縫方向與井網相匹配,側向油井見效明顯。
Z100井組壓驅注水前高壓欠注,整體動用較差,壓驅注水后,原先不吸水的油層開始吸水,對應油井z35-20不在壓裂裂縫方向上,套壓緩慢上升,油井開抽,產液量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日增油8噸,累增油已超過500噸。
(5)注入排量的設計對壓驅注水的效果影響比較大。排量大了不易形成次生裂縫。
H59-1井組設計注入排量1.2m3/min,累計注入4.4萬方水,二線油井出現(xiàn)水竄,套壓上升至9MPa,水竄方向兩側的一線油井液面上升幅度較大,其他一線油井呈現(xiàn)液面小幅度上升的現(xiàn)象,說明大排量下注入水沿主裂縫水竄,次生裂縫形成較少,水驅波及體積較小。
通過理論研究以及對8個壓驅注水試驗井組的效果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結論與建議。
(1)壓驅注水技術確實能夠實現(xiàn)快速增能、油井增產、擴大波及、提高驅油效率等作用,但復雜斷塊油藏各個斷塊的主導因素差異較大,單一模式的壓驅注水技術不能很好地適應,需要配套其他監(jiān)測及調堵技術。
(2)優(yōu)先選擇初期產油量高,采出程度低且累注水量低的區(qū)塊,能充分利用壓驅注水的特性提高油藏采收率;對于累注水量高但注水效果差的區(qū)塊,慎重使用該注水方式,會造成無效注水增多,經濟效益較差。
(3)壓裂裂縫方向上的油井選擇性封堵,可防止水線突進,均衡水驅,提高波及體積;結合井網,油井避開注入井壓裂裂縫方向,實現(xiàn)側向壓驅,同時油井提液引效,增油效果較好。
(4)壓驅注水井距離斷層要有一定的距離,且考慮斷層的封閉性。
(5)初期造縫階段注入排量要大,后續(xù)排量要小,以形成次生裂縫為主,擴大水驅波及體積。